為什麼有些書法名家怕寫楷書呢?

用戶102978640219歌兮


怕寫楷書,倒是不至於。既然成了書法家,相信絕大多數都是系統臨學過楷書的。書法有行、草、隸、篆、楷五大書體,每一體例又細分為諸多的小門類,如篆書分大小篆,楷書有魏碑、唐楷,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等等。術業有專攻,楷書只是其中之一,常寫楷書作品的書法家不算少,只是寫其他書體的人更多,如此而已。




從當前各類書展、大賽作品上看,入圍入展的楷書作品的確相對比較少。透過這個現象,或可反映這樣一個事實:楷書雖然是重要的書法體例,但在今日書法藝術領域並不是熱門,長期致力於楷書研究的書法家並不多。



究其原因,抱庸作一淺述。

一、楷書或被看作是書法入門的基礎,門檻較低,書法家們對其藝術探究的興趣不濃。插個話,有的三歲小孩子拿起毛筆都可以寫出像模像樣的楷書,田英章楷書培訓班流水線一樣,每年可培訓出成千上萬個能寫楷書規範字的學生,楷書太多太濫了,藝術的門檻太低了,所以很多書法家不願去搗騰楷書。不是書法家們都不寫,有的也經常會去臨楷帖,只是他不願意拿出來示人,不少人覺得楷書的藝術品味實在是太過低端。


二、楷書是五大書體中技法理論最寬域最系統最完備的書體,想創新突破難度最大。想與唐楷比楷法,基本上是痴心妄想,楷書的法度技巧在唐朝已經被挖空翻爛,想弄出些新花樣來,難如登天。書法家們對這一點都心知肚明,自然不會緣木求魚。很多書法家其實都會學唐楷之法,但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學楷不為工楷,而是吸收其養分,將來在其他書體上謀出路。

三、不少書法家抱有“趨金”和從眾心理。目前在各類書展中,最搶眼的不是行書就是草書,古玩字畫市場、藝術藏行最歡迎的也是一樣,正楷沒人看,也沒人收。書法家們也是要吃飯的,為迎合市場需求,也為自已的名聲利益,當時更樂意去寫行書草書而不是楷書。



抱庸淺談。


抱庸齋主


您好!不知道您指的書法名家是古代的還是現在的,還是古今一起。


古代的書法家,五體皆善的人很多,即便是以草書名世的張旭,他的楷書也非常出色。現在的書法家能寫五體的人不多,五體皆善的人沒有。

書體現在最常用於書法作品中的有楷、行、隸、草、篆五體。古代的書法是實用,楷書又是正式的通行文書字體,所以人人要會寫。現代書法是以欣賞而進行的創作。同時,還有價值的問題。名家的書法作品是能賣錢的。除了少數以楷書見長的書法家,他們的楷書價格高於其它書體的價格,大多數的名家作品楷書的價格並不高。從經濟效率上來講,楷書投入的創作時間比其他書體長很多,而收到的利益卻反不及其它書體,這是一點。



從觀賞性來講,“楷不藏拙”。楷書是大眾最熟悉的字體。會不會寫的人都能看出楷書中出現的敗筆。王羲之說:“一筆寫錯,如美人損一目”。行書草書寫壞了,重新寫也花不了多少時間。若是楷書,寫一首七絕二十八字,快一點的半小時,慢一點的四五十分鐘,加上題款一小時。重新寫也不一定保證不出錯。如果不是擅長楷書的人,誰還能幹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


子衿書法


當今的大部分書法家還都是以楷書入門的,練習楷書是書法學習的必修課,一般的書法家都可以書寫楷書,而且還能寫的很好,但是現在我們見到的書法家大部分都喜歡在公眾場合寫行書和草書,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我覺得還是在當今書法審美取向上,喜歡瀟灑飄逸的行書的人更多一些,喜歡一板一眼楷書的人少了一些,行書看起來自由灑脫,沒有太多的束縛,內容和形式也有更多的變化,能夠給欣賞者帶來更加豐富的審美體驗。這也就倒逼著書法家寫大眾比較喜歡的行書。

2、對於書法家個人來說,寫行草書也更加瀟灑自如,其難度係數相對於楷書也更加高,在公眾場合寫行草書也能更好的展現自己的技術。也有一種炫技的成分在。

3、當今的書法家在思想上更加追求自由、藝術和自我的表達,整體上有一種浪漫主義的情懷,而行草書則能夠滿足書法家們的情感表達,楷書則更傾向於靜的一面。

4、寫行草書也更容易獲得利益,尤其是在書法的比賽和展覽中,同樣的水平和功力,寫行草書是佔有明顯的優勢的,當今的書法展覽和比賽,百分之七八十的作品都是行草書,楷書、尤其是唐代楷書的數量是非常少的,這也直接影響了社會上主攻楷書的人數。

5、書法現在已經完全失去了它的實用性,當今書法藝術性占主導地位,使用正楷的地方越來越少,不想古代有科舉制度,小楷是參加科舉考試必須要學習的內容,今天的楷書失去了這樣一個人環境。

6、和社會的整體大環境也有關係,經濟社會,人們普遍浮躁越來越少的人能夠坐下來,不圖名利,安安靜靜的練習楷書了。

但這並不代表當今沒有楷書高手,楷書高手還是非常多的,也不代表當今書法家不會寫楷書了,大部分書法家只是沒有把楷書當成主攻的書體,假如書法比賽只要楷書作品,那麼必然會掀起一股學楷書、寫楷書的熱潮,可惜只是假如,大家已經用腳來投票了。


不二齋


有些書法家怕寫楷書?提問者的意思其實就是說有些書法家楷書寫得不好唄。這個問題要客觀去看待,下面我談談我的看法。

我國的書法藝術是以漢字書寫的一種表現方式,而漢字的發展過程又經歷過不同書體的發展階段,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幾個大的種類。而因為書家的品性、審美、趣味不同,同一種書體不同書家的表現也不同,這就是書法藝術呈現出來的多樣性。

而書法家也因為個人的喜好不同,對各種書體的用功程度也不同,有的擅長楷書、有的擅長行書、有的以草書名世、有的以篆書出名,所以衡量一個書家的水平,不只是看看他會不會寫楷書。

你像王羲之,他的楷、行、草書,都是後世的學習榜樣。唐代的歐陽詢主要以歐楷名世,柳公權的柳楷,顏真卿的顏楷等,他們的行書也寫得很好,你像顏真卿的《爭座位貼》《祭侄文稿》等,歐陽詢的《張翰帖》《祭奠帖》等,柳公權的《蒙詔帖》《蘭亭詩帖》等,但一般人對他們的印象主要就是楷書。

而到了宋代卻恰恰相反,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都是以行書或行草書聞名,他們的楷書水平和行書相比起來差距還是蠻大的。按題主的話,他們就是屬於那種“怕寫楷書的”,他們楷書寫不好嗎?不是的,只是他們認為行書或者行草書更能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更符合他們的書法審美趣味。

元代的趙孟頫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他可能才屬於題主認為的那種真正的書法家,真、行、草、隸、篆五體皆能。但是真正讓後世記住他的還是他的楷書和行書。還有後世的文徵明的小楷和行書,董其昌的行書和草書等等。

就單獨說楷書的話,楷書的種類也是蠻多的。我們現在見的比較多的一種書體“魏碑”,大部分都是屬於楷書,還有南北朝時期的一些摩崖石刻等也是屬於楷書。如果一個書家用《爨寶子》風格寫上篇楷書,一般人肯定要說他寫的真醜,說他楷書水平不高。

我當初開始學書法的時候,楷書四大家“顏、歐、柳、趙”我剛開始是比較喜歡趙體的,但有人說(這個“有人”是誰啊,很害人的)趙體不好,太軟太媚,最好學顏楷。但是因為顏楷胖嘟嘟的感覺確實很難喜歡,於是又聽“有人”說“顏筋柳骨”,好吧,既然不喜歡顏楷那就選柳楷吧,柳楷還是蠻好看的。

所以學習書法最怕的一種人就是“有人”,與其聽別人的,不如自己好好學習書法知識,增加自己對書法的認識。楷書是後世書家的入門功課,但並不是衡量一個書家真實水平的唯一標準。


翰墨今香


謝謝你的提問。笑話!哪有書法家怕寫楷書的道理?我們不論中國唐代以後的書法家 ,哪一個書法家不是從楷書入手學習書法的呢?有嗎?可以說,根本沒有!

至於唐代以前的書法家,就不好說,他們學習書法是從楷書還是隸書或者篆書了。

但是,楷書就是書法的一種,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用楷書寫字的。

比如說,要抄寫公文,要抄寫一本書等等。


中國歷史上的優秀文人,到朝廷做官,一生最大的榮耀,莫過於參加國史的編修工作。

這個偉大的工作除了寫作,一項非常關鍵的工作程序,就是抄寫史書。

一部史書,以《新唐書》為例,300多萬字,前前後後要用楷書抄寫好幾遍,一人一天只限寫二百字左右,多了不允許寫,怕寫不工整。

喜歡寫楷書,這是好機會。現代呢?根本沒有這個機會了。

所以,你想想,寫楷書除了自己欣賞還有什麼用?

再說,書法現在是抒情的藝術,不是文字工具。


就是唐宋元明清的書法家,也不是喜歡天天寫楷書的。

除非自己喜歡寫楷書。你看看歷史,宋代以後還有以楷書著名的書法家嗎?

為什麼楷書被踢出書法了?因為楷書太不適合個性的修養了。

所以,書法家有了一定的書法基礎之後,都是學習行書和草書比較多。特別是行書比較多,其他書法都少了。

比如隸書、篆書、草書還有什麼章草等等。

除了行書,可以說其它書法都寫的少了,而不是隻有楷書。


現在,有一種奇怪現象:好像除了楷書,其它書法都是醜書,這個是因為我們的書法知識太少了緣故。

如果除了楷書其它書法都是醜書,那麼,楷書產生以前的書法,都不叫書法了嗎?

此外,中國書法史上,確實有“楷書是書法的基礎”這樣一種說法,這個說法在楷書行書和草書這個歌體系裡來說,基本沒有什麼不對的。

但是,這個說法代表不了所有的書法基礎都必須的楷書。

例如篆書隸書草書,都是楷書沒有成熟以前產生的書法。那麼,還沒有楷書就有書法,憑什麼說楷書就是所有書法的基礎呢?

現在,我們的書法總體上沒有古人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並不是因為很少人寫楷書造成的。


寫楷書就能證明書法藝術很高嗎?有人寫了一輩子楷書,也不見得行書草書就好了,所以,楷書好,不等於其它書法也好。

如果有人有志於楷書創作,最好自己加油,寫出好作品,社會不會因為你寫楷書而忽視你的說法成就的。

今天是一個書法百花齊放的時代。也是比較純粹書法藝術的時代。時代需要好藝術,當然包括楷書的藝術。


但是,楷書最好不要寫得跟二田那樣。批評太多,不是人家嫉妒二田,而是他違背書法的基本美學常識了。

如果沒有違背書法基本常識,喜歡不喜歡的個人問題,而不會是一個社會問題。

比如說,二田的書法教育觀,就有嚴重問題,他教出來的學生,都跟他寫字一模一樣,這就嚴重歪曲了書法傳播的全面性。

所以,很多學習二田書法的,就會說,不會寫楷書,就是不懂書法。中國歷史上都沒有這個謬論。二田的學生居然深信不疑。


千千千里馬


有什麼怕的呢?楷書對於書法家來說,應該算是小兒科吧?

楷書在古代稱為正書或者真書,從小做為基礎叫"寫大字"和"寫小楷",與仕途的作文章和科舉考試相關聯,所以文人必須要學。

東坡雲:"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

"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

從中我們知道兩點,其一,楷書是基礎。其二,楷書難於飄揚,最容易寫死板。

我身邊寫楷書的人特別多,包括培訓班的老師和在校的美術教師們以及老年大學的學們,還有我的成年學生和少兒們也天天練習楷書,我在外講課也常講楷書,要出唐入晉。。。。

楷書難在哪裡?不能急功近利,走捷徑,去學當代人!象二田和田粉田奴那樣寫死寫呆容易。從傳統入手,但寫出有血有肉有鮮活的生命力很難,正如蘇東坡所云:真書難於飄揚,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趙孟頫深諳其道,故能擠進四大楷書名家之列。。。

(我寫的大楷和小楷,請批)











四官殿人書畫


只能說很多書法家不是楷書書法家!

不會寫楷書的書法家幾乎沒有一人。誰都知道書分五體,楷書是一體而已,平均認定也是五個書法家只有一人寫楷書。而事實上能平均裁定嗎!?

如果真是書法家的話,TA起碼有三個階段的藝術感受:

1,到位了就有藝術味道。這個多半處是在臨寫階段。臨寫碑帖應該講究象講究到位,甚至可以以假充真。這個時候就有了藝術感受。但這種感覺說到底還只是碑帖中所特有的藝術內涵。這個階段多半是在寫楷書。如果停留在這個階段,常常就是以楷書面貌出現的書法家。

2,熟能生巧。書法家們在反覆臨寫多種字帖後,對楷行篆隸草的點畫結構非常熟習後,寫起字來就有藝術的巧勁了。巧勁就包括了一些自己的藝術元素了,停留在這個階段的書法家多半就是以自己最能體會的那一種書體藝術面貌出現的,這個時候當然不可能再都是楷書了。

3,藝術抒情階段。這個階段才能正真體會到什麼是書法藝術。而書法中最能抒情的字體只有草書。所以寫草書的書法家最多。即便是主攻草書以外的書法家這時寫出來的字也是有草意的。因為這個階段是處於藝術自由階段,所以再表現出來原始的楷書狀態幾乎沒有了。這也是很少見到所謂什麼歐柳顏虞等規範之楷書的一個重要原因呵!

這三個階段寫的作品都有藝術欣賞作用,但區別在於,第一個階段的藝術是碑帖的本身所具有的藝術,它最是大眾化的藝術,第二階段的藝術已是有了部分個性化藝術,這個階段的作品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是最有爭議的階段。第三個階段的藝術幾乎是藝術家的藝術了,這時會呈現出兩極分化,即被大眾接受了就是載入史冊的大家,被大眾拋棄了就成了遺憾的孤家藝術。



祖金林


其實一般書家都會寫楷書的,最其馬臨楷都能過關。

只是不一定寫到多好,另外楷書相對死板,創作起來自由發揮空間小,並且有瑕疵是個人都能挑出來。

書家當然不樂意讓人指指點,到處往外挑毛病,這是正常現象。

中小學生寫楷書寫的挺好的就多的很吧,一個大人在楷書上沒有特別高的特色,是不願意隨便暴露的。

打個比方如練武術一樣。平時練基本功都扎馬步,比武的時侯比扎馬步也能分出高下比如誰扎的好扎的時間長,但誰比扎馬步啊!比扎馬步比輸了不是讓人笑話嗎?





善思堂書法


為什麼很多書法家寫楷書?

這句疑問,在交流切磋過程中經常談論,意為書法家寫不出楷書,既然寫不出楷書,就不是書法家,那麼楷書標準是古人狀貌,亦或是今人面貌。還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形貌特徵。

楷書,一般是功夫字,具備八法於筆墨。種類很多,隸書也是楷書。楷書的母體就是隸書之生。因此書法楷書存在著多種多樣。

若是書法家寫不出楷書,那就是笑話,既然稱之為書家,就是筆法有功力,有基礎,不然怎麼能寫出草書,寫出行草,及其他書法。

現在追求楷書的精準於古人法度或狀貌,這就有點難為書家,因為之所以成為書家,是不一味追求古人形體,學其筆意精髓,而形成自己的書寫楷書筆意。有喜歡楷功夫之美,也有追求情性表現個性美。

如此出現兩種對楷書的欣賞習慣。一種力究生機盎然的個性特徵,從古楷書中汲取筋骨血肉,而寫自己的書墨特徵。另一種顯然是精準法度,一絲不苟,這也是一種精神,因喜歡楷書,特別注重楷書修養,在楷書境界中有一種獲得感。一如追求個性化之獲得感一樣,各有所愛。

現在很多寫書法,喜歡行書和草書,不願意在楷書中徘徊,下功夫,直接追求隸書,或魏楷晉楷。不去找唐法楷書。因為魏楷變化萬千,有一種粗樸氣,晉楷有一種情性表現的遒勁俊美。唐楷嚴謹,形貌趨於規範化。尤其是歐體柳體,都是比較有難度的。

由此可見,書法家不是沒有楷體,而是楷意。因此比肩而立於法嚴風格的楷則,有頗大差異。

淺見。



狂喜淡墨a


不會是很多吧,既然是書法名家,就應該基本功紮實,而楷書是見證書法功底的書體。我見過的書法名家,其楷書都很棒。林散之、于右任、周慧珺及諸任國家書協主席等等,但書法名家中有的已然形成以某種書體為主,比如擅長行草書體,其楷書作品較少,一般情況下不容易見到。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假名家,虛張聲勢,招搖撞騙,浪得虛名,功底一般,不敢以楷書示人,怕露馬腳。

當前社會書法名家輩出,動輒世界名家、國際大腕,其實假冒者多,虛名者眾,一定要有孫行者火眼金睛,分辨清楚,避免上當受騙。我曾聽到業內人士講,有的省級書協會員是騙來的,入會時讓寫得好的寫一幅,假冒自己的交上去審核過關,如有活動需要提供作品,再找人代寫,這未免太過分了!省級書協竟混入如此投機取巧者。即使不是假冒的,各級書協(包括中書協)中由於流行書風扭曲變態的影響也有一些書法功底不足的混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