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书法名家怕写楷书呢?

用户102978640219歌兮


怕写楷书,倒是不至于。既然成了书法家,相信绝大多数都是系统临学过楷书的。书法有行、草、隶、篆、楷五大书体,每一体例又细分为诸多的小门类,如篆书分大小篆,楷书有魏碑、唐楷,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等等。术业有专攻,楷书只是其中之一,常写楷书作品的书法家不算少,只是写其他书体的人更多,如此而已。




从当前各类书展、大赛作品上看,入围入展的楷书作品的确相对比较少。透过这个现象,或可反映这样一个事实:楷书虽然是重要的书法体例,但在今日书法艺术领域并不是热门,长期致力于楷书研究的书法家并不多。



究其原因,抱庸作一浅述。

一、楷书或被看作是书法入门的基础,门槛较低,书法家们对其艺术探究的兴趣不浓。插个话,有的三岁小孩子拿起毛笔都可以写出像模像样的楷书,田英章楷书培训班流水线一样,每年可培训出成千上万个能写楷书规范字的学生,楷书太多太滥了,艺术的门槛太低了,所以很多书法家不愿去捣腾楷书。不是书法家们都不写,有的也经常会去临楷帖,只是他不愿意拿出来示人,不少人觉得楷书的艺术品味实在是太过低端。


二、楷书是五大书体中技法理论最宽域最系统最完备的书体,想创新突破难度最大。想与唐楷比楷法,基本上是痴心妄想,楷书的法度技巧在唐朝已经被挖空翻烂,想弄出些新花样来,难如登天。书法家们对这一点都心知肚明,自然不会缘木求鱼。很多书法家其实都会学唐楷之法,但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学楷不为工楷,而是吸收其养分,将来在其他书体上谋出路。

三、不少书法家抱有“趋金”和从众心理。目前在各类书展中,最抢眼的不是行书就是草书,古玩字画市场、艺术藏行最欢迎的也是一样,正楷没人看,也没人收。书法家们也是要吃饭的,为迎合市场需求,也为自已的名声利益,当时更乐意去写行书草书而不是楷书。



抱庸浅谈。


抱庸斋主


您好!不知道您指的书法名家是古代的还是现在的,还是古今一起。


古代的书法家,五体皆善的人很多,即便是以草书名世的张旭,他的楷书也非常出色。现在的书法家能写五体的人不多,五体皆善的人没有。

书体现在最常用于书法作品中的有楷、行、隶、草、篆五体。古代的书法是实用,楷书又是正式的通行文书字体,所以人人要会写。现代书法是以欣赏而进行的创作。同时,还有价值的问题。名家的书法作品是能卖钱的。除了少数以楷书见长的书法家,他们的楷书价格高于其它书体的价格,大多数的名家作品楷书的价格并不高。从经济效率上来讲,楷书投入的创作时间比其他书体长很多,而收到的利益却反不及其它书体,这是一点。



从观赏性来讲,“楷不藏拙”。楷书是大众最熟悉的字体。会不会写的人都能看出楷书中出现的败笔。王羲之说:“一笔写错,如美人损一目”。行书草书写坏了,重新写也花不了多少时间。若是楷书,写一首七绝二十八字,快一点的半小时,慢一点的四五十分钟,加上题款一小时。重新写也不一定保证不出错。如果不是擅长楷书的人,谁还能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


子衿书法


当今的大部分书法家还都是以楷书入门的,练习楷书是书法学习的必修课,一般的书法家都可以书写楷书,而且还能写的很好,但是现在我们见到的书法家大部分都喜欢在公众场合写行书和草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我觉得还是在当今书法审美取向上,喜欢潇洒飘逸的行书的人更多一些,喜欢一板一眼楷书的人少了一些,行书看起来自由洒脱,没有太多的束缚,内容和形式也有更多的变化,能够给欣赏者带来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这也就倒逼着书法家写大众比较喜欢的行书。

2、对于书法家个人来说,写行草书也更加潇洒自如,其难度系数相对于楷书也更加高,在公众场合写行草书也能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技术。也有一种炫技的成分在。

3、当今的书法家在思想上更加追求自由、艺术和自我的表达,整体上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而行草书则能够满足书法家们的情感表达,楷书则更倾向于静的一面。

4、写行草书也更容易获得利益,尤其是在书法的比赛和展览中,同样的水平和功力,写行草书是占有明显的优势的,当今的书法展览和比赛,百分之七八十的作品都是行草书,楷书、尤其是唐代楷书的数量是非常少的,这也直接影响了社会上主攻楷书的人数。

5、书法现在已经完全失去了它的实用性,当今书法艺术性占主导地位,使用正楷的地方越来越少,不想古代有科举制度,小楷是参加科举考试必须要学习的内容,今天的楷书失去了这样一个人环境。

6、和社会的整体大环境也有关系,经济社会,人们普遍浮躁越来越少的人能够坐下来,不图名利,安安静静的练习楷书了。

但这并不代表当今没有楷书高手,楷书高手还是非常多的,也不代表当今书法家不会写楷书了,大部分书法家只是没有把楷书当成主攻的书体,假如书法比赛只要楷书作品,那么必然会掀起一股学楷书、写楷书的热潮,可惜只是假如,大家已经用脚来投票了。


不二斋


有些书法家怕写楷书?提问者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有些书法家楷书写得不好呗。这个问题要客观去看待,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

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书写的一种表现方式,而汉字的发展过程又经历过不同书体的发展阶段,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个大的种类。而因为书家的品性、审美、趣味不同,同一种书体不同书家的表现也不同,这就是书法艺术呈现出来的多样性。

而书法家也因为个人的喜好不同,对各种书体的用功程度也不同,有的擅长楷书、有的擅长行书、有的以草书名世、有的以篆书出名,所以衡量一个书家的水平,不只是看看他会不会写楷书。

你像王羲之,他的楷、行、草书,都是后世的学习榜样。唐代的欧阳询主要以欧楷名世,柳公权的柳楷,颜真卿的颜楷等,他们的行书也写得很好,你像颜真卿的《争座位贴》《祭侄文稿》等,欧阳询的《张翰帖》《祭奠帖》等,柳公权的《蒙诏帖》《兰亭诗帖》等,但一般人对他们的印象主要就是楷书。

而到了宋代却恰恰相反,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是以行书或行草书闻名,他们的楷书水平和行书相比起来差距还是蛮大的。按题主的话,他们就是属于那种“怕写楷书的”,他们楷书写不好吗?不是的,只是他们认为行书或者行草书更能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更符合他们的书法审美趣味。

元代的赵孟頫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可能才属于题主认为的那种真正的书法家,真、行、草、隶、篆五体皆能。但是真正让后世记住他的还是他的楷书和行书。还有后世的文征明的小楷和行书,董其昌的行书和草书等等。

就单独说楷书的话,楷书的种类也是蛮多的。我们现在见的比较多的一种书体“魏碑”,大部分都是属于楷书,还有南北朝时期的一些摩崖石刻等也是属于楷书。如果一个书家用《爨宝子》风格写上篇楷书,一般人肯定要说他写的真丑,说他楷书水平不高。

我当初开始学书法的时候,楷书四大家“颜、欧、柳、赵”我刚开始是比较喜欢赵体的,但有人说(这个“有人”是谁啊,很害人的)赵体不好,太软太媚,最好学颜楷。但是因为颜楷胖嘟嘟的感觉确实很难喜欢,于是又听“有人”说“颜筋柳骨”,好吧,既然不喜欢颜楷那就选柳楷吧,柳楷还是蛮好看的。

所以学习书法最怕的一种人就是“有人”,与其听别人的,不如自己好好学习书法知识,增加自己对书法的认识。楷书是后世书家的入门功课,但并不是衡量一个书家真实水平的唯一标准。


翰墨今香


谢谢你的提问。笑话!哪有书法家怕写楷书的道理?我们不论中国唐代以后的书法家 ,哪一个书法家不是从楷书入手学习书法的呢?有吗?可以说,根本没有!

至于唐代以前的书法家,就不好说,他们学习书法是从楷书还是隶书或者篆书了。

但是,楷书就是书法的一种,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用楷书写字的。

比如说,要抄写公文,要抄写一本书等等。


中国历史上的优秀文人,到朝廷做官,一生最大的荣耀,莫过于参加国史的编修工作。

这个伟大的工作除了写作,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程序,就是抄写史书。

一部史书,以《新唐书》为例,300多万字,前前后后要用楷书抄写好几遍,一人一天只限写二百字左右,多了不允许写,怕写不工整。

喜欢写楷书,这是好机会。现代呢?根本没有这个机会了。

所以,你想想,写楷书除了自己欣赏还有什么用?

再说,书法现在是抒情的艺术,不是文字工具。


就是唐宋元明清的书法家,也不是喜欢天天写楷书的。

除非自己喜欢写楷书。你看看历史,宋代以后还有以楷书著名的书法家吗?

为什么楷书被踢出书法了?因为楷书太不适合个性的修养了。

所以,书法家有了一定的书法基础之后,都是学习行书和草书比较多。特别是行书比较多,其他书法都少了。

比如隶书、篆书、草书还有什么章草等等。

除了行书,可以说其它书法都写的少了,而不是只有楷书。


现在,有一种奇怪现象:好像除了楷书,其它书法都是丑书,这个是因为我们的书法知识太少了缘故。

如果除了楷书其它书法都是丑书,那么,楷书产生以前的书法,都不叫书法了吗?

此外,中国书法史上,确实有“楷书是书法的基础”这样一种说法,这个说法在楷书行书和草书这个歌体系里来说,基本没有什么不对的。

但是,这个说法代表不了所有的书法基础都必须的楷书。

例如篆书隶书草书,都是楷书没有成熟以前产生的书法。那么,还没有楷书就有书法,凭什么说楷书就是所有书法的基础呢?

现在,我们的书法总体上没有古人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因为很少人写楷书造成的。


写楷书就能证明书法艺术很高吗?有人写了一辈子楷书,也不见得行书草书就好了,所以,楷书好,不等于其它书法也好。

如果有人有志于楷书创作,最好自己加油,写出好作品,社会不会因为你写楷书而忽视你的说法成就的。

今天是一个书法百花齐放的时代。也是比较纯粹书法艺术的时代。时代需要好艺术,当然包括楷书的艺术。


但是,楷书最好不要写得跟二田那样。批评太多,不是人家嫉妒二田,而是他违背书法的基本美学常识了。

如果没有违背书法基本常识,喜欢不喜欢的个人问题,而不会是一个社会问题。

比如说,二田的书法教育观,就有严重问题,他教出来的学生,都跟他写字一模一样,这就严重歪曲了书法传播的全面性。

所以,很多学习二田书法的,就会说,不会写楷书,就是不懂书法。中国历史上都没有这个谬论。二田的学生居然深信不疑。


千千千里马


有什么怕的呢?楷书对于书法家来说,应该算是小儿科吧?

楷书在古代称为正书或者真书,从小做为基础叫"写大字"和"写小楷",与仕途的作文章和科举考试相关联,所以文人必须要学。

东坡云:"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从中我们知道两点,其一,楷书是基础。其二,楷书难于飘扬,最容易写死板。

我身边写楷书的人特别多,包括培训班的老师和在校的美术教师们以及老年大学的学们,还有我的成年学生和少儿们也天天练习楷书,我在外讲课也常讲楷书,要出唐入晋。。。。

楷书难在哪里?不能急功近利,走捷径,去学当代人!象二田和田粉田奴那样写死写呆容易。从传统入手,但写出有血有肉有鲜活的生命力很难,正如苏东坡所云:真书难于飘扬,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赵孟頫深谙其道,故能挤进四大楷书名家之列。。。

(我写的大楷和小楷,请批)











四官殿人书画


只能说很多书法家不是楷书书法家!

不会写楷书的书法家几乎没有一人。谁都知道书分五体,楷书是一体而已,平均认定也是五个书法家只有一人写楷书。而事实上能平均裁定吗!?

如果真是书法家的话,TA起码有三个阶段的艺术感受:

1,到位了就有艺术味道。这个多半处是在临写阶段。临写碑帖应该讲究象讲究到位,甚至可以以假充真。这个时候就有了艺术感受。但这种感觉说到底还只是碑帖中所特有的艺术内涵。这个阶段多半是在写楷书。如果停留在这个阶段,常常就是以楷书面貌出现的书法家。

2,熟能生巧。书法家们在反复临写多种字帖后,对楷行篆隶草的点画结构非常熟习后,写起字来就有艺术的巧劲了。巧劲就包括了一些自己的艺术元素了,停留在这个阶段的书法家多半就是以自己最能体会的那一种书体艺术面貌出现的,这个时候当然不可能再都是楷书了。

3,艺术抒情阶段。这个阶段才能正真体会到什么是书法艺术。而书法中最能抒情的字体只有草书。所以写草书的书法家最多。即便是主攻草书以外的书法家这时写出来的字也是有草意的。因为这个阶段是处于艺术自由阶段,所以再表现出来原始的楷书状态几乎没有了。这也是很少见到所谓什么欧柳颜虞等规范之楷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呵!

这三个阶段写的作品都有艺术欣赏作用,但区别在于,第一个阶段的艺术是碑帖的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它最是大众化的艺术,第二阶段的艺术已是有了部分个性化艺术,这个阶段的作品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是最有争议的阶段。第三个阶段的艺术几乎是艺术家的艺术了,这时会呈现出两极分化,即被大众接受了就是载入史册的大家,被大众抛弃了就成了遗憾的孤家艺术。



祖金林


其实一般书家都会写楷书的,最其马临楷都能过关。

只是不一定写到多好,另外楷书相对死板,创作起来自由发挥空间小,并且有瑕疵是个人都能挑出来。

书家当然不乐意让人指指点,到处往外挑毛病,这是正常现象。

中小学生写楷书写的挺好的就多的很吧,一个大人在楷书上没有特别高的特色,是不愿意随便暴露的。

打个比方如练武术一样。平时练基本功都扎马步,比武的时侯比扎马步也能分出高下比如谁扎的好扎的时间长,但谁比扎马步啊!比扎马步比输了不是让人笑话吗?





善思堂书法


为什么很多书法家写楷书?

这句疑问,在交流切磋过程中经常谈论,意为书法家写不出楷书,既然写不出楷书,就不是书法家,那么楷书标准是古人状貌,亦或是今人面貌。还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形貌特征。

楷书,一般是功夫字,具备八法于笔墨。种类很多,隶书也是楷书。楷书的母体就是隶书之生。因此书法楷书存在着多种多样。

若是书法家写不出楷书,那就是笑话,既然称之为书家,就是笔法有功力,有基础,不然怎么能写出草书,写出行草,及其他书法。

现在追求楷书的精准于古人法度或状貌,这就有点难为书家,因为之所以成为书家,是不一味追求古人形体,学其笔意精髓,而形成自己的书写楷书笔意。有喜欢楷功夫之美,也有追求情性表现个性美。

如此出现两种对楷书的欣赏习惯。一种力究生机盎然的个性特征,从古楷书中汲取筋骨血肉,而写自己的书墨特征。另一种显然是精准法度,一丝不苟,这也是一种精神,因喜欢楷书,特别注重楷书修养,在楷书境界中有一种获得感。一如追求个性化之获得感一样,各有所爱。

现在很多写书法,喜欢行书和草书,不愿意在楷书中徘徊,下功夫,直接追求隶书,或魏楷晋楷。不去找唐法楷书。因为魏楷变化万千,有一种粗朴气,晋楷有一种情性表现的遒劲俊美。唐楷严谨,形貌趋于规范化。尤其是欧体柳体,都是比较有难度的。

由此可见,书法家不是没有楷体,而是楷意。因此比肩而立于法严风格的楷则,有颇大差异。

浅见。



狂喜淡墨a


不会是很多吧,既然是书法名家,就应该基本功扎实,而楷书是见证书法功底的书体。我见过的书法名家,其楷书都很棒。林散之、于右任、周慧珺及诸任国家书协主席等等,但书法名家中有的已然形成以某种书体为主,比如擅长行草书体,其楷书作品较少,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见到。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假名家,虚张声势,招摇撞骗,浪得虚名,功底一般,不敢以楷书示人,怕露马脚。

当前社会书法名家辈出,动辄世界名家、国际大腕,其实假冒者多,虚名者众,一定要有孙行者火眼金睛,分辨清楚,避免上当受骗。我曾听到业内人士讲,有的省级书协会员是骗来的,入会时让写得好的写一幅,假冒自己的交上去审核过关,如有活动需要提供作品,再找人代写,这未免太过分了!省级书协竟混入如此投机取巧者。即使不是假冒的,各级书协(包括中书协)中由于流行书风扭曲变态的影响也有一些书法功底不足的混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