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山西省和山西人印象如何?

用户8436901274079


我是外地人,因为所在单位总部位于山西太原,当然我户口也在山西太原。所以去过太原多次,抽空也去过平遥古城,很多同事都是山西人,简单说下看法:

1、山西人总体性格直爽,爱喝酒。“九毛九”这个说法其实最开始是形容晋商精明、精打细算,后来演变成小气了,小气的人哪里都有,我接触的大部分山西人都还是不错的。

2、山西人重感情,亲情的概念比较浓。在外地一般比较团结,然后自己发达了,比较愿意帮助身边的亲戚朋友。这点比我老家做的要好的多。

3、太原本地人不喜欢去外地,工资低一点也宁愿呆在太原,总体幸福感较强。当然不排除一部分人存在自大因素。

4、我是南方人,说实话不太喜欢山西的气候。

5、很多人一想到山西人就想到煤老板,去北京买房都是大袋现金。实际上这些年煤矿不景气,煤老板少了,街上豪车也没那么多了。

6、如果要旅游的话,五台山还是很值得一去。

7、山西的醋,特别是宁化府,确实很不错。


头老王条


我是北京人,父母亲是上海人,我谈谈我对山西人的印象。我去过平遥,晋中,太原,大同,娘子关,也包括呼和浩特,集宁,为什么一开始我也挺懵,后来听说走西口才明白呼和浩特和乌兰察布有那么多山西人或山西人的后代。我的感觉只是走马观花非常表面的肤浅的。与山西人打交道感觉山西人内心是有很强的传统观念的,这种表述不太严谨,就是他们待人处事有一种内在约束的东西,比较讲规矩,不突破底线,这是他们的优点。山西人大部分很豪爽,风风火火的,不腻歪,做事情说干就干不拖沓,急性子。山西人做生意比较粗狂,做的成做不成也不特别的上劲,随缘。山西人也挺热情,不分生熟,举手之劳是常有的,山西人喜欢与他人唠嗑,不闭塞,挺开放。这就是我的肤浅认识不知贴不贴,欢迎指正。总的来说我对山西人的印象是挺好的。


qzuser241878362


对山西省的了解简直是太深了,因为我是在山西省晋东南地区插队和工作过的北京知识青年,可以这样说山西几乎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们把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留给了山西,六九年一月初离开北京前往山西省插队,九十年代初回到故乡北京,在山西生活了二十多年,对山西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山西的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从北到南到处都是八路军的根据地,山西全省人民用山西省贫瘠的土地养活了几十万八路军战士,八路军总部以山西为重点线外发展成立了包括山东河北河南内蒙的大片的革命根据地,为以后的抗日战争胜利典定了基础。太行山成了抗日战争我军后方的代名词。为了抗日战争胜利山西省人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山西全省人民为抗日战争也牺牲了很多烈士,刘胡兰烈士就是一个代表。解放后,山西省为全国各地提供了优质的煤炭产品,黄河以南地区有哪一个地方没有用过山西省生产的煤炭产品的。现在由于改善空气环境,国家减少了山西煤炭企业生产的产量,在这转型期间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受影响很大,我相信山西人民会渡过难关好起来的。虽然离开了山西二十多年了,但一直都没有忘掉山西和山西的朋友们,山西人给我的印象很好,希望山西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好。


老孟3841


小时候巷子里的邻居就是山西人,大家给起的外号叫“九毛九”,我几乎每天都去他们家里玩所以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做事风格都有很深的了解。在哪个年代家家都是吃计划粮的,相比之下他们家非常节俭,每顿饭都是清汤寡水,常见的就是干馒头就着盐拌的韭菜。家里父亲是个事业单位会计,母亲家庭妇女供养数个儿女。母亲出门回来总是捡一堆(废品)破烂,他家堆得最多是冰棍棒,房前屋后储满了废品。全家人穿衣很朴素(真应了那句话当:南京路上好八连一双袜子穿九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孩子们也很低调严谨认真,家教也很严。随着时间岁月的迁移真是应了那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几个孩子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还有一个山西籍贯的哥们是我这么多年接触时间最长最要好最了解的朋友,不论身居何职没有一点身架,吃苦精神很强脾气很好。乐于帮人毫不惜力最后做到大型地产公司老总还身体力行帮朋友去搬家。饮食从不挑剔讲究,就是请局长吃饭也爱推荐拉去吃臊子饸络,所以和他相处很轻松自然不用拐弯摸角。自然而然朋友遍天下生意风生水起,跟他在一起是认不完的朋友谈不完的生意,我心里常想“晋商”原来是这样造就的!

这只是两个身边代表性的事例,经过多年遇到的山西人和数次去山西旅游,总结山西人身上这几个共同点:生活节俭,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精明透顶!


阳光绿地空气友谊


山西不是一个小地方,所以让我一个陕西人说道山西省和山西人,就有妄言之嫌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俗话也说了,十里九不同,就从自己去过的地方浅聊一下山西印象吧:

第一次去山西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记得当时去延安,回来顺道去壶口瀑布参观,车未下完坡就能听见隆隆黄河水声;渐行浅近,蜿蜒曲折的黄河河道已能看见,经铁桥(当时桥面立个“危桥”牌子)入山西境,然后前往壶口瀑布观景区。河道宽广,亦如川道,对面是家乡陕西,脚下是邻省山西,晋陕一河隔、一家亲,心里韵味大不小同;当晚住在了河边的黄河酒店,第二天早上走吕梁山经吉县,然后由河津龙门回陕。沿途在山西境内车暂停数次,用餐,也转悠了一下,感觉当地老乡习俗、口音语调等和陕北接近(至少我能听懂他们的话),待人热情、客气,没有生疏感。印象深刻的当属河津与韩城都有“龙门镇”,当时正好同步发行《鲤鱼跳龙门》邮票。

第二次专程去山西旅游,高速直达平遥古城,住在旧县衙附近的小旅馆,睡的土炕;这和陕北没多大区别。也看了县老爷升堂问案表演,用的是纯正纯朴的山西腔调。平遥也有城墙,虽然规模气势无法与西安明城墙庇美,但是也算特色鲜明,值得观赏。平遥卖的最多的当属牛肉干和漆器首饰盒了。唯让人耿耿于怀的是导游忽悠大家去听一个传说从新加坡归来的和尚讲经,骗人捐钱,非常不厚道。

回来时也去绵山和乔家大院参观,感觉非常好,游客也特别多,匆匆去,急急回,如此而已!





星151226


我在山西快6年了,平时也接触一些本地人,从他们口里语气里透出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出山,离远家出去,传统观念影响,有点闭塞思维,甘愿工资低点离不开老婆孩子热炕头,当然是有资源的省,可能在本省工作好找原因吧,能过个平淡生活就将就过。像福建那边人想法就不一样了,有句话说得好,有太阳的地方就有福建人,每个人都有出去打拼的想法,离家多的十几年没回家,少的几年没回家都不是事,福清一个县级市在外国打拼就大大几十万人,还不包括在国内打拼的,资源匮乏不得不背祖离乡原因所在。


南雁北飞10


前年朋友介绍去山西古县煤矿,干了两个月设备改造,初去山西心情激动万分,山西是我上祖生活过的地方,大槐树有几亿红心对它的挂念,车走高速进入山西上山下山,路况一流,大慨5个小时到了古县xxx煤矿,一个山沟沟里的新矿,听说效益还挺好的,工作餐是公司三管,有时候买个烟酒之类会走出厂区,去不远的小卖店,人热情,说话感觉亲切但又不全懂,购买花生米,火煺,鱼罐头,水饺,零食之类,

干了一段时间熟悉了,店主问我要蜂蜜吗?土蜂蜜2斤一瓶,120元2斤,我们不想让店家尴尬说走的时候提前过来拿蜂蜜,临走时我们买了6瓶,最遗憾的事是,在厂区门口有通往洪洞大槐树的汽车,离洪洞12元的客车里程,因工期紧,缺没能登上汽车,两个月下来,了解了山西一点,也解了陕西一部分,人都是那么的朴实,不讲究吃穿,干活没的说,和我心目中的山西人是一样的,发两张在矿上拍的图片,谢谢你的关注!






我是河北人,印象中山西是一片古老、神秘的土地,对山西省和山西人的了解始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小说中的少安娶到了山西俊俏、朴实、善良的秀莲,从秀莲身上感受到山西人民的纯朴和山西大地的富饶。

后来有机后到山西。看到了向往多年的母亲河_黄河,更体验到了黄河流域诞生的华夏文明流淌不息。晋祠里动辄上千年的古柏可以直追曲阜孔庙;大同的云冈石窟历史之悠久、雕刻之精美在佛教艺术中堪称典范;气势雄浑大气的上下华严寺建筑之精绝、雕刻之精美,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赞为“海内孤品”……

再后来想更多的了解这里,想到黄河边,体验李白那些描写黄河的意境,于是走到了山西一个曾经繁华的古镇_碛口古镇,被这里纯朴、原生态所震撼。

这是一个3000人口的小镇,建于明代,黄河在这里拐弯,水深浪急;另外有一条河在拐弯处和黄河汇合,于是形成碛口,就是泥沙暗礁众多、水流湍急的意思,船只到这里不得不停泊靠岸,改走陆运;陆运的货物在此改水运,逐渐形成了明清民国时期水运的鼎盛局面。有一句话形容这里的货物之多:“卸不完的碛口,填不满的平遥”,关外的货物走水路到碛口,靠泊后运送平遥等地再发至内地;关内丝绸等货物经平遥运至碛口再到关外。碛口也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小镇上大部分建筑都是原汁原味,宽大的石板路,整齐的四合院,商铺的建筑格局也别具一格,前面是北方的铺面做生意,中间是窑洞做卧室,后面是货仓。我们看到了十义镖局、钱庄、典当行,还有更多的商号。当然也有那个时代繁华场所共有的衍生物烟花柳巷。

最后看的是黑龙庙,站在戏台上,看慕色中的黄河,对岸就是陕北地界。导游说,这边一直比对岸富裕,所以从来都是对岸的女子嫁过来,没有这边的女子嫁过去。终于理解了为啥少安能从黄原到山西娶媳妇;也更加喜欢秀莲。

总之山西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


永远的云飞飏


说说对大同的印象吧。

以前的大同城庙多,古建筑多,现在是仿古建筑多。

大同人喜欢到饭店胡吃海喝,喝醉了还要握着手拍着肩吼一吼。大同人注重自身形象,穿衣打扮得要好看。大同话粗狂,语音直不怎么转弯。大同人素质普遍不高,汽车怎么方便怎么停;吐痰洗鼻涕怎么方便怎么来;遛狗不拴狗链,随地大小便。

大同摆摊的多,还喜欢堵路,让行人只能从旁边过。大同摆摊的喜欢放高音喇叭,周围县区的口音此起彼伏。大同城区外来人口多,矿区的,郊区的,各个县区的。

以上的观点或许还不成熟,难免有误,请多指正。



悠然而为之


山西人节俭,不浪费,对人热情。民国阎西山治理山西还是成功的,看过一篇报道,美国相关人士对民国山西治理评价很高。山西人吃苦耐劳。早年我同单位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公出到山西公务,处理一名工亡家属因住房及生活困难要求,看到情况,一个老人带年仅十岁小孫女生活,儿媳已改稼。很是同情。单位授权最高给予三千元救济用于修房,全额给了他们。当时三千元可是巨款,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长治古称上党,历史上可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代,也是我八路军抗日的战场,巍巍太行,我抗日军民在战场与曰冠进行殊死战斗,英雄们的热血洒在山西大地,太行深处。由长治到河北武安,翻过太行山,就是河北平原。我军正是沿着这条路走向全国。山西物产.丰盛,历史文化深厚,我公出这家在墙上拱一对联/天高悬曰月/地厚载山川/天地。前段山西煤炭大省,为国家提供大量能源,也造城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够等问题,现已在重新布局,相信在中华大地做出贡献,人才辈出的山西人民,会做得更好,人民生活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