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山西省和山西人印象如何?

用戶8436901274079


我是外地人,因為所在單位總部位於山西太原,當然我戶口也在山西太原。所以去過太原多次,抽空也去過平遙古城,很多同事都是山西人,簡單說下看法:

1、山西人總體性格直爽,愛喝酒。“九毛九”這個說法其實最開始是形容晉商精明、精打細算,後來演變成小氣了,小氣的人哪裡都有,我接觸的大部分山西人都還是不錯的。

2、山西人重感情,親情的概念比較濃。在外地一般比較團結,然後自己發達了,比較願意幫助身邊的親戚朋友。這點比我老家做的要好的多。

3、太原本地人不喜歡去外地,工資低一點也寧願呆在太原,總體幸福感較強。當然不排除一部分人存在自大因素。

4、我是南方人,說實話不太喜歡山西的氣候。

5、很多人一想到山西人就想到煤老闆,去北京買房都是大袋現金。實際上這些年煤礦不景氣,煤老闆少了,街上豪車也沒那麼多了。

6、如果要旅遊的話,五臺山還是很值得一去。

7、山西的醋,特別是寧化府,確實很不錯。


頭老王條


我是北京人,父母親是上海人,我談談我對山西人的印象。我去過平遙,晉中,太原,大同,娘子關,也包括呼和浩特,集寧,為什麼一開始我也挺懵,後來聽說走西口才明白呼和浩特和烏蘭察布有那麼多山西人或山西人的後代。我的感覺只是走馬觀花非常表面的膚淺的。與山西人打交道感覺山西人內心是有很強的傳統觀念的,這種表述不太嚴謹,就是他們待人處事有一種內在約束的東西,比較講規矩,不突破底線,這是他們的優點。山西人大部分很豪爽,風風火火的,不膩歪,做事情說幹就幹不拖沓,急性子。山西人做生意比較粗狂,做的成做不成也不特別的上勁,隨緣。山西人也挺熱情,不分生熟,舉手之勞是常有的,山西人喜歡與他人嘮嗑,不閉塞,挺開放。這就是我的膚淺認識不知貼不貼,歡迎指正。總的來說我對山西人的印象是挺好的。


qzuser241878362


對山西省的瞭解簡直是太深了,因為我是在山西省晉東南地區插隊和工作過的北京知識青年,可以這樣說山西幾乎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們把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留給了山西,六九年一月初離開北京前往山西省插隊,九十年代初回到故鄉北京,在山西生活了二十多年,對山西還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山西的人民在抗日戰爭期間,從北到南到處都是八路軍的根據地,山西全省人民用山西省貧瘠的土地養活了幾十萬八路軍戰士,八路軍總部以山西為重點線外發展成立了包括山東河北河南內蒙的大片的革命根據地,為以後的抗日戰爭勝利典定了基礎。太行山成了抗日戰爭我軍後方的代名詞。為了抗日戰爭勝利山西省人民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山西全省人民為抗日戰爭也犧牲了很多烈士,劉胡蘭烈士就是一個代表。解放後,山西省為全國各地提供了優質的煤炭產品,黃河以南地區有哪一個地方沒有用過山西省生產的煤炭產品的。現在由於改善空氣環境,國家減少了山西煤炭企業生產的產量,在這轉型期間山西省的經濟發展受影響很大,我相信山西人民會渡過難關好起來的。雖然離開了山西二十多年了,但一直都沒有忘掉山西和山西的朋友們,山西人給我的印象很好,希望山西人民生活會越來越好。


老孟3841


小時候巷子裡的鄰居就是山西人,大家給起的外號叫“九毛九”,我幾乎每天都去他們家裡玩所以對他們的生活習慣做事風格都有很深的瞭解。在哪個年代家家都是吃計劃糧的,相比之下他們家非常節儉,每頓飯都是清湯寡水,常見的就是幹饅頭就著鹽拌的韭菜。家裡父親是個事業單位會計,母親家庭婦女供養數個兒女。母親出門回來總是撿一堆(廢品)破爛,他家堆得最多是冰棍棒,房前屋後儲滿了廢品。全家人穿衣很樸素(真應了那句話當:南京路上好八連一雙襪子穿九年,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孩子們也很低調嚴謹認真,家教也很嚴。隨著時間歲月的遷移真是應了那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幾個孩子一個比一個有出息!

還有一個山西籍貫的哥們是我這麼多年接觸時間最長最要好最瞭解的朋友,不論身居何職沒有一點身架,吃苦精神很強脾氣很好。樂於幫人毫不惜力最後做到大型地產公司老總還身體力行幫朋友去搬家。飲食從不挑剔講究,就是請局長吃飯也愛推薦拉去吃臊子餄絡,所以和他相處很輕鬆自然不用拐彎摸角。自然而然朋友遍天下生意風生水起,跟他在一起是認不完的朋友談不完的生意,我心裡常想“晉商”原來是這樣造就的!

這只是兩個身邊代表性的事例,經過多年遇到的山西人和數次去山西旅遊,總結山西人身上這幾個共同點:生活節儉,踏實肯幹,吃苦耐勞,精明透頂!


陽光綠地空氣友誼


山西不是一個小地方,所以讓我一個陝西人說道山西省和山西人,就有妄言之嫌了。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俗話也說了,十里九不同,就從自己去過的地方淺聊一下山西印象吧:

第一次去山西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記得當時去延安,回來順道去壺口瀑布參觀,車未下完坡就能聽見隆隆黃河水聲;漸行淺近,蜿蜒曲折的黃河河道已能看見,經鐵橋(當時橋面立個“危橋”牌子)入山西境,然後前往壺口瀑布觀景區。河道寬廣,亦如川道,對面是家鄉陝西,腳下是鄰省山西,晉陝一河隔、一家親,心裡韻味大不小同;當晚住在了河邊的黃河酒店,第二天早上走呂梁山經吉縣,然後由河津龍門回陝。沿途在山西境內車暫停數次,用餐,也轉悠了一下,感覺當地老鄉習俗、口音語調等和陝北接近(至少我能聽懂他們的話),待人熱情、客氣,沒有生疏感。印象深刻的當屬河津與韓城都有“龍門鎮”,當時正好同步發行《鯉魚跳龍門》郵票。

第二次專程去山西旅遊,高速直達平遙古城,住在舊縣衙附近的小旅館,睡的土炕;這和陝北沒多大區別。也看了縣老爺升堂問案表演,用的是純正純樸的山西腔調。平遙也有城牆,雖然規模氣勢無法與西安明城牆庇美,但是也算特色鮮明,值得觀賞。平遙賣的最多的當屬牛肉乾和漆器首飾盒了。唯讓人耿耿於懷的是導遊忽悠大家去聽一個傳說從新加坡歸來的和尚講經,騙人捐錢,非常不厚道。

回來時也去綿山和喬家大院參觀,感覺非常好,遊客也特別多,匆匆去,急急回,如此而已!





星151226


我在山西快6年了,平時也接觸一些本地人,從他們口裡語氣裡透出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出山,離遠家出去,傳統觀念影響,有點閉塞思維,甘願工資低點離不開老婆孩子熱炕頭,當然是有資源的省,可能在本省工作好找原因吧,能過個平淡生活就將就過。像福建那邊人想法就不一樣了,有句話說得好,有太陽的地方就有福建人,每個人都有出去打拼的想法,離家多的十幾年沒回家,少的幾年沒回家都不是事,福清一個縣級市在外國打拼就大大幾十萬人,還不包括在國內打拼的,資源匱乏不得不背祖離鄉原因所在。


南雁北飛10


前年朋友介紹去山西古縣煤礦,幹了兩個月設備改造,初去山西心情激動萬分,山西是我上祖生活過的地方,大槐樹有幾億紅心對它的掛念,車走高速進入山西上山下山,路況一流,大慨5個小時到了古縣xxx煤礦,一個山溝溝裡的新礦,聽說效益還挺好的,工作餐是公司三管,有時候買個菸酒之類會走出廠區,去不遠的小賣店,人熱情,說話感覺親切但又不全懂,購買花生米,火煺,魚罐頭,水餃,零食之類,

幹了一段時間熟悉了,店主問我要蜂蜜嗎?土蜂蜜2斤一瓶,120元2斤,我們不想讓店家尷尬說走的時候提前過來拿蜂蜜,臨走時我們買了6瓶,最遺憾的事是,在廠區門口有通往洪洞大槐樹的汽車,離洪洞12元的客車裡程,因工期緊,缺沒能登上汽車,兩個月下來,瞭解了山西一點,也解了陝西一部分,人都是那麼的樸實,不講究吃穿,幹活沒的說,和我心目中的山西人是一樣的,發兩張在礦上拍的圖片,謝謝你的關注!






我是河北人,印象中山西是一片古老、神秘的土地,對山西省和山西人的瞭解始於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小說中的少安娶到了山西俊俏、樸實、善良的秀蓮,從秀蓮身上感受到山西人民的純樸和山西大地的富饒。

後來有機後到山西。看到了嚮往多年的母親河_黃河,更體驗到了黃河流域誕生的華夏文明流淌不息。晉祠裡動輒上千年的古柏可以直追曲阜孔廟;大同的雲岡石窟歷史之悠久、雕刻之精美在佛教藝術中堪稱典範;氣勢雄渾大氣的上下華嚴寺建築之精絕、雕刻之精美,被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贊為“海內孤品”……

再後來想更多的瞭解這裡,想到黃河邊,體驗李白那些描寫黃河的意境,於是走到了山西一個曾經繁華的古鎮_磧口古鎮,被這裡純樸、原生態所震撼。

這是一個3000人口的小鎮,建於明代,黃河在這裡拐彎,水深浪急;另外有一條河在拐彎處和黃河匯合,於是形成磧口,就是泥沙暗礁眾多、水流湍急的意思,船隻到這裡不得不停泊靠岸,改走陸運;陸運的貨物在此改水運,逐漸形成了明清民國時期水運的鼎盛局面。有一句話形容這裡的貨物之多:“卸不完的磧口,填不滿的平遙”,關外的貨物走水路到磧口,靠泊後運送平遙等地再發至內地;關內絲綢等貨物經平遙運至磧口再到關外。磧口也憑藉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是晉商發祥地之一。小鎮上大部分建築都是原汁原味,寬大的石板路,整齊的四合院,商鋪的建築格局也別具一格,前面是北方的鋪面做生意,中間是窯洞做臥室,後面是貨倉。我們看到了十義鏢局、錢莊、典當行,還有更多的商號。當然也有那個時代繁華場所共有的衍生物煙花柳巷。

最後看的是黑龍廟,站在戲臺上,看慕色中的黃河,對岸就是陝北地界。導遊說,這邊一直比對岸富裕,所以從來都是對岸的女子嫁過來,沒有這邊的女子嫁過去。終於理解了為啥少安能從黃原到山西娶媳婦;也更加喜歡秀蓮。

總之山西是一個值得去的地方。


永遠的雲飛颺


說說對大同的印象吧。

以前的大同城廟多,古建築多,現在是仿古建築多。

大同人喜歡到飯店胡吃海喝,喝醉了還要握著手拍著肩吼一吼。大同人注重自身形象,穿衣打扮得要好看。大同話粗狂,語音直不怎麼轉彎。大同人素質普遍不高,汽車怎麼方便怎麼停;吐痰洗鼻涕怎麼方便怎麼來;遛狗不拴狗鏈,隨地大小便。

大同擺攤的多,還喜歡堵路,讓行人只能從旁邊過。大同擺攤的喜歡放高音喇叭,周圍縣區的口音此起彼伏。大同城區外來人口多,礦區的,郊區的,各個縣區的。

以上的觀點或許還不成熟,難免有誤,請多指正。



悠然而為之


山西人節儉,不浪費,對人熱情。民國閻西山治理山西還是成功的,看過一篇報道,美國相關人士對民國山西治理評價很高。山西人吃苦耐勞。早年我同單位一位新四軍老戰士公出到山西公務,處理一名工亡家屬因住房及生活困難要求,看到情況,一個老人帶年僅十歲小孫女生活,兒媳已改稼。很是同情。單位授權最高給予三千元救濟用於修房,全額給了他們。當時三千元可是鉅款,體現企業的人文關懷。長治古稱上黨,歷史上可是兵家必爭之地。近代,也是我八路軍抗日的戰場,巍巍太行,我抗日軍民在戰場與曰冠進行殊死戰鬥,英雄們的熱血灑在山西大地,太行深處。由長治到河北武安,翻過太行山,就是河北平原。我軍正是沿著這條路走向全國。山西物產.豐盛,歷史文化深厚,我公出這家在牆上拱一對聯/天高懸曰月/地厚載山川/天地。前段山西煤炭大省,為國家提供大量能源,也造城產品單一,市場競爭力不夠等問題,現已在重新佈局,相信在中華大地做出貢獻,人才輩出的山西人民,會做得更好,人民生活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