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千年壁画,百年沧桑。近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江苏理工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承办,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山西壁画艺术博物馆协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千年壁画、百年沧桑——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展览开幕式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行。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刘伟冬先生致辞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江苏理工学院教授、江苏理工学院院长朱林生先生致辞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此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主持人,江苏理工学院副教授

传统壁画研究所所长王岩松先生致答谢辞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先生

代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接收王岩松先生捐赠作品并颁发收藏证书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

冯健亲先生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此次展出的80余件壁画作品是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千年壁画、百年沧桑——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的部分作品,有鸿篇巨制,也有盈尺残片,这些壁画大部分是以原大尺寸制作的我国流失在海外的国宝精品,有流失到加拿大的山西晋南大型壁画和从新疆、河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流失出去的石窟、墓葬及寺庙壁画残片作品。一直以来,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运用传统壁画技艺和现代新型材料及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制作手法,以与古代壁画相同介质作为基底,对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画进行了再现性复制和临摹,使之从国外大墙上走下来“回归祖国”,让人们在国内就能欣赏、品味这些流失海外的壁画精品。这些壁画复制品以物质的形态呈现了非物质的内涵,体现出传统材料和技艺的当代表现功能,对传承和弘扬传统壁画艺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也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讲好“中国故事”,贯彻国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精神,适应时代发展,服务现代社会的扎实践行,让古老壁画,特别是流失海外的壁画艺术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从建筑和洞窟中揭取了大量中国古代壁画,致使许多精美的壁画流散到海外。这些壁画是我国古代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目前所知,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度等国都藏有中国古代壁画,他们对之陈列展示并加以研究、开发与利用。由于种种原因,国际上至今还未达成壁画归还的协议和公约,原物回归条件尚不具备,这些原本应该在中国的壁画,国人却难得一见。因此,在壁画原作观赏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这些壁画进行复制与临摹,制作古代壁画美术副本,就成为弥补缺憾的手段之一,也是保护和传播壁画的有效途径,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展览现场

古代壁画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近年来,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民族自信心显著增强,在传统文化成为显学的背景下,以王岩松老师领衔的江苏理工学院传统壁画研究团队集多年积累的壁画临摹与复制成果,与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等专业团体合作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这是国内首次将流失海外的珍贵壁画通过再现复制的方式进行集中展览和传播。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出席开幕式嘉宾合影留念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在美术馆二层公教空间举行了“千年壁画,百年沧桑——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主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传统壁画的保护、修复、教学、传承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研讨会由策展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主持。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研讨会现场

与会专家认为,壁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跟埃及、印度、希腊这些国家一样,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被流失出去,有过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这些壁画作品能够通过我们艺术家的努力,把它原大复制下来,虽然不是壁画原来的作品,但在原作没有回归的情况下,这种“下真迹一等”的壁画美术副本是一种最好的替代方式,是对古代遗产加以挖掘和弘扬的践行。这些作品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运用传统壁画技艺和现代新型材料及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制作手法,以实践的方法探究了传统壁画的绘制材料、工艺技法,对提高壁画工作者对传统壁画的摹写能力,树立科学的复制临摹以及保存修复观念有重要意义。

此次展览以流失海外壁画为立足点,借助于国家艺术基金和各方面的力量,利用古代壁画资源进行传播交流推广,是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一项中国传统壁画当代传播的创新性举措。此次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是继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太原美术馆、云冈美术馆、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之后的第五站。自去年9月7日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首展以来,每一站展期都比预定时间延长,展厅内观者如潮,摩肩接踵,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朝元图》西壁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朝元图》西壁-局部1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朝元图》西壁-局部2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朝元图》东壁 3.10X10.22m 泥地 2018年

临摹者:王岩松、白翔、管莉、陶文瑞、郭京泰、王闪、高路萱、吕陶思源

说明:壁画为东、西两壁。现藏于: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皇家博物馆

原址:山西晋南一带。

年代:元代

说明:二图描绘了道教中万神朝拜的华丽场景,众神多作半侧面像,按照东西朝向中央神坛,与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在风格和图像上极为相似。

一字线、行进式排列在云雾仙境的道教神袛,站立在云头之上,身后仙雾缭绕。西壁绘制31位神袛,东壁绘28位神袛,有文有武,有男有女,有主有从,服饰华贵,神态雍容。两壁均绘三位主尊,西壁为老子、东华帝君、金母;东壁为北极大帝、玉皇大帝、后土,身躯高大、地位显赫,凸显于众神之中。满壁用色绚丽丰富,配以神来之笔的线描,整体效果瑰玮绚丽。

此壁画原属庙宇、失窃时间均未能确切考证,然自1936年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从日本人手中购得此壁画后,经历过多次修缮,基本恢复了原貌,现今在远离故土的万里之外,默默地展现在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的怀履光主教展厅中。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药师经变》局部:供养花卉 60×60cm 泥地 2017年

临摹者:邵美珍

原址:山西洪洞的广胜下寺

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年代:元代

说明:此为大都会博物馆藏《药师经变》的局部细节,是为正中药师佛下方供养场景中供奉的盆花。佛光笼罩,花枝构图错落有致,花叶多姿,敷色深浅得当,讲究笔情墨趣,多有宋代花卉小品画的神韵。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药师经变》局部:月光遍照菩萨 104.0X87.0cm 泥地 2017年

临摹者:王岩松、白翔、管莉、王闪

原址:山西洪洞广胜下寺

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年代:元代

说明:药师佛主尊右侧的月光遍照菩萨,头戴宝冠,发丝根根分明,宝珠璎珞,臂钏、手钏,一派华丽之风。手势中幻化祥云,拱托朗月,线条游畅,敷色淡绿。虽在此壁画中,日月光菩萨并非表现为主胁侍菩萨,仅是立于主尊身后,身形较小,但其却是判定药师经变主题的重要依据。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药师经变》局部:日光遍照菩萨 104.0X87.0cm 泥地 2017年

临摹者:王岩松、白翔、管莉、王闪

原址:山西洪洞广胜寺下寺

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年代:元代

说明:药师佛主尊左侧的日光遍照菩萨,头戴宝冠,宝珠璎珞,臂钏、手钏、耳铛,一派华丽之风。手势中幻化祥云,拱托明日,神鸟挺立于红日之中。整尊菩萨线条游畅,敷色淡雅。虽在此壁画中,日月光遍照菩萨并非表现为主胁侍菩萨,仅是立于主尊身后,身形较小,但其却是判定药师经变主题的重要依据。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僧侣礼拜图》 153.0X147.5cm 泥地 2017年

临摹者:王岩松、白翔、陶文瑞

原址:新疆克孜尔石窟第198窟

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年代:公元7世纪

说明:此为佛龛右侧的壁画描绘了树荫下,进行礼拜的五身僧佀身影。最下方两身跪姿向佛合十,中间两僧佀相互对望,最上方僧佀凝视佛龛,在本图的对立面描绘了释迦涅槃的场景,两者联系来看,此图应该是描绘了释迦将自己的死亡告诉弟子迦叶的场景。

德国冯勒柯克探险队于1913-1914年攫取的克孜尔壁画之一。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僧侣图(残片)28.0X33.0cm 泥地 2016年

临摹者:王岩松、白翔、方建飞

原址:新疆克孜尔石窟小峡谷中央窟,第186窟

现藏于:德国亚洲艺术博物馆。

年代:约7世纪

说明:两身僧佀,肤色一深一浅,浅肤色僧佀,红色头发,面部清晰,并用晕染法,凸显出肌肉感.两身僧佀皆着袒右袈裟,身后背景为树木山峦。整体色调暗淡,保留着克孜尔石窟早期洞窟壁画的风格。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新疆壁画菩萨头像(残片) 26.0X39.0cm 泥地 2017年

临摹者:张佳

年代:公元6世纪

原址:新疆于阗卡达里克遗址

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说明:为菩萨面部的残缺形象,依稀可见繁复的头饰,柳叶细眉,眼窝深邃,,眼睑低垂鼻翼直挺,线条勾画细致,淡淡晕染凸显立体效果。美艳无比,惊为天人。

英国斯坦因1906年于新疆于阗卡达里克遗址挖掘出土。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礼佛图(残片)54.5X33.0cm 泥地 2017年

临摹者:白翔、方建飞

原址: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明屋寺院遗址

现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年代:公元8-9世纪

说明:上下两排共有六位僧侣,其中一位仅残存半身,其余皆合十礼拜。线条流畅,僧衣上刻画有不同的纹饰。20世纪初期,斯坦因也曾调查过此寺院遗址,同样获得过类似的僧佀图,较为完整,共有10名僧佀的身影,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

此为俄国奥登堡探险队,于1909-1910年间发掘收获。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誓愿图之二 233X140cm 纸本 2017年

临摹者:王岩松、白翔、管莉、王闪

原址: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0窟右甬道右壁

后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年代:约10世纪

说明:《誓愿图》为一组壁画,共15幅,表现佛陀前世今生的系列主题,释迦牟尼佛前生化作百态身世,在过去佛面前誓愿未来修行成佛、普度众生的景象。

大型立佛,身穿袒右式袈裟,右手结说法印,左手提袈裟,站立在河中一叶扁舟上,两侧河岸倾斜。供养人跪姿合十,右下角还有驮供品的骆驼、驴子。左下角供养人手捧供品供奉佛陀,其余还围绕着菩萨、比丘等。此画面梵文榜题为:当我看到具力向河岸走来时,我用船将释伽牟尼佛送过了河。

20世纪初期,德国探险家勒·柯克一行的盗掘,鸿篇巨制《誓愿图》流落至柏林,,后不幸毁于二战。勒·柯克曾于1913年出版过《高昌》画册,在战争中毁掉的壁画遗留下些许印刷图片,今人才得以欣赏到这绝世壁画的精彩。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佛传图 103×103cm 泥地 2017年

临摹者:阳艳华、薛冰川、杨洁

原址:新疆克孜尔石窟第206窟

现藏于:德国亚洲艺术博物馆

年代:约公元7世纪

说明:这幅图描绘的是为佛传故事,佛出家成道后,在父亲净饭王思念儿子的召唤下,于是释迦牟尼带领弟子回到迦毗罗卫城的画面。图中央佛高座在须弥座上,左侧下方是父亲净饭王、王后,身后有持剑和举伞盖的侍从,佛前有位释迦族人,跪地亲吻佛足。德国考察队也因此将本窟拟名为“洗足窟”。在佛的劝说下,释迦的兄弟难陀也出家。画面中佛右下方一人将象征王位的宝冠给另一人带上,表示王位禅让给他人。整体构图饱满,寓意深厚。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说法图》(残片)108.0×101.0cm 泥地 2015年

临摹者:王岩松、白翔、方建飞

原址: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寺院遗址,

现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年代:公元8-9世纪

说明:图中残片绘听法的菩萨、力士和僧侣,整体颜色艳丽。最上层残破可见执金刚神的面部,蹙眉瞪目,勇猛威武,卫护佛陀。中间左侧为两位菩萨,据考证左侧观音菩萨,右侧弥勒菩萨。两位菩萨饰金色臂钏、手钏,项圈、耳珰,与其余五位僧佀的装扮明显区分,最前面两位僧佀为跪拜合十,姿态虔诚,衣饰线条流畅,洒脱飘逸。

此为俄国奥登堡探险队于1909年—1910年新疆所获。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佛说法图》(残片)67.0X53.0cm 泥地 2017年

临摹者:王岩松、白翔、郭京泰

原址:新疆克孜尔石窟小峡谷中央窟第186窟

现藏于:德国亚洲艺术博物馆。

年代:公元7世纪

说明:从两侧残留的佛背光来看,应是两铺说法图之间的部分,构图紧凑,错落有致,完整的天人有六身,左右听法各三身,有男有女,或坐或立,男者饰璎珞臂钏,女者素花裙衣,体态婀娜。面部皆圆润,五官紧凑,人体肌肉轮廓,采用明暗晕染法,是为龟兹艺术中独特的形象。

德国冯勒柯克探险队于1913-1914年攫取的克孜尔壁画之一。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本生故事》(残片) 28.0X33.0cm 泥地 2015年

临摹者:王岩松、白翔、方建飞

原址:新疆克孜尔石窟第38窟,

现藏于:德国亚洲艺术博物馆

年代:约4世纪

说明:此为第38窟主室券顶故事画,绘制在龟兹石窟独有的菱形格内,本生和因缘故事相间排列,本生故事画面生动,各自不同,德国探险队揭取的也多是此题材。

画面左侧跪姿一妇人,双手环抱襁褓中的婴孩,右侧立一男子,即为释伽牟尼的前生,昂首雄姿,似要自刎,表现了舍身救生的主题。

1913-1914年,德国冯勒柯克探险队攫取的克孜尔壁画之一。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说法图(残片)51.0X75.0cm 泥地 2017年

临摹者:王岩松、白翔、郭京泰

原址:新疆克孜尔石窟第38窟

现藏于:德国亚洲艺术博物馆

年代:公元4世纪

说明:须达拿本生讲述了佛陀一世变身叶波国太子,名叫须达拿。性情仁慈博爱,一生乐善好施。因将国王的爱象施予婆罗门,被国王驱逐至檀特山。流放途中,随身之物施舍一空。一日,又一婆罗门来乞其子女,太子忍痛将子女交给穷人为奴的故事。

画面表现的正是须达拿施舍子女为奴的场景,精细流畅的线条,刻画出圆润的身形,与婆罗门通体深色色块,艰涩的躯干,形成鲜明的对比,将婆罗门之凶恶、太子之仁善及幼儿惊恐之态,生动传神。

此为1913-1914年,德国冯勒柯克探险队攫取的克孜尔壁画之一。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说法图(残片) 51.0X75.0cm 泥地 2017

临摹者:白翔、方建飞

原址:新疆策勒县丹丹乌里克遗址

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年代:公元6世纪

说明:长形木板上绘三身结跏趺坐姿菩萨,头部均面向左侧。最左侧为帝释天,手持金刚杵,身后有背光头光;中间为大自在天,四臂,前两臂,一手置于左腿上,一手曲臂于胸前,其余两臂擎日和月;右侧为梵天,三面四臂,手持杯子和弓箭。近年,也有研究表明:此三尊非佛教菩萨,而是火祆教的神像,中间为在西亚、中亚都曾被广泛信仰的娜娜女神(Nana)

20世纪初,斯坦因于丹丹乌里克佛殿遗址收获。斯坦因的最初研究认为此三尊神像依次为:金刚手菩萨、弥勒菩萨、文殊菩萨。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红衣男装仕女图》 119.3×79.1cm 泥地 2017年

临摹者:花文、白翔、吕长娟

原址:西安唐武惠妃墓壁画

现已收缴回国,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年代:公元8世纪

说明:武惠妃为武则天的侄孙女、唐玄宗的宠妃。其敬陵壁画,历经千年,颜色依然鲜明,代表了盛唐壁画的高水平。

原绘于武惠妃墓甬道西壁,两名并肩站立的女扮男装的仕女,带黑色璞头,面庞圆润,脸颊绯红,体态丰腴,身着红色圆阔袖长袍。褶皱晕染,衣褶万千。左侧仕女双手藏于袖中,持一柄云头形如意,右侧仕女双手捧黑色圆盒。

2004年,武惠妃敬陵被疯狂盗掘,珍贵的石椁与五幅壁画,被美国古董商收藏。此壁画即是从敬陵甬道壁上盗走,海外漂泊6年后,由警方追缴回国。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菩萨焚香图》 175.3×89cm 纸本 2017年

临摹者:雷音音

原址:河南温县城西北大吴村慈胜寺

现藏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年代:公元952年

说明:几案前,绘两菩萨,衣饰华丽,形态婀娜。左侧菩萨以右手伸向香炉,似乎正要焚香;右侧菩萨双手上举,托起炉盖。面对香炉的应还有第三位菩萨,不过只残存了持珠串、五指纤纤的玉手。整幅壁画古朴而典雅,意境空潆,似有脱壁而出的生动。

由壁画榜题可知,此画绘制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20世纪20年代被盗至海外,此图先收藏于卢芹斋巴黎的红楼, 1950年卢芹斋赠予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持莲菩萨(局部) 60×60cm 泥地 2017年

临摹者:张佳

原址:河南温县城西北大吴村慈胜寺

现藏于:美国弗里尔博物馆

年代:公元10世纪

说明:此残片仅存菩萨胸像。菩萨背光以淡绿渲染,整体敷色淡雅。又戴华丽宝冠,另发髻和垂丝,精细过于毫毛,勾线、敷色和刻画脸部神态方面的精细技艺,极具唐代风韵。菩萨垂目颔首,手持莲花, 满含谦逊内省之态,予人以澄思静虑之感。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菩萨头像》(残片) 46X60cm 纸本 2017年

临摹者:周娜、王岩松

原址:敦煌莫高窟320窟

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

年代:盛唐晚期

说明:此正中为敦煌莫高窟320窟南壁《阿弥陀经变》主尊左侧的胁侍菩萨,头光敷色以白,异常醒目,头戴宝冠,流云高髻,余发披肩,右手于胸前作手印,不持物,左手于胸前持一朵莲花。在其两侧为弟子迦叶与二护法神。迦叶双手持经卷,面容沧桑。

此壁画于1924年由美国人华尔纳率领的考察队剥离盗取。

流失海外壁画,穿越“回归”祖国

《菩萨》(残片) 175.0X83.5cm 泥地 2015年

临摹者:王岩松、白翔、管莉

原址: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寺院遗址

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年代:公元9世纪

说明:图中菩萨相互顾盼,神态安详,姿态优美。

供稿人|王岩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