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宸股份去年淨利逾6700萬 主業不明靠投資收益撐起業績

天宸股份(600620,SH)有一個煩惱,這個煩惱困擾公司多年,在2015年的年報中,公司就坦言其自身沒有明確的主業。幾年間,公司也一直在探索轉型,結果並不理想。

記者注意到,雖然主業不明晰的煩惱依舊,依靠著投資收益,公司的業績近年卻一直保持著一個較為穩定的發展態勢。

在4月9日晚間披露的2018年年度報告中,天宸股份實現營收4881.58萬元,同比下滑4.67%;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766.11萬元,同比增8.17%。天宸股份稱,公司營業收入來源於出租車業務、物業管理和物業租賃,收入規模小,對公司利潤貢獻少。利潤貢獻的主要來源是報告期內公司通過投資收益實現的9939.95萬元。

主業不明已多年

天宸股份在年報中稱,其營收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出租車收入、物業管理收入減少所致。

具體來看,報告期內,天宸股份物業管理業務收入相較上年同期減少44.25%,營業成本比上年同期減少27.22%,主要是相關小區關閉致使物業管理收入、人工及運營成本減少。

在出租車收入方面,記者注意到,由於持續受到“網約車”、私家車和日益完善的公共交通的影響,天宸股份在該業務的收入較上年略有下降,為2185.47萬元。

更應該關注的是公司相關業務的毛利率,記者發現,天宸股份的“物業管理”業務在報告期內的毛利率僅為2.17%,較上年減少了22.89個百分點;而“運輸與客運”業務的毛利率則為負2.74%,較上年減少12.40個百分點。

事實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天宸股份近年年報發現,早在2014年的年報中,以房地產業務為主業天宸股份就表示,由於缺乏足夠的土地儲備及相關資源,已連續多年沒有房地產銷售業務收入,其主業處於停滯狀態。此後,在2015年年報中,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出租車業務及物業管理、物業租賃等,但由於前述業務收入規模小,且利潤貢獻微薄,公司陷入了沒有明確主業的狀態。

上述狀態一直延續至今,在此期間,天宸股份也嘗試著進行資產重組試圖轉型,比如2015年9月打算收購幾家汙水處理廠,進軍環保行業,2016年7月又表示擬進軍教育行業,但這兩次籌劃的重組最終都“流產”了。

投資收益支撐利潤

那麼,在近年主業不明確的背景下,公司業績是否也隨之陷入低迷?

事實並非如此。2014年至2018年,天宸股份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未出現過虧損,並且每年的業績收入可觀,這其中的“秘密”就在於公司“投資收益”對業績的支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上述投資收益主要包括長期股權投資處置收益和獲得政府補助等,但最穩定的則要算公司收到的綠地控股每年現金分紅所確認的投資收益。

2014年,天宸股份實現的投資收益為1.18億元,其中收到綠地控股現金分紅後確認的投資收益為5984.44萬元;2015年,公司收到綠地控股現金分紅後,確認投資收益5984.44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2015年綠地控股實現A股上市,截至2015年度末,天宸股份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為46.27億元,比年初增加45.22億元, 增幅為4326.93%。

而在2016年至2018年,天宸股份收到綠地控股的現金分紅確認的投資收益分別為5566.88萬元、6958.59萬元和6958.59萬元,分別佔當期利潤總額的92.5%、111.25%以及102.84%。

另外,天宸股份2018年年報還顯示,公司通過在報告期內出售上海銀行股票取得收益1908.03萬元。

截至2018年末,天宸股份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為18.04億元,比年初數減少3.68億元。

不過,天宸股份嘗試轉型的目標一直沒有變,在2018年年報中,公司稱,會盡快明確主業和戰略定位,改變目前戰略定位不清晰,缺乏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來源的局面。

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記者,一些上市公司對主業興趣不大,卻熱衷於各種投資,恐怕是希望藉此來扮靚業績。然而,投資本來就是風險和收益並存,一旦出現投資虧損,公司業績將受到較大的衝擊,投資者對於不務主業而熱衷於將投資收益作為公司利潤的上市公司,應保持警惕。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