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金庸“抹黑明朝、讚美清朝”的“莫須有”罪名可以休矣!

看了知名歷史領域創作者薩沙在回答裡大肆攻擊金庸如何“抹黑明朝、讚美清朝”,說金庸祖先是明史案始作俑者,所以金庸處處維護祖先,就必然要“抹黑明朝、讚美清朝”。此文真的令人悲哀,以“莫須有”的罪名對金庸大搞人身攻擊,迎合了一部分別有用心之人,實在是令人不齒。薩沙此文有三個很明顯、很不嚴謹的錯誤:其一,說金庸抹黑明朝、讚美清朝純屬無稽之談;其二,查繼佐不一定是金庸正宗的祖先,而查慎行可以確認是金庸的祖先;即便查繼佐是金庸的祖先,他也不一定是明史案的始作俑者,不一定是卑鄙小人;即便查繼佐是明史案的始作俑者,是卑鄙小人,也與金庸的人品和貢獻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其三,把道聽途說的野史當作正史津津樂道,且以“莫須有”的罪名加罪於一個已經過世的、得到世人公認的作家,不僅僅只是作風不嚴謹,已經算是德行有虧了。

攻擊金庸“抹黑明朝、讚美清朝”的“莫須有”罪名可以休矣!

金庸

其一,說金庸抹黑明朝(抹黑朱元璋)、讚美清朝純屬無稽之談。

金庸寫的是武俠小說,不是歷史小說,更不是正史,這種動輒說小說家抹黑這個、讚美那個的說法本身就很幼稚,又很荒唐,說明持這種觀點的人把武俠小說和歷史小說甚至是正史混為一談,連起碼的辨識能力都沒有。金庸寫的武俠小說,把故事和人物置於歷史這個大背景中,是為了增加小說的可讀性,明眼人都知道,不能把小說中人物形象和正史中的人物對號入座,如果不但對號入座,還以此來興師問罪,就實在是很荒謬又很蠻不講理了。更何況金庸對涉及到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並沒有完全顛倒黑白,只不過是有一定的藝術加工,最終的目的都只是為了使小說增加可讀性而已。就像金庸在小說裡寫到的朱元璋和崇禎皇帝,本來就不應該把小說裡的這兩個人物和正史裡真實的朱元璋、崇禎皇帝去對號入座。更何況,金庸在小說中也沒有對他們進行顛倒黑白的描寫,小說中的描寫和真實的歷史人物相比並沒有太大的出入,或者說並沒有完全顛倒。如果非要揪住作家這點不放,那《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後人,是不是要被曹操後代給滅口了?

攻擊金庸“抹黑明朝、讚美清朝”的“莫須有”罪名可以休矣!

朱元璋

其二,査繼佐不一定是金庸正宗的祖先,而查慎行可以確認是金庸的祖先;即便査繼佐是金庸的祖先,他也不一定是明史案的始作俑者,不一定是卑鄙小人;即便査繼佐是明史案的始作俑者,是卑鄙小人,也與金庸的人品和貢獻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目前還沒有可以查證到的史實證明查繼佐就是金庸正宗的祖先,而查慎行則可以確認是金庸正宗的祖先;退一步來說,即便查繼佐是金庸的祖先,目前也還沒有確鑿的史實證明他一定是明史案的始作俑者,也不能證明他一定是卑鄙小人。相反,百度百科有一句話說查繼佐“不僅是一個學問淵博,在史學上很有成就的學者,而且是一個具有高度民族氣節的抗清志士。”再退一步來說,即便有史實能證明查繼佐是明史案的始作俑者,是卑鄙小人,那也與金庸人品和貢獻沒有必然因果關係。

攻擊金庸“抹黑明朝、讚美清朝”的“莫須有”罪名可以休矣!

查慎行和查嗣庭

其三,把道聽途說的野史當作正史津津樂道,且以“莫須有”的罪名加罪於一個已經過世的、得到世人公認的作家,這不僅僅只是作風不嚴謹,已經算是德行有虧了。

不少人喜歡把道聽途說來的野史當作正史津津樂道,或許是地攤文學太過於深入人心。但如果把野史當作正史來解讀,由此來攻擊金庸,說金庸抹黑明朝、讚美清朝,則純屬“莫須有”的罪名,這種戕害人的方法實在已經和滿清的“文字獄”有得一拼了,還具有極大的迷惑性和鼓動性,具有極大的市場,其危害性也不言而喻。如果按這樣的思路,那麼中國歷史上出過那麼多大奸大惡之人,難道他們早就該斷子絕孫了?客觀來說,金庸的成就和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他不是偉人、也不是完人,肯定是有他的缺點和不足,但至少他大節無虧;包括金庸的武俠小說在內的任何人的作品,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總是有疏漏之處,但他的小說絕不至於出現那麼嚴重的民族化傾向。目前這種以“莫須有”的罪名加罪於一個已經過世的、得到世人公認的作家的做法,看上去很有市場,實際上,這不僅僅只是作風不嚴謹,已經算是德行有虧了,是令人鄙夷的。

攻擊金庸“抹黑明朝、讚美清朝”的“莫須有”罪名可以休矣!

崇禎皇帝劇照

最後聲明一句,我和金庸非親非故,只不過是看不慣這樣“含血噴人”的做法,把一個已經過世的、得到世人公認的作家,當作民族罪人一般來聲討,其心可誅,其行可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