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的雪恥之戰 雪峰山會戰把日軍打的舉白旗投降 日落雪峰山

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為了挽救敗局,集中最後機動力量奪湘西芷江空軍基地,然後據情深入進攻重慶,迫中國投降。戰爭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里。湘西會戰最後一仗主戰場為雪峰山東麓的洞口縣的高沙、江口、青巖、鐵山一帶。戰役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美國報紙稱此戰役“敲響日本法西斯喪鐘”。

抗戰時期的雪恥之戰 雪峰山會戰把日軍打的舉白旗投降 日落雪峰山

日軍方面

以第二十軍板西一郎中將司令官為戰役總指揮,計劃戰役共投入五個師團的兵力,總計約10萬人。

主攻部隊為第116師團和第47師團

第116師團,師團長為菱田元四郎,下轄步兵第109聯隊,第120聯隊,第133聯隊,騎兵第120大隊,野戰炮兵第166聯隊,還有輜重第116聯隊;

第47師團,師團長為渡邊洋,下轄步兵第131聯隊,第91聯隊,第105聯隊,騎兵第47聯隊,山炮第47聯隊,工兵第47聯隊,輜重兵第47聯隊。

湘西會戰第116師團、第47師團一部戰前集結於邵陽縣以南地區;而第47師團主力(重廣支隊)集結於黑田鋪地區;

除了二個主攻師團中央突破以外,第64師團,第68師團和第十一軍的第34師團,負責協助主攻部隊完成對芷江的合圍。

抗戰時期的雪恥之戰 雪峰山會戰把日軍打的舉白旗投降 日落雪峰山

第64師團,師團長船引正之,下轄步兵第69旅團的4個步兵大隊(二個旅團編制)。該師團1943年5月在華中以獨立混成第12旅團為基幹組建。

第68師團,師團長堤三樹男,該師團1942年2月在華中以獨立混成第14旅團為基幹組建。本次參戰的主要是其主力第58旅團和其他部隊編成的第關根支隊,支隊長關根久太郎,下轄獨立步兵第65,第115,第116,117四個大隊。關根支隊戰役開始前集結於湖南東安;

第34師團,師團長伴健雄,下轄第34步兵團,騎兵第34聯隊,野炮兵第34聯隊,野戰工兵第34聯隊,輜重兵第34聯隊。

國軍方面

以何應欽上將親自指揮的9個軍26個師為主的強大部隊。會戰主力為國民革命軍第4方面軍,總司令為王耀武將軍,下轄四個軍。

主力於武岡和新華一線於日軍主力決戰。

抗日鐵軍第74軍,軍長施中誠中將(包括第57師,師長李琰少將,第58師蔡仁杰少將,第191師,師長蕭重光少將。暫6師,師長趙季平少將。第196師,師長曹玉珩少將。)

第18軍,軍長鬍璉中將(包括第11師,師長楊伯濤上校。第18師,師長覃道善少將, 第118師,師長戴樸少將。)從宜昌趕來增援。

第73軍,軍長韓璇(包括第15師,師長梁祗六少將。第77師,師長唐生海少將)。

第100軍,軍長李天霞中將(包括第19師,師長楊蔭少將。第51師,師長周志道少將。第36師,師長徐志勗少將)。

新6軍,軍長廖耀湘少將(包括第14師,師長龍天武少將。新22師,師長李濤少將)。原中國駐印軍,從緬甸戰場空運到芷江。

其他

除了第四方面軍以外,為保證對日軍的絕對優勢,國軍還有二個集團軍參戰。分別是:

湯恩伯中將指揮的第27集團軍和王敬久將軍的第10集團軍。

第27集團軍下轄第20軍,第26軍,第94軍(該軍軍長為牟廷芳少將,包括第5師,第44師,第121師)。它在四方面軍右翼,作戰目的主要是出動第94軍協助武岡一帶的四方面軍作戰。該集團軍川系,在湘桂戰場表現差勁,這次基本“板凳隊員”。

第10集團軍下轄第92軍,軍長候鏡如。它在四方面軍的左翼,作戰目的主要是以一部協助四方面軍在新化一帶作戰。

抗戰時期的雪恥之戰 雪峰山會戰把日軍打的舉白旗投降 日落雪峰山

最後國軍獲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