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等不起 ——对“如何等得起”的思考

为何等不起 ——对“如何等得起”的思考

一大早跑到迪士尼,也要跟人流争夺。毕竟被这个地方吸引的人太多太多,多到七点五分左右达到目的地,就已经看到不少人一路小跑涌向入口,心内也不免生出一丝躁动,或由于兴奋、也或由于慌张而跟着跑几步,天热,汗流浃背。这还不算,到了门口进入队伍了,前面看去已是黑压压的人头,这几十分钟大家懒懒地做点私事,但当快开门的一瞬间,所有人又几乎同步地来了一种谜之精气神,一种拨开众人往前冲的势能开始产生……被挤着挪动的感觉,有点好气又好笑。

今天就想说说看,为啥那么些人都等不起。

从现实角度而言,就是争夺资源下的匮乏心理作祟。很现实,迪士尼——尤其是当中的热门项目就是一种稀缺资源,除非你愿意花额外的银子购买快速通行证,否则就得面临排队一两个小时的问题(这还只是淡季)。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当你在入园环节尽可能抢占一个时间上的先机,便意味着检票之后可以赶紧绑定VIP抢免费快速通行证,以及再加几步小跑,可以以极低的成本硬排到热门项目。

对于资源尽早的占有,都比较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安全感,尤其是跟那么多人有意无意进行比较的时候。曾经看过一本书,描述了很多不经意的幸福片刻,有一种幸福就是酱紫,排队的时候向后看看,看到长长的队尾时就可能因为一种优越感而会心一笑……

从从众心理而言,当很多人都在为着占领某种资源阵地而表现出积极的时候,你真的很难淡定或消极应对?这只是一种经验描述。当然不排除有逆向思维的情况,即那么多人啊,那我宁可晚些来好了,或者想说,这些人好傻啊,来玩的,干嘛那么着急。超凡脱俗的前提是,你足够了解自己选择的脉络,也能承担选择的后果,以及,当你足够了解了这些之后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应对。有的时候,“从众”是一种最便捷的决策思路,想想看,也不是大多数人就傻吧,他们共同的抉择和行为模式之后,可能掩藏着类似的价值诉求,以及一种叫做实践经验的东西。

“逆从众心理”实际对人的要求蛮高的,不走寻常路除了内心的从容之外,还需要更多能力为这份从容保驾护航。有一种显出愚勇的“逆从众心理”是,并没有深思熟虑,只是想通过跟那么多人“作对”而显出自己不一样,结果进了园傻眼了,好项目的免费快速通行证领完了……

当然,仍然需要从不同角度反思“等不起”。确实,排队的人,至少在特定时空中、在表达对迪士尼的爱这一点上而言有着共同价值诉求,其实换个角度说,我们的初衷并非要互相争抢,而是为了更多、更好地体验美好,所以问题转化为,“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另外,对“人多”的游玩氛围,其实不一定非要以负面心态对之,想想看,该种氛围下还有一种心情叫做“凑热闹”,其实那么多人一起陪伴着,进行着一场似乎底色和气味都很像的心理剧,这本身也是游戏的一部分。还有就是,在“人多”下发展出的一种生活智慧以及催生的制度设计,本就具有价值。

进园啦!人流很快散开到不同方向,按照攻略指示做完一系列动作,我们开始汇入某项目继续从容排队,在此,也为我们能够早起点一个赞!当资源在一种公正的制度之中被给定,其实焦躁也就避免了,当焦躁没了,再看那么多前前后后的人们,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放眼去观察一番人们的表情,也是人生百态呢。

今天面向大家的问题是,到一处旅游,你做旅游攻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