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朝开始兴盛的全国曲艺盛会,至今仍受人追捧万人空巷


2月27日,农历正月十二,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民间传统曲艺盛会——胡集书会,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热火朝天地举行。这场书会聚集了来自山东、天津、河北等地17个曲艺种类、300余名曲艺表演者。他们在这里摆下擂台,共同表演,相互竞技。

胡集书会是兴起并扎根于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的一种传统曲艺集市盛会。胡集,是山东省惠民县东南最大的一个集镇,每年农历二、七逢集,夏历正月十二是春节后的头一个大集,这天必开始举行灯节书会。 胡集书会从元朝兴起,至清初极盛,一直沿袭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最早源于曲艺艺人的竞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以联谊为主、具有习俗性质的自发性传统民间曲艺交流活动。已经和灯会都成为元旦的固定项目。

2006年5月20日,山东省惠民县申报的胡集书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书会开场前,一名村民从一处舞台前经过。

胡集书会始于宋元,盛于明清,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书会的成因说法不一,兴起的具体年代也无从确定。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是,有一年恰逢春节后胡集第一个大集,从南方来了伙说渔鼓书的,从北方来了帮说大鼓书的,因互不服气双方发生了争执。便相约来年各自邀来更多艺人相争,如此数年,艺人逐年增多。

史书记载,宋朝时北方地区民间流传着一种音乐与唱词相结合的说唱艺术--说浑话,到宋朝末年,又流行起“鼓子词”,而此时,惠民城里每年都有书会,艺人们聚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书目,“平话”在惠民一带非常盛行。到元初兵乱时期,艺人们把书会迁至惠民城东南七十里的胡集村。胡集历史上商业发达,是方圆百余里最大的集镇,正月十二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大集,周围群众为欢度元宵节,蜂拥前往胡集置办元宵节用品。


史书记载,宋朝时北方地区民间流传着一种音乐与唱词相结合的说唱艺术--说浑话,到宋朝末年,又流行起“鼓子词”,而此时,惠民城里每年都有书会,艺人们聚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书目,“平话”在惠民一带非常盛行。到元初兵乱时期,艺人们把书会迁至惠民城东南七十里的胡集村。胡集历史上商业发达,是方圆百余里最大的集镇,正月十二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大集,周围群众为欢度元宵节,蜂拥前往胡集置办元宵节用品。

这名说书的少年只有9岁,成为当天最受欢迎的舞台之一。

这名说书的少年只有9岁,成为当天最受欢迎的舞台之一。

现场这种人山人海的场面不多见了。

当面的群众很有艺术细胞,早早的带了板凳前来观看。

来自山东省内外的艺术家们登台献艺。

观众们很是热情。

书会一角,气氛很热烈。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逛书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