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资产总裁邓智毅: 建议AMC不良收购范围扩大至关注类贷款

4月10日,东方资产在京发布2019年度《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预计我国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转化为不良贷款的比例为20%-40%。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关注类贷款资产规模快速增加。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3. 53万亿,如果转化为不良贷款的比例为20%-40% ,将增加7000亿-10000亿不良资产。201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规模为2.03万亿,如果加上这7000-10000亿的不良额,不良率将达到2.7%以上,需要提高警惕。

东方资产总裁邓智毅在发布会上的演讲中建议,扩大AMC不良资产收购范围,如银行关注类贷款。他表示:“有相当一部分已发生了实质风险,或即将劣变迁徙为后三类不良贷款,建议允许AMC进行收购,就象古代名医扁鹊的二哥一样,能在病初起之时就药到病除,防范小病转化为大病,防范小风险升级为大风险。”

针对并购重组业务和市场化债转股业务,邓智毅认为,AMC需要阶段性持有企业股权,特别是市场化债转股业务,虽属国家重点支持的投资方向,但仍须适用400%-250%的高风险权重,希望适度降低AMC股权投资监管资本占用的权重。

在AMC处置问题机构时,也会参控一些金融机构。邓智毅建议,适当放开对AMC救助问题金融机构过程中“两参一控”的限制,在托管重组或危机救助完成之前,允许AMC阶段性持有多个金融牌照。待问题机构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企业价值得以修复提升后再市场化退出。

邓智毅在演讲中表示,AMC行业是国民经济稳健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不过,不良资产行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行业。“兵无常形,水无常态”,笔笔不良资产各不相同,个个问题机构各有各的痛点难点。本来金融机构管控自身风险就具有挑战性,要对问题项目、问题企业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更是“难上加难”,要去啃这些“硬骨头”,对AMC行业提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必然要求。

在邓智毅看来,在不良资产处置中,资产公司的核心能力要从 “三拍”过渡优化为“三创”。AMC行业发展的早期摸索阶段,经验不足,手段不多,尽调靠“拍胸脯”,更多依据交易对手在酒桌饭桌上的豪言壮语。定价靠“拍脑袋”,就是说定价主要靠主观判断,没有精确估算,往往大致估个数就不错了。处置靠“拍数字”,有的不良资产一搁就是数年,不拆不分,不处不置,每年人为上调估值,人为做出盈利,做数字游戏。

鉴于此,邓智毅认为,应创建AMC的尽职调查能力、估值定价能力和管理处置能力。比如,创建尽调能力方面,需要按照尽调程序和标准,尽可能穷尽查证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全面进行法务、财务、商务尽调,多渠道交叉验证,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估值是定价的一把“尺子”,是准确判断合理投资价值区间的主要参考依据。有的项目收购后导致二次不良,多为尽调、估值、定价能力不足所致。因此,邓智毅认为,估值定价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要建立定量模型、运用历史数据,还要综合考虑标的资产所处行业和经济周期、债权抵押担保措施、法律环境、市场活跃度和处置策略等多种因素。

在管理环节,邓智毅认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分类处置管理方案,快速清分。在处置环节,要分类施策,积极嫁接各种平台资源,不断提升资产处置效率和处置水平。对确有增值运作价值的项目,要精心设计,运用多种组合工具,贯彻“三重”理念,努力挖掘潜在价值。

邓智毅还直言, AMC多年来的转型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而言,内生动力还不足不稳。有的年份好,有的年份差,往往一个项目就足以影响整个集团的利润,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盈亏基本靠年景。AMC,尤其是上市AMC,如何按照市场化要求构建一整套自我平衡发展的现代金融企业公司治理机制是当务之急。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