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不良资产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

过去的一个月,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

新闻动态

中国华融赖小民被查,四大AMC高层均调整

4月份,不良资产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

17日消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个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4月18日,银保监会任命原广东银监局局长王占峰接替赖小民担任中国华融党委书记。另外,其他AMC也均发生高层调整:原中国东方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张子艾任中国信达党委书记、董事长;3月26日,中国长城资产董事会聘任周礼耀为公司总裁;同时,信达和华融的人事调整导致中国东方出现高层空缺。

中国华融成立100亿债转股并购重组基金

4月12日,从银保监会例行发布会上获悉,中国华融决定成立100亿规模中国华融债转股并购重组基金,支援化解金融风险。

中国东方计划筹措1000亿投放不良资产市场

4月19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陈建雄指出,下一步,中国东方将在积极推进引战上市增强资本实力的基础上,将新增资本更多地配置到不良资产业务板块。今年中国东方母公司计划筹措1000亿资金投放不良资产市场,并加大与地方AMC和金融机构AMC合作力度。

最高法设立“全国法院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信息网”

4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的“全国法院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信息网”正式上线。该网站与中国裁判文书网、执行信息公开网、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等进行对接,实现执行工作重要数据每日发布,为人民群众了解执行、监督执行提供一站式服务。

4月份,不良资产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

全国法院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信息网

中国银行:去年化解不良资产1344亿元

截至去年年末,中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5亿元,不良率1.45%,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159.18%,符合监管要求,全年共化解不良资产1344亿元,同比多化解55亿元。

交银:维持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同步评级 看好信达

交银国际发布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指,2017年盈利方面,华融低于预期,信达超预期。该行认为从不良资产主业收入来看,华融侧重固定收益类型,信达侧重权益类型。华融在过去几年的盈利增速和盈利能力好于信达,该行预计未来叁年信达与华融盈利增速和盈利能力将趋向一致。交银维持该行业同步评级,看好信达。

中国华融:近三年收购不良资产规模超1.34万亿元

中国华融资产副总裁王利华12日在北京表示,公司近三年商业化收购不良资产规模超过1.34万亿元,累计投入收购资金超过8800余亿元,并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有效缓解了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压力。

债转股提速 中国华融承揽11单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利华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7年1月份,中国华融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率先设立了债转股的专门实施机构,即华融瑞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国铝业等11个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地。

全国首支不良资产FOF发布

4月14日,大唐财富首届不良资产投融资论坛暨全国首只不良资产FOF品牌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

监管盯上不良资产虚假出表 多家银行租赁公司吃罚单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召开会议,强调积极推动银行资产“回表”,积极化解影子银行风险,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事实上,今年一季度,已经有多家机构因为不良资产虚假出表被罚,其中包括农商行、农村信用社、金融租赁公司等。

全国法院至4月中旬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1036万人次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18日介绍,截至4月中旬,全国法院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1036万人次,累计限制购买飞机票1088.8万人次,累计限制购买高铁动车票416.4万人次,200多万失信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

化解不良资产近三成 浙江法院推进破产审判

2017年,浙江法院立案受理破产案件1626件,审结破产案件722件。共处置金融债权432亿余元,通过破产审判化解银行不良资产近三成。2017年浙江网络司法拍卖成交金额为918.16亿元,破产资产拍卖成交金额为164.63亿元,占17.93%,平均每个拍品成交金额683.82万元。而此项工作开展前一年,破产资产拍卖成交金额仅19.31亿元,占2.5%。

银行“非标转标”遭摸底

东部某省监管机构摸底省内银行“信贷资产结构化流转”业务。此番摸底的内容包括:排查当地银行是否开展相关业务,并报送相关银行作为发起行和受让方银行开展的具体情况,包括规模、运作模式、风险计提、会计记账、是否有兜底协议等。需列明每笔业务的风险资产计量、会计记账和是否做到信贷资产“洁净出表”。

长城资产河南省分公司连收两张罚单被罚80万元

4月24日消息,河南银监局公布处罚信息,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因违规收购金融机构非不良资产、违规隐匿不良资产,掩盖真实风险,被处以总额80万元罚款。

第四届中国国际不良资产投资与危困企业重整论坛举行

2018年4月19日-2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不良资产投资与危困企业重整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

国开行不良贷款率连续52个季度低于1%

4月份,不良资产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

国家开发银行17日在京召开一季度工作会议。国开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表示,截至3月末,全行资产总额15.5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连续52个季度控制在1%以内。

晋商银行因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购买不良资产包等被罚70余万元

中国银监会网站10日公布了山西监管局对晋商银行及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晋银监罚决字〔2018〕4号)。决定书显示,晋商银行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为阎俊生,该行存在未按照“穿透”原则,对基础资产准确计量风险,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购买不良资产包;向客户收取公开承诺减免费用的违法违规事实。

外媒:中国银保监会开展特急调研 全面深入摸清地方AMC经营风险

路透援引消息人士透露,为全面深入摸清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经营的风险底数,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和标准,中国银保监会连发三份特急调研函,要求就地方AMC经营情况,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地方AMC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8家股份行去年成绩单:招行不良资产双降,浦发等3家双升

截至4月27日晚,目前已经上市的8家股份制银行交出了去年成绩单:股份制银行的表现,分化明显。作为股份制银行领头羊的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在赚钱能力和资产质量上均领先于同业,而不同于国有五大行的不良贷款率集体下降,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依旧不良“双升”。

浙江高院发布十大破产审判典型案例

4月16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2017年浙江法院破产审判工作报告及十大破产审判典型案例。

新三板挂牌银行不良攀升 业绩分化加剧

从年报情况看,2017年A股及H股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趋降、资产质量向好不同,新三板挂牌银行不良普遍双升,且普遍高于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平均水平;除了资产质量压力陡增,从业绩方面看,7家银行在营收及利润方面呈两极化发展,不仅城商行和农村型银行之间表现差异较大,且不同地区的农村型银行表现也成分化趋势。

政策法规

安徽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为依法及时有效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日前,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与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安徽省公安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对法律规定的“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予以进一步细化,并就三家单位在共同打击拒执罪过程中的管辖权限、办理期限、材料移送、联系机制等问题作了详细规定。

银保监会1号文面世

银保监会日前下发1号文——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的通知,包括《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融资担保责任余额计量办法》、《融资担保公司资产比例管理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合作指引》,对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以及责任余额计量与管理、融资担保公司资产分级、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合作等事宜制定了详细的规定。

4月份,不良资产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

银保监会官网

央行等部委发布资管新规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27日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相对征求意见稿,正式版指导意见对相关条款进行了以下修改完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方面、产品净值化管理方面、消除多层嵌套方面、统一杠杆水平方面、合理设置过渡期方面。

上海规范银行业和第三方合作贷款 未提催收不得外包

4月份,上海金融监管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在沪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贷款业务的通知》相比征求意见稿,《通知》相对宽松,在限定业务合作范围方面,未提催收不得外包等。

山东:将对失信人进行联合惩戒

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相关部门将对信用状况良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联合激励,对信用状况不良的采取联合惩戒措施。

浙江首个联合失信惩戒被执行人的平台上线

日前,浙江首个联合失信惩戒被执行人的平台——“法鉴·湖州法院执行在线”正式上线。据悉,该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法院、银行数据共享互联,形成统一曝光平台,上线当天就曝光了首批200名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发展动向

中国东方资产报告:预计商业银行不良率2020年见顶

4月12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发布《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18)》。该报告已连续发布11年。报告显示,来自商业银行的多数受访者认为, 2018年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紧迫性增强,不良风险会加速暴露,实际不良贷款率可能高于已公开的数据,预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于2020年见顶。另外,报告预测今年末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将达到855亿。

4月份,不良资产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

资产包供应量将增大 2018年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竞争回归理性

专业人士判断,目前不良资产包的价格依然维持在一个小高峰,但是预计到下半年会逐步回落。这主要是因为金融监管的加强以及资产包供应量的加大。

银行业不良贷款增未见顶 不良资产包价格虚高缓解

不良资产市场正在进入发展新时期。国有大行不良贷款余额规模有所下降,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则持续上升,与此同时,资本和机构参与逐步回归理性,不良资产包价格虚高现象有所缓解。

《中国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白皮书(2017)》发布

2018年4月21日—22日,由四川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地方AMC论坛暨《中国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白皮书(2017)》发布仪式在成都举行。

行业解析:不良资产的8个越来越

专业机构分析,不良资产行业呈现8个越来越:一、行业越来越火;二、参与机构越来越多;三、买包竞争越来越激烈;四、处置难度越来越大;五、创新模式越来越多;六、细分机会越来越多;七、整合越来越重要;八、创新越来越需要。

4月份,不良资产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

细分机会越来越多

路透:中国传统不良资产市场回归阶段理性 规模续升价格略降

今年一季度不良资产市场的整体投资热度与价格均有所下降。看似矛盾逻辑背后,折射出了市场阶段性的回归理性。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权威人表示,除了全面摸底和统计当前包括影子银行在内的不良资产规模外,银保会有望很快出台的强化银行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办法,也将对银行贷款分类进行更严格的规定,对隐藏、转移、虚假出表则将继续严查重罚。

中国银保监会:将坚定不移整治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

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工作将坚定不移地整治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积极推动银行资产“回表”,同时充分考虑市场反应,合理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庞氏骗局、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行为。

银行探索设立资管子公司热情高涨 新规之后获批有望提速

近日,北京银行表示,探索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这是今年以来,继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之后,第三家明确表示探索设立资管子公司的银行。“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一旦获批,资管领域的机构将更加多元化,这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观点:不良贷款率已经见底,银行业发展迎来契机

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何大勇在接受网易财经专访时表示,整个银行的不良贷款在我们看来已经见底了,不良贷款以后不会继续恶化。这种情况下,对银行来讲是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另外一个契机。

市场化债转股有序推进 项目落地率仍有提高空间

截至2018年3月份,已签约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的企业超过100家,协议金额超过16000亿元,落地金额3000多亿元,资金到位率近20%。与2017年年底之前的情况相比,项目落地与资金到位的情况有明显改善,但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仍然存在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国企“僵尸企业”处置进程正在加速

梳理发现,多数省份都表示2018年将基本完成“僵尸企业”处置。调查显示,不少资产管理公司受访者看好“僵尸企业”市场出清的工作进展。时间表较为靠前的省份之一河南将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100户省属和755户市县属“僵尸企业”处置任务,江苏省则提出在本年内完成“僵尸企业”处置。

中国华融张忠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形势向

中国华融资产经营事业部总经理张忠骥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形势向好。第一,不良资产增速逐渐在下降,虽然总量在上升,但是不良比例和增速都是下降趋势,包括很多银行的拨备率也都有提升。第二,各个机构之间的结构会有调整。第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有很重要的发挥空间,不仅体现在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包市场,另外如问题企业重组、债转股等市场,都是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通过加大问题企业重组的业务,包括市场化债转股业务的力度,在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

4月份,不良资产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

中国华融张忠骥

巴曙松:应重点关注表外业务回表过程中的风险如何释放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在博鳌论坛上称,在整个去杠杆进展中,应当尤其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表外业务逐步回表过程中的风险如何释放;二是市场前期已经习惯了宽松的货币环境,习惯了加杠杆,随着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发生变化,企业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