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脚蹬很少用,新国标为何强制要求有脚蹬?

2018年4月出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在规定了时速≤25km/h,质量≤55KG,电机功率≤400W的情况下,另外还特别强调必须要有脚踏设计功能,很多网友表示很不理解,

脚踏功能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电动车脚蹬很少用,新国标为何强制要求有脚蹬?

​其实脚踏功能设计指的不仅仅是脚踏板而已,还包括动力传导链条,前驱或者后驱驱动齿轮装置,整个构成了带有脚踏功能的驱动系统,有些车子虽然安装了脚踏板还是不符合新的国家标准,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那么电动自行车的脚踏装置有什么用?不外乎两个作用,一个是在你断电或者电驱系统坏掉的时候,你还能用人力驱动,达到你的目的地。另外一个是电动自行车本身设计机构上来说比较轻巧,没有电摩那么重,重心不稳,在时速20KM/H以上就会发生重心不稳的情况,所以在设计自行车时,脚踏装置也是为了平衡重心,双脚踩在上面,可以降低侧翻的危险,提高行车安全系数,降低伤亡几率。

电动车脚蹬很少用,新国标为何强制要求有脚蹬?

​从新国标出台到4月15日新国标即将执行,大家对这件事情也是非常关注,毕竟我们大多数人日常出行都是靠电动车。现在社会上的汽车虽然已经普及,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日常的出行骑电动车是更为方便的事情。电动车体积小,相比汽车来说更环保,而且很少对道路交通产生拥堵的情况,虽然新规定的实行说是为了安全考虑,但其实让很多车主都有了一些麻烦。

新规定一旦实行,意味着很多车主的电动车都不达标,毕竟要求体积小、电压低、时速慢的电动车,对于很多人来说难以满足使用要求。符合标准的电动车只能日常买菜使用,那么意义也就不大,毕竟很多人日常上下班的距离较远,而且速度太慢很影响工作。

不过还好的就是,不是说超标的电动车不能骑,而是需要考驾照和上牌照,那么这也令很多工作比较忙的人多了些麻烦。新规定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符合标准的电动车必须装有脚蹬。我们都知道,电动车的这个脚蹬使用起来是非常累人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用不到,有的朋友就算车没电了,宁愿推着也不想蹬它,为什么还有有这个强制要求呢?

电动车脚蹬很少用,新国标为何强制要求有脚蹬?

​电动车脚蹬很少用,新规为何强制要求有脚蹬?网友:没办法。这种强制要求其实和规定有关,因为我国对非机动车的认定是有这样一个标准,那就是必须具有人力或蓄动力驱动。如果电动车没有脚踏板,那么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界限就被模糊了。

除了上面说的之外,有人认为电动车的脚踏板可以在电动车没电的时候,可以使用人力骑行支撑我们到达目的地。按照这样的说法,脚踏板的用途好像是挺大的,就是不知道大家是否会使用它的这项功能。

小编认为,脚踏的功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实用性没那么大,有时候有这样的凸起物反而会影响我们的骑行安全,因为很有可能会撞到路边的一些障碍物。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