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是真的迫于无奈还是其实早有预谋?

峰子奇观


唐朝初年的“玄武门之变”,史书上说是李世民被逼无奈,“兔子逼急了也要咬一口”的行动。对这样的说法,我是很怀疑的。我认为,李世民发动这场政变,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

(玄武门之变)

一、李建成被立太子后,李世民不服。

其实,李渊在太原起兵后,参与反隋的不光有李世民还有李建成和李元吉。攻陷长安后,李渊建立大唐政权并登基称帝,按传统,将嫡长子李建成封为太子。

在古代,立嫡长子为太子,一直是正朔。但李世民不服,他自认功高,再加上起兵之初,李渊口头答应过得天下后,封他为太子。所以他很不满,不满到让李渊训斥他:“皇帝是上天注定的,不是人力可及的,你何必慌着要呢!”

由此可见,李世民觊觎太子之位,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二、扩大影响,培植势力。

唐朝建立时,疆土只有关中和河东一带,地域并不大,天下依然是军阀割据的的分裂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留在宫中,帮助李渊处理繁琐的军政事务。而李世民则军权在握,参与平定天下。

李世民能征善战,他先后平定薛仁杲、击败刘武周和宋金刚,歼灭王世充和窦建德集团,刘黑闼和徐圆朗也被他打得大败而逃。

随着唐朝疆土的扩张,李世民不仅在军中威望极高,在他凯旋回长安时,亦成为长安城中军民最欢迎的战斗之星。

李世民还设立文学馆招徕文人志士。对于有才学的人,他从不问出身,并且做到了知人善用,很快他的身边便云集了房玄龄、杜如晦等一大群忠直能臣。

同时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降将,比如尉迟恭、秦叔宝等人都受到了他的信任和重用。

当时,都知道秦王府有“十八学士”和“八百勇士”,如果李世民不觊觎太子之位,而是安心做个富贵王爷,他还需要这样大张旗鼓地招徕人才吗?

(李世民剧照)

三、追回杜如晦。

在《旧唐书·杜如晦传》中记载,说李渊为了避免争夺储位的悲剧发生,不仅将李世民的兵权移交给李元吉还把李世民身边的家臣调任外地,杜如晦便是其中一个。

房玄龄知道后,便对李世民说:“那些人被调走并不可惜。但杜如晦是个王佐之才,你要是安于做个富贵王爷,便不用管他。若是想经营四方,非此人不可。”

李世民听后,马上想尽办法把杜如晦追了回来。

由此可见,李世民绝不甘于做个富贵王爷。

四、收买常何。

常何本是李世民手下的将士,后来因功被封为玄武门守将。

在李世民势力强大后,李建成在魏征的指点下,曾先后重金结交过尉迟恭等人,虽说尉迟恭拒绝了金钱腐蚀,但常何却很快成了李建成的心腹。

不过,随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明争暗斗不断升级,常何又在李世民的劝诱下,站回了李世民的阵营。由于他是李建成的心腹,不仅能向李世民提供有价值的情报,还在玄武门之变中,关了玄武门,阻断了门外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将士来救,给李世民发动政变,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当然,成功绝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能办到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一直为他出谋划策,并不断促使他下定决心发动政变。可以说他和房玄龄等人已经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发动政变,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毕竟随着他的势力和他的军权被削弱,他的机会也会跟着一去不复返。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成了刀下鬼,李渊为了不引发社会动荡,再加上他明白李世民势力已不可控,所以他不得不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又主动将帝位禅让给了李世民。

(李渊剧照)

五、修改史书。

《旧唐书·褚遂良传》记载,褚遂良是李世民时期的起居郎,他的职责就是记载李世民的起居言行。类似于太史官之类的职务,并且他的工作是不受官府管理的。

历史上,记载皇帝的起居言行向来是不给皇帝看的,这是规矩。但李世民做皇帝后,几次找褚遂良要求看他记载的史书,都遭到了拒绝。

李世民颇不甘心,于是让房玄龄想办法拿到了褚遂良记载的史书。

李世民看后很不满意,他说:“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并对房玄龄强调应该“直书玄武门”。

此后,史书经过7次修改,“性颇仁厚”的李建成终于被黑成了贪酒好色,为人奸险的窝囊废。而玄武门之变则演变成李世民大义灭亲的正义之举。

由此可见,李世民若是迫于无奈,他还需要修改史书,为自己漂白吗?

(参考史料《大唐创业起居注》《资治通鉴》)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高祖李渊拉起反隋大旗的时候,李氏兄弟一起出生入死,配合默契,唐王朝建立后, 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并协助处理政务,是当文官集团的“首领”;李世民被封为秦王,继续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成功;建成自比业绩、军内威信不及世民,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手,在中央排挤、打击、陷害秦王;而李世民及属下的军事集团众将也不服太子,双方开始了尔虞我诈、明争暗斗。


在长期的反复的明争暗斗中,李渊偏袒、包庇太子,李建成逐步占上风,控制了时局。为了挽回局面,李世民破釜沉舟、搏命一击,在玄武门附近杀死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进而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并继承了皇位,登基后是为唐太宗,年号改为“贞观”。

玄武门政变时,玄武门守将常何蹶功至伟:早先:太子李建成出于个人目的、响应魏征建议极力笼络常何,欲为心腹。 公元626年,李建成向高祖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掌控秦王的兵马,再除掉秦王。 危急时刻,在房玄龄、长生无忌、尉迟恭、侯君集等人的劝谏下,李世民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李世民不动声色地看望常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紧急关头常何醍醐灌顶,坚定地站在秦王一边,表示尽力帮助秦王成事。 公元626年7月2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通过玄武门一同入朝后,常何立即将玄武门紧紧关闭,使“东宫、齐府精兵二千不得入”,即二人的警卫部队被阻挡到门外,无法及时救援,从而为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创造了条件。


希望星晨58298869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主导的一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军事政变,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两股势力的终极对决。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册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为巩固太子地位,高祖经常对建成委以重任。当年攻打洛阳时,让李建成当元帅,李世民为副手,目的就是为李建成捞战功、在军中树立威信;创建大将军府,李渊让建成、世民分领左、右大都督,当时是以左为尊,用意不言而喻。李渊每次临朝,都让太子随侍左右,参与各种问题的讨论,外出征战,让建成监国,嫡长子李建成是唯一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如无意外,皇位非他莫属。

李世民骁勇善战,每战必胜,为大唐王朝建国立下汗马功劳,政治上李世民是尚书令,拥有相当于宰相职权,统管六部尚书;军事上为天策上将,拥有天下兵权,可随意调动军队,他的天策府,可自行设置官职,其官职权力大于各王府;经济上被授予了三个“铸钱炉”, 即天策府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即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牢牢掌握了行政、军理、财政及人事大权,当时他的天策府就是一个小朝廷。

秦王府中聚集了一大批的运筹帷幄、能征善战文臣武将,最为可怕的是这些大臣,不仅只听命于秦王李世民一人,竟然还积极怂恿李世民起兵造反,只要秦王李世民下定决心振臂一呼之时,大半个朝廷已经纳入囊中。

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和李世民明争暗斗,矛盾日益尖锐,各自积蓄力量,都想除掉对方,但没有公开。

李建成一方:

1、李建成先是联合太史令傅奕密奏唐高祖李渊,以太白金星突然中午出现在天空,天象异变,说秦王李世民有谋反嫌疑;高祖最宠信的宰相裴寂公开支持太子集团,高祖宠妃张婕妤、尹德妃完全倒向太子一边。

2、公元626年6月29日,突厥进犯中原,太子李建成建议李渊派李元吉代李世民出征,并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猛将以及秦王府精兵都归李元吉指挥,相机除掉秦王府的有生力量,并趁机将李世民击杀。

李世民一方:

1、626年7月1日夜,李世民因昆明池摆宴被下毒而跑到李渊告李建成、李元吉令人欲毒杀自己,并说太子李建成与李渊的尹德妃有染,淫乱内廷,激怒了李渊,同时李渊对太子产生了怀疑。

2、李世民以高官厚禄收买了玄武门守将常何,常何本来为秦王府部将,后来因为军功被李渊任命为玄武门守将,太子李建成在魏征的建议下,极力拉拢成为心腹。政变当天正是所谓的心腹常何关闭了玄武门,把前来救援太子的两千多兵士挡在了玄武门之外,给李世民绞杀太子和齐王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3、李世民等诛杀李建成后,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两颗血淋淋的脑袋按照事先谋划好的李渊说道:“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

4、李世民事前谋划,以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为中书令,萧瑀为左仆射,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完全控制了整个朝局。因此,玄武门之变后三天后,李渊先是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626年9月3日,李世民则在众人簇拥下,高兴的于东宫显德殿登基,史称唐太宗。大赦天下,表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开启了贞观之治。


美丽青春您真痘


玄武门事变,李世民一直都是在卖可怜,装无辜。因为他是最后的胜利者,而史书往往都是由胜利者杜撰的。所以,他有机会造假,给民众呈现一份,干死李建成,实乃为民除害的一大利好事件。

李世民在让史官修书的时候,一定要处处体现,自己是如何如何的佛系,如同无辜的小奶狗,被大灰狼李建成算计。太子李建成是多么的坏,多么的禽兽不如,咄咄逼人。

但是,无论李世民怎么丑化李建成,怎么粉饰太平,都不要忘记,人家李建成才是根正苗红的大唐接班人。才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其他人不管是谁,只要是坐上皇帝宝座,就是篡权。


所以,无论怎么去推算,都是李世民亏欠李建成。李建成明白弟弟李世民是个人物,英雄了得。

但是,李建成也不比李世民差,建唐灭隋李建成立的功劳,未必比李世民少,他旗下得文臣武将,也未必不是李世民的对手。错只错在李建成仁弱上。

他没有像李世民一样,用阴计黑兄弟,向亲如骨肉的亲兄弟下黑手。说真的这种事恐怕李建成,到死都没有想到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为若是他之前就预测到过,或者想过用这种办法干掉李世民,他就不会带上李元吉孤身前往玄武门了,最起码还要带上护卫队,毕竟李建成也是长年打仗,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这点人身安全,他应该还是知道的。


正是因为李建成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所以才导致了他有去无回的后果,才导致了他任人宰割,命葬黄泉的下场。

所有的事情从头到尾看来,都是李世民早早的在布局,在一直再想如何干掉自己的兄弟,然后取而代之。

因为他深知若是他不这样做,皇位根本跑不了他的身上去。所以他早就导演了这处杀兄弑弟的戏,只不过就差一个出手的机会。最后他出手了得逞了,继承了皇位。最恶心的就是他还在装可怜,说自己是白莲花,出手杀李建成是迫于无奈。真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实在是典型的伪君子呀。

不过李世民到是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只不过,他这个皇帝上位上的有点卑鄙而已。


史学达人


李世民是靠发动玄武门之变获得皇位的,尽管后来他开创了大唐盛世,但是弑兄逼父而得皇位是李世民一辈子也没法磨灭的污点!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真的是迫于无奈吗?

玄武门之变最终会发生,一定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双方矛盾达到了无法调和的结果。

而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究竟有什么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呢?


欲戴皇冠必得承受其重,李渊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派李世民在外征战四方,安排李建成在京城守城,于是就形成了李世民身边聚集的全是李绩、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这样的能臣武将,而李建成身边围绕的全是魏征这样的文官!


李世民为李渊征战多年,在唐朝统一全国的战争当中,李世民的表现相当出色,一个为李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为李渊登上帝位鼎力相助的人。这样优秀的李世民真的甘愿屈居秦王之位吗?


中国古代皇位传承讲究立长立嫡,纵观中国历史,“立嫡立长”的传统,也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前朝杨坚不就废杨勇改立次子杨广吗,当然,要想让李渊改变立太子的念头是不容易的。除了李世民要积极表现外,还要寄希望于李建成犯下严重的错误,从而让李渊下定决心废掉他。


为什么说李世民的人生目标一定是太子之位呢?


武德七年,尔朱焕,乔公山状告太子谋反,而这两个人却是太子府的人,作为太子的人却告自己的主子谋反。这样的理由当然不会让李渊相信,但是随之而来的杨文幹造反,李渊需要派人出兵平反,派谁去呢,自然是李世民。

至于杨文幹造反事件,历史记录仅一句记载:宇文颖以情告之,文幹举兵反。《资治通鉴》作为史书,仅用一句话就将一个谋反事件描写完毕,至于宇文颖给杨文幹带去了什么消息,并没有人知道。




那我们就可以大胆的猜测,这一切都是李世民暗中计划的。

第一:太子谋反,为什么会被太子府的人揭发。

第二:太子如果真的有谋反的意图,这样的机密事件,应该只有心腹才能知道,又是如何被东宫的低等官员知道的呢?

第三:李建成在京城,手里也有兵权,如果真的谋反为什么不从控制皇宫开始,而却要远在庆州的手下先动手。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个谋反事件其实是李世民用来打击李建成的,但老爹李渊却并没有落入李世民设计的圈套之中,也并没有因为太子部下谋反而废掉李建成太子之位。

李世民是有野心做太子的,几次三番想让李建成犯错,最后都没有成功,但是以东宫太子的身份继位这条路却多次走不通。

权力可以让人丧失一切心志,足以让人刀尖上行走,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当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太子之争从阴谋之路走不通的时候,便演变成了武力之争!


我们是瀚海自媒体工作室,历史的记忆由我们为您讲述,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点赞+关注,谢谢!


浩瀚文史


真要说迫于无奈说出去谁都不信啊,这可是玩政治游戏,即使李世民自己不关心,他身边的那些能人也不可能不为自己的前程谋划。

当时聚集在李世民身边的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程咬金、秦琼、尉迟敬德等,要是李世民没有问鼎那个位置的心思,也没办法这么多的能人聚集到了一起。武德八年,李建成向李渊进言,要让李元吉担任征讨突厥的统帅,而且要求借调秦王府的程咬金、秦琼、房玄龄等得力干将,就是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实力。在太子的步步紧逼之下,再加上手下谋臣的劝说,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最终在武德九年一次上朝路上,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堵杀在了玄武门!

在这场政变当中有一个人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玄武门的守将常何。

常何本来为秦王府部将,后来因为军功被李渊任命为玄武门守将,太子李建成在魏征的建议下,极力拉拢常何,常何在拉拢之下成为了太子一系的心腹。所以,每次上朝经过玄武门,太子和齐王都很放心,毕竟有自己人。

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的这天,也正是这个所谓的心腹常何关闭了玄武门,把前来救援太子的两千多兵士挡在了玄武门之外,给李世民绞杀太子和齐王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单单从常何这一手无间道看来,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就绝对不是无奈之举,可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布局了!即使布局者可能只是他的谋臣,但李世民也是应该知情的。所以说搞政治的心都脏,没有最脏,只有更脏,不然你是绝对不可能在政治斗争中安然无恙的!


小方煮史


玄武门之变并不是突发事件,而是一次有策划的军事政变,是太子李建成的秦王李世民两股势力的最后角逐。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根据封建嫡长制,在武德元年(618)册里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同时册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为了在朝臣中书里太子的威望,巩固其地位,高祖经常对建成委以重任。为了让太子熟悉国事,李渊每次临朝,都让太子随侍左右,参与各种问题的讨论,有时也让他亲自处理一些不太重要的问题。李渊竭力要将太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武德四年(621),北方稽胡族首领刘企成兵败投降。建成以“恐有变乱”为借口,将几千降兵全部坑杀。唐朝的北方边境不得安宁,这使李渊对李建成更为失望。

这时,李世民以其杰出的才干,于武德三年(620)奉命平定了割据势力,收复了并州、汾阳广大地区。武德四年(621)又奉诏消灭了窦建德、王世充势力,进一步巩固了李唐政权,从而得到李渊的器重。

李建成、李元吉对李世民威望日益提高非常不安,于是他们外结朝臣,内连嬖幸,在高祖面前大进馋言,陷害李世民,离间高祖和李世民的关系。高祖最宠信的宰相裴寂公开支持太子集团,高祖宠妃张婕妤、尹德妃完全倒向太子一边。

上图尉迟恭雕像

武德九年(626),太子、齐王与李世民之间由暗斗转向明争,皇位继承权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这一年,突厥数万骑兵入塞侵边,太子趁机提议齐王代替秦王挂帅出征,以夺取李世民兵权。高祖同意了这个建议。齐王又进一步提出要秦王府将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宏和秦叔宝等人一同出征,想借机把秦王府的精兵良将转到自己手中,然后谋杀李世民。太子的这一谋划,被秦王得知,秦王急召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等人商议对策。经过周密策划,决定在玄武门伏兵截杀建成、元吉。


邓海春


天下间没有迫于无奈的胜利,只有处心积虑的成功。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争,乃是谁上位的问题,怎么可能是所谓迫于无奈?

实际上,李建成本来不必争,因为他就是嫡长子,战功赫赫,处事也妥切,颇有威望,唐朝开国初就被立为太子,集荣宠于一身。只不过弟弟李世民的能力太强,野心太大,对权力的警觉性超过了亲情之谊。到了玄武门之变前后,两个人的关系确实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兄弟阋于墙,先是李建成联合太史令傅奕密奏唐高祖李渊,以太白金星突然中午出现在天空,天象异变,说秦王李世民有谋反嫌疑。再是李世民极为恼怒,状告李建成李元吉染指后宫妃嫔,淫乱内廷,双方剑拔弩张。

根据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中的记载,内容对此多有描述,虽然是被改动过的历史,也能部分说明情况:

太子建成,性宽简,喜酒色游畋;齐王元吉,多过失,皆无宠于上。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世民独不奉事诸妃嫔,诸妃嫔争誉建成、元吉而短世民。即就是,支持李建成者多而世民者少。

秦王府一批将领,身经百战,乃李世民忠诚死党,对军功分配不满,认为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不能屈居人下,决心与太子李建成兵戎相见。

李世民也下定了决心,策反了镇守玄武门的执行禁卫总领常何,宫中卫队已经倒向秦王,鹿死谁手其实迹象已经显现出来了。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披坚执锐,预算好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接受问话,一定会路过玄武门。亲自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同时,李渊因为李世民密告太子与后宫的关注,即将在临湖殿议事,已经把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来,还有侯君集,处理两人之争。这个时候,李渊已经被半监视,蒙在鼓里,对外面的情形一无所知,以至于事变期间还在海池上泛舟游玩。等到李渊知道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的时候,大吃一惊且大势已去,没有挽回的余地了。而李世民决定采取兵变的时候,背水一战,父亲李渊下台自己上位也是必然了。

李世民也听从了尉迟敬德的意见,只宣布李建成和李元吉为首凶,对其余的党羽,一概不加追究,还量才取用,安抚了人心。

同时,以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为中书令,萧瑀为左仆射,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完全控制了整个朝局。年老的李渊此时基本不可能翻身,也没有能力翻身了。因此,玄武门之变后三天后,也就是7月5日,李渊先是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626年9月3日,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世民已经迫不及待。李渊只能自称:朕当加尊号为太上皇。实际上是不得不退位交出军权,深居内宫太极殿。所谓攻守之势,有时候转变就是这么快。

李世民则在众人簇拥下,高兴的于东宫显德殿登基,史称唐太宗。大赦天下,表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开启了贞观之治。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早有预谋。

首先,在李世民和哥哥李建成的皇位争夺中,李建成是嫡长子,因此有先天优势,而且中国的传统就是立长不立幼,而且李渊也确实比较喜欢大儿子李建成,所以说要没有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会顺利登位,而为了皇位耍阴谋诡计的应该是李世民。

其次,李世民为争皇位可以说处心积虑,也可以说什么手段都使出来了,也可以说激怒了李渊,李渊因此收回了李世民的兵权,而且还把李世民的部下都分而调之,这就很明显的要立大儿子李建成上位。这时候李世民开始反击了,当时李世民在长安并无多少可调用的兵力,李世民只有几百个忠心耿耿的府兵,可李世民看出了玄武门之变能成功的最关键人物,那就是玄武门的守备常何,如果没有常何的支持那是万万不行的,所以李世民用高官厚禄收买了常何

李世民是上过战场的英雄人物,大唐江山也可以说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而李世民的想法是即然自己出力最多,那凭什么让哥哥当皇帝,所以后世对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并没有谴责,而李世民也确实是明君,不愧千古一帝。


天宇的文史情怀


最是无情帝王家,无论是迫于无奈还是早有预谋,终究是弟弟杀了哥哥。成王败寇,史书的记载也当不得真,当时具体的真相也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


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在李世民支持下,十一月占领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

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虽然是立长子为太子,但在打天下创业阶段,李世民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战功赫赫,李渊先后封他为司徒(三公之一)、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中书令(亦相当于宰相)。

最后无可再封时,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之职授予他,位在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李渊和太子建成。也是没办法的事,再大的功劳,不是长子也不能被立为太子。


《资治通鉴》中记载李建成因为李世民功劳众多,他心中不安,于是与李元吉共同谋划,并答应李元吉在自己即位以后,立他为皇太子。

所以元吉倒向大哥李建成,为李建成尽死效力,他们各自交结建立自己的党羽,组成太子党,一起排挤李世民。

可以看到李世民是被排挤,但结果是李建成他们被杀,那关于这些事的记载,是不是被史官夸张,污蔑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李世民是迫于无奈,还是早有预谋,从古至今 ,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

唐太宗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臣下直谏。因为善于用人和纳谏,所以这也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之一,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表现之一。

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基本没有贪污的历史时期,这也许是唐太宗最值得称道的政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