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的水鄉古鎮,沒有商店,還走出了大文豪茅盾

在眾多的水鄉中,獨愛烏鎮。

和大多數水鄉古鎮不同,走進烏鎮,看不到大大小小的商鋪,只有一條清澈的小河在靜靜流淌。一問得知,烏鎮吸取了別的古鎮的教訓,將所有的商鋪集中在古鎮外圍統一管理,沒有了商業的侵蝕,古鎮更多了一份古樸的味道。

烏鎮名字的得來,有兩個原因:第一,為了紀念唐朝的一位大將軍,大將軍姓烏,他英勇善戰,體恤百姓,後在此地戰敗而亡,老百姓懷念他,給這裡起名叫烏鎮。

第二個原因跟烏鎮的地理位置有關。烏鎮建造在沖積平原上,土地因淤泥多而成黑色。

我倒是覺得,烏鎮的“烏”和它的牆壁也有點關係,瞧,潮溼多雨的江南,原本白色的外牆洇成了黑灰色,這是不是烏鎮得名的第三個原因呢?

原汁原味的水鄉古鎮,沒有商店,還走出了大文豪茅盾

因潮溼生出了苔蘚黴斑的外牆

走在狹窄的小路上,兩邊是保留下來的民居,因為都是木製結構,為防火災,每隔十幾米都會設一道防火牆,防火牆成馬頭的形狀,這也是徽派建築的一大特色——馬頭牆。當大火順著房屋蔓延時,磚石結構的牆體就可以隔斷火源,不得不感嘆勞動人民的智慧。98年時烏鎮曾起大火,馬頭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原汁原味的水鄉古鎮,沒有商店,還走出了大文豪茅盾

馬頭牆很有層次感

仍有老人生活在街道兩邊的老宅裡,他們將木門半掩,自顧自做著手上的家務事,對好奇向屋裡張望的遊客習以為常。有時覺得悶了,老人也會和遊客閒聊兩句:從哪裡來啊?遊客:北京。老人:喔呦,大城市啊!遊客嘎嘎地笑了。

原汁原味的水鄉古鎮,沒有商店,還走出了大文豪茅盾

仍然住在老宅的烏鎮老人

到烏鎮,不能不去茅盾故居。大文豪茅盾,在中國的故居一共就兩處,一處在北京,一處在烏鎮。烏鎮的故居是茅盾先生出生和成長的地方,他在此度過了13年的童年時光。13歲起離鄉求學,一輩子濃濃的鄉愁,讓茅盾創作了《林家鋪子》,《春蠶》等優秀小說,寄託了對家鄉的思念和離愁。

原汁原味的水鄉古鎮,沒有商店,還走出了大文豪茅盾

烏鎮茅盾故居

烏篷船是烏鎮的一大特色。坐在船上,戴著氈帽的船工邊搖船邊樸實地笑著,他說現在年輕人都從鎮裡走出去了,只有老人還不願離開,雖然鎮裡也建起了現代化的養老院,但老人們還是願意守著老宅,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在吱吱呀呀的櫓聲中,看著兩邊緩緩而過的老房子,不禁感慨,故土難離,家園難棄,老人們的這一份堅守也真讓人唏噓啊!

烏鎮最適合在傍晚遊覽,那時熙熙攘攘的旅遊團隊散去,喧囂了一天的古鎮開始變得沉靜安詳,走在悠長的青石板上,晚風中傳來聽不懂的吳儂軟語,那是大爺大媽們在話家常,炒菜的鍋鏟聲叮叮噹噹,給夜晚靜謐的古鎮增添了些許煙火氣息。

原汁原味的水鄉古鎮,沒有商店,還走出了大文豪茅盾

烏鎮的夜

在大多數古鎮被漸漸商業化的今天,烏鎮卻像一位洗去濃妝的少女,毫無保留地向人們展示著她素顏的美麗,她讓你煩躁的心情安靜下來,閉上眼去體會這一刻的安寧,她用自己特有的柔情和風雅告訴你: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