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米粉节19.3亿的战报,或许我们以后该称呼小米为智能家居公司

上午10点,小米官方微博@小米公司 如期发布米粉节终极战报:销售总支付金额19.3亿元;小米AIoT智能设备销量超70.3万台,其中小爱音箱系列超过40.5万台,支付金额破亿;大家电销量超22.3万台,当日总参与人数3512万。小米在2013年第一次提出"米粉节的概念",时至今日"米粉节"这个小米官方营造的电商节日走过了第7个年头。

看了米粉节19.3亿的战报,或许我们以后该称呼小米为智能家居公司

小米高管参加2019 米粉节线下活动

在小米生态链的布局之下,这7年"小米杂货铺"越开越大,品类越来越多,米粉节也从最初单一的手机销售渐渐变成品类越来越完善的综合性电商促销,而在今年的战报中,小米也罕见的没有提及手机的销量数据。

7年过去,小米越来越不像一个手机公司

在去年小米上市的路演中,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着小米,那就是:小米到底是一家手机硬件公司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是一个决定了小米未来想象力天花板,影响小米最终市值的关键问题。在去年上市前夕雷军对外的公开信《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一文中,雷军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同时,雷军也多次对外表示小米业务由"铁人三项":硬件、互联网服务和新零售构成。

看了米粉节19.3亿的战报,或许我们以后该称呼小米为智能家居公司

雷军2017年在阿里网商大会上阐述小米的"铁人三项"战略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小米的终态目标是通过向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获取利润,而包括手机在内的各类硬件只是承载小米互联网服务的工具。在实操中,小米利用新零售的方式降低销售流通成本,并通过成本优势加速小米硬件的普及。

在小米公布的2018年财报上,小米集团毛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46.4%。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毛利70.56亿,占比31.8%;IoT业务毛利45.11亿,占比20.3%;互联网业务毛利103亿,占比46.4%。

看了米粉节19.3亿的战报,或许我们以后该称呼小米为智能家居公司

2018年小米各项业务毛利占比 数据来源:小米2018年财报

仅从毛利来看,互联网业务已经超越手机业务成为小米第一大利润来源,IoT业务的毛利占比也在快速增长。考虑到手机硬件各环节的流通成本,净利润比例将更加夸张。从这些数据来看,小米确实已经不能简单以"手机公司"来看待。

手机是现在,AIoT是未来

在今年米粉节的终极战报中,小米罕见的没有披露手机的销售数据,由此可以窥见小米目前在手机业务上的疲态。好在铁人三项中的另一位选手表现突出,小米官方透露,在米粉节当天售出了70.5万台AIoT设备,相当给力的填补了手机业务产生的空白。

看了米粉节19.3亿的战报,或许我们以后该称呼小米为智能家居公司

品类丰富的小米生态链产品

正如苹果依靠iCloud、Apple Music、iMessage、iPhone、Mac构成的软硬件生态让果粉"来了就不想走"一样,小米也在以MIUI+智能硬件的模式不断提高米粉对小米生态的黏性。小米在财报中透露,截至2018年12月31日拥有超过5个以上智能硬件(不含手机、电脑)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230万,同比增长109.5%。

可以预见,这些购买了5个以上智能硬件的用户在未来购买智能家居产品时为了更好的联动性会更优先考虑小米IoT平台的产品。同时,小米在电视、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智能音箱等类别上不乏爆品,这些爆品产生的长尾效应仍在不断吸引更多的用户进入小米的智能家居生态。根据官方数据,目前接入小米IoT平台的设备(不含手机、电脑)已经超过1.5亿台,产品类别涵盖了安防、灯光、厨房电器、生活电器、白色家电等家庭主要场景,小米在IoT布局上已经构建出明显的先发优势,而智能家居就是其关键的着力点。

看了米粉节19.3亿的战报,或许我们以后该称呼小米为智能家居公司

电视、扫地机、空气净化器京东销量排名

在硬件以外,小米的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表现同样亮眼。据小米官方透露,截至2018年底接入并激活"小爱同学"的智能硬件超过1亿台,月活用户超过3800万。在严重依赖大数据的语音助手战场,小米庞大的用户量对语音助手后续的更新迭代无疑能带来明显的数据优势。去年11月,小米宣布与宜家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小米将为宜家提供AI和IoT方案,通过宜家在全球的销售渠道将更多的用户接入到小米的IoT生态中。

看了米粉节19.3亿的战报,或许我们以后该称呼小米为智能家居公司

小米宣布与宜家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在2018小米AIoT开发者大会上,雷军公开表示"AI+IoT"是小米未来的核心战略。按照小米现如今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业务快速增长的势头,或许从长远来看我们更应该称呼小米为智能家居公司,而非单纯的手机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