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驛生態教育聯盟:扛起生態文明教育大旗

龙泉驿生态教育联盟:扛起生态文明教育大旗

成都教育發佈

成都市教育局唯一官方微信平臺,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

龙泉驿生态教育联盟:扛起生态文明教育大旗

生態環境關乎民族未來、百姓福祉。十九大報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文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在成都市龍泉驛區,就有一個聯盟正朝著這一方向不斷努力。

龙泉驿生态教育联盟:扛起生态文明教育大旗

成都龍泉驛生態文明教育聯盟成立

共享生態優質資源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還未踏入成都市龍泉驛區青龍湖小學,耳邊就傳來嘰嘰喳喳的鳥鳴聲。等記者真正走進校園,才發現裡面別有洞天:生態微田園、生態智能大棚、白鳥園、水產養殖……集動物樂園、溼地公園、白果園於一身。該校校長廖小強走在用海綿磚鋪就的小路上,熟稔地介紹著校園的每寸土地,“圍牆下、水渠旁、樓頂上、草坪中,我們用盡學校每一寸可用之地,因地制宜建起大大小小的種植養殖園地和環境教育基地。”他說,“你看,孩子們在‘四園兩房八基地’中體驗快樂美好,收穫能力知識。”言語中流露出深深的幸福感。

龙泉驿生态教育联盟:扛起生态文明教育大旗

事實上,青龍湖小學生態教育僅是龍泉驛區生態文明教育聯盟的一個縮影。據成都市龍泉驛生態環境局(原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12年,區環保局與區教育局就著手開展環境友好型學校建設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湧現出了青龍湖小學、洪安小學等一批成果突出的學校。2017年,在區環保局、區教育局的指導下,由青龍湖小學、洪安小學、客家小學、茶店小學、航天小學、躍進小學六所學校組建的生態文明教育聯盟正式成立。

“中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生態意識的強弱決定著國家未來生態文明程度的高低。生態文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聯盟合作的方式,共享生態文明教育優質資源,推動聯盟學校間相互學習、共同發展,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

龙泉驿生态教育联盟:扛起生态文明教育大旗

一校一特色

生態教育聯盟彰顯品牌

聯盟建起來了,如何更加有力地開展工作?生態教育聯盟採取輪值主席制,主席學校充分協商做好當年度聯盟合作計劃,並以年會的形式進行工作彙報與輪值交接。作為第一屆輪值主席,廖小強最有發言權,“申請加入生態教育聯盟的學校,必須擁護聯盟的章程,具有一定的生態教育基礎、典型經驗、教育特色,並有志於生態教育研究與實踐,具有強烈的改革創新意識,願意協同發展、合作共享。”

號角吹響,路徑清晰。各學校以生態特色教育為基礎探索出辦學新思路。

龙泉驿生态教育联盟:扛起生态文明教育大旗

青龍湖小學地處城郊結合部,是一所典型的位置偏僻、發展滯後的農村學校。但學校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教育資源——都江堰水系東風渠支流穿過校園。經過探索,結合教育本真、學校校情和發展願景,該校確立了“生態教育、幸福人生”的辦學理念和“創生態智慧校園,建幸福成長家園”的辦學目標。

成都市龍泉驛區洪安小學垃圾分類開展得如火如荼。洪安小學向記者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2018年下學期學校產生熟廚餘544.54kg(被市政餐廚車拉走);可回收垃圾紙類376kg,塑料472kg,鋁323kg,墨盒213kg(交由回收公司);堆肥2135kg,產生肥料475kg,學校實現了垃圾回收和部分資源的循環利用。

各校圍繞生態文明教育理念,一校一特色,形成了自己主題鮮明的生態教育:青龍湖小學圍繞生態智慧校園主題進行農耕文化與現代種植、養殖、生態科技等項目;洪安小學根據生態環保教育主題踐行垃圾分類、生態種植、自然小徑等項目;茶店小學依託獨特的地理優勢,形成了中草藥種植園與加工、觀鳥護鳥等項目;客家小學將客家生態文化融入植物多樣性的特色項目中,此外,航天小學氣候與物候的項目,躍進小學節水、節電、節糧的項目也頗具特色。

龙泉驿生态教育联盟:扛起生态文明教育大旗

傳遞生態文明精神

影響更多的人踐行綠色生活

“環保的理念,不僅僅停留在宣傳口號上,而是已經紮根於孩子們的心裡,並實實在在地落實在了孩子們的行動中!”聯盟內六所學校,生態文明建設就是學生唱主角。

以生態基地建設為基礎,建立了

“氣象監測站”、“水質監測點”“生態大棚”“動物大本營”等環保基地,因地制宜地用好每一寸土地。以生態課程為載體,與學科內容進行滲透整合,“自然筆記”、“氣象小主播”“海綿校園”等課程緊密開展。“生態銀行”或者“環保銀行”內,呈現的是孩子們的勞動成果。通過生態評價系統,以積累“生態幣”兌換生態餐、小盆景、學習用品等“商品”的形式,激勵學生將生態文明教育踐行到底。

龙泉驿生态教育联盟:扛起生态文明教育大旗

“許多老師都是在自然教育和垃圾分類課程的引導下,才慢慢意識到垃圾分類對於環保的重要性,也因此變得更加積極。”洪安小學何小燕老師坦言,“讓學生監督老師,讓學生愛上自然、讓學生帶動家庭。現在垃圾分類成了全校師生的共識,學生還帶動了家長、周邊社區居民參與。”

師生們走出學校,走進家庭、走進社區,走進社會,開展環境保護活動,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改變家庭改變社會。“通過關注環保、實踐環保,孩子們的核心素養得到了提高,創造力、實踐力得到充分鍛鍊。” 廖小強指著正在操場上鍛鍊的學生們,“看,這群孩子們現在變得自信陽光、生氣勃勃,正身體力行踐行著生態文明。”

龙泉驿生态教育联盟:扛起生态文明教育大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