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寨村小香菇成了致富“香餑餑”

近年來,石阡縣國榮鄉把食用菌作為增加群眾收入的又一支柱產業,有效整合扶貧資金及土地資源,在羅家寨村建起香菇種植基地。基地建成後,全鄉食用菌產業從零起步迅速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帶動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陽春三月,萬木吐綠,正是生產好時節。在羅家寨村香菇種植基地內,工人們正忙著採摘鮮菇,給已採摘過的香菇菌棒注水,為下一步生產做好準備。他們都是來自周邊村寨的村民,這個建立在家門口的香菇種植基地給農民增收致富帶來了新門路。

羅家寨村食用菌基地技術員劉朱龍說:“我們這基地常年用工,來我們這兒做工的都是附近的村民,我們這裡採菇、注水都按件計,在我們這裡如果不間斷地幹,一個月也能收入兩三千塊。”

伍德銀是羅家寨村的村民,以前在工地做小工,都是體力活,很辛苦,隨著年紀增長工地上的活也幹不動了。經村裡人介紹,她來到羅家寨香菇基地務工。她說,採香菇的活比工地上輕鬆多了,收入也穩定,會長期做下去。

年近70歲的安忠蓮老人也是羅家寨的村民,從基地建立開始她就一直在這裡務工。她說,她一天採得800多斤鮮香菇,按照3毛一斤收購價計算,當天她就能收入200多元。她說:“現在這個政策好啊,優惠我們這些老年人,不願意出去打工,去遠了又不放心娃娃些,就在這附近找點零用錢就行了。”

除了像伍德銀、安忠蓮這樣的老人,也有一些因為要照顧家庭的年輕人選擇在香菇基地就近務工,簡小蘭就是其中的一個。她從黔南州惠水縣嫁到羅家寨,丈夫是木工師傅,在海南打工,為照顧家裡的兩個小孩,她留守在家中。自從有了這個香菇基地,她不僅能照顧家庭還能掙點錢補貼家用。她說:“我在這裡做活路是為了帶小孩,在這裡採菇、注水,注水是3分錢一個,採菇是3角錢一斤,有時候有一百多塊錢,現在一個月也有2000多塊錢。”

劉朱龍說:“我們羅家寨香菇基地總共建有22個大棚,去年六七月份陸續拉進來了20萬棒左右的菌,在10月中旬的時候開始長第一茬菇,到現在採有14萬斤左右,按照市場價4塊到5塊計算,現在收益有50多萬元。”

據悉,自羅家寨村食用菌基地建立以來,已帶動周邊新寨、群豐、羅家寨、登平等村群眾就業近200人,其中貧困戶47人,截至今年2月,已累計發放務工費16萬元。(周霖霖 向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