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服務金融:嚴監管背景下的跨行業探索與創新之四——我國養老服務金融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養老服務金融是為全體國民提供投資、理財等金融支持以滿足其養老需求的創新金融活動,包括養老財富管理和養老金融便捷性支持兩個方面的內容,是實現金融服務養老的有效載體。在金融市場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我國養老服務金融有了較為快速的發展,各地區、各行業均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但是總體而言,我國養老服務金融還處於初步探索階段,尚未形成新的金融業態,一方面,國民財富積累有限,制約養老服務金融需求實現;另一方面,產品設計針對性不強,限制養老服務金融有效供給;同時,養老金融教育滯後,制約養老投資素養提升;此外,養老服務金融監管不足,養老理財亂象叢生,這些問題嚴重製約著國民的養老金融需求的滿足。面對日益多元化的老年需求,我們必須積極創新養老金融服務產品,逐步轉變單純依靠儲蓄管理財富的觀念,推動養老金融市場發展:一是拓展收入來源渠道,夯實養老服務金融財富基礎;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和擴大養老服務金融市場;三是挖掘國民養老需求,優化養老服務金融供給;四是強化基礎金融教育,提高國民養老金融素養;五是轉變傳統理財觀念,強化養老服務金融監管。 本課題包含四部分內容:養老服務金融概述;我國養老服務金融的政策基礎與實踐探索;我國養老服務金融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我國養老服務金融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养老服务金融:严监管背景下的跨行业探索与创新之四——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四 我國養老服務金融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老年人的收入也不斷增加,對於資產和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總體來看,目前由於我國養老金融服務產品創新不足以及國民傳統觀念的限制,儲蓄依舊是大多數國民財富管理的主要方式,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財富的安全性,卻難以實現其保值增值的目標。從國際經驗來看,不斷創新的養老金融服務是增加老年人財產性收入的重要渠道。面對日益多元化的老年需求,我們必須積極創新養老金融服務產品,逐步轉變單純依靠儲蓄管理財富的觀念,推動養老金融市場發展。

(一)拓展收入來源渠道,夯實養老服務金融財富基礎

1. 調整初次分配政策,提高廣大國民收入水平

當前我國國民收入呈現出金字塔形,低收入群體佔主體,而中高收入群體規模相對較小,成為我國養老服務金融需求實現的重要瓶頸。因此,必須重視我國初次分配過程中公平,逐步縮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 左永剛. 力促收入分配從金字塔型轉為橄欖型[N]. 證券日報,2013-11-22 http://money.163.com/13/1122/03/9E8N71BJ00253B0H.html]有研究表明,一個穩定的社會必須是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估算數據,中國當前的中產階級規模大約為1.4億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約為11%,與歐美國家75%的中產階級結構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近年來,我國對收入分配公平性越來越重視,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調控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這就要求多渠道發力,一方面,要保護廣大國民的合法收入,也要堅決遏制非法收入蔓延;另一方面,多方位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同時還應進一步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此外,要健全工資的決定和增長機制。只有通過不斷優化初次分配的政策環境,才能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從而有效地提高廣大國民的收入水平。

2.完善養老金體系,擴大老年群體養老保障待遇

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不斷推進,廣大公眾的養老金需求水平也在日益提升,不斷強化養老金需求;而同時在人口老齡化速度急劇加快以及經濟增速下降的新的轉型期的影響下,養老金供給又遇到挑戰。從國際經驗來看,僅通過參量改革難以實現養老金的綜合目標,必須通過結構性改革,加強補充養老金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單位和個人的責任分擔,通過強調公平的基本養老金制度保障國民的基本養老金需求,通過強調效率的補充養老金制度提高國民的養老金待遇水平,避免老年人養老需求的壓力完全落在基本養老金制度建設上,從而通過多支柱的養老金體系建設實現責任分擔,滿足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養老需求,並保障養老金體系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就我國而言,應在借鑑國際經驗的前提下,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第二三支柱補充養老金制度。就第二支柱職業養老金制度而言,我國應逐步降低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制度的費率為第二支柱繳費提供更多的空間,且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考慮探索自動加入機制並完善中小企業集合年金制度提高制度的覆蓋面;同時通過完善針對單位和個人稅收優惠進一步加強政策激勵,以提高制度的吸引力;此外,還要系統完善職業養老金資金的投資運作和監管體制。就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而言,首先要明確制度設計的核心思路,包括賬戶制的引進等等,其次,要通過完善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機制提高制度的吸引力,同時還應通過明確制度的運作框架和完善一系列配套機制,推動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落地和實施。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和擴大養老服務金融市場

1. 完善養老服務金融政策,優化養老服務金融發展路徑

目前我國養老服務金融相關政策集中於宏觀規劃,對於具體的政策導向與配套細則尚不明確,導致養老服務金融市場發展目標不夠清晰,監管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必須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金融政策,系統推動我國養老服務金融健康發展。首先,在明確養老服務金融發展方向的基礎上,出臺配套政策,通過財政貼息、專項補助資金、成立政府引導基金等方式,為金融機構發展養老金融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第二,要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為養老金資產管理、養老產業投融資、“以房養老”等養老金融業務提供法律支持和保證,確保養老金資產的安全和保值增值,確保養老金融市場的長期和平穩運行。第三,要明確監管框架,養老服務金融則具有典型的混業經營特徵,所以針對養老金融的監管職能,分散於銀保監會和證監會等多個市場機構監管主體,還涉及人社部、民政部等部委,應不斷探索適應養老金融發展的監管體系,加強市場監管和行業監管,有針對性制定養老服務金融的行業標準、服務流程、風險監控等,以促進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2. 營造良好行業環境,促進養老服務金融健康發展

在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目前我國養老服務金融市場空間並未有效打開,供需雙方供需能力和意願均未得到有效發揮,因此必須營造良好的養老服務金融發展環境,有效拓展養老服務金融發展的市場空間。就養老服務金融供給方而言,應通過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金融審批制度,提高金融機構進入市場的能力,推動養老服務金融形成良好的發展業態,從而優化養老服務金融的供給。就養老服務金融需求方而言,首先必須營造一個安全、便捷的養老金融,提高國民對養老服務金融的需求能力,同時,通過對養老服務金融供需雙方良好環境的營造,來推動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三)挖掘國民養老需求,優化養老服務金融供給

1. 豐富養老服務金融產品,滿足多元化養老需求

從養老金融服務對象來看,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養老金融服務市場,有總數超過6億的中老年服務群體[吳成居. 加快老齡金融創新應對老齡社會浪潮[J]. 福建金融,2015,07:66-67.],其養老金融市場體量巨大,這些實有或潛在的客戶群毫無疑問會對金融機構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在現有的養老金融服務產品創新性不足、針對性不強的背景下,金融機構應積極借鑑國際經驗,充分挖掘不同群體的養老金融潛在需求,不斷加強養老金融理論研究和產品創新,將產品目標導向明確指向通過增加老年收入進而提高其老年生活品質上來。其核心是要提高養老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方面,產品類別要豐富,老年人的金融需求廣泛,除了傳統的儲蓄、保險、貸款等業務外,還包括針對養老的理財業務、遺囑信託等新業務;另一方面,產品需要有針對性和創新性,可以通過不同年齡階段的特性,根據其風險承受能力的不同,創建不同的養老服務金融產品,滿足多元化的養老金融服務需求等。

2. 開發中長期養老金融產品,明確養老投資屬性

從國際經驗來看,養老儲備是貫穿於全生命週期的過程,具有長期性的特徵。從金融市場的發展規律來看,中長期投資的收益也更加穩健更有效率,因此養老金融產品更適合中長期的屬性。我國目前的養老金融市場上中長期產品普遍缺乏,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不利於更好地滿足國民長期養老投資的需求。因此,應進一步深入挖掘投資者的養老需求,開發個性化、多元化的、生命週期式的養老金融產品,比如目標日期型等,積極引導投資者合理優化養老資金,促使更多年輕人參與到這個市場中來。根據個人實際經濟、年齡、性別、婚姻、工作、健康和教育等情況細分客戶群體,對不同類型客戶設計不同的期限、資產配置及風險偏好產品,從而實現個性化的養老金融投資,也保證產品的養老投資屬性,從而更好地滿足國民的養老需求。

(四)強化基礎金融教育,提高國民養老金融素養

1. 整合政府和市場力量,提高國民養老金融儲備意識

從目前來看,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保險是廣大國民退休養老的重要來源,除此之外,受到傳統思想的約束,我國國民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對子女的依賴性還相對較高。然而,由於基本養老保險只能提供基本水平的保障,在國民養老需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難以實現充分保障,與此同時,隨著家庭結構的小型化,子女的贍養壓力也相對較大,難以實現持續性的、高水平的養老供給。從國外經驗來看,根據一生的收入預期來安排整個生命週期的消費和儲蓄是實現體面養老的重要手段,這也是體現個人養老責任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一方面,政府應加強養老規劃的引導,提高居民的養老準備意識;另一方面,金融機構應通過行業協會等組織整合併發揮行業力量,加強養老服務金融知識的普及,以此增強養老服務需求方的需求意願。

2. 強化投資者教育,提高國民養老金融投資能力

作為老年人養老資產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國養老服務金融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我國金融市場發展還不完善,國民金融投資的基礎知識不足。受此影響,國民在選擇養老金融產品時往往處於弱勢一方,對養老金融服務和產品缺乏深入的瞭解、養老金融活動參與低,在抗風險能力較差的情況下,傳統的儲蓄是國民的首選,而其他養老金融產品發展受到嚴重製約。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逐步完善,為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養老需求,應從多渠道入手,強化投資者教育:第一,監管部門應發揮其投資者教育的督導作用,開展多元化的投資者教育活動宣傳,設立相應的教育平臺並通過多渠道推廣,增強宣傳的影響力和針對性;第二,金融機構應時時不忘投資者教育的落實,投資者最直接的接觸對象就是金融機構,這類群體也是投資者教育需求最強烈的群體,金融機構在推廣和落實金融產品過程中,應全方位對投資者進行金融知識的宣傳;第三,其他一些自律組織,如行業協會等可以進一步健全金融服務規範,開發趣味化、簡明化的投教產品,打造風險揭示、模擬體驗、投資者互動等多功能一體化的實體投資者教育基地等,從而提高廣大國民的金融基礎知識,提高國民的養老金融投資能力。

(五)轉變傳統理財觀念,強化養老服務金融監管

各金融機構應當積極借鑑國際先進經驗,結合老年人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加強優質養老服務金融產品的開發,有效引導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改變養老觀念,認識到日益深化的老齡化背景下,積極做好養老金融服務準備,不僅通過儲蓄,還可以通過證券、保險、基金和信託等新的養老金融服務平臺積攢養老財富,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同時,在養老金融服務業務不斷拓展,特別是互聯網金融快速推進的同時,需要著重強化養老服務金融監管。通常情況下,老年人金融安全防範意識不足,成為金融詐騙的最主要受害群體,需要通過加大金融詐騙打擊力度並開展老年人金融知識、產品服務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宣傳推廣活動。通過提高老年人現代金融意識和風險防範能力,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安全、人性化的養老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嶽磊:《養老服務金融:跨界業態下的多元化探索》,《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7)》行業篇,2017年。

董克用,張棟:《中國養老金融:現實困境、國際經驗與應對策略》,《行政管理改革》2017年第8期。

董克用,張棟:《高峰還是高原?——中國人口老齡化形態及其對養老金體系影響的再思考》,《人口與經濟》2017年第4期。

鄭秉文:《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頂層設計:稅收的作用及其深遠意義》,《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

張佩,毛茜:《中國養老金融創新發展:現實障礙、經驗借鑑與應對策略》,《西南金融》2014年第7期。

吳成居:《加快老齡金融創新應對老齡社會浪潮》,《福建金融》2015年第7期。

养老服务金融:严监管背景下的跨行业探索与创新之四——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作 者

張 棟:管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後

孫 博:管理學博士,金融學博士後,華夏基金養老金管理部高級副總裁

《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8)》

养老服务金融:严监管背景下的跨行业探索与创新之四——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總 報 告

1 中國養老金融發展現狀、挑戰與趨勢研判--董克用 姚餘棟

行 業 篇

2 養老金金融:三支柱模式確立,投資運營穩健推進胡兵 孫博

3 養老服務金融:嚴監管背景下的跨行業探索與創新張棟 孫博

4 養老產業金融:防風險背景下穩健發展成主旋律曹卓君 秦婧

產 品 篇

5 養老金產品報告:監管新形勢下的養老金產品發展馮麗英 閆化海

6 養老保障管理產品發展動態及未來探索蘇罡

7 資管新規下商業銀行養老理財產品的突圍之道張嵐 高騖遠 李志淦

8 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評價代林玲 王斯聰

9 養老產業基金:發展現狀、導入路徑與趨勢前瞻陳琳翰 陳漫娜

借 鑑 篇

10 日本養老金資產管理經驗借鑑與啟示李少傑

11 澳大利亞養老金資產管理經驗借鑑與啟示袁思農 高敏

12 美國養老金資產管理經驗借鑑與啟示施嘉芙

13 加拿大養老金資產管理經驗借鑑與啟示王彥傑 陳則瑋 胡俊英

14 英國養老金資產管理經驗借鑑與啟示凱文米爾恩

15 香港養老金資產管理經驗借鑑與啟示費德賢

專 題 篇

16 海外上市養老企業的實踐與經驗借鑑彭維瀚 孫瑜

17 基金定投在個人養老金投資中運用李宏綱

18 智能化資產配置在個人養老金投資中的應用劉思 陳珏婷

19 基金公司一站式養老金資產管理模式探索沈豔芬 劉軍峰 邊礪硯

20 新科技在年金受託管理中的應用李連仁 盛晨

21 個人稅延養老金對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及其應對孫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