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為詩殺人"真相調查

宋之問,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世人對他的評價可以分為對詩的評價和對人的評價兩部分。而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他的詩寫的非常好,但他這個人非常的渣。

宋之問

縱觀史料,我們可以發現,宋之問為人寡廉鮮恥,毫無底線。

比如說武則天時期,他以文才為宮廷侍臣,頗受恩寵。而他"邀寵"的方式是給武則天獻媚,寫各種各樣曖昧跪舔的詩,甚至主動要求給她做男寵。

再比如說,他結交武則天的媚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這二位都是武則天的男寵,無論在當世還是後世都是萬人唾棄的角色,但宋之問和他們關係甚好。

還有,他身上還揹著人命官司,為了仕途權力出賣好友。他探知自己友人張伸之與王同皎等人謀劃要誅殺宰相武三思,他就派人找武三思告密,結果張、王二人因此遇害,宋之問反倒因為告密擢任鴻臚主簿。

宋之問

在歷史上流傳的宋之問的斑斑劣跡之中,最著名的一個是說他作為舅舅,居然為了一句好詩,殺死了自己的親外甥。

他的這個外甥名叫劉希夷,也是唐代小有名氣的詩人。宋之問殺甥奪詩的故事,在歷史記載中,大體是這樣的:

大約在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宋之問正在家中吟詩作畫。這個時候,外甥劉希夷的登門造訪卻讓他的心緒再也難以平復。原來,劉希夷帶來了一首詩想要同舅舅探討,而這一首詩,就是後來名滿天下的《代悲白頭吟》。

而這首詩其中有一句是後來名譽天下的千古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大家都是詩人,而宋之問又是未來的詩壇領袖,是不是好貨一目瞭然。

然後宋之問就非常喜歡這句詩,他就厚著臉皮想問外甥要這首詩的著作權,而且連給錢封官的許諾都下了,但一向清高,尤其看不起宋之問的劉希夷不為所動。

宋之問

於是,宋之問就下了殺心,他吩咐自己的門客將劉希夷騙到一面土牆下,用裝滿黃泥的布袋將其砸死。

後來,他就把這首名詩據為己有了。從後世編撰的《全唐詩》來看,宋之問殺外甥奪詩這件事,看起來還煞有其事。

因為這首詩在《御定全唐詩》裡有兩個作者和標題,一個作者叫劉希夷,題為《代悲白頭翁(一作"白頭吟")》;一個作者叫宋之問,題為《有所思》。後者只是將前者詩中"洛陽女兒好顏色""應憐半死白頭翁""惟有黃昏鳥雀悲"三句換了五個字,改為"幽閨女兒惜顏色""須憐半死白頭翁""唯有黃昏鳥雀飛",其他詩句完全一樣。

也就是說,寡廉鮮恥的宋之問殺人之後偷了這首詩,稍微修改了一點就變成了自己的詩。

宋之問

那麼,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的話,這件事是存在很多疑點的。

第一,就是年齡的問題。

雖然宋之問是劉希夷的舅舅,但宋之問的年齡按照某些史料記載比劉希夷還要小五歲。

按照史料中的說法,宋之問殺劉希夷的事件發生在永隆元年(公元680年)。

這一年,宋之問才24歲,這個時候,他才做官沒幾年,還沒有掌握多大的權力,也沒有後來在武則天時代那麼炙手可熱。

他這個時候只是一個洛州參軍,芝麻粒大小的官。

而如果做更為嚴謹的分析的話,宋之問的年齡比劉希夷小不止五歲。

宋之問曾經寫過一首《秋蓮賦》,在自序裡,他這樣說:"天授元年,敕學士楊炯與之問分直於洛城西",而天授元年是690年,根據《新唐書·宋之問傳》的說法,這一年宋之問才20歲。也就是所宋之問應該出生於公元671年。他比劉希夷要小二十歲。

這樣的年齡差異,宋之問怎麼能在十歲的時候就下手殺死自己三十歲的外甥劉希夷呢?

第二,宋之問是否有必要偷劉希夷的詩。

雖然自古文人相輕,但多半也只有在詩壇地位低,寫詩普通的詩人去羨慕嫉妒恨詩壇地位高,寫詩寫得好的詩人的道理。

宋之問和劉希夷誰的詩壇地位高,誰寫的詩好呢?

古代的詩歌評論家早有公論。北宋魏泰《臨漢隱居詩話》中說:"吾觀之問集中,盡有好處,而希夷之句,殊無可採,不知何至壓殺而奪之,真枉死也。"

而明代的李攀龍《唐詩直解》裡則說的更為直接:"《代悲白頭翁》本非其佳處,而俗人專取之。五、六尤卑。"

宋之問貴為唐高宗、武則天時期的詩壇領袖,和沈佺期齊名,人稱"沈宋",是開啟一代詩風的大詩人。

從宋、劉二人現存詩歌的數量來看,兩人的差距很大。《全唐詩》存劉希夷詩1卷23首,《全唐詩外編》《全唐詩續拾》補詩7首,共30首。《全唐詩》存宋之問3卷187首,僅數量就遠遠超過劉希夷詩,且其中不乏上乘之作。

而且,按現存唐代史料的記載,在唐代當時,宋之問的詩名也遠強於劉希夷。《舊唐書·文苑》雲:"之問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詩,當時無能出其右者。"而劉希夷則"體勢與時不合""不為所重"。宋之問是少年才子,才華卓著,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即興完成一首四十二句,二百八十六字的長詩。而劉希夷一生蹉跎,一輩子都是布衣。

宋之問

宋之問又有什麼必要為了一句詩殺了劉希夷,還殺的盡人皆知呢?

最後,就是史料記載中的證據。

在距今記載宋之問殺人奪詩案時代最早的史料,劉肅《大唐新語》中的記載來看,當時的人對劉希夷的死因以及真兇是心存疑問的。劉肅是中唐人,他說劉希夷這首詩,"詩成未周,為奸所殺。或雲宋之問害之。後孫翌撰《正聲集》以希夷為集中之最,由是稍為時人所稱。"

也就是說,劉希夷可能是死於謀殺,但兇手未必是宋之問。

而他後面提到的孫翌和《正聲集》,是盛唐時期的一部詩選。也就是說,在盛唐的時候,人們就已經知道而且確認這首詩作者是劉希夷了,根本不存在宋之問改編這首詩,據為己用,矇騙世人幾百年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