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三地工廠揭祕奇點造車迷霧

三地工廠尚沒有一座建成、首款量產車遲遲未上市,奇點汽車號稱融到的70億元花在了哪?這是我們走訪奇點汽車安徽銅陵、湖南株洲、江蘇蘇州三地工廠後心中留下的最大疑問。奇點汽車作為最早一批參與“新造車運動”的企業之一,與其同期的新興車企蔚來、威馬、小鵬都已經開始量產交付,為何奇點汽車的造車進度推進遲緩?奇點汽車存在何種問題?這是一家企業的特殊情況,還是整個新興造車群體的共同問題?

眼見為實|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 70億元融資去哪了?

2014年,中國汽車市場風起雲湧,一大批在互聯網時代叱詫風雲的人物,紛紛宣佈要向汽車產業進軍,並揚言顛覆整個汽車製造業,曾擔任360副總裁的瀋海寅也是其中一員。2014年12月,奇點汽車品牌的企業主體“智車優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註冊成立,在次年的5月,瀋海寅離開360,投入到這一創業項目。

眼見為實|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講情懷,重形式”似乎成為了互聯網人的標籤。在辭職的當天,瀋海寅在朋友圈發了一條這樣的消息,“用一次創業,向我人生中最重要,對我影響最大的兩個人,亦師亦兄的周鴻禕和雷軍致敬!向軟件的360免費模式和硬件的小米模式致敬!”

在近一年後的2016年3月,瀋海寅正式發佈了奇點汽車品牌。“奇(jī)點”,本是天體物理學術語,被描述為一個所有已知定律都失效的點。以此作為品牌,瀋海寅認為,這正展現了智能電動車本身顛覆性新價值,同時,也預示著在智能駕駛和物聯網領域的無限可能性。

眼見為實|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從選擇這一富有哲思和宇宙時空感的品牌命名,可以看出,瀋海寅對這次創業的用心和厚望。雖然奇點汽車的造車理念略顯“科幻“,但在當時也被業內看成是最有希望的幾個造車項目之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奇點汽車的造車進展遲緩且不斷暴露“BUG”,這也讓業界對這家企業的造車前景“把握不準”。

在成立後的幾年裡,奇點雖然推出了首款量產車iS6,但上市時間卻不斷“跳水”。而在資金方面,根據奇點方面宣佈,企業已經累計完成多輪融資,不過具體融資金額、投資主體、資金到位情況都模糊不清。

其實,奇點iS6(參數|詢價)的亮相時間並不晚,早在2017年4月就正式發佈了。當時,奇點汽車表示,已與國內主機廠簽署量產合作意向協議,力爭2017年實現小批量生產。從後面的實際情況來看,這個量產目標並沒能實現。在2018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奇點將iS6的上市時間推遲到2018年底,不過直至目前,該款車依然還未上市。奇點汽車在北京和杭州兩地的體驗中心工作人員向汽車之家介紹,奇點iS6最新的上市時間被確定在2019年下半年,正式交付時間可能要到2019年底。

眼見為實|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此前,奇點汽車曾宣佈與北汽新能源達成合作,由後者對奇點iS6進行代工生產。但從2018年披露出的新車公告申報信息,奇點iS6的代工企業為江西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即北汽昌河。而對於為何更換合作對象,與北汽昌河具體的合作情況如何等問題,奇點汽車方面並沒有介紹。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北汽昌河幫奇點汽車打造了兩輛完成度約在80%的測試車,兩輛車會在即將舉辦的上海車展亮相。

除了新車上市時間“跳水”,另一個讓奇點汽車引起關注的事件是,2018年末,奇點汽車內部員工曝光企業已經連續三個月未能發出工資一事。拖欠工資意味著奇點汽車現金流不健康,而聯繫其此前的融資金額,這樣的情況似乎不該發生。

按照奇點汽車官方的說法,奇點汽車已完成了多輪融資,融資總額達到70億元,而最近一輪融資則發生在2018年4月,數額高達30億元。是造車本身就如此燒錢,還是奇點汽車另有隱情?

眼見為實|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對於新創車企來講,融資資金的主要流向為員工工資、產品研發和工廠建設,其中工廠建設是最大的一部分,一家新創車企的負責人向汽車之家介紹,通常來講,一款產品的研發成本在10億元左右,而不包括土地成本,投建年產能為10萬輛的產線和廠房成本在30億元左右。

按照奇點汽車公佈的70億元融資,除了車型開發和員工成本的費用,大部分資金按理來講應該應用到工廠建設上,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對奇點汽車安徽銅陵、湖南株洲、江蘇蘇州三地工廠建設情況進行實地探訪。

■ 兩地工廠剛剛啟動

奇點汽車將其全球佈局情況概括為“三國七地”,其中三國分別為中、美、日。七地則指的是三處工廠所在地:安徽銅陵、湖南株洲、江蘇蘇州,以及四處研發中心:美國研發中心,負責奇點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推進落地;日本宇都宮研發中心,負責整車設計提供全面指導;北京智能系統研發中心,負責主導軟硬件一體化車載智能系統、車聯網的研發工作;上海整車研究院,負責整車及三電系統的設計和研發。

眼見為實|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為了還原奇點汽車的實際造車進展,汽車之家走訪了上述三處工廠所在地。按照奇點汽車官方宣稱,安徽銅陵是其公司總部,也是其最早宣佈建廠的地方。

奇點汽車的銅陵工廠位於銅陵市西湖二路以北,黃山大道以西,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約404.6畝。根據環評公示顯示,該項目計劃投資40億元,建設衝壓、焊裝、塗裝生產線以及電池封裝線和輕量化零部件生產線等,年產能10萬輛。

這座曾宣稱在2016年底就計劃啟動的工廠,經歷了兩年多的時間,按理來講應當初具規模。而汽車之家通過實地探訪發現,這座工廠目前仍是一片黃土,僅有兩輛機械和幾名工人在作業。

眼見為實|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眼見為實|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除了這座工廠,奇點汽車在銅陵還設有一座辦公樓,位於銅陵市義安區翠湖五路,是一座不大的二層樓,門口有奇點汽車的明顯標識,內部有5-8個充電樁,但車位上沒有奇點汽車的產品,而是停了幾輛燃油車。

眼見為實|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儘管在銅陵的工廠沒能如期投建,2018年4月,奇點汽車又宣佈計劃在蘇州相城落地奇點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計劃未來5年投資150億元打造奇點汽車全球研發中心。這一大手筆的項目,雖然在當時也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但從我們實地走訪來看,該項目也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在宣佈與蘇州相城達成合作時,奇點汽車沒有披露工廠的具體建設地址。通過企信網上的公開信息,我們看到奇點汽車在蘇州註冊了兩家公司:奇點汽車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和蘇州奇智慧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分別位於蘇州相城區的天成信息大廈和領域商務廣場。

汽車之家走訪了兩處的註冊地址,其中,註冊在天成信息大廈的奇點汽車研發中心有限公司,並沒有相應的辦公室。大廈管理人員稱,該座大廈還沒有汽車企業註冊,據她所知,相城區還沒有引進汽車及相關零部件的企業。而按照另一個公司的註冊地,我們則找到了一間空蕩蕩的辦公室,但是沒有奇點汽車的任何相關標識,其所在樓層的導航板上也沒有顯示奇點汽車的名字。此外,我們還查閱了蘇州相城區政府官網展示的引入項目,奇點汽車也並不在列。

眼見為實|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奇點的另外一座工廠是位於湖南株洲的智能電動商用車基地,按照企業介紹,該工廠於2018年10月18日開工。在2018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奇點汽車還宣佈推出一款電動商用車——奇點iM8,株洲工廠可能是為了生產這款車做準備。

到達湖南株洲後,我們首先走訪了其註冊在新馬動力創新園的湖南智點智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這間公司位於創新園內的動力谷大廈,包括總經理辦公室、兩間副總經理辦公室、財務室、基建辦公室和行政辦公室等,從外部觀察能看到有員工在工作。大廈的管理人員稱,這家企業大概有30名左右員工。

眼見為實|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通過諮詢上述管理人員,我們還了解到,奇點汽車株洲工廠已啟動建設,廠址位於株洲北汽二廠的附近。在到達株洲北汽二廠後,我們發現,周圍確實有幾個項目在施工,包括新能源汽車技術測試中心和卡丁車賽車場項目,以及幾個剛剛破土動工的項目,但我們並沒有發現帶有奇點汽車標識的在建項目。

而後續在株洲市官方網站上,我們看到政府官方在今年3月21日發佈的消息顯示,該項目於2018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已完成臨時板房辦公區的搭建等前期工作,下一步將開展臨時道路的鋪築及總裝車間的場平。可以看出,奇點汽車的株洲工廠也剛剛起步。

眼見為實|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 新興車企的困境

回顧奇點汽車成立以來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兩款車,一款即將量產的車奇點iS6和一款概念車奇點iM8;在四地投建了研發中心,但具體研發人員的數量並沒有明確公佈;分別在北京、上海和杭州建成了三座體驗中心,以及剛剛在銅陵和株洲開始建設的兩座工廠。這些成果是否需要耗費70億元的融資?奇點汽車內部員工向汽車之家表示,目前已經不存在拖欠工資的問題,但對於官方宣稱的70億元融資表示不予評價。

眼見為實|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針對奇點汽車工廠建設及資金情況,汽車之家向奇點汽車首席戰略和品牌發展副總裁趙強求證,趙強回應稱,融資、團隊構建等涉及到公司核心信息,不方便公示。奇點汽車正在按照自己的節奏穩步推進中,有關iS6的信息會在上海車展進行分享。

覆盤奇點汽車的造車歷程,其讓業內感覺到越來越沒那麼“靠譜”的主要原因在於,企業官方發佈的信息和實際造車進展差距較大,且關鍵信息表述模糊。當然,這肯定不是奇點一家企業存在的問題,一些新創車企出於拿融資、談合作等目的,都存在一些“虛張聲勢”的情況,虛報融資金額、工廠建設進度、實際交付數量,甚至還有的企業虛報合作伙伴的情況。

從2014年到2018年,新興車企在一片喧囂中成長,融資、建廠、合作等一些列新聞不斷轟炸,給電動車創業環境吹起了巨大的泡沫,再加之各地政府對新能源汽車項目的重視,對新能源汽車項目批地亮綠燈,甚至還通過投資扶持發展,一個個“即將落地的工廠”被快速催生出來,這造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表面發展的“如火如荼”,實際則“又亂又虛”。

眼見為實|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在傳統汽車技術面臨巨大變革的時代,互聯網造車新軍湧入肯定攪動了傳統汽車產業,並給傳統汽車產業帶了新的靈感,但也需要注意的是,互聯網野蠻生長時代的一些“非常手段”或許不能用在汽車產業。汽車是一個投資週期長、收益回報慢的產業,只有一步一步紮紮實實的往前走才能取得成效,否則只能在快速的膨脹後迅速破碎。

在與傳統車企對弈的過程中,新興車企已經陷入困境。這是一本叫做《變量:看見中國社會小趨勢》書中提到的觀點,這本書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何帆,書中截取了我國當下不同行業領域所遭遇的衝擊和挑戰,通過一個個場景化的展示,來還原中國社會發展的現狀,汽車產業正是他選取的眾多場景之一。

他認為,汽車是傳統產業腹地,精於“唯快不破、降維打擊”的互聯網企業,在汽車產業遇到了強勁的對手,單靠“數據、技術、資本”的互聯網企業,無法在重視安全性能、製造工藝、製造流程的汽車產業中獲勝。

全文總結:

其實,和其他新創車企一樣,奇點汽車也還是正在摸索造車之路。選擇奇點汽車作為我們走訪企業的案例,是其本身具有較高關注度,我們希望通過一家企業的發展狀態,折射整個造車生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隨著補貼的退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虛火”也正在慢慢褪去,從今年來看,整個產業在逐漸迴歸理性、迴歸關注製造本身。當前汽車產業面臨的,不僅僅是新舊兩批造車勢力的交鋒,還有中外車企在新能源市場的爭奪,以及中國品牌間的競爭合併重組。充分競爭才能幫助產業去蕪存菁,面臨已經到來的挑戰,奇點汽車未來的發展會很難,其他新興造車企業也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