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單霽翔“交棒”王旭東!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4月9日,文化和旅遊部官網領導名單出現更新,原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接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單霽翔正式退休。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單霽翔生於1954年,江蘇江寧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專業研究生,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高級建築師、註冊城市規劃師。歷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長,房山區委書記,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任、國家文物局局長、故宮博物院院長。

2012年,58歲的單霽翔接班鄭欣淼,擔任故宮博物院新院長。履新後,他花了5個月時間,走遍宮裡的1200座建築、9371間房,踏破20多雙布鞋。

單霽翔接任時,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長期以來開放區域只佔30%,186萬餘件文物藏品99%沉睡在庫房,來故宮的觀眾雖然多,但80%都是沿著中軸線參觀古建,很少能接觸到豐富多彩的文物。

“我是故宮第六任院長,每一任院長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單霽翔曾說,因為故宮太複雜,安全問題至關重要,“平常說做一件事要‘萬無一失’,我們是‘一失萬無’。”

單霽翔擔任院長的這些年間,故宮開放面積由2014年的52%,達到2018年底的80%以上,8%的文物將向公眾展出,實現了觀眾有尊嚴地參觀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還曾數度公開表示,規劃到2025年故宮博物院一百年院慶的時候,開放面積能達到85.02%的目標。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王旭東,男,漢族,1967年2月生,甘肅山丹人,200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8月參加工作。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地質工程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研究館員。

1986年9月至1990年8月在蘭州大學地質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學習。1991年6月到敦煌研究院工作,歷任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副所長,敦煌研究院院長助理、保護研究所所長。2005年1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2011年5月任敦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黨委副書記。2013年11月任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

2019年4月任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副部長級)。

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延伸閱讀

今年1月23日,在中國旅遊報社主辦的2019中國旅遊產業發展年會上單霽翔院長做了《文旅融合的故宮實踐》主題演講。讓我們回顧一下他的精彩觀點吧!

單霽翔談文旅融合的故宮實踐

談文旅融合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說,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活起來”三個字給我們指明瞭方向。

過去我們把故宮裡的這些文物看作是已經遠離今天社會的東西,看作是已經沒有生命的東西,只是被觀賞、被研究的對象,但是總書記的“活起來”告訴我們,這些文化遺產資源能夠活在當下、活在人們生活中。它們有燦爛的過去,還應該有尊嚴的現在,並且還應該健康地走向未來,所以故宮在改變。我認為,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我們有責任、有能力把文化和旅遊巧妙結合起來,推動我國文化旅遊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談故宮的改變——方便每位遊客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5年前,故宮的廣場是一個商業化的廣場,售賣與故宮文化沒有關係的小商品。觀眾在這個面積不大的廣場裡買票、驗票、排隊,還天天在這裡廣播找孩子等,還沒進故宮,孩子先丟了,心情能好嗎?現在,我們進行了整治,把廣場搞得乾乾淨淨,觀眾8—10分鐘就能走進故宮。

這就是一場管理的變革。我們要重新審視旅遊發展的邏輯,究竟是要以管理方便為中心,還是以觀眾方便為中心。如果以管理方便為中心,就會設置很多不方便觀眾的措施;如果以觀眾方便為中心,過去幾十年的規定可能都要重新改變、重新審視。

談擴大開放——讓觀眾獲得尊嚴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我是7年前到故宮博物院工作的,我來工作的第一天,辦公室就給我準備了一些材料,介紹故宮博物院的情況,比如說這裡是世界最大規模、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這裡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文物藏品最豐富、價值最高的寶庫,這裡還是全世界觀眾來訪量最多的一座博物館。看了以後,激動人心。但是第二天,當我走到崗位上、走到觀眾中間後,卻感受不到這些“世界之最”。材料說故宮的館舍宏大,但是我看到70%的範圍都立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非開放區,遊客止步”,觀眾根本進不去;材料說故宮的藏品多,但是99%的藏品都沉睡在庫房裡面,拿出來展示的不到1%;材料說故宮的觀眾多,觀眾確實多,但是我看到的觀眾都是跟著旅遊小旗往裡面走,到故宮只是看看皇帝睡在什麼地方、皇帝坐在什麼地方、皇帝在哪裡大婚,然後都是跟著旅遊小旗走出去了,沒有深度感受故宮文化的魅力。

這些現象讓我反思,這些“世界之最”真的是最重要的嗎?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我認為,這些文化遺產資源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為人們的現實生活做出貢獻可能才是最重要的。換言之,文化之旅究竟能夠獲得什麼,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用了3年時間對故宮的環境進行整治,室內10項內容,室外12項內容。我們對社會宣佈,要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我們希望觀眾到故宮可以欣賞到花園般的美景,春天可以看到牡丹,夏天可以看到荷花,秋天可以看到銀杏,冬天可以看到臘梅。為此,我們研發了一款手機尋花圖,手機上可以告訴觀眾遊覽當天什麼花在什麼地方開放。

談文物修復——讓更多人瞭解故宮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故宮有很多歷史遺憾,1923年6月,一把大火把建福宮花園燒掉了,如今國務院批准把它修復。這把大火還燒了中正殿。如今,修復後的中正殿成為故宮研究院藏傳佛教展示的展廳。文物建築的修繕是一項科學的工作,要最大限度保留歷史信息,不改變文物原狀,還要進行傳統工藝技術非物質遺產的傳承,要極其細緻,尤其現在在修一些建築密集的區域。

修古建築要有工匠精神,修文物藏品同樣要有工匠精神。《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的“演員”,都是我們的專家學者,他們數年如一日地開展陶瓷修復、木器修復、漆器修復、樂器修復,從傢俱、掛屏、象牙、唐卡到西洋鐘錶……默默無聞修繕文物的匠人,一夜間成了年輕人眼中的男神女神。沒想到這部片子引起了那麼多的年輕人強勢圍觀,2018年就有1.5萬人報名,希望來故宮修文物。

2020年之前,我們決心在全院共同努力下讓收藏的1862690件珍貴文物件件光彩照人,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應該對社會做出的貢獻。

整治環境、修繕文物,只是做了單方面的工作。文物清理好、修復好了,就可以舉辦更多的展覽了。開放故宮,才能讓更多人瞭解故宮,傳統文化的深層價值,才能傳播得更遠。

我們今後兩年努力的目標,就是一句話,要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對話單霽翔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記者:故宮是世界關注度最高、來訪量最高的博物館。但很多人抱怨,“去故宮不是看文物,而是去看人山人海。”面對如此龐大的參觀人流,故宮採取了哪些措施?又是如何做到合理導流的?

單霽翔:旅遊景區發展中,真正難題在於為每個觀眾服務好。我們的口號是全年無事故,但這個挑戰太大了。挑戰大在於故宮的觀眾增長速度太快:2002年故宮的年觀眾量第一次突破700萬;僅僅過了10年,到2012年,故宮的年觀眾量就突破了1500萬。這對景區的管理來說是個很艱鉅的難題,如果平均一天接待4萬名觀眾,3分鐘就能讓觀眾買到票;如果平均一天要接待8萬名觀眾,故宮就會飽和;如果平均一天接待18萬名觀眾,故宮就會崩潰。很多人形容進了故宮,一直是後面的人推著往前走,根本就沒有看見周邊什麼樣、地面什麼樣,這不是旅遊應有狀態。

我是在2012年到故宮博物院當院長的,來了後就開始跟大家一起討論怎麼平衡觀眾的數量、增加參觀的舒適感、保證旅遊的安全(包括文化遺產的安全)等。於是,故宮採取了限流措施,所以這幾年觀眾數量增長慢了。特別是故宮採取引流措施,把旅遊團有計劃地通過優惠政策引導到淡季,在淡季設立免費日,包括教師免費日、醫務人員免費日、大學生免費日、環衛工人免費日等,這樣一方面宣傳了故宮,另外一方面也提高了所有觀眾的舒適度。2016年,故宮觀眾數量沒有一天超標,並且觀眾的總體數量還增加了,這一年故宮的觀眾量達到1600萬。對於這個成功的嘗試,我們非常喜悅。

在限流措施的基礎上,故宮開始嘗試實行全網購票。2014年我們鼓勵大家網上買票,10天以內不到故宮可以全款退票。當時,只有2%的觀眾預約門票;2015年預約觀眾人數增長,佔比為17%;2016年國家批准使用支付寶支付故宮門票,此時,預約觀眾數量的比例達到41%;2017年國家批准使用微信支付故宮門票,預約觀眾數量再次增加。2017年7月1日,故宮全面推進網絡售票,開放網售當日票和現場手機掃碼購票,2017年8月實現網售佔比77%。這時,我們認為時機成熟了,我們關閉了所有的售票窗口,通過電子大屏幕告訴觀眾怎麼掃碼、怎麼支付、怎麼進入,沒有預約的觀眾可以通過電子掃碼。

記者:據說,故宮有186萬件文物藏品,真正展出的只有不足1%,99%的文物藏品是沉睡在庫房裡。對此您怎麼看?為了讓更多的人欣賞到故宮文物之美,故宮有哪些舉措?

單霽翔:我第一次到儀仗庫一樓裡,嚇了一跳。我說誰躺在臺階底下呢?同事說那是周恩來總理特別指示收藏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這麼珍貴的文物怎麼這個待遇?我們趕快進行了保護,進行了維護,展出來了。這些文物得不到保護的時候,是蓬頭垢面,沒有尊嚴的,當它們得到了保護和展示,就光彩照人了。

過去,故宮只開放30%的區域,2014年成為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開放區域達到了52%。2015年開放區域達到了65%,2016年達到了76%,2018年達到了80%。很多過去的非開放區,今天變成了展區、展館。比如說午門雁翅樓——紫禁城最大的一處古建築,2800平方米的巨大空間,過去一直都是倉庫,如今成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最大規模的臨時展廳之一。這個展廳很忙,每天接待3.5萬名觀眾參觀。

大家知道紫禁城有四個城門和角樓,以前這些城樓作為保存文物的倉庫,積了厚厚的一層塵土。我們把裡面的文物小心翼翼地一件件拿下來,計劃今年年底全部陳列出來。我們開放了一座座城門,沿著神武門就可以登上城牆,紫禁城的城牆是完整的,人們興奮地沿著城牆走到王府井,走向天安門方向。

在過去,我們總把保護文物看成是文物部門和博物館的專利。其實,保護文物是全民的責任。讓每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故宮才能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開放。

記者:縱然開放再多的區域,舉辦再多的展覽,到故宮參觀的觀眾依然只佔全球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如何讓更多人有渠道接觸故宮?

單霽翔:這得靠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經過6年的努力,故宮博物院網站去年的訪問量達8.91億,位居中國文化機構第一。我們把外文網站做得更加強大,讓世界各國人民通過網站了解故宮文化;我們把青少年網站做得更加活潑,讓孩子們自願走進博物館;我們舉辦更多的網上展覽,讓人們足不出戶便可參觀;我們和騰訊合作,每年推出動漫、遊戲創意大獎賽。

在全國的博物館中,我們率先公佈了186萬件文物藏品,每一件文物都可以在網上查到相關信息。我們搭建了3個攝像室,每天源源不斷地用高清晰的攝像手段把展品和建築照片收入網站。就這樣,全世界最強大的數字博物館在這裡誕生了。

過去7年,故宮在世界各地舉辦了160多項展覽,是全世界博物館走出自己館舍辦展覽最多的一個博物館。我們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像世界各大博物館那樣把自身30%的文物展出來。

記者:您曾說過“年輕人如果不瞭解傳統文化,就會變得後繼乏人。”請問,如何讓年輕人主動貼近傳統?如何讓更多的人愛上故宮?

單霽翔:過去我們的營銷有兩個缺點,第一是我們商店賣的東西,80%不是自己研發的,滿足不了人們把博物館帶回家的願望;第二是商店的商業氣息太濃,文化氣息不夠。我相信文化傳播的力量,文化產品裡面一定要加創意兩個字。什麼叫文化創意產品?就是要深入研究人們的生活,隨著他們生活需求研發產品;要深入挖掘自己的資源,實用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才能產生受歡迎的文創產品。由此誕生了故宮的480種不同款型的手機殼、“正大光明”的充電器、朝珠耳機、為兒童研發的拼裝玩具。故宮鳳凰梅花的圖案很漂亮,我們就把這些文化元素提取出來,設計了女士紗巾、披肩;人們對故宮門文化印象很深,我們就做了故宮抱枕。

今天到故宮博物院,兩三個小時肯定不夠,人們要休息,要有喝茶吃飯的地方。於是我們把故宮的冰庫利用了起來。冰庫100多年沒有用了,已經廢了,我們發現一個門洞做餐廳挺好的,人們可以一邊就餐一邊能欣賞故宮神奇的建築。

當前社會越來越開放,在中西交融的氛圍中很多人追求洋氣、洋節、洋文化,而實際上,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博物館並不應該是落著塵埃、沉睡千年、毫無新意的古董,而應該挖掘本地區本博物館的特色,出品特色節目和文創產品,激發博物館的內生動力,帶動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到2020年,故宮就600歲了,繼任者王旭東將為故宮帶來什麼?讓我們拭目以待!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相關閱讀

單霽翔院長給您講講文旅融合的故宮實踐 | 大講壇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