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馆内3人谈诗,为何林黛玉称贾宝玉为二爷而薛宝钗称为兄弟?

智窍


题主指的应该是《红楼梦》第六十四回的事。宝玉来到潇湘馆,发现秋祭完毕的黛玉脸上还带着泪痕,想要劝解她两句,却不小心把话说造次了,结果两个人对坐垂泪。紫鹃以为两个人又怄气了,宝玉一边辩解一边起身活动,刚好看见砚台底下露出纸角,就伸手去拿。黛玉想要抢回来却没成功。这时宝钗来了,问怎么回事。黛玉就解释说是自己写的诗,写了撂在一边,“不想二爷来了就瞧见了”,黛玉不希望他拿出去给人看,所以争抢。宝钗就说,可以拿出来给她看看,“只不叫宝兄弟拿出去就是了”。

然后就是三人一同看诗。宝玉为这五首诗题名《五美吟》,宝钗发表了一番诗歌点评,这一段就结束了。整个过程其实很简单,黛玉只用了一次“二爷”的说法,宝钗也只提到一次“宝兄弟”。

正如前面一些答主所言,宝钗对宝玉的称呼素来是很单调的,一直都是“宝兄弟”。这与宝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个性相吻合。这种称呼倒不是生分,相反还有些亲昵。只是这种亲昵配合上一成不变,就显得有些刻意选择、精心修饰,正如宝钗叫王熙凤“凤丫头”,隐隐然就透出一种熟稔、亲近和不露声色的居高临下。(参见之前回答的《薛宝钗比王熙凤小,出身也差不多,为什么敢叫王熙凤“凤丫头”?》。)其效果类似于今天在单位里叫人“小某”,看似亲切,却隐约带着一种老资格的感觉,而被叫的人却也不能有什么表示。

这其实是一种试图营造亲切感却因为刻意而带上了疏离感的“官样称呼“。

黛玉就不同了。她对宝玉的称呼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二哥哥”,类似于宝钗那种规范的亲戚间的称呼,但更多时候是直呼“宝玉”,凸显两人之间不分彼此的“老铁”关系的同时,也表现了黛玉略带小傲娇的性格。至于“二爷”,这在职场上类似于姓氏后面带官职,本来是下属称呼上级的,也就是丫环、小厮用来称呼宝玉的,黛玉的身份根本不必也不合适这么称呼,但她这么叫,恰好就体现了她在宝玉面前的随心所欲。

这么叫的时候,有时是生气,表示“我和你没那么熟,大家公事公办”。有时是揶揄,类似于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拿对方的官衔开玩笑。就题目说的这一次,我觉得黛玉不是生气,只是有意无意地对表示对宝玉的一点小意见,嗔怪他之前不该把自己的诗词拿出去给人看。

总之,黛玉忽然用这样的“正式称呼”对待宝玉的时候,一如两个亲密无间的人在闹小情绪,客观上成了一种情感信息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方式,宝钗和宝玉之间却是没有的。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润杨记得第六十四回有一个三人谈诗的小故事。

宝玉欲去潇湘馆,路上碰见雪雁,她说黛玉:“又不知想起甚么来,自己伤感了一会,题笔写了好些,不知是诗啊词啊。叫我传瓜果”。又让人把小琴桌挪在外间当地,又叫将那龙文鼒放在桌上,等瓜果来时听用。宝玉一听就是黛玉要祭奠什么人。于是去凤姐处转了一圈,回到潇湘馆。

宝玉见黛玉病体恹恹,大有不胜之态。便问黛玉为何伤心,黛玉不承认。

宝玉笑道︰“妹妹脸上现有哭泣之状,如何还哄我呢。只是我想妹妹素日本来多病,凡事当各自宽解,不可过作无益之悲。若作践坏了身子,将来使我......”说到这里,觉得以下的话有些难说,连忙咽住。

宝玉和黛玉自小一处长大,情投意合,又誓同生死,只是宝玉不敢说,怕黛玉生气,如今宝玉一着急又要表明心迹,他害怕惹妹妹恼于是生生咽下话头。


宝玉有千言万语不敢说,忍不住落泪。黛玉也不禁留下泪来,两个人一言不发,对坐垂泪。

紫鹃倒茶回来,宝玉一面拭泪,一面搭讪着起来闲步。只见砚台底露出一个纸角,不禁伸手拿起。黛玉忙来夺,宝玉一把揣在怀内,笑着央求黛玉赏他看看。

这时宝钗来了,问什么诗,宝玉不敢说,黛玉就解释说是自己写了几首诗,“撂在那里,不想二爷来了,就瞧见了,其实给他看也倒没有什么,但只我嫌他是不是的写了给人看去。”,宝钗先支持林妹妹,接着讲了一些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理,然后说可以拿出来给她看看,“只不叫宝兄弟拿出去就是了”。

在这段对话里,黛玉叫宝玉“二爷”。这里有两层含义。

第一,提醒宝玉注意分寸,不能口无遮拦。

宝玉没说出口的话,黛玉明了。黛玉怨宝玉唐突了她,怨宝玉说话造次,所以黛玉要与宝玉保持距离,不让人说闲话。让宝玉自省,以后说话不能口无遮拦。

第二,怨宝玉把她以前写的诗拿给外面的男人看。

黛玉认为外面的男人都是臭男人,自己的东西和文字都不能落入外人之手。她误会宝玉把自己做的香袋给人,曾经跟宝玉大吵一架。黛玉叫宝玉“二爷”就是提醒宝玉这诗不能传到外面去。

宝钗叫宝玉“宝兄弟”,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她始终是这样叫的。除了偶尔开玩笑,叫过宝玉“无事忙”,“富贵闲人”外,都叫宝兄弟。

宝钗是宝玉的表姐,她在大观园姊妹里始终以大姐姐自居,她不仅叫宝玉兄弟,也叫贾环兄弟。这种称呼有亲切也有疏离,远远不如宝钗叫薛蝌有真情实感。宝钗听说有人投亲来笑道:“我们薛蝌和他妹妹来了不成?”

宝钗此时叫宝玉兄弟,表明自己和宝玉的关系好,没有矛盾;还表明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宝玉的主,不让外人看。更点明你们两个人都与我有关,一个是林妹妹,一个是宝兄弟,你们之间少不了我来做和事佬。你们要爱我哟!

对某人的称呼不同,反映的情绪也不同。谈诗这回黛玉和宝钗对宝玉的称呼里反映了两个女孩子的心理活动。


润杨阆苑


林黛玉称宝玉为二爷,这有时候是生气的意思,她多数时候是称宝玉的,这样是非常亲昵自然的,因为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太过亲密,所以忘形了叫小名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叫二爷,爷们等称呼的时候就是生气,我们可以从他们每次吵架里看的出来,所谓轻嗔薄怒,黛玉是把这个解释的非常好了。

宝钗为人庄重端方,她本来年纪也比二玉大,所以她从进贾府就是称呼“宝兄弟”的,不管她是对宝玉有情还是无情,她总是称宝兄弟的,因为道德的束缚,正如贾母有次说湘云,现在大了,不能混叫小名,宝玉是他的小名,所以宝钗即便是爱宝玉,她也叫不出口,因此她的称呼是一直不变的。



而我们就在这里能区别了,二玉是相互有情,并且从小亲密的,他们互相间的称呼就非常多,比如平时称“妹妹,”,调笑讨饶是“好妹妹”,生气了就是“姑娘”,黛玉也是这般,平常叫他宝玉,生气了就是“二爷”。宝玉对宝钗也一直都是敬称“宝姐姐”,也可以显出尊敬无情的意味。

所以我说前八十回看三人的戏,就只见二玉撒狗粮,狠虐单身狗。


荷唯洛之恋


宝玉编“香玉”的典故一回,抓黛玉痒,黛玉笑得喘不过气来,说:“宝玉!你再闹,我就恼了!”这里叫宝玉,是亲密。

其实不止谈诗一回,黛玉叫宝玉,有很多称呼。比如宝玉用《西厢记》里的话同黛玉开玩笑,黛玉就说“二哥哥,你说什么?”这是假装生气了。下面还有一句话:“我成了爷们解闷的了。”又用“爷们”来称呼宝玉。

三百六十两银子配一副药,宝玉一时忘情,得罪了黛玉。黛玉起身走了。宝玉追来,向丫头打听黛玉,黛玉说:“凭他谁叫我裁,也不关二爷的事!”这次生气,是真的生气。



在二玉的感情中,也如一般男女恋爱,百般亲密,称呼也多姿多彩、活泼多变。宝玉叫黛玉,有时是“妹妹”,情浓时叫“好妹妹”,但生了气不可开交、宝玉解释时,也用了“姑娘”的称呼:

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玩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在,不把我放在眼里,……

这一段话里,连用了六个“姑娘”,是空前绝后的。这次黛玉的生气,积累了借西厢调侃、闭门不纳几件事,既有感情的不信任,又有客居的身世之感,格外伤心。而宝玉的辩解之词,用“姑娘”称呼,却历数亲密之事,挖心掏肺,才真正感动了黛玉。

宝玉对宝玉未免有情,但毕竟志趣不投,更不曾真正进入宝玉的爱情世界。她对宝玉,始终只有“宝兄弟”一种称呼,呆板得多了。

红楼似海,相逢是缘。为免失联,请关注“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称宝玉为二爷的只有袭人与丫环们,未见林黛玉称宝玉为二爷。在潇湘馆谈诗,贾宝玉怕林黛玉午后存食睡觉对身体不好给她讲故事,老鼠偷香芋呢?黛玉听完与宝玉说笑,宝钗听来问,谁说典故呢?黛玉说他骂了人,还有典故呢!遂说起元春省亲宝玉做诗想不出绿蜡典故。黛玉在此过程中称宝玉为他。宝钗称宝玉为宝兄弟,宝钗比宝玉大,显亲近。黛玉未称年长他一岁的宝玉为哥哥是平等对待,年岁相仿平日不分年高长幼。说明黛玉有冲破旧礼的精神,而宝钗守着。而湘云称二哥哥为爱哥哥还受黛玉讥讽。黛玉人虽柔弱但其人比较坚强,不称哥哥有性格不小女子柔弱的一种。年龄之称差别,也是黛玉情窦上比宝钗早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