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宁愿把钱放进银行也不愿意拿来理财?

滴血微笑


虽然近年来,“存款搬家”的势头一直在延续,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宁愿把银行放在银行也不愿拿出来理财。主要原因在于:

1、风险控制。尽管大家都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是如果越理越少,甚至把财给理飞了、理没了,那就更不可接受了,比如过去的2018年,买房房跌,买股股暴跌,P2P更是有可能本金都没了,此外还有一些公司发行的债券也出现违约,原本是高收益,结果现在可能要颗粒无收了,比如上市公司飞马国际控股股东发行的可交换债违约,相关投资基金和投资者就踩雷了,至今尚未解决。经济下行周期,这种风险就更大了。而相比之下,国债、长期定存、大额存单等传统投资方式却很安全。

2、收益比较。事实上,预期再好,终究只是预期,各家银行每年发行的各种理财产品有数十万种,但最终兑现的时候,收益率却并没有像他们宣称的那么高,早就有人统计过,银行的理财产品的确有的收益率比较高,但同样也有收益率低的,然后这些产品叠加在一起,平均算下来的话,其实很安全性最高的国债或者长期定存的收益率基本上就是持平的,根本没有多少优势,既然如此的话,很多人,尤其是高净值人士反而更不会去折腾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稳定收益就行了,放在银行里踏实、放心。

3、置换成本。很多人习惯了传统的理财方式(银行的定存、大额存单、零存整取一样是理财),突然转换的话,本身就会增加置换成本的,比如新的知识需要学习,新的流程需要熟悉,甚至原来的消费习惯、消费计划都要随之变更,所以,一些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是不愿做出这样的改变的,因此,仍然有一部分人还是喜欢把钱放在银行里,虽然收益可能会少一些,但却不用提心吊胆。


遁逃者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大家都说银行能躺着赚钱,其实主要就是有太多的人不知道、不懂得、或者说不会理财,只能把钱放在银行里,让银行来代他们打理,银行自然就可以赚到很多钱。

不只是银行,余额宝、基金公司、养老理财公司等等,他们都是用投资者的钱来赚钱,你赚的越少,他们赚得就越多!钱能生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如果能够获得稳健的收益,估计谁也不会让钱躺在银行卡里睡大觉。

但是,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人,明明知道通过适当地打理和优化自己的存款,能够获得更好的回报,却宁愿把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也不愿意去优化理财。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身边也不缺乏这样的人,我隐去他们的名字,说说他们的想法和做法,看看你身边的人能不能对号入座。

1、理财无感型

张三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小伙子,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他的工资基本都是月光,偶尔奖金多一点,也在工资卡里,支付宝和微信都会用,但是也看不上那点收益,所以懒得来回去转入转出,他属于典型的理财无感的人。

理财无感的人,一般没有经历过困难,不知道金钱的重要性,视金钱如粪土,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笑话,其实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因为他们对理财只是根本不懂。

2、基础薄弱型

李四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勤杂工,他的工资发下来就存到银行定期,因此他是知道理财生息的,因为定期的利息高于活期。他为什么不去购买一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呢?因为他只是小学毕业,对智能手机都不会玩,现在的理财方式对他来说太难了,李四属于基础知识欠缺的类型。

基础知识欠缺的人一般学历比较低,对于很多理财产品缺乏相关概念,即便听说某个产品,也只是知其然而不其所以然,这种人不适合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只能购买中低风险产的理财产品。

3、受伤远离型

王五是我的一个同事,较早时候的大学专科毕业生,对理财很有兴趣,一直积极进行理财,但是去年在联璧金融中雷了,因此,所有的资金都转回到银行,连银行理财产品都有点看淡了,王五是属于被高风险理财吓怕的人。

这种人属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对理财产品风险认识不足,往往一知半解就跟风参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很容易产生亏损,这种人比较多的集中在股市、P2P等中高风险理财市场。

4、天生谨慎型

赵六是我在人行的一个初中同学,他的资金也是放在银行里,不过主要是大额存单,对于市面上的理财产品,他一般不太入眼,每次我和他交流一些理财产品,他都嗤之以鼻。他知道的关于理财的风险案例太多了,包括银行的贷款、担保等等,在他眼中,除了存款,其他产品风险都比较大,他是典型的谨慎型投资者。

谨慎型投资者占比是比较大的,既包括了一些普通人,也有一些像赵六这样的专业人士,我认识的很多金融、财务、教师等人员,他们虽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他们一生行事谨慎,不喜欢冒险,因此,没有十分的把握,他们一般不会投资,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

这四种人是经过我抽象后的素描像,很多人可能介于他们之间,每种理财可能都会尝试一点,但是都是“蜻蜓点水”的方式,大部分资金仍然放在低风险的银行存款里,这种浅尝辄止的理财方式也是不能实现财富增值的。


互金直通车


现在确实有很多人宁愿把钱都存在银行里,也不愿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在他们看来,除了银行存款、国债是由当局刚性兑付外,投资其他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尽管,银行理财产品等投资品种的收益率要高于银行,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根本不会在意这点利息上的差别,还是安安心心的把钱存在银行里面。

那么,为什么多数人宁愿把钱存在银行里,也不愿意拿出来去银行理财,获取更高的收益呢?第一种,某公司的IT部小伙亮仔,每个月除了吃用开销外,把剩下的钱都存银行了,因为再过几年就要成家立业,要凑钱付买房首付款。

在亮仔看来,并非不知道用支付宝和微信的理财,而是现在由于央行的货币宽松,货币基金收益率都破3%了,再加上国家不再刚性兑付,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基的吸引力大不如过去,还不如他把钱定期存银行里,至少把钱存银行还有保障资金安全呢。

第二种,小区物业保安老李,他的工资一发下来就存到银行定期去了,因为他知道多存一天银行,就可早拿一天利息。虽然老李自己会用中老年人专用按键式手机,但是他怕手机上的理财产品不安全,又不懂怎么使用手机银行APP购买理财产品。只知道,把每月不高的收入存进银行才是最安全的,而通过手机购买理财产品,老李不愿意去亲自尝试。

第三,我舅舅今年70多了,在他们这辈人脑海中,都是比较厌恶风险型的。他们知道现在有银行理财产品,但是中老年人更偏向于把钱存银行,当然也包括购买大额存单,另外,哪怕告知其有一点点投资风险都不能接受,这类心理承受风险能力不高的中老年人,宁愿把钱存银行,拿着定期的存款利息,也不愿意去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第四,我有一个老同事,我们共事多年,现年也60多岁,本来他乐衷于参加各种投资会议和课座,手里也有点钱,想好好理财,但是他炒股炒不赢,购买P2P产品,却遇到P2P倒闭潮,自己几十万投资也血本无归。现在剩下的钱,他也不敢乱投资了,在他看来没有刚性兑付的理财产品都不愿意去投资了。于是他把自己和儿子家的钱都存进银行里,购买了大额存单。

当然,以上举了几个我们平常生活中遇到的极端例子,可能更多的人是,把大多数钱存在银行里,而一小部分钱去玩玩股票、购买银行理财等,但是主要还是以银行存款为主,因为目前外面的各种理财渠道的陷阱和风险太大,盲目乱投资,偏爱高收益的结果,往往还不如踏踏实实把钱存银行,既保本又保息来得强呢。


不执著财经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王天天:

现在的情况来说,确实有多数人都把钱存在银行,而不是购买理财。

大家都不是傻子,很少人选择理财有着很多现实的考虑

<strong>

理财产品多数时候不得人心

目前市面上的理财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旦购买到差的理财产品,甚至本金都可能亏光

近些年爆出来的虚假理财产品,一些无良推销员夸大利率,隐瞒风险的事情,虽然不是主流,但在民众心中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普通民众在目前这个时候,害怕理财产品上当,不信任银行理财销售员甚至理财经理,所以买理财的人很少很少。


富人才能真正使用好理财产品

富人有着更加灵通的消息,而且有很多闲钱,对理财产品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有着自己专门的理财顾问,所以很容易购买到优质的理财产品,达到使财富增值的目的。

银行存款使用灵活安全

对于一些老年人,并不敢相信理财产品,因为意识落后,知识落后,很容易受到虚假宣传,所以老年人基本上都将钱存在银行卡里面

对于一些积蓄不多的人,每月挣到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各个地方,理财产品不能灵活存取,就会造成很多麻烦,所以钱放在存款里面,是最合适的事情。


理财的门槛很高

不仅是理财的资金门槛,还有知识门槛。盲目相信销售员与理财经理,将自己辛苦挣到的财产完全交给别人,是不理智的。只有自己真正具备投资理财知识,金融知识,对理财所在的行业或者资金去向有着深刻的认识,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目前多数人还够不上这个门槛。


首席投资官


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宁愿把钱放进银行也不愿意拿来理财?原因是多个方面的,一是理财投资专业性很强,要求很高,大量的普通老百姓并不具备这个能力,而市场上真正有能力理财的机构很少,真正有能力的理财专家太少,大量的理财机构都是欺骗老百姓,目的是想办法让老百姓赔钱。

二是普通老百姓大部分很难识破打着理财旗号的机构骗局的,不管多大的机构都是要想办法欺骗老百姓,老百姓上当的次数太多了,让人是防不胜防,上策只能是把钱存进银行。

三是当下环境和人心的变坏,像315晚会曝光的,有些理财机构以及理财公司从一开始就是打着理财的旗号为老百姓设计各种陷阱,让老百姓怎么掉进陷阱,他们自己好发财,现在连房地产公司都这么干,卖房子都是连蒙带骗,等老百姓明白了就晚了,老百姓上当后到法院打官司都打不赢,这些公司从一开始请的都是律师参与设计的程序,目的就是骗了老百姓后,老百姓还打不赢官司,许多以房养老骗局都是这样设计的,老百姓打官司打不赢。所以,面对各种防不胜防的打着理财的骗局,普通老百姓还是把钱存进银行比较安全。

大量的普通老百姓想通过理财赚点钱,而那些理财公司设计就怎么把老百姓的本金和房产都骗走,面对这样的情况,普通老百姓还是把钱存进银行,过自己平淡安稳的日子比较现实。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资资本运作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我的头条号专栏开通了,有关于投资理财的最新音频和文章,帮助您提高理财技能,欢迎关注。

p.s. 有很多人问加头条圈子和不加入圈子有哪些待遇不同?怎么加入圈子?

答:我现在只在圈子里回答粉丝的提问,头条圈子是个有价值的群体,这样有助于更高效地一对一解决粉丝问题,非圈子的人看不到我平时每日更新发表的干活知识分享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待新政策的观点等等,这也是我对忠粉的积极回馈。如果您想享受更多的理财知识熏陶,想提升自己的财富管理能力,想帮助自己的企业转型升级,重塑商业模式,那就加入皓脉投融资联盟吧!

加入圈子的方法:首先点击到我的首页,在导航条中最后一个是:圈子,点击加入即可。 加入后,你每天可以在“我的书架“查看更新,有问题可以及时提问,我看到后就会为您免费解答。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穷人存钱,富人理财,很多人并没有投资观念,只会存钱,没有想过如何让钱生钱,而理财又需要专业知识,大多数人并不具备理财能力,与其胡乱投资,不如放在银行安全。


其实把钱放在银行是会贬值的,尤其是定存一年和两年都不划算,看以下四大行利率。目前四大行一年期利率1.75%,二两年2.75%,很多人存钱很少会存满两年或者三年以上,此时存在银行一年期1.75%很不划算。如果是大资金,百万千万可能还可以和银行商量利率,小资金基本不用存银行,流动性又不好。


那如果不存银行放哪?

目前余额宝七日年化2.6%,微信零钱通2.98%,这些平台都是投资货币基金,现存现取方便,风险低,也算是理财。

2、基金,债券

基金和债券就需要相关的理财经验,也就是说存余额宝和微信是别人帮你理财,选择基金和债券是自己理财,选择的好收益在4%以上很正常,小资金也能有好收入。


所以,钱存银行无可厚非,但是别的平台有高于银行的收益就要考虑让钱能实现更大的增值。



金美圆的财经笔记


那么多人宁愿把钱放在银行里也不愿理财。这是很正常的。因为20%的人拥有的钱超过了80%的人。那么大多数人,就是80%的人,大多数人拥有的资金不多,即便是理财获益也少。

1.20%的人拥有的钱比80%人的钱都多。大家也都知道这个28定律。那么80%的人用的钱很少,他们本身钱就少,理财也没有多大的利润,再说理财也有风险。有很多的理财项目还不靠谱,还很麻烦。这是造成很多人不愿意理财的原因。

2.钱少了理财也没有什么意思。大家看一看这些理财平台理财品种都有多大的利,如果钱少了去理财又有什么意义呢?现在人人都很忙,为了那点理财,忙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钱少了,理不理财无所谓。

个人观点,不到之处,请朋友们指正。



郭萬友


将钱存银行,也是一种理财方式,估计题主想问的是,许多人将钱存银行,但是不会拿这钱去投资股票、基金、证券、保险等一系列的高于银行存款的理财产品。



坤鹏论的父母一开工资,就会将钱存在银行,留少许的生活费,至于其它理财产品,从来没购买过。可以说他们代表一大部分人群,这部分人都属于保守类型的人,不希望资金受损,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一辈子都踏踏实实的走过来,雷打不动,永远是银行的忠实客户。

还有一些人,你说他保守吧,不一定是保守,只是喜欢简单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确实有这种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简单一点,从不喜欢动脑,看得出第一步绝对没想过第二步。



至于投资理财,对于这种类型的人来说,就是感觉麻烦,比如说买银行理财,得想着啥时候到期,购买股票,还得开户,怎么买进、卖出,没接触过,还得学习。这种人一生都不喜欢动脑。理财与他们无缘。

再就是一部分投资理财的人被股票和基金伤透了心,投资啥,啥亏,最后感觉还是将钱放在银行最稳妥。有研究股票或基金的时间不如务点正业,提高点收入更实惠一些。


坤鹏论


第一将钱存进银行不管是定期还是大额存单或者是活期储蓄,这本身就属于理财范围内的一种,并且大额存单的年利率并不比某些所谓的理财产品利率低。很多人觉得将钱直接存入银行定期并不属于理财,这是一种思维误区需要改正。


第二很多稳健型理财人群对于当前的众多纷杂理财系列产品认知度不高,每个银行几乎都有多系列理财产品但是名气特别大知名度特别高的寥寥无几。单凭银行柜员或者理财经理几句话不足以将大部分的财产存放在所谓的银行理财产品中。

第三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风险有不同的定义。这是各年龄段和各类人群而定的,以中老年人为例他们对银行的信任度一直属于国债和定期储蓄,本身就对于所谓的高利率不感兴趣他们追求的是风险最低。银行的定期储蓄和国债拥有国家的刚性兑换,可以完全保证零风险但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理财产品无法承诺这一点。



综合以上这三点不同的人群对于自己的理财方式有不同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追求所谓的高利率。有时候稳健和安全性恰恰是另一部分理财投资者所重视的。


晴天阅


对多数居民来说,钱存放在哪里,安全第一,收益第二。如果安全没保障,收益有啥用。因此,只要了解情况的居民,都会选择最安全的投放方式,而不会随便把钱投向不安全的地方。

很显然,银行存款的安全性,要比理财高的多。不仅安全,近年来,银行推出的大额存款等,收益率也比较高,比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低不到哪里。因此,再银行存钱的自然而然地也就多了。

只是,从这些年来出现的案件来看,有些居民为了利益,也会把风险抛之脑后,参与非法集资,购买非正规机构的理财产品等,结果,大多出现了风险。由此,这方面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从总体上讲,随着管理层制定并出台了新的资管规定,广大居民对购买理财产品,就更加谨慎了,把钱存放在银行的热情也要明显高于购买理财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