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難是誰的責任?

侃侃的佬黃


大學生就業難是誰的責任?

在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就老聽說大學生就業難,一直延續到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不僅沒有得到改善,而且還愈演愈烈。 以前總覺得這對我來說是比較久遠的,可我一稍不留神,自己也讀大學了,時間真的不等人。

下面我就從我個人角度分析是什麼導致大學生就業難,大學生就業難是誰的責任。

一.是社會發展不均衡,是社會資源地方性短缺

很多人把社會比做成金字塔,越是上層,人數比例越來越小,這是有道理的。同樣我認為社會資源的分配應該是倒著的金字塔,越往上層,資源分配越充足。

在我國,大部分人認為的好工作應該出現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這很符合中國的社會現實。越是大城市,好的資源越多,越是大城市,工作分配比例越大;可在一些小城市,一些現代化建設沒那麼好的城市,工作分配早已飽和,資源也相當少,適合大學生工作更是少之又少。

這就導致畢業大學生都想著往大城市跑,想著在大城市有一席之地,可這樣大城市的物價還有同行競爭的激烈又為難了大學生。去小城市不甘心,去大城市又不穩妥,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就業。



二.是我國應試教育的侷限,是從小到大的學習第一位

從小就有人教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而且只教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周圍的每個人判定一個人是否優秀主要看的是學習,只要你學習好,任何人都能對你大度一點,從小學一直到高中,升學成了你最重要的事,沒有人會要求你瞭解家裡很多事,沒有人會教你處理很多事,可自從上了大學,家裡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約束你,家裡人都認為這麼大了應該什麼都會了,都上大學了,一些哲理性的東西就不用教了吧……

我國的應試教育只要求我們學習好,於是我們從小學到高中拼命學習,尤其在高中幾乎磨掉了所有熱情,把想象中的美好生活全堆積在大學,到了大學,累積所有的失望,你才發現並不是身邊人說的那樣。

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學子很難適應市場的需要,一味的追求學習置其他於不顧很難發展我們自身,大學生就業難很大程度上來自應試教育的侷限。


三.是大學生的自我頹廢,是大學四年的溫水煮青蛙

隨著大學生人口基數的不斷增長,企業招聘看的往往不是學歷,更重要的學生的“質量”,倘若大學畢業拿的出手的只有一紙文憑,奈何企業在再人才,對於你,它也會慎重考慮。

現在在很多高校,頹廢墮落的大學生不在少數,不顧專業學習,不顧自身發展的人不在少數,大學不溫不火的生活壓垮了很多大學生,換句話講,很多大學生只滿足於虛浮的大學生活。

為什麼同樣的資歷,同樣的起跑線,你的同學畢業找工作得心應手,到你自己卻難上加難。現在技術這麼發達,各種企業招聘學生的要求都公開於世,為什麼有了這個目標,你遲遲不去行動,四年前你在起跑線,四年後可能你還倒退了起跑線,這樣你怎麼競爭的過人家,這樣你怎麼找得到工作。如果存在這個原因的同學,真要好好努力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別做未來的失業人群。


以上純屬拋磚引玉,磚頭都扔這了,玉也拿出來看看吧😜。

如果你覺得上述有錯誤,歡迎指正,感謝。


清晨起來讀書


現在每年全國就有六百多萬大學生面臨就業難問題,以前部分大學生國家包分配,現在百分之九十的大學生不包分配了,都是自己畢業出來找工作。

以前部分大學生包分配的原因是土改剛下放(八幾年),國家沒有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法。很多農村家庭戶溫飽解決都成困難,子女讀書沒有學費,小學畢業就沒讀書了。那個時候的大學生很少,全國每年不過一百多萬。加上外出打工的少,國企,公務員,國家需要大量的文憑人才(大學),因此大學畢業就業不成問題,多半包分配。

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國家實行了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法,加上外出打工賺錢的農民工多,因此子女有錢讀書。現在全國每年大學生畢業達六百多萬,私人企業多,國企少,加上國企的工作人員推遲了退休年齡(原50歲左右,現60歲左右),因此國企的工人達到飽和,很少招生。況且現在的公務員工資待遇低(每月三千左右),加上物價生活高,很多大學生畢業不願當公務員,寧願自己創業,找到適合自己的好工作。因此國家百分之九十以上不包分配的原因。

單位公司有熟人的,大學生就業難不是問題。如果沒有社會背景,沒有人際關係,單獨出來找工作,面臨諸多困難問題。

有些畢業大學生從小就被嬌生慣養,在事業工作上吃不得苦,不貪幹,總有啃老族習慣。工作和環境不適應,就轉廠, ̄年跳槽幾個廠,到頭來 ̄分錢沒有,搞不好自己在社會上都混不下去。最後得到的是 ̄無所有,年齡大了,成了剩男剩女不好找對象的地步。父母為了兒女成家立業,大半輩子費盡了所有心血,最後得到的是歲月不饒人,頭髮蒼白,滿臉皺紋,心中說不出的苦。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呀!





董永根


從學校方面:

我,曾經受聘學院,帶兩個大二專業班學生,我給學生上課才一週之際,學生異口同聲說喜歡我的授課,他們說我一週給他們的知識,是他們前任老師一年半都沒有做到的!而我只是一個社會人受聘,這件事說明了什麼?說明了當下太多普通院校的師資水平太次,東拼西湊應付教學,在這樣的學院,學生能學到什麼???

從學生方面:

學生高中三年,就為了高考一搏,那是真讀書,但進入大學之後,這種苦讀精神驟然鬆弛,加之學習氛圍普遍不濃,讀書的動力消失,絕大部分學生開始學習散慢,翹課,戀愛,迷茫……

社會方面:

1,企業對就業者素質要求高,技能要求高,而普通大學生很難達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

2,學生自視清高,對自己大學畢業生的身份有一種不切實際的評估,高學歷低能力現象普遍。

綜上,畢業即失業就不難理解了!這是一個綜合社會現象,不能全怪學生,也不能都怪學校。而社會很現實,按能計酬,按能擇優很正常。


敬畏自然尊重規律


別管什麼責任,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沒能力就說沒能力,怎麼你到哪哪都大環境不好,你是破壞大環境的人啊。


我是05年大學畢業,趕上全國第1批擴招大學生就業!說實話,不管是學文還是學理還是學工科的,只要你專業過硬,大學不是混出來的。要麼溝通能力好點,出來找個活,真不算難事。說的不好聽點兒,還能稍微挑一挑。這裡沒有誇自己的成分,我當時也面試了好幾家大企業,最後從中選擇了一家央企。


我們實習期3個月,全是在現場幹活。天天跟機械打交道,手上的油從來沒洗乾淨過,只有週末洗衣服的時候才能洗個差不多!就這三個月,一大半人就扛不住了,嫌髒嫌累。三個月試用期一過,我們在一線一直呆了一年,才轉到各技術行政等專業崗位!



所以說有些人啊,吃點苦呀,叫苦連天的,覺得自己是大學生了,應該是白領,坐辦公室,對著電腦敲兩下鍵盤就行了。眼高手低,沒有經過歷練,就想著位居高位,幹好差事!的確,出來都是養家餬口,都是為了掙錢。你說為什麼這樣的好事就非得給你一個菜鳥呢?錢多的嫌累,錢少了不願意幹,環境苦的不願意堅持,壓力大的沒能力承擔!所以說啊,要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好自為之才是!


美護悠然


看到這題問,就不舒服,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這位題主你想把這個責任推給誰呢?!網上看到有多人說,今天的大學生,不如農民工。

我早在十年前,正月巧遇兒時的同學,他還記得我在小學成績突出,他說:“你那時家窮,要是你家有錢,你定能考上大學,那個年代大學生很吃香,現在大學生不如農民工。”我當時回答:如果大學生能同農民工一樣能吃苦,學技術,那麼大學生就一定超過農民工,收入肯定比農民工的工資高。我看到有些大學生,以為上了大學,就很了不起,做事傻眼,更別說吃苦,而且現在的大學生很多,當然沒有文革後那麼少的大學生吃香了。大學生改變讀書觀念,改變思想,比農民工強多了!社會的進步需要勤勞,善良,創新,文化,技術,科技


j奮鬥終身


咳咳、作為一個在讀大學生、我想以我的觀點來簡單聊聊這個話題吧。



首先、作為個人:

寢室四個人、一個成績稍微好一點點、對專業知識稍微感興趣一點、上課也聽、當然、根本算不上成績好、算不算精通知識。

另一個:喜歡打遊戲、在寢室就是跟女朋友聊天或者打遊戲、當然他在寢室的時間比我們少、因為他有朋友在外面創業、他偶爾會出去幫忙。

還一個:學生會的死忠。大一做幹事累死累活、大二做不做累死累活、好不容易到大三了、做主席累死累活。在寢室的時間很少、天天都是學生會學生會、整個的精力都給了學生會。

剩下我、稍微在學習上比他們忙點、因為我在修雙學位、主修土木輔修計算機。經常是我去上課他們三個在寢室睡覺打遊戲、有時候還感覺自己比他們更充實點更努力點、其實也是到了大三才開始認真、大一也在學生會忙、大二出了一些事情、整個人狀態很不好、可以說渾渾噩噩。大三開始認真聽講做筆記、因為感覺到了畢業工作的壓力!

看看我們這四個人的狀態、很標準的大學生生活。有喜歡聽課的、喜歡創業的、喜歡社團的、喜歡打遊戲的、還有喜歡睡覺的。

確實經過高中低壓抑、到了大學每個人都在努力放鬆自己、尤其是大一、很放縱。而到了大二、大一延續下來的習慣就很難改變了。大二下學期還有兩個月結束的時候、我每天晚上去操場跑五公里、因為晚上沒課、總想找點事做。也就是那個時候起、我才開始正視我的大學生活。

可以放鬆、但不能放縱!及時發現自己的懶惰、拼力改正!



其次:學校方面。說真的、我們學校考勤方面管的很嚴、沒節課都要點到、還要手機放入教室裡的手機袋裡、上課不準玩、可以說很嚴了。

但是、問題出在老師身上。我們的確遇到過好老師、上課非常帶勁、把我們一路帶著走、講的快、我們吸收的好、老師講的也舒服。

但是!就是有幾個老師不敬業!我們俗稱上課五分鐘休息半小時!每說一句話都感覺要斷氣、沒有一點激情一點互動、也不管我們上課睡覺講話玩手機。是、我們是不自覺、但是如果是因為上課太無聊我們才不自覺、那怪誰?我同桌天天喊著要舉報這些混日子的老師!更有甚者、老師上課不講課、放他這門課的教學視頻!看別人的視頻!我靠誰是老師?你是老師你讓我們看網上的別人的教學視頻?服、真心服。



最後:這一代大學生面臨著其它人很難理解的困惑。我們父親那個年代、要麼分配工作、要麼自己早早的出去跟著認識的人打工、哪有那麼多迷茫?他們不理解我們這些大學生有著本科學歷有什麼可迷茫的?可我們真的迷茫。自己的行業前景不足、就業壓力大、我們學著這個專業、可到最後有幾個會從事這個專業呢?

迷茫中、墮落就理所當然了。


小小科技苑


我就納悶了,為什麼大學生在學校裡面碌碌無為,混吃等死,最後畢業的時候,找不到工作,卻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之前媒體報道過這樣的新聞,高校裡面的絕多數大學生,上課要麼就是逃課,要麼就是打瞌睡;到了晚上的時候,就特別精神,女生要麼就出去約會,男生要麼也出去約會,要麼就通宵打遊戲。

他們的大學看似有了4年,其實你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他們只是把一天的生活,給不斷重複了4年而已。

試想你是一名企業的老闆,當你到了高校招聘的時候,面對的畢業生,要英語,英語不行;要編程,編程就是渣渣;要寫作,什麼也寫不了。

試問這樣的畢業生,你會花5000多塊錢去把他給招進來嗎?

白給你,你也不要吧。

中國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其實都被一句話給坑慘了,這句話就是:

等你到了大學,你就輕鬆了。

等你到了大學,你就輕鬆了,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這句話可以說是一句非常毒的雞湯。

因為高中的老師,沒有教學生如何去認識自己,如何去找到人生的方向,如何才能讓人生更加滿足和幸福,反而一味地把這些責任推卸給學生自己。

最終造成的後果就是,學生為了高考,就不斷地忍辱負重,不斷壓榨自己的學習動力和激情,等他們到了大學之後,自然就不想再努力學習,好好奮鬥了。

所以,如果你大學4年都是混吃等死中度過的,那畢業就失業,自然是再合理不過的。

誰也怨不了啊!


曾少賢


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瞭。77年、78年、79年,高考人數分別是570萬、610萬、468萬,錄取人數分別是27萬、40.2萬、28萬,錄取率分別是5%、7%、6%;大概國家包分配的是1995年前後高考的入校生,就依95年為例,高考人數是253萬,錄取93萬,錄取率是37%:在看看現在面臨就業難的大學畢業生 ,大概是15年前的錄取生吧,就按14年說吧,高考人數是940萬,錄取人數是700萬,錄取率是74.4%,今昔對比顯而易見,恢復高考的前三年,想上個大學比登天還難,我們老一輩那有這命運和機遇呢?我們多少年不是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 席的指示辦事,自立更生,艱苦奮鬥學大寨,戰天鬥地過日子嗎。現在的大學畢業生是高考前三年的總和的7倍,是95年的7.5倍,你說就業壓力多麼大,就業形勢多嚴峻,起碼我們的後代有了受高等教育的機遇,也有了進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民企的敲門磚,有了自主創業的本領,具備了找工作和工作崗位上的一技之長和竟爭力。怎能說就業難是誰的責任呢?記得 土地承包到戶的92年,雖然說小學初中高中沒好好念過幾日書,但是,我首年科學種田,創下了全村畝產三千公斤的糖甜菜最高產量,知識和健康才是自己的。轉變觀念,調好心態,努力拼搏,順其自然,大有作為!


用戶4067916689537


大學生就業難是不掙的事實,而且是越來越難。這是誰的責任,說是誰的責任都比較冤。

比如說我吧,從小學到高中,再到大學都是非常努力的學習,成績優異,老師看好,可是到找工作就不行,人家就不要你,看你不舒服,又怎麼樣呢。像我們專業,好多招聘公司直接說160以下,女生不要進來。



和我一樣的學生很多,從小就努力學習,勤勤懇懇學了12年終於考上大學。特別是初三和高三,每天淨學習12小時以上,就是過年、過節也是抓緊學習。上了大學也是實實在在的讀書,平均每門功課80分以上,有的學生夜裡還出去打工,暑假也沒時間好好玩,因為越學越迷茫。知道多了,才明白大學生早已不再是天之驕子,也沒有學到一點實實在在的技能,很是擔憂。

我在上大二時候就經常提起畢業能做什麼,我們學的東西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只寄希望專業課可以學到東西,等到大三、大四的時候發現這也學不到實用的東西。

大四找工作徹底明白,工資非常低,條件非常差,大家都進了偏遠艱苦行業。



後來瞭解了我們高中同學,就業也都不怎麼樣,有的甚至沒有工作。

比如我高中室友,高考沒有發揮好,560多分上了二本院校,學的是經濟學。過年同學聚會,他說年後去找工作,而且他們學校的這個專業因為就業率太低撤銷了。後來他找到一個業務方面的工作,經常用英語,收入很低。

是啊,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專業卻不多,還是老專業,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的設備,工藝跟不上時代,還是要到企業去學習實用的。這樣,大學生就會非常自卑,沒有東西拿得出手,就業難也是情理之中。大家覺得呢?


以上個人經驗和見解,不到之處還望多多指教,歡迎交流探討。


徽鄉小居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是誰的責任?這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教育問題,同時還是一個職場問題,我們慢慢道來。

一、大學生就業難是社會問題

隨著大學擴招,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都在增長,最近幾年已經達到了驚人的800萬!2019年畢業生人數更將是創下歷史新高,843萬!大學生當中刨去考研黨200多萬,淨剩600萬啊!

自2012年以來,城鎮新增就業人員連續6年超過1300萬,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有人會說,這不挺好的嗎?大學生應該都能謀到職業了呀?

但要知道的是這1300萬里除了大學生,還有農民工,下崗職工,退役士兵,高中畢業生,職高職專生,以及其他待業再上崗人員,而後者數量遠比大學畢業生多。登記失業人口與實際待業人口相比,還有很大的缺口。

因此,就業崗位不足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社會問題。而與此同時,優質崗位不但競爭激烈,而且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光彩的現象,使得不少競爭者徒勞無功。

二、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教育問題

1.大學教育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內容與實際需要相脫節,培養出了很多眼高手低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對於外界的形勢基本上兩眼一抹黑。

2.家庭教育前緊後松,前嚴後寬。大學之前,家長管教甚嚴,學生負擔太重;到了大學之後,反而撒手不管,任孩子逍遙自在,結果不少大學生虛擲年華,本領沒學到,反倒養成一身臭毛病。拈輕怕重,心比天高,盲目無知,懶散成性,畢業後家長也不敢再多作要求,只能任他們在家裡“啃老”。

3.社會教育的不良影響。價值觀缺失,使不少大學生嚮往不勞而獲、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生活。嚮明星看齊,往富豪靠攏,丟了踏實勤勉,刻苦上進的心,失了自力更生、吃苦耐勞的品質。

三、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職場問題

職場講究的是什麼?創造價值!誰能為用人單位創造價值,誰就能得到青睞。在沒有也不可能一一試用的情況下,學歷層次是大學生謀職的第一塊敲門磚。所以,越是頂級名校的畢業生越容易成功就業,越往下就越不易就業,特別是二三本院校的,真正是高不成低不就,是就業最困難的。

沒有一技之長,卻有“過人的”脾氣和性格,嬌生慣養,怕吃苦,這樣的孩子同樣也是職場不歡迎的。

所以說,僧多粥少是社會的責任,應該更多的創造就業機會,提供就業崗位;能力欠缺是教育的責任,學校、家長、大學生都難辭其咎;競爭力不足既有自身責任,也有用人單位憑學歷取人的責任。

總之,打鐵必須自身硬。真正有本事的人,什麼時候都能謀到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