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壶关这个晋商大院,占地比乔家大院大一倍,藏在深山无人知

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请点击关注。

在巍巍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间,散布着千沟万壑,其间就隐藏着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小村落。许多村落名不见经传却有着迷人的风情,山西长治市壶关县百尺镇西岭底村就是其中的一颗耀眼明珠。

长治市西岭底村起源于元代,明代开始建村,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村如其名,位于三面环山的山凹底部,是一个小小盆地。周边山峰吐翠、树木葱茏,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宜居宝地。

山西壶关这个晋商大院,占地比乔家大院大一倍,藏在深山无人知

远眺藏在山凹里的西岭底村。

其中最大的宝贝就是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片古建筑民居群,这些古建民居既有传统北方四合院的特点,又有依山势而建的独特窑楼。青砖灰瓦间,砖木石三雕里,藏着先民农耕文化的痕迹,也闪现着潞商文化的影子。

2016年底,长治市西岭底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由此揭开了这个少有人知的山凹小村落的神秘面纱。

西岭底村是个小村,位居西岭脚下而得名,距离壶关县城20公里,全村只有135户,400多人。村子藏在山凹里,虽说现在都通了路,路况也不错,距离长治市区也只有不到50公里,有多条线路可达。但是,因为大都是起伏弯曲的山路,要想从市区顺利到达村子,也要花费一个小时。

那年杏花盛开时节,胡哥一行如约而至,实地走访了这个不为人知的传统村落,近距离地感受了山凹小村的特殊魅力。

焦家一个院,撑起一个村

距离西岭底村还有很远时,我们下车看路,一片高低起伏的山脚下,层层梯田围绕处,就是胡哥此行的目的地——西岭底村。间或可见的杏树招摇着一树树的粉白花朵,在迎春,更似在迎客。

山西壶关这个晋商大院,占地比乔家大院大一倍,藏在深山无人知

焦家大院局部。

一路下坡进入村子,在三三两两的新房屋中,我们立刻就发现了一片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一种悠久的传统味道扑面而来。眼前的大片老房子就是此行的重点寻访目标——焦家大院。

焦家祖上是从长治县西火镇迁居而来,经商颇有成就,生意从山西一路做到河北。这个规模庞大的大院是从明朝末年开始动工兴建的,一辈一辈修建下来,已经变成了占地达到30亩,拥有房间180多间的巨大院落群。

这个巨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比闻名的晋商大院乔家大院的16亩还大将近一倍。它静静地矗立在这个山凹小山村,气势庞大而又别具特色,见证着曾经的潞商辉煌。

焦家大院位于村中央,院落整体坐北朝南,背靠大山,房屋前面有路环绕而过,完全符合风水择吉的要求。按传统风水理论,宅前有路或河水弧形包围,称为玉带环腰,主财运大顺,特别容易积聚财富。

整个大院依山势而建,最北边高处是三座并排的大院,分别是东院、当中院、西院,是当年老房东和两个儿子的住宅。南北方向看,则是由前院、二院、后院纵向前低后高排成了三排。最南边的一排院落是焦家的酿酒坊院,外观气派,规模很大。

这个东西三院、南北三排的巨大建筑群每一院基本都是四合院、三合院格局,由院门、正房、东西厢房等两层的棚楼组成。

山西壶关这个晋商大院,占地比乔家大院大一倍,藏在深山无人知

坐落在一层窑洞顶上的前廊式南楼房。

最奇特、也最具特点的是,第二排的几个院落为窑楼结构,并且一二层朝向相反,下层窑洞朝南、上层房屋朝北。可从一层窑洞侧面的砂石步梯绕山墙而上到后面的二楼,也可从院子侧面的道路上来,从第二排的院门进来。这种窑楼结构之巧妙,建造之大胆,在胡哥走访过的古民居中也就是在临汾洪洞县的上寨古村见到过。

这排窑楼全部都是依地势而建,由于前后地势落差较大,建造时设计师独具匠心设计了这种下层北房窑洞,上层南房为石柱支撑的带前廊的南楼房。这样的设计,既与三排大院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又避免了第二排院落房屋前面出现崖岸,同时也兼顾了院落环境布局与风水格局。

这种独居具特色的前廊式窑楼建筑在晋商大院文化中极为罕见,这也构成了西岭底村古民居的特色魅力所在。

站在村子的高处,焦家大院建筑群一览无余,三横三纵的建筑格局规模宏伟。如果不考虑近现代村子逐步扩大的现貌,焦家大院完全就是一个小型村寨,焦家凭借着庞大的院落群,支撑起了一个偏僻山沟的村寨规模。

换句话说,一个焦家大院足以代表西岭底村。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