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技術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在田間與黃瓜霜黴病混合發生,症狀比較接近,有時容易混淆,但是它的病情發生趨勢沒有霜黴病迅速,對黃瓜生長影響沒有霜黴病嚴重。如何準確把兩種病害分開,準確及時用藥來防治細菌性角斑病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技術

1、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發病的特徵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在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葉片受害為主。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卷鬚和果實,有時也侵染莖。

子葉發病,初呈水浸狀近圓形凹陷斑,後微帶黃褐色乾枯。

成株期葉片發病,初為鮮綠色水浸狀斑,漸變淡褐色,病斑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黃褐色,溼度大時葉背溢出乳白色渾濁水珠狀菌膿,幹後具白痕,後期乾燥時病斑中央乾枯脫落成孔,潮溼時產生乳白色菌膿,蒸發後形成一層白色粉末狀物質,或留下一層白膜。

莖、葉柄、卷鬚發病,侵染點水浸狀,沿莖溝縱向擴展,呈短條狀,溼度大時也見菌膿,嚴重的縱向開裂呈水浸狀腐爛,變褐乾枯,表層殘留白痕。

瓜條發病,出現水浸狀小斑點,擴展後不規則或連片,病部溢出大量汙白色菌膿。條件適宜病斑向表皮下擴展,並沿維管束逐浙變色,並深至種子,使種子帶菌。幼瓜條感病後腐爛脫落,大瓜條感病後腐爛發臭。瓜條受害常伴有軟腐病菌侵染,呈黃褐色水漬腐爛。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技術

2、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發病的規律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是由丁香假單胞桿菌黃瓜角斑病致病型。菌體短桿狀,一端生有1~5根鞭毛,有莢膜,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發育適溫25~28℃,在49~50℃下經10分鐘致死。

病原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以帶菌種子越冬,為翌年初次侵染菌源。種子上的病菌在種皮和種子內部可存活1~2年,播種後直接侵染子葉,病菌在細胞間繁殖,借雨水反濺、棚頂水珠下落、昆蟲等傳播蔓延,從寄主自然孔口和傷口侵入,經7~10天潛育後出現病斑,潮溼時產生菌膿。病菌喜溫暖潮溼的環境,發病適溫在18~28℃,相對溼度80%以上,黃瓜最易感病生育期是開花座果期至採收盛期,長江流域黃瓜角斑病發病盛期在4~6月和9~11月。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技術

3、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的區別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的區別主要有一下這幾個方面:(1)前者病斑較大,顏色較深,黃褐色,不穿孔;後者病斑較小,顏色較淺,質脆易破裂穿孔。(2)前者潮溼時葉背病斑上產生黑紫色黴層;後者潮溼時葉背病斑上溢出白色菌膿,幹後留下白痕。(3)摘下病葉對太陽光觀察,前者病斑無透光感;後者有明顯透光感。(4)前者不為害瓜條;後者可為害瓜條,產生水浸狀、近圓形病斑,潮溼時病斑產生菌膿,病斑向瓜條內部擴展,維管束附近的果肉變色,病瓜後期腐爛有臭味兒。

在症狀拿不準時可採用簡單方法辨別,即將病葉取下,放在一個乾淨的塑料袋中稍淋點兒水,於15℃-20℃下放置24小時,若背面病部有黑黴產生就是霜黴病,無黑黴而有菌膿溢出就是細菌性角斑病。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技術

4、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防治

首先要選擇抗病品種,主要要注意從無病瓜上採種。

然後要注意種子的處理。瓜種可用70℃恆溫箱乾熱滅菌72小時,或用50℃溫水浸種20分鐘,撈出晾乾後催芽播種;還可用40%福爾馬林150倍液浸種90分鐘,或用100萬單位硫酸鏈黴素500倍液浸種2小時,沖洗乾淨後催芽播種。

還可以加強栽培防病,無病土育苗,重病田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生長期及時清除病葉、病瓜,收穫後清除病殘株,深埋或燒燬。

最後的一個方法及時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施新植黴素5000倍液、50%氯溴異氰脲酸500倍、20%葉枯唑300-500倍、3%春雷黴素500倍、33.5%喹啉銅1500倍、53.8%可殺得2000幹懸浮劑600倍液、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400倍液、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800倍液、12%松脂酸銅(綠乳銅)乳油300倍液、冠菌銅、70%甲霜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以上藥劑可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4次。銅製劑使用過多易引起藥害,一般不超過3次。噴藥須仔細地噴到葉片正面和背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