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和金沙遺址是古彝文化嗎?

高山流水999888


三星堆、金沙遺址就是彝族文化,更是彝族文化的精髓。

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與彝族的文物高度相似,形狀和文字等好多都是相同的。

三星堆遺址在中國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是一座非常龐大的遺址群,有三個相連的黃土,傳說玉皇大帝在馬牧河畔灑下三把黃土,然後就變成三顆星,所以叫三星堆,也喚作“三星伴月”。近幾十年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玉石器、陶器等。據考究已有5000至3000年的歷史,是在西南地區發現最大的古城。

金沙遺址是位於成都市城西蘇坡鄉金沙村一處商周時代遺址,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古蜀王國的都邑。到目前為止出土了金銅器、玉石器、漆木器等高達5000多件。據考究是約3100年前的大型宮殿建築基址。其中的太陽神鳥金箔,是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和成都城市形象標識主圖案。

專家學者多年進行研究,有許多神秘的文字,對三星堆、金沙兩個遺址器物上的文字進行了一一破譯,並與彝族文字進行對比,對比表。形成文物對比圖片60張,文字對比圖片40張,總共100張。彝族專家學者們經過長達6年的考察研究證明,三星堆、金沙文化與彝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三星堆、金沙文字是古彝文字。

古彝文化和三星堆、金沙遺址的青銅器、玉石器等文物圖案、圖文、鳥文等高度相似,都證明了三星堆、金沙遺址就是彝族文化。


侃談歷史人物


專業的事情應該由專業人士來做。

最近陸陸續續看了央視科學與文化頻道的“鎮館之寶”系列節目,恰恰看到了兩位分別來自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介紹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發掘與發現以及各自的鎮館之寶,比較令人信服的解答了史學界長期以來的爭論與疑惑。

下面就憑著我的記憶來再敘述一遍(可惜沒有配圖):

三星堆博物館介紹的第一件鎮館之寶是金杖,也稱為“權杖”,於1980年發現於三星堆一號祭祀坑,專家考證其用途可能是國家權力的象徵。

這一發現明顯與中原文化不同,中原文化當時普遍流行的用青銅鼎等大型青銅器象徵國家權力,因此也不是神秘的夏朝,更不可能是彝族文化的遺存。

據女館長介紹(很遺憾,不記得她的名字了),這個金杖全長142釐米,直徑為2.3釐米,淨重約500克。金杖的一端平雕有長46釐米的圖案,共分三組:

靠近端頭的一組雕刻有兩個前後對稱的人頭圖像。人頭面帶微笑,頭部戴有五齒高冠,兩耳各垂著一幅三角形的耳墜;

靠近杖內部的兩組圖案大致相同,上方是兩隻鳥頭部相對,下方是兩條魚背部相對,鳥和魚的頸部各疊壓著一根似箭翎的圖案。

魚和鳥的組合,據專家推測,很可能就是“古蜀國”。因此到目前為止史學界以及考古界的共識就是,三星堆文化就是屬於古蜀國。

比如古代文獻記載:

漢 代揚雄 《蜀王本紀》:“ 蜀 王之先,名 蠶叢 、 伯灌 、 魚鳧 、 蒲澤 、 開明 。” (魚鳧)

唐代 李白 《蜀道難》詩:“ 蠶叢 及 魚鳧 ,開國何茫然。”

清代 趙翼 《接同年李雨村書》詩之三:“豈意 魚鳧 國,今成豺虎區。”

還有三星堆博物館的第二件鎮館之寶——豎目人面具(雕塑)。所謂“豎目人”,就是指此人的眼睛和常人不同,不是橫的,而是豎著的,類似“二郎神”。

專家推測,這個豎目人應該是傳說中的 蜀 王的先祖,名叫“蠶叢“,他是古蜀國的一代君王,專門教人蠶桑。

《藝文類聚》卷六引 漢 揚雄 《蜀本紀》:“ 蜀 始王曰 蠶叢 ,次曰 伯雍 ,次曰 魚鳧 。”

女館長還介紹說,有古書記載這個蠶叢就是“豎目人”。

無獨有偶,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館長也是一位女性(名字忘了),她介紹說金沙遺址比三星堆文化稍晚,因為大量的考古發現都是青銅器。

不過青銅器人像以及面具都和三星堆非常類似,比如“大立人”(和真人高矮差不多大小的站立雕塑),還有魚和鳥的青銅器。

據專家考證,金沙遺址就是三星堆古蜀國的一次政治上的遷移與延續。

結論是,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共同屬於古蜀國。這已經有了定論。


閒看秋風999


前面已經有很多人寫過了,三星堆文化是彝族文化,古埃及文化等等這些,但是題主的問題是,三星的文化,彝人文化。所以,我就從這個問題上做一個簡單的回答。

三星堆文化誕生在新石器時期的末期,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經過考古發現的實物,大概距今是在3600年左右。三星堆的青銅文化是中國青銅文化的不同起源點之一。所以,在公元前316年古巴蜀國被秦所滅了以後,應該有一部分還保留著古蜀文化的部落,逃難到了西南的邊陲。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應該有一些古蜀文化的保留。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能說,彝族文化有一部分是傳承自三星堆文化,也就是古蜀文化,而不是三星堆文化是彝族文化。這個必須要區別清楚。我們現在看到的彝族的文字,包括彝族的一些生活習俗和三星堆確實有相似的地方,所以這個能夠從側面證明,古蜀文明並沒有完全消失,他應該有一部分通過文化的遷移,保存到了現在的西南少數民族生活地區,而且特別是目前的彝族生活地區,所以,彝族文化當中的一些習慣和文化的特徵,傳承了古蜀文明的一些文化特點,但是不代表三星堆文化就是彝族文化。


burnson


個人認為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同屬於兩河流域文明,因為她們有高度的楔合性,當時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在北半球的輻射可以用四面八方來形容,因為她們在公元前三千年前的發達呈度己經超過了古埃及,就目前現有資料來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圖藤,以天地萬物之圖象,山川鳥獸之形跡最終演化成文。可這時期以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文明呈度最高,也隨著波斯帝國不斷的擴張,他們的文化不但誇越了天山,而且向西穿越了亞平寧半島入駐歐州。而三星堆文明與中土文明和古彝族人的文明目前沒有直接的物證來證明他們有聯繫,況且這個從天而降,格格不入的文化目前只能用異城文化來解釋,且同時期有高度文明的只有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只有他們在公元前三千年前就己經成熟的應用冶煉和黃金應用技術。故由此及彼分析,三星堆文明與金沙遺址非古彝族人的文明,屬於外來兩河流域的文明更合適,個人妄言微議,望眾友友斧正雖評。(小龍寫於城固西關)


竹蟬老道士


自哲學出現後,西方用哲學化天下。哲學把人類兩分化,一是物質,一是意識,物質決定意識,用在文明考古上,就是一定要有物證。中國的考古被兩分後,一直在物證上考古,一直在出土文物上走上了不歸路,忘掉了還有另一條路就是意識,最典型的就是《山海經》。

《山海經》,就是考古的意識物證。我們為什麼不開闢意識上的考古呢?外國學者把《山海經》當作意識物證,在全球尋找物質(地理)物證,說明《山海經》是全球的地理人文志。如果我們從意識上考古,把《山海經》、三星堆、金沙遺址、同《黃帝內經》與上古各種傳說聯繫一起進行意識考古,一切就活起來了。

物質有生有滅,只是一個過程,對物質老古,確實要出土文物作證。而意識卻不同,意識無生無滅,物質作古了,而意識不會作古,否則我們怎樣知道歷史?三黃五帝、堯舜禹、夏商周、不是作古的告訴我們,而是未古的告訴我們。所以考古,可以讓未古的告訴我們。作古的文物不出土,難道我們不承認夏朝的存在嗎?難道我們不承認堯舜禹的存在嗎?難道我們不承認三黃五帝的存在嗎?難道我們不承認盤古開天地嗎?


梵易1


三星堆和金沙遺址與殷商文化一脈相承,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分支。



禮部尚書31406816


是整個華夏文明、世界文明發源地!不像有些地方只是堆堆石頭、畫個漫畫的文明。


深藍47694


古巴蜀文化。


葉子140682068


因為所以,科學道理,所以去找科學家吧!他們會有答案的。嘿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