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關,一座被自貢“拋棄”的邊緣小鎮!

​​鄧關鎮,位於自貢南部,富順縣城西部,屬自貢市沿灘區。鄧關場鎮距自貢市區30公里、距沿灘老城區15公里、距富順縣城中心5公里。

鄧關本屬富順,1959年劃歸沿灘,本文將詳述鄧關的整個歷史。

特別說明:1959年以前鄧關指今鄧關鎮劃歸沿灘前整個鄧關區域,即釜溪河東西兩岸;1959年以後鄧關指劃歸自貢後的釜溪河以西地區,即今沿灘區鄧關鎮。


富順鄧關—近千年的一河兩岸時代

相傳鄧關境內曾有一鄧姓商人開鑿的鹽井,人們便稱之為鄧井,在富順設縣以前,鄧關地區隨富順一起屬江陽縣;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設富世縣後,鄧關地區即屬富世縣(今富順縣)。

宋代富順於此設鄧井鎮,管轄時富順監西部十五里(古代戶籍管理單位)範圍,屬富順宋代十三鎮之一,是為鄧關地區設鎮之始。

清代富順鹽業發展,鄧關地區成為富順井鹽西出南下的重要關卡,乾隆元年(1736年)敘州府建武廳通判署移駐鄧關,稱鹽捕通判署,設關征稅,遂名鄧井關,後富順於此設分縣丞。嘉慶以後,鄧關地區設鄧井關保,屬富順縣洪合鄉下南路。此時鄧關地區政治經濟中心為釜溪河以東的大河街,即今富順鄧井關社區。

民國時期鄧關地區仍屬富順縣。民國前期,保甲制度演變為團保制度,鄧關地區為關東團、關西團。民國23年(1934年),並團改鄉(鎮),關東團、關西團併為鄧關鎮,此為鄧關鎮命名之始。民國24年(1935年)9月,富順在縣鄉之間設6個區署,鄧關鎮屬第1區。


鄧關,一座被自貢“拋棄”的邊緣小鎮!


解放後鄧關地區仍屬富順縣。1950年4月分鄧關鎮為5鄉1街,1951年復置鄧關鎮,屬第1區。1952年1月,鄧關鎮升為縣轄區級鎮;1955年11月,又降為區轄鄉級鎮。1958年10月,鄧關鎮析置鄧關公社,並將三橋、新興鄉、黃嶺鄉部分併入。


鄧關,一座被自貢“拋棄”的邊緣小鎮!


自貢鄧關—三線建設中的迅速發展

1959年8月,鄧關公社發現天然氣及鹽礦,為保證自貢市開發和建設需要,省政府決定將鄧關公社釜溪河以西部分(今沿灘區鄧關鎮)高石、新塘、大利3管區和小河街劃歸自貢市,隸屬王井公社。原富順縣鄧關地區以釜溪河為界一分為二,河西為自貢市王井公社所轄、河東為富順縣鄧關鎮和鄧關公社。


鄧關,一座被自貢“拋棄”的邊緣小鎮!


1960年5月,自貢建立市直轄縣級鄧關城市人民公社,轄順昌美、牌坊、黃嶺三管區(原屬富順永年,1959年劃入王井)和鄧關街(小河街),1961年9月撤銷。

1962年4月,以順昌美、牌坊、黃嶺和從王井公社劃入的新塘、大利、高石共6個管區建立鄉級鄧關人民公社並新置鄧關鎮,隸屬自貢市郊區(今沿灘區)。此時即同時存在自貢市郊區鄧關鎮、鄧關公社和富順縣鄧關鎮、鄧關公社。1982年因同名原因,富順縣改鄧關鎮為鄧井關鎮,改鄧關公社為鄧井關公社(後改為鄧井關鄉,後併入鄧井關鎮)。

鄧關鎮自1959年8月劃歸自貢市以後,即建立了大型鄧關鹽廠,其後又正值中國三線建設,鄧關鎮先後建立了自貢炭黑廠、自貢高壓閥門廠和華東化工學院西南分院(原四川理工學校黃嶺校區)等一批企業和高校,正如省政府為保證自貢市開發和建設需要將鄧關及其以北地區劃歸自貢市,鄧關的發展為自貢市的開發建設提供了大量資源,鄧關鎮也迎來了其發展的高峰期,成為自貢實實在在的南大門。


沿灘鄧關—跟隨自貢經濟的急速衰退

1983年3月,自貢市郊區更名為沿灘區,鄧關公社和鄧關鎮隨之屬自貢市沿灘區。

1984年1月,改鄧關公社為鄧關鄉,1985年鄧關鄉併入鄧關鎮,此時的鄧關鎮即為今天的沿灘區鄧關鎮(富順縣鄧井關鎮於2001年4月同城關鎮合併為今富世鎮,原鄧井關鎮場鎮設鄧井關社區)。


鄧關,一座被自貢“拋棄”的邊緣小鎮!


好景不長,隨著80年代初三線建設的退潮,鄧關發展開始衰退,再加上後來鹽業的毀滅性打擊,鄧關自此一蹶不振。鄧關曾為自貢的發展建設提供了動力,然而當鄧關發展衰退的時候自貢也因其自身的衰退自然無暇顧及遠在自富邊界的鄧關,鄧關地區這個昔日的“小香港”開始退出了歷史舞臺。再加上2017年四川理工學院黃嶺校區停用,衰敗的鄧關鎮更是雪上加霜,一大批商鋪關門停業。

從90年代至今,號稱自貢南大門的鄧關鎮可以說就是一個被自貢拋棄了的南部偏遠鄉鎮,任其自生自滅。甚至隨著一河之隔的富順縣城日益發展,鄧關開始成為一個阻礙富順西向交通的瓶頸,時至今日自貢仍然沒有想要著手解決鄧關場鎮的交通問題。而且鄧關鎮也是整個自貢市轄區所有鄉鎮中唯一一個前往市區需要出過路費(305王井收費站)的鄉鎮。

通過分析沿灘區政府門戶網站公佈的2017年鄉鎮財政收支決算情況可以看出,鄧關鎮2017年的財政收支僅為1991.62萬元,在沿灘區13個鄉鎮中排名第8

,僅佔排名第一的衛坪鎮財政收支的7%、佔排名第二的沿灘鎮財政收支的25%、甚至只佔鄰居王井鎮財政收支的30%。然而鄧關鎮還有個身份就是自貢市域總體規劃中沿灘區唯一一個區域中心鎮,如此待遇的區域中心鎮,如此支持的自貢南大門,註定將被遺忘。


鄧關,一座被自貢“拋棄”的邊緣小鎮!


如今,

鄧關鎮已嚴重製約了自貢南向交通和富順西向交通,每逢節假日,鄧關場鎮勢必堵車,尤其是遇到春節等重大節假日,鄧關場鎮因堵車短短500米通行時長竟能長達一兩個小時。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早已存在多年的問題至今沒有解決,是沿灘無力發展鄧關?還是沿灘不想發展鄧關?

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的留言中,我們能夠發現很多關於改善鄧關交通的留言,而官方的回覆基本都只是提及加強現有道路的交通管控,提到新建繞鎮道路的方案至今連影都沒有,更甚至於寄希望於通過自瀘大件路的建成來實現鄧關交通問題的改善。

然而我們發現一條3月份網友關自瀘大件路的留言提問,官方回覆是線路方案正待市委市政府審定,審定後力爭儘快開工。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自瀘大件路開建都遙遙無期,更別提自瀘大件路的建成了。

對於沿灘,是無心發展鄧關,也無心解決鄧關的交通問題,要建設繞鎮道路,單靠鄧關鎮自身能力是根本無法實現。而交通受制於鄧關的富順,是有心解決鄧關這個交通問題,卻奈何鄧關鎮不屬於富順管轄,富順無權干涉鄧關交通問題,鄧關之於富順,正如內江向義之於自貢。既然沿灘能管不想管,富順想管不能管,可能有的人會想(其實也是現今大部分人的想法)為何不把鄧關鎮劃歸富順?

我們在政府網站看到一條關於將鄧關劃歸富順以解決鄧關交通問題的人大提案回覆,回覆表示目前無法將鄧關劃歸富順,稱一是不利於自貢市構建百萬人口特大城市,二是行政區劃調整手續繁瑣,三是不利於保持行政區劃穩定,四是交通問題應由相關部門加強治理,並非需要通過調整區劃。如此看來,自貢為了實現百萬人口城市的目標,鄧關劃歸富順暫時不可行的了。既然自貢不會將鄧關鎮劃歸富順,而沿灘又無心發展鄧關,很明顯接下來鄧關的發展將舉步維艱。

不過目前情況似乎出現了轉機。根據四川省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自貢市正式成為百萬人口城市,市轄區常住城鎮人口達100.8萬人,數據顯示鄧關鎮2017年末常住人口1.38萬人,按照50%的城鎮化率,鄧關鎮城鎮常住人口0.69萬人,已基本不會對自貢市百萬人口城市造成影響。此外,目前自貢正在進行行政區劃微調工作,富順也正在進行撤縣設市,有傳聞富順也在進行撤鄉並鎮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下,考慮鄧關鎮劃歸富順縣將面臨比此前更少的困難。

當前,川南城際鐵路自宜段暨成自宜高鐵已全面開工,線路將經過鄧關鎮並設鄧關站,日益衰敗的鄧關似乎再次迎來了跨越發展的曙光。

但是,按照目前上級政府對待鄧關的態度,個人認為縱使有鄧關高鐵站的加碼,鄧關鎮也不一定就能實現大步發展,很有可能鄧關高鐵站片區就僅僅是一個高鐵站房加一條連接305(206)的道路。鄧關想要打造高鐵新區卻苦於沒有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一河之隔的富順想要攜手鄧關共同開發高鐵經濟卻苦於沒有管轄權。

鄧關高鐵站如果僅由鄧關鎮自行開發或者由沿灘區開發,僅能成為一個與隆昌北高鐵站類似的鎮及高鐵站,但若鄧關高鐵站能與富順縣城協同發展,必將能成為一個縣級高鐵站,其高鐵新區也將能以縣城新區規模實現開發打造。鄧關高鐵站融入富順縣城協同發展,將實現鄧關站這個350蓉昆高鐵(京昆高鐵)站點的最大利用,實現鄧關鎮的再一次跨越發展。


鄧關,一座被自貢“拋棄”的邊緣小鎮!


在此呼籲:

1、沿灘區加大對鄧關鎮的財政資金投入力度促進鄧關鎮經濟恢復發展;

2、自貢加強對鄧關交通問題的重視度及早解決鄧關交通問題;

3、自貢儘早解決鄧關與富順的關係,條件允許情況下將鄧關鎮全部或部分劃歸富順,使鄧關鎮與富順縣城協同發展,最大化利用鄧關高鐵站的經濟帶動作用。

作者:富順娃兒,僅代表作者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