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江西、浙江等八省“十八般武藝”發展優質稻產業

2017年,“重點發展優質稻”被寫入了中央一號文件;接著,2018年一號文件提出,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提出水稻產業優質化、品牌化是必由之路。

優質稻發展已成為振興水稻產業的關鍵,作為水稻生產省份,廣西、湖北、江蘇浙江、江西、四川、貴州、上海等8省市、自治區又會採取什麼“十八般武藝”,來發展本省優質稻產業呢?

廣西:“看禾選種”推良種,香米聯盟塑品牌

廣西作為華南稻米的重要產區,培育種植的秈稻米具有米粒細長、米味香醇、口感爽滑、營養豐富等特點,被統稱“廣西優質稻米”。然而受限於種植、加工水平,廣西“稻強米弱”的現象一直存在。

2003年以來,廣西通過每年召開一次的“看禾選種”大會,讓種植戶在田裡論稻選種,展示品種千餘個,並通過對一批優質稻品種進行“看、品、評”,篩選出了適合廣西種植的一批優質稻標杆品種。

為了助力廣西優質稻推廣登上一個新的臺階,2018年第十五屆廣西“看禾選種”大會專門設立優質稻品種展示專區,在田間展示了一批優質稻品種,通過育種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米業代表等行業專家通過對氣味、外觀結構、適口性、滋味、冷飯質地等指標進行打分,篩選並確定了10個“廣西好稻米”推介品種。

稻米建設方面,為認真落實國家糧食局“中國好糧油”行動實施計劃,廣西糧食部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向區內具有優勢品牌的稻米企業發起倡議,組建了廣西香米產業聯盟。

優勢企業抱團合作,合力打造“廣西香米”區域公共品牌,提升品牌優勢及市場競爭力,推動高品質廣西大米走向全國。

2017年,廣西已有15家大型大米加工企業聯合成立廣西香米聯盟,在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下,對上游生產進行優化引導,對下游消費市場打造廣西香米品牌,力爭將廣西優質稻米推向更廣泛的市場。

湖北:重點發展1900萬畝優質稻,蝦稻產業協會成亮點

據湖北省春季田管暨春耕備耕工作視頻會議透露,今年,湖北省將通過集中打造1900萬畝優質稻、調減50萬畝低質低效作物等舉措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做好“稻”文章,湖北省農業農村廳要求各地要結合資源、產業、市場優勢,開發優勢特色產業,集中打造1900萬畝優質稻、調減50萬畝低質低效作物等舉措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其中,集中打造700萬畝“蝦稻共作、稻漁種養”生產區,同時建設300萬畝富硒富鋅特色功能稻、400萬畝香粳糯稻和500萬畝再生稻生產區;

為更充分發揮湖北資源優勢,共同推進水稻產業結構調整,湖北省優質稻產業聯盟於2016年11月成立。

聯盟旨在構建全省優質稻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平臺,培育湖北特色優質稻米品牌,提升湖北省優質稻米產業核心競爭力。聯盟首批成員共45家單位,包括41家企業、3家高等院校和1家科研院所。

聯盟的成立將為湖北優質稻產業集群發展、協同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將會推動湖北優質稻產業又上一個臺階。

2018年12月9日,由省內140多名小龍蝦和優質稻產業的企業、合作社共同組建的湖北蝦稻產業協會已正式成立。自此,我省“蝦稻共作、稻漁種養”區域公用品牌也有了發展載體。

江蘇:從鎮江“窺探”江蘇加快優質稻米產業化步伐

近年來,江蘇省不斷加快發展優質稻米產業化,可從鎮江市的發展步伐“窺探“一二。據瞭解,鎮江市堅持生態領先、綠色發展,加強優質稻米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大力發展“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基地+加工(加工企業)+品牌銷售”、“稻米加工企業+訂單生產+品牌銷售”等多種形式的產業化開發模式,引導鼓勵種糧大戶因地制宜發展優質稻米加工、品牌銷售。

同時,鎮江市加大優質稻米品牌打造和推介,著力打造特色優質稻米品牌,打好生態大米品牌,大力扶持糧食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稻鴨共作、稻漁共作及有機稻米種植,打造地方特色優質稻米品牌。

此外,鎮江市農委還將推進區域品牌創建,鼓勵支持鎮江地方重點品牌的建設,一個市打造一個區域公共品牌,重點培養一個生態稻米特色品牌,今年努力培育3個左右的地方區域品牌。

浙江:“六”措並舉,全面推進優質水稻發展

優質品種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核心。近年來,浙江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綠色發展要求,結合實際,“七”措並舉,全面推進優質水稻品種選育與推廣。

一是修訂審定標準,引領品種選育。2017年,浙江省全面組織修訂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和審定標準,中晚稻品種米質須達三級以上或者食味品質特別優良才可申請審定,米質未達標的品種一票否決。首次引入食味品嚐鑑定評分,對米質達三級以上且食味評價達85分以上以及米質達二級以上的品種,降低了產量要求,引導加快選育優質水稻品種。

二是舉辦水稻新品種大會,開展示範,加快優質稻品種推廣。在全省組織開展水稻新品種展示示範,採用“1+N“模式,即1個水稻新品種核心展示區,若干個不同生態類型的優質稻品種展示示範區,引進省內外優質水稻新品種展示示範,加快推廣新審定或引種備案品種。

三是發佈主導品種,引導水稻優質化生產。根據各地新品種展示示範結果、消費習慣和生態區域特點,及時篩選發佈水稻等作物主導品種,要求入選的水稻主導品種須符合米質優、食味好、抗性強、適宜機械化作業等綠色優質發展需要,鼓勵種子企業經營推廣優質品種,引導農戶種植優質品種。

四是開展好品種送大戶活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在全省11個地市篩選32個種植大戶作為水稻“好品種送大戶”,並授予其中11個大戶省級“水稻新品種展示示範戶”,加快推廣符合優質綠色發展需要的水稻好品種。

五是首次舉辦水稻食味品嚐鑑定大會。對即將推廣應用的水稻新品種,採用專業機構食味品嚐鑑定和專家大眾品嚐鑑定相結合的辦法,評出“好味稻”品種。

六是召開優質稻種子供需對接交流會。為搭建浙江省優質稻種子供需對接交流平臺,實現供需雙方有效銜接,推動各地加快實施“五優聯動”試點工作。

加快實施“五優聯動”,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糧食安全工作、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五優聯動”中,“優糧優產”是源頭、是首要環節。實現“優糧優產”,培育推廣好品種、好種子是關鍵。

通過這些舉措,浙江省水稻品種優質化步伐明顯加快。據統計,2017年在全省種植的水稻品種中,米質達三級以上或者適口性好的優質品種共計107個,合計面積約670萬畝,佔全省水稻種植面積60.6%,比2016年約增加3.9%。

江西:實施優質稻米產業發展工程

江西省大力發展優質大米、富硒功能大米、有機大米等三大優勢品種,重點建設“四個產業園”,即鄱陽湖優質大米產業園、撫吉優質大米產業園、富硒功能大米產業園、贛西有機大米產業園,逐步建立以品牌為引領、以品種為紐帶、以加工企業為龍頭、以種糧大戶為基礎、以技術服務為依託的優質大米產業發展新機制。

江西省重點打造以鄱陽縣、萬年縣、餘干縣、都昌縣、永修縣、貴溪市、安義縣等為重點的400萬畝鄱陽湖優質大米產業基地,以吉水縣、新幹縣、泰和縣、崇仁縣等為重點的200萬畝撫吉優質大米產業基地,以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袁州區等為重點的300萬畝富硒功能大米產業基地,以萬載縣、銅鼓縣、宜豐縣、蓮花縣、渝水區等為重點的100萬畝贛西有機大米產業基地。

到2020年,每個產業園大米加工能力達到百萬噸以上、大米銷售收入達到百億元以上、落實訂單面積1000萬畝以上,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大米區域品牌4個,區域品牌大米市場佔有率達到30%左右,全省稻米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200億元。

四川:全力打造優質“川米”

水稻是四川省第一大作物,也是人民消費的主食,全省水稻種植面積約為3000萬畝。從2013年開始,四川加快水稻新品種推廣力度,重點從產量型向優質高產型、綠色有機型轉變,從強化栽培向機械化、輕簡化方式轉變。

近年來,四川省大力推進優質稻產業化開發,優質稻品種選育有了新進展,成功選育出川優6203、宜香2115、德優4727等一批優質、高產、多抗、廣適新品種,有效地緩解了我省中高檔優質稻品種缺乏的矛盾。

同時,優質稻面積也有了新突破,2017年全省國標三級以上的優質稻面積達到1840萬畝,佔全省水稻面積的61.4%,其中,國標二級以上優質稻達到772.4萬畝,佔全省水稻面積的25.8%。

據瞭解,目前四川省各地圍繞龍頭建基地,依託企業抓訂單,大力推行“公司+基地(體系)+農戶”產業化開發模式,積極推進“大園區、小業主”全程託管、土地股份合作社等適度規模經營模式,不僅讓農戶分享了各環節增值收益,也為優質稻生產注入了新活力。

雖然四川優質稻品種選育、生產與開發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臨一些問題,集中體現在稻米種植集約化程度不高,產業化開發不足,市場競爭力不強,種植積極性不高等四個方面。

四川省下一步將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優品種、建基地、搞加工、強服務、創品牌、促融合,打造一批中、高檔優質稻優勢產業帶和區域特色優質稻米品牌,促進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2年,全省優質稻面積達到80%以上,其中國標二級以上優質稻面積1200萬畝,發展優質稻訂單生產基地800萬畝,打造全國知名稻米品牌1-2個。

貴州:生態+品種+保優栽培,三優勢助力培育大米好品牌

貴州並不是我國糧食生產大省,但貴州糧食的優良品質早已名聲在外。以“大粒香”為例,這個產自貴州的優質大米屢屢在全國糧食行業極具公信力的大米評比中奪冠,包攬我國大米金牌數年。

貴州省非常重視優質稻米產業的發展。貴州具有優質米生產的自然優勢,依託低緯度高海拔,熱量與雨量充沛且雨熱同季,工業汙染較少等優勢,貴州省發展優質稻577.8萬畝,總產259.7萬噸,其中,訂單生產約109.53萬畝,有機認證約1萬畝,綠色認證約6萬畝,無公害認證20萬畝,全省現已初步建成25個重點優質稻米生產基地,共180多萬畝。

多年來,貴州優質稻米能一直穩定其品質優勢不動搖,這離不開貴州省“六五”以來長期對優質稻米生產的重視。如今,貴州發展優質稻米產業採取“以無公害為基礎,以中檔優質稻米為重點,以高端優質稻米為突破口”的策略,普遍推廣高產優質的雜交優質稻。

同時,貴州重點抓好達國標二級以上中檔優質稻米的開發,以實現穩產增效,滿足大部分城市居民對優質米的品質需求。以此為基礎,優質米產業還應注重突出精品稻米,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特優特色稻米,以生態和有機為買點,拓開省外中高端優質米市場,最大限度發揮貴州省生態優勢和品種優勢。

貴州獨特的地方特色稻在國內外具有良好的聲譽。如黔東南香禾糯米糯性強、口感好,更具有傳統的、獨一無二的“稻魚共生、摘禾掛涼”原生態種稻文化。貴州力爭“十三五”末全省國標二級以上優質稻種植面積發展到300萬畝,產量150萬噸,產值100億元以上。

上海:推廣“優質稻米全產業鏈綠色生產模式”

上海人愛吃好米,不管是地產還是外來大米,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因此,上海從2001年起就實施了優質水稻三年推進計劃,短短三年時間,優質品種由2000年不足10%快速達到87%。

2010年以來,繼續圍繞優質稻米的產業化開發,主栽品種基本實現了每3-5年週期性更換的目標,近三年稻米品質達到農業部頒佈優質稻米三級標準的比重保持在90%以上。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開展重大推廣項目“優質稻米全產業鏈綠色生產模式開發”。通過項目的實施,上海市進行地產品牌大米的營銷模式創新和渠道拓展,實現上海地產大米生產優質化、綠色化和品牌化;及時將好的做法通過集成應用形成良好的發展模式,不斷推進產學研合作機制的建立,形成切實可行的綠色生產技術模式、可持續地產品牌大米發展模式,使上海城鎮居民能吃到口感好、綠色安全、放心的好大米。

作者:XXX;來源:農財網;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