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當道,短信為什麼還沒被取代?

如果問大家,平時最常用到的手機軟件是什麼,相信幾乎所有人都是同一個答案:微信!

智能手機的普及,讓我們與外界溝通更加便捷。而微信這個軟件,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微信當道,短信為什麼還沒被取代?

在智能手機還沒出現之前,相信80、90後都經歷過用手機短信和朋友聊天的時代。那個時候還沒有微信,人們想要和朋友聊天,要麼打電話,要麼只能發短信。

而在當時,電話收費價格比較高,人們更熱衷於通過短信溝通。運營商們也在那個時候推出過許多針對短信的套餐,一度受到市場歡迎。用戶每個月都扳著手指頭,去計算套餐內的短信剩餘數量。這樣的情景,至今回憶起來,還是印象深刻。

伴隨著智能手機一起發展壯大起來的,還有微信軟件。用微信聊天本身是不收費的,只是要消耗流量而已。有網友粗略算了一下,1MB的流量,可以發接近1000條微信信息,這就比用短信溝通划算太多了,而且如果連接上WiFi信號,使用微信就等於免費了。微信就這樣在消費者當中瘋狂蔓延。

後來微信又推出了發送語音功能,以及視頻、語音通話功能,同樣是計算流量來使用。微信上的功能比手機的基礎功能要實惠的多。

微信發展至今,有趣又實用的功能實在太多了,這些功也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漸漸地,使用微信的人越來越多,而打電話、發短信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微信當道,短信為什麼還沒被取代?

順應時代的變化,移動、聯通等運營商們也改變了手機套餐的收費方式,以流量為主體,附贈免費通話時長和短信數量的套餐模式,成為了現在手機收費套餐的主流。

身邊的人都在使用微信,成為人們新的社交方式,手機短信已經到了被人遺忘的境地。那麼短信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短信當然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微信的功能再強大,也沒辦法取代手機短信。

馬化騰曾經在一個採訪節目中,被主持人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有了微信的存在,自己還會不會發短信。

馬化騰當時的回答巧妙地化解了微信與短信的衝突,他用主持人加自己微信為例子去說明,因為室內人多導致網絡不通,所以微信沒有收到對方申請加為好友的信息,這個時候就能體現出短信存在的價值。

眾所周知,網絡是微信的載體,微信正是著依靠網絡,才能將信息發送出去。但是網絡信號不等同於通訊信號。比方說,你在城市裡,隨處都能接受到4G網絡信號,就算沒有WiFi,也能隨時隨地用手機上網。但是如果你到了一個偏僻的郊外,或者人群擁擠的室內場所,就不一定能夠接收到4G信號了,手機的上網功能也成為了擺設。這個時候,短信就能起到與外界聯繫的作用。

微信當道,短信為什麼還沒被取代?

微信與短信有一個本質上的區別,就在於微信需要雙方互為好友,才能夠無阻礙地溝通;但是短信不需要,只要知道對方的手機號碼,就能直接發送短信,對方只能被動接收。

從這一點來看,短信比微信更具有針對性。正是因為這個針對性,短信的應用範圍,會比微信要大的多。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就可以發現,我們平時接收到的驗證碼,以及一些通知類的信息,都是以短信而非微信的形式,發送到我們的手機裡。

微信這麼方便,為什麼這些通知類短信不能發到微信上呢?這個答案非常明顯了,因為微信比短信多了添加好友這個步驟,在對方沒有通過好友申請的情況下,通知類短信是無法直接到達微信用戶的面前的。

微信當道,短信為什麼還沒被取代?

而且之前也說過,微信必須依賴網絡信號才能使用,但只要是網絡,都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產生延遲。所以對於通知類信息而言,手機短信比微信更具有時效性。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手機短信功能真的被微信代替了,那我們要添加多少個企業賬號,才能保證自己不會遺漏任何重要通知呢?

雖然短信有微信不可替代的優點,但短信市場確實受到了微信的猛烈衝擊。根據移動給出的數據顯示,微信剛剛推出時,全國移動短信發送量將近9000億條,達到了頂峰。

但在微信崛起之後,全國的短信發送數量跌到谷底,也就是這個時候,人們一度認為,微信取代短信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短信業務已經名存實亡了。

不過這樣的想法太偏激了,短信業務在2018年起死回生,全年業務量大增,全年收入接近400億元。

微信當道,短信為什麼還沒被取代?

企業正是看中了手機短信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才把短信發展為企業擴寬業務的渠道之一,讓手機短信意外復活了。總的來說,微信雖然功能齊全使用便捷,但還是無法取代短信的,手機短信在特定的情況下,有著自己不可替代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