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個街道被民委命名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

上海这个街道被民委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延吉新村街道少數民族誌願者為環衛工人獻愛心

上海这个街道被民委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延吉新村街道“民族一家親 情誼暖寒冬”獻愛心活動

一個立體服務平臺、一支民族誌願者隊伍、一家“民族之聲”工作室、一項彩虹橋幫困互助金、一處清真助餐點,還有一個個“愛國守法、團結進步、樂於奉獻”的少數民族先進典型……多年來,楊浦區延吉新村街道黨工委始終以黨的統一戰線為法寶,堅持以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為主線,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堅持探索創新,一步一個腳印,結出了累累碩果,多次榮獲市民族團結進步優秀社區和標兵集體的稱號,去年12月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制度保障: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列為“重頭戲”

從2012年起,延吉新村街道就建立起了“少數民族之家”平臺,為少數民族同胞提供閱讀、歌舞、攝影、棋牌、品茶等各類活動,還在“少數民族之家”內設立了“少數民族服務接待窗口”,公開負責人姓名和聯繫電話,並開通了一條熱線,24小時隨時接受社區少數民族同胞的諮詢求助,為社區少數民族同胞解決實際問題。

同時,街道在社區內選拔了27位少數民族同胞,在楊浦區率先掛牌成立了“民族誌願者團隊”,重點關心來滬少數民族同胞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自團隊成立以來,共參與文明宣傳、環境整治、食品衛生監督等區和街道組織的活動59次;發現存在清真食品隱患8起並監督其改正;接待少數民族各類諮詢240人次;解決民族同胞家庭糾紛、鄰里糾紛等各類矛盾35起。

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之所以能夠有序、有力、有效地開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把它當成 “重頭戲”,納入議事日程,並從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充分保障。

延吉新村街道黨工委把民族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一年兩次專題研討民族工作;成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副主任和派出所所長任副組長,街道“八個辦”的主任等為成員,設置了街道民族聯分會,會長由社區服務辦主任擔任,下設17個居民區民族聯絡員,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的“民族工作鏈”。

為規範有序、高質高效地做好民族工作,街道有一整套工作制度保障:黨工委專題研討制度、領導小組例會制度、外出參觀學習制度、每兩月一次聯絡員會議制度、每月兩次檢查清真食品制度、每季度一次民族工作聯誼會等工作制度。同時,街道每年落實統戰工作預算,明確經費項目,提供經費保障,例如將水豐路155號50平方米的門面房屋建成“少數民族之家”,供少數民族同胞學習和活動。

創新方法:轉變傳統思維打造民族工作新亮點

在松花江路267號,有一家青海化隆縣來滬少數民族同胞開辦的清真麵館,這裡是定點掛牌設立的“延吉社區清真助餐點”。助餐點提供免費送餐服務,並向社區內80歲以上少數民族老人發放就餐券,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困難。

近年來,街道黨工委按照統戰工作向綜合性並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方法轉變這一要求,積極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整合資源,搭建平臺,與社會工作者、居委會、駐區單位等主體建立聯繫與合作, 實現民族工作服務網絡化、管理網格化、聯絡覆蓋化,探索並形成了多個工作亮點。

開設微信群,為非滬籍少數民族同胞,尤其是開設飲食業的穆斯林同胞服務,把社區有特色的清真食品推薦到微信平臺,為周邊穆斯林同胞外出就餐提供方便,也為促進他們與當地居民情感交流、信息互通搭建了新平臺。與派出所合作,利用網格化管理平臺方式,進行少數民族人口信息管理和服務,進一步把少數民族群眾信息數據納入社區信息管理平臺,實現與相關部門專業數據庫互聯互通,從而能夠在信息管理網格化平臺中,建立信息快速報送、處理和反饋制度。在松花江路267號掛牌創立環衛工人愛心站,為環衛工人免費提供飲用水和歇腳的場所,並定期組織來滬少數民族開展拉麵比賽,為環衛工人提供愛心拉麵、愛心水餃和礦泉水,受到環衛工人好評。

典型示範:呈現共同治理、互幫互助的新氣象

在延吉新村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的少數民族窗口,經常能看到一位身穿志願者制服、戴著金絲框眼鏡的老奶奶,給來訪的少數民族同胞做諮詢服務。她就是回族老人哈欣,如今已是84歲高齡,只要聊起街道民族工作,總能滔滔不絕。

哈欣曾連任三屆楊浦區民宗辦駐會常務副主任,後來,年歲已高的她以志願者的身份,回到社區繼續為民族工作出力。她曾為楊浦區民族聯成立籌備工作走街串巷,曾協助街道成立了楊浦區第一個民族聯分會,她積極參與處理涉及少數民族的矛盾糾紛,樂於助人,幫貧助困,曾被市民族聯授予“傑出奉獻者”稱號。

通過多年來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延吉新村街道湧現出了一批“愛國守法、團結進步、樂於奉獻”的少數民族先進典型,他們積極配合街道有關部門,參與社區治理,在拆除違章、調整業態、調解糾紛、化解矛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還有一位回族同胞龐新懷,他多年來艱苦創業、合法經營,發家致富後,不忘反哺、回報社區,為社區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實事,還在民族誌願服務工作過程中加入中國共產黨。

先進典型的樹立和弘揚,在全社區中產生了積極廣泛的影響。社區內少數民族同胞及關心支持少數民族工作的愛心人士常為困難同胞捐款,街道為此制定了《互助金管理辦法》,目前已與17個居民區的20多名少數民族特困戶、大病、高齡老人和18名困難學生結對幫困,使他們感受到同胞間的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