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國一女子帶著孩子在去世丈夫的墓地睡了三年,你怎麼看?

明明之路


作者米叔,資深媒體人,旅美學者,在美日歐生活多年,自媒體“這才是美國”“這才是日本”“這才是歐美”的創辦者


對於這個問題,不少回答已經提到了,是一個悽美的故事。不過我想就這個話題,談談美國人對墓地的看法。

我相信在中國,不少人由於各種各樣的忌諱,覺得墓地陰氣重,覺得墓地不吉利,都希望自己的住所和辦公場所遠離墓地。哪怕有些人沒有特定的信仰,也會由於傳統的因素,對墓地敬而遠之。

但是在美國,人們的想法完全不同。

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在一個人口四萬的大學城。很驚訝的發現,美國人的墓地就位於居民區。不擴張地說,墓地十米外,就是很多學生和居民的住所,似乎美國人根本不介意這個。

還有一次小鎮上搞活動,就在墓地旁。有些美國人為了逃票,從墓地翻了進來。在國人看來似乎很不可思議。

美國大學城裡面有個著名的“鬼城”叫Athens,有著許多“靈異”的傳說,因此每年那裡的萬聖節特別出名。我查了一下地圖,發現其墓地就在市內,旁邊就是居民區和學校的地盤(帶箭頭的綠色Cemetery為墓地)。



除了小鎮,我們可以再看看寸土寸金的大城市。

下圖是紐約曼哈頓南部的墓地(紅色標誌)。可以看到,在建築非常密集的曼哈頓,墓地就建在市內。



美國人對墓地不敏感,有宗教的原因。許多基督徒認為他們的親人過世後上了天堂,自然不會有負面的影響。

另外在美國的恐怖文化中,“鬼”並不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因素(區別於東方文化)。喜歡美國電影的朋友可以發現,美國人更喜歡用殭屍、魔鬼或者詭異所思的犯罪來製造恐怖氣氛,而不是單純的用“鬼”。

因此,許多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在美國待了一段時間後,也會對墓地見怪不怪了。


這才是美國


一位年輕的女子經常帶著年幼的孩子躺在墓碑前,深情凝視、喃喃自語。這一幕就發生在美國加州的公墓裡,前來弔唁的人都看到了。

墓裡的死者是這位女子的丈夫,帶著孩子在墓地已經連續睡了三年。他們兩人在2008年相識、相知、相戀。當時,男子在伊拉克服兵役,女子則在美國加州工作。經過漫長的等待,以及戰火的考驗,他們最終走到了一起。

在妻子懷孕12周的時候,丈夫出了車禍不幸喪生。後來在孩子出生之後,妻子就帶著孩子來到墓碑前,告訴爸爸的點點滴滴。雖然孩子從未見過爸爸,但是他卻聽了無數關於爸爸的故事。

故事很感人,且感人至深。原來美國也有真感情。




龍氣歡騰52828865388


關於這個新聞有兩個版本:

1.去年的版本。女主叫喬恩,2008年與男主喜結連理,在迎接孩子出生的時候,男主發生意外出車禍身亡。喬恩傷心欲絕,家人勸她面對未來,別要這個孩子了,喬恩堅持要把孩子生下來。喬恩生下孩子後,與孩子一起在男主墓地住了三年,後來被人發現了,父母接她母子回家。

(這個喬恩,心理失常了吧。三年,生活費用不低,僅奶粉錢就要花去多少,除非住在墓區可以不食人間煙火。如此三年,孃家媽竟然一無所知)
(右一為男主,中間為女主喬恩)

(男主早先當過兵,服役時

的照片)

2,今年的新聞版本。女主叫珍妮,與男主相識在2008年,2014年結婚。珍妮懷孕剛一個多月,男主出車禍身亡。





小編覺得今年的版本比較可信。做為女人,珍妮比喬恩賢惠,做為母親,珍妮比喬恩稱職。珍妮所帶的毛毯,上面圖案是自己和丈夫的合影,將深情表達的很理智。而喬恩,一年四季住在墓地,風刀霜劍嚴相逼,也不管孩子受得了受不了環境,喬恩就是一個痴心的二貨。


瞌睡蟲和瞌睡龍


如果不是刻骨銘心地愛過,是無法體會她失去愛人的痛苦。對於她這樣的做法,能夠理解,但是並不贊同,並且是非常反對這麼做。

如果是剛失去丈夫,沉浸在悲痛之中,一時無法走出來,來到墓地陪著死去的丈夫,還能夠理解。但是抱著孩子睡在露天,一睡就是三年,即是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任,更是對自己的孩子不負責任。


如果真的愛一個人,就應該代替他繼續好好的生活下去,把兩個人的孩子好好撫養長大。如果她的丈夫在天有靈,相信也不願看到妻子這樣一直活在過去的悲痛之中。

這三年也不知道她是靠著什麼生活的,大人還好說,隨便可以對付著吃。可是小寶寶呢,小寶寶還要喝奶粉,每天應該玩遊戲,洗澡,如果說三年每天都是一直待在墓地,我還真是不相信,非常懷疑這個事情的真實性。如果是連續三年,她都會帶著孩子每天去丈夫的墓地探望一下,然後鋪著地墊,在墓前休息一下,這還有可能。


據說這女人的孃家人也很奇怪,三年了才知道女兒一直待在外孫睡在墓地,還是通過新聞報道才知道的,後來把她接回了家。

總的來說,這個新聞的可信度值得懷疑,如果真是一天24小時抱著孩子待在墓地,一待就是三年,更是令人難以置信,難道她帶的是個假孩子。如果真是這樣,她的心理肯定有非常嚴重的問題,有嚴重心理問題的目前帶孩子更是令人擔心。


粉紅色月亮


真是世間少有的奇女子。

美國一女子帶孩子在去世丈夫的墓地睡三年,可見他們的愛情有多深,感情有多厚。

以致到了一方去世,另一方如此眷戀,帶孩子在丈夫墓地一睡就是三年。

如果丈夫在地下有靈,會感動的流淚的。


從女子的真情,看到了她們的真愛,這女子的精神,這種愛值得我們效仿和學習。

我們為啥做不到,婚姻為些雞毛蒜皮小事,爭吵打架,走向離婚。

離婚率為啥越來越高,就是沒有真愛,不會珍惜。

但願人們珍惜婚姻,不妨效仿外國的婚姻方式,把自己的婚姻過得幸福美滿。

喜歡就分享給朋友吧!


用戶zmj情感嘚啵嘚


我想,這才是真正的愛情,我舉兩個例子,雖然不能與其同名,但卻感人至深。其一,那還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我的一個老師的妹夫,在訓練民兵投擲手榴彈時,投擲者拉了線,手榴彈卻沒有扔出,老師的妹夫為了保護他人,自己將手榴彈撲在身下壯烈犧牲。老師的妹妹悲痛欲絕 ,一聲我也不活了,便撞死在最愛的人的墳前。其二,是三十多年前,一個早年參加革命的老奶奶,日夜想念他為革命付出年輕生命丈夫。放棄優厚的家境,終身不嫁,陪著丈夫的英魂榮歸故里,雨天,用一塊雨布給愛人的墳塋遮雨,雪天,用厚厚的草簾子覆蓋在愛人的墳塋上。直到天滄地老,追隨心愛的人而去。我已將其寫成書,崇敬老人家。


用戶72869794263


這女子名叫喬恩;在孩子十二週期間,丈夫因車禍死亡。在孩子出生以後,她就帶著孩子來到墓地,給丈夫講著她和孩子的生活。給孩子講許多丈夫的故事,孩子雖然聽不懂,但他很乖,很少哭鬧,雖然沒有見過父親,卻聽了不少父親的故事。喬恩這樣做有三種原因:一.父母為了女兒勸解喬恩不要將孩子生下來,喬恩不但不聽,還一氣之下搬去墓地住,並一住就是三年。後感動父母將她母子接回家住。二.因她愛夫心切,接受不了丈夫的離開,認為丈夫在墓地很寂寞,要陪伴丈夫。三.感情的渲瀉和尋找情感的安慰。丈夫死後,父母不理解,兒子又小,只能在墓地與丈夫傾訴衷腸。以上三點我認為美國女子帶孩子在逝世丈夫墓地睡了三年的原因。無情易找,真愛難求。讓喬恩這份痴心她的丈夫在天堂盡收之!


張文禪


說實話,剛剛看到這個新題目也很震驚,也有不理解,但是看完整個新聞卻是滿滿的感動和愛。這是一個有關愛的真實故事,男主角是服役的軍人因救人而犧牲,女子在丈夫犧牲時有孕12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3個月,孩子一出生就沒有爸爸,這是多麼令人悲痛的事啊,女子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然生下小孩,而且自此之後,一直帶孩子在丈夫的墓前生活,這也許就是支撐她堅強生活下去的唯一動力吧!

也有人說,女子這樣做太瘋狂,也有人說,她太痴情,其實無論哪種說法,也改變不了,女子對已逝丈夫深深地依戀。她愛他,深深地愛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如今孩子已經3歲了,非常健康,雖然爸爸已不再人世,但孩子依然能夠感受得到父母濃濃的愛,這不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所以,無論他人如何評價,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浪裡劍哥


痴情女子,年輕失夫,生下遺腹子。常帶小兒去墓地,夫魂陪母子,如此三年不間斷,感動世人。


夫夫矣,陰陽兩隔,夫在墳的裡頭,妻兒在墳的外頭。肉身不在,音影永駐心間。在她的眼中,夫未逝,魂牽夢繞,那薄薄的墳土豈能阻隔夫妻的交流。

可憐了孩兒,弱小的身子露宿墓園。痴情的女子呀,沒必要如此。魂靈不同於肉身,沒有時空限制,不受物理阻隔,既如此,何苦讓兒受風寒之苦呢?

物慾橫流的美國,還有如此痴情女子實屬難得。

感動之餘,吾等當更加珍惜親情友情,更加珍惜生命,切勿再讓悲劇重演。


中科booklong


每天夜裡,我都夢見您,感覺到您跨過遙遠的時空,又來到我的身邊,愛就是當我愛上您以後,我擁有了真實的人生……《我心永恆》意譯

愛情是世間非常美妙、卻又難以解釋清楚的一個詞,也是一個創造和感受不同的心理情感,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行動和方式作出自己的詮釋,由於我們理解的層次不同,或許就像深海中不同層次下生活的魚一樣,要理解另一個層次的感受是不容易的。珍(Jenn)的行為讓人們知道:在這個浮躁的、到處充斥著薄情寡義、見異思遷的世界上,依然還存在著一種深情、執著的痴戀……


這是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的一個國家公墓裡上演了三年多的真實故事:三年多來,不時有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她年幼的兒子、以及印製有她和丈夫紀念照的毯子和衣物,來到墓地裡,躺在墓碑前,像是陪伴著地下的亡人一般,輕聲的呢喃著,像是在告訴他:自己和兒子是多麼地愛他、想念他——安德魯……

十年前的2008年,珍與安德魯通過朋友的介紹認識,很快便彼此陷入情網。但是身為軍人的安德魯在伊拉克服役,而珍待在美國,跨越寬闊的海洋和千山萬水的愛戀並沒有能阻擋住人間的真情,靠著書信、電話的往來,他們堅定地度過了這段漫長的相思日子,然後懷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許,他們迎來了幸福的婚禮。


但是,世事難料,2014年,在珍懷孕12周、一切都滿溢著幸福的時刻,安德魯卻發生了車禍,不幸喪生。雖然家人和朋友都不贊同珍在這樣一個悲傷的時日裡留下孩子,但珍的想法不同,她認為孩子是他們愛情的結晶,是安德魯生命的延續,也是她未來生活的希望和寄託,於是在2015年她生下了兒子。此後,他便不時地帶著兒子來到墓地,來看望她的丈夫、孩子的父親,以此來寄託自己的愛和思念……

不過,在這個墓地裡,同樣的事情並不只有珍一個人是這樣,一位88歲的老人每週也會到這裡,來看望他逝去的妻子,向她傾訴她離開後自己的孤獨、寂寞和無聊……

,是心理活動中最高貴的一種情感,何況於愛情呢?像《泰坦尼克》中為了深情的
而堅強地活下來的露絲,並非只是文學故事,而且這種愛也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擁有的。我曾親耳聽當事人講述過,一隻被獵人打死了愛妻的白掌長臂猿,很長一段時間裡,每天早晚都要帶著兒女回到妻子遇難的地方,哀聲地鳴叫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呼喚著牠的伴侶;我曾看過一個視屏,一隻妻子的翅膀受傷不能遠飛而被農人救下的鸛鳥,丈夫每年春夏都要在遷徙萬里回來看望她,與她團聚,十幾年不間斷;我也曾讀過元好問的《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可惜,在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裡,很多事情都參雜進了功利,於是人們已經無暇慢慢去付出、去創造、去感受、去體會那深情的愛了。於是,有這樣一種愛的存在,很多人是以為不正常的。但是,我們自己不能去創造、去感受,又何必還要去對別人自由的、深情的愛說三道四呢?我只能懷著一份崇敬之情去祝福他們生活幸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