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老家的河

固始老家的河

固始

故乡远在豫南,距离豫皖边界仅十几公里,吴头楚尾、江淮之间,有北国江南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后来迁居外地后,被北方人视为南方人,被南方人视为北方人。

固始老家的河

史河

既然是北国江南,水网纵横,沟河湖渠自是不少。幼时农村里典型的小村落是被称为圩(wei)子,就是几十户人家聚居在一起,外面被一圈水围了起来,通往外界有路,小村落一条,大一些的两条,最多也不会超过四条,像是护城河一般。每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平整整洁,每到收获季节都先要用石磙反复压实,用来做稻场,脱粒、晾晒。屋后往往都有一小片竹园,用途无限广泛,比如我的第一根钓鱼竿。

固始老家的河

黎集南园村

祖屋的后面是一条小河,一条欢乐的小河。成年后回去一看,也就不到四米宽,但在当年可不得了,夏天用竹篮里放上骨头,沉到水底,隔上三五分钟提起,篮底就会有一群贪吃的小鱼被捉住;冬天则在被冻结实的的冰面上滑来滑去,偶尔偷偷掰一块冰塞到嘴里,不管干不干净;有一次通过没有护栏的小桥,被一辆架子车蹭住掉进了河里,导致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对水仍心存恐惧,不会游泳,去海边玩如果下水也是带着救生圈,一次在三亚准备体验潜水,拽着护栏和教练愣是没沉下去。

固始老家的河

黎集史河

后来搬到学校的公房,小学也是那种典型的圩子,一排排的教室在中间,外面一圈水,只有一条通道通往外面,现在想起来,几百个孩子没有因为被水围住而发生意外,真是值得庆幸。在这里,趣味升级,因为屋外是水,在厨房的窗子伸出手去,就可以钓鱼。每每中午大人睡午觉时,我就会伸出钩杆,挂上米粒,钓个不亦乐乎。在这里,经历过一次水灾,91年的夏天,洪水泛滥,外面的村子时不时传来房屋倒塌声,好在学校地势较高,只有靠水的部分房间地面泛水,当天晚上跟着大人转移物资,我只搬了不少煤球。后来附近村子有一些屋子被水淹倒的村民,搬进了学校的教室(暑假)。也是那个时候,生平第一次吃到了火腿肠、方便面,这些是作为救灾物资过来的。

固始老家的河

黎集

高中时,家搬到镇上,住在老街,距离不远就是史河,上游是当地大名鼎鼎的梅山水库,发源于大别山,源头在安徽,下游则汇入淮河,在三河尖交汇,小时候尿床就被戏称为“冲到三河尖”。

固始老家的河

黎集镇滚水坝

此河水面宽广,汛期水面足有三四百米宽,枯水期滚水坝上也有几百米宽,滚水坝下则变成水沟。滚水坝上因长期蓄水,成为天然一景,春季油菜花黄倒映水中,偶尔雨后能遥望远处大别山,河水蜿蜒而过,美不胜收,站在高中教学楼即可观赏。

大学时,毗邻洛河。现定居郑州,紧挨黄河。逐水而居,一直与河有缘。

前几天路过黄河,唤醒入睡的女儿,告知我们又过黄河了,睁开眼睛来了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时间感慨万千,遂有此文,以兹感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