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老家的河

固始老家的河

固始

故鄉遠在豫南,距離豫皖邊界僅十幾公里,吳頭楚尾、江淮之間,有北國江南之稱。獨特的地理位置,導致後來遷居外地後,被北方人視為南方人,被南方人視為北方人。

固始老家的河

史河

既然是北國江南,水網縱橫,溝河湖渠自是不少。幼時農村裡典型的小村落是被稱為圩(wei)子,就是幾十戶人家聚居在一起,外面被一圈水圍了起來,通往外界有路,小村落一條,大一些的兩條,最多也不會超過四條,像是護城河一般。每家門前有一塊空地,平整整潔,每到收穫季節都先要用石磙反覆壓實,用來做稻場,脫粒、晾曬。屋後往往都有一小片竹園,用途無限廣泛,比如我的第一根釣魚竿。

固始老家的河

黎集南園村

祖屋的後面是一條小河,一條歡樂的小河。成年後回去一看,也就不到四米寬,但在當年可不得了,夏天用竹籃裡放上骨頭,沉到水底,隔上三五分鐘提起,籃底就會有一群貪吃的小魚被捉住;冬天則在被凍結實的的冰面上滑來滑去,偶爾偷偷掰一塊冰塞到嘴裡,不管幹不乾淨;有一次通過沒有護欄的小橋,被一輛架子車蹭住掉進了河裡,導致已經過去了三十年,對水仍心存恐懼,不會游泳,去海邊玩如果下水也是帶著救生圈,一次在三亞準備體驗潛水,拽著護欄和教練愣是沒沉下去。

固始老家的河

黎集史河

後來搬到學校的公房,小學也是那種典型的圩子,一排排的教室在中間,外面一圈水,只有一條通道通往外面,現在想起來,幾百個孩子沒有因為被水圍住而發生意外,真是值得慶幸。在這裡,趣味升級,因為屋外是水,在廚房的窗子伸出手去,就可以釣魚。每每中午大人睡午覺時,我就會伸出鉤杆,掛上米粒,釣個不亦樂乎。在這裡,經歷過一次水災,91年的夏天,洪水氾濫,外面的村子時不時傳來房屋倒塌聲,好在學校地勢較高,只有靠水的部分房間地面泛水,當天晚上跟著大人轉移物資,我只搬了不少煤球。後來附近村子有一些屋子被水淹倒的村民,搬進了學校的教室(暑假)。也是那個時候,生平第一次吃到了火腿腸、方便麵,這些是作為救災物資過來的。

固始老家的河

黎集

高中時,家搬到鎮上,住在老街,距離不遠就是史河,上游是當地大名鼎鼎的梅山水庫,發源於大別山,源頭在安徽,下游則匯入淮河,在三河尖交匯,小時候尿床就被戲稱為“衝到三河尖”。

固始老家的河

黎集鎮滾水壩

此河水面寬廣,汛期水面足有三四百米寬,枯水期滾水壩上也有幾百米寬,滾水壩下則變成水溝。滾水壩上因長期蓄水,成為天然一景,春季油菜花黃倒映水中,偶爾雨後能遙望遠處大別山,河水蜿蜒而過,美不勝收,站在高中教學樓即可觀賞。

大學時,毗鄰洛河。現定居鄭州,緊挨黃河。逐水而居,一直與河有緣。

前幾天路過黃河,喚醒入睡的女兒,告知我們又過黃河了,睜開眼睛來了句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時間感慨萬千,遂有此文,以茲感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