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該不該舉全省之力來打造蘇州呢?

Julien60339871


不應該也根本沒必要,這個想法與省份發展完全反過來了,如果全省之力發展一個城市,那麼省的設立還有什麼意義嗎?完全是本末倒置,雖然當前有很多省份都出現一個城市獨大的局面,比如湖北武漢、四川成都、河南鄭州等,那是因為省份發展不均衡,這樣的格局遠遠趕不上江蘇全域發展的模式。江蘇省內的城市發展從一定程度上來看還是比較均衡的。

問題描述中問到,江蘇其他各市,金融機構,高校遷往蘇州,優質資源遷往蘇州,蘇州能否衝擊一線城市。這可能是因為江蘇省雖然經濟十分發達,但是並沒有出現像武漢、成都這樣的綜合性特大城市,對所在省份影響力巨大。雖然蘇州、無錫等城市都屬於經濟發達型城市,但城市綜合定位卻不是很高,即便是南京,因為上海、蘇州的臨近,也使得城市綜合影響力上有些許尷尬。
其實,並不是江蘇缺乏綜合性大城市,而是因為上文所說的江蘇城市發展比較均衡,沒有其他省份城市間襯托那麼明顯,其他幾個省份除了省會以外,基本再沒有拿得出手的城市,這就使得省會城市越來強,省內優秀人才都彙集到了省會,那其他地級市的發展勢必緩慢。而江蘇全域發展的模式,省內人口可以均勻地分散到各個城市,這恰恰是其他省份所不足的。
另外,如果江蘇省想打造一個綜合影響力巨大的一線城市,從地理格局上來看也不應該是蘇州,不是蘇州的經濟不發達,也不是蘇州的文化底蘊不深厚,最重要原因就是蘇州距離上海太近了,城區基本已經融合在了一起,未來地鐵也基本會相互連接,蘇州和上海更應該是協同促進,而不是相互競爭,如果全力打造蘇州,勢必會和上海出現資源上的衝突。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江蘇從來沒有“舉全省之力”打造蘇州。

蘇州在明清時期的發展達到了頂峰,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但此後由於戰亂走向了衰落。至建國後,蘇州始終不受重視,被無錫超過相當一段時期。甚至車牌號(蘇E)排在了第五名,在南京、無錫、徐州、常州之後。

而給蘇州帶來鉅變的新加坡工業園區,最開始也是準備建在無錫,後來由於蘇州地區領導多次向李光耀爭取,並給予巨大優待條件才得以落戶蘇州。

可以說,蘇州能有現今的地位,多是因為家底雄厚和地理位置優越。如果只靠政策支持,那麼最多和同樣靠近上海的嘉興、湖州一樣,一直是一座三四線城市。


反倒是南京,即便省裡一直在提升南京的首位度,其發展速度還是落後於蘇州。南京擁有遠超蘇州的交通、教育、醫療條件,反而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卻始終不如蘇州。南京是“南京都市圈”的唯一中心城市,而蘇州則是“上海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之一,誰得到的政策優勢更多自然不言而喻。

廣東擁有兩座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江蘇只有南京、蘇州和無錫入選“新一線城市”,而所謂“新一線”仍然只是二線城市。江蘇若想打破這一局面,根本不需要舉全省之力,只要能提升蘇州的政治地位,十年內蘇州不一定達到一線城市水準,但至少是“新一線城市”中的霸主。

歡迎評論、關注,獲取更多幹貨知識


堅果旅行


這個問題不存在的,蘇州取得現在的成績和他的工業園區密不可分,這也是他這兩年的突飛猛進的發展的主要原因,後期只要給予政策支持就好了。

至於一線城市嘛,個人覺得江蘇如果要出現一線大型城市只能是在南京(純粹是個人觀點啊)

首先政策上,人家畢竟還是省會(雖然我們老說他是安徽省會😄)但這個是事實,雖然經濟發展現在落後於蘇州,但一線城市他看的是綜合實力,現在南京在公共設施,基礎建設,醫療設施,教育體系,城市規劃方面均優於蘇州,這都是硬實力,GDP這玩意兒也就是一個政策傾向的問題,個人認為南京放棄在大力發展工業的方針是正確的,具體原因可參照上海(上海現在基本沒有加工廠)。

再有就是地理位置,蘇州離上海太,近,啦……一百多公里內搞出兩個一線城市,你倆要幹嘛?想合併飛上天嗎?最近還吵著建國際機場,真是膨脹得呀……😒叫我說有些代表啊真的是暴發戶心態,有點錢了就想買飛機上月球,蘇州到無錫碩放國際機場才不到50公里,到虹橋機場也才不到100公里,浪不浪費?你有那錢搞搞公共基礎建設不好嗎?

所以照我說蘇州就安心發展花園城市,要是南京成為一線城市,蘇州但是就夾買兩大一線城市中間,不要太開心哦,你非爭那個虛名做啥?

最後,祝福江蘇,祝福我的家鄉,加油💪


沙海漁夫


樓主你是幫蘇州來拉仇恨的嗎?😂

要說集全省之力打造,對於經濟排名靠後的省適用,可以集全省之力,打造一箇中心城市,以帶動其他城市發展。但這也僅限於省會城市,如成都之於四川。

對江蘇而言,本身經濟發達,只需要重點打造幾個發展中心即可。現在國家提倡南京的首位度,優質資源肯定優先考慮的。而蘇州本身發展已到一定程度,省裡只需要支持蘇州的發展,適當鬆綁,給該有的待遇即可。這樣蘇州可以在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釋放出驚人活力,也能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

之於更北方,徐州的戰略地位很關鍵,省裡可以把資源適當傾斜,支持徐州打造區域中心城市,將周邊經濟也帶動起來。

這樣江蘇北中南各有一箇中心,將全省縣市都覆蓋,才是最適合的江蘇模式。




圈蘇州


蘇州無需江蘇舉全省之力來打造。蘇州只需上級能夠釋放更多的“政策紅利”即可。“有麝自然香”,金融機構等優質資源,湧入蘇州乃必然趨勢。能否成為一線城市,還需天時地利人和。

蘇州和一線城市深圳一樣,在高校資源上遠水不解近渴。因為高校的搬遷不是簡單的事情,不僅牽扯到數萬人口遷移,而且還涉及到大量不容搬遷的設備儀器,影響大學的校園文化以及教學次序。

最近幾年本人跑遍了蘇州的縣轄市,感覺蘇州的實際情況,遠比網絡社會的評價還要高一點。蘇州各區縣機關服務意識很強,市場化程度較高。所轄縣級市常熟、張家港和崑山各成體系,各有千秋,太倉和吳江兩市不太瞭解。

蘇州已經深度融入大上海經濟圈 ,成申城最大的後花園。由於蘇州和無錫、常州早期的“蘇南模式”,打下了市場經濟的牢固基礎。這是上海西部寶山、嘉定以及青浦幾個區,無法比擬的市場化優勢。

蘇州還是江蘇對接國際資本的橋頭堡。如果這幾年能夠成功轉型升級,成為一線城市是遲早的事情。

如果此時此刻江蘇省聚力支援,反倒可能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別把太倉和崑山劃給上海,蘇州就燒高香了。


陸燕青


我最近看到很多蘇州網友,總是把蘇州人苗寫的神戶其神,有多麼高得智會,有多麼高得經濟頭腦,有多麼會選則經濟方向,蘇州這十五年至二拾年的騰飛經濟都是蘇州人的智會和能力所得。這些年在網上這種言論滿天飛。總是說蘇州是一特大型城市,我認為一個城市得發展的經濟如何不是你這個城市人有多高得智會和能力,而是國家全面發展得一步策略所至而選種在某一個地區以代表性得一步其。而代動中國全面發展得方向。當時為什麼李副總理選則蘇州作為引進外資得地區,是因為鄧小平前期南尋講話以深振這個小漁村作為改革開放引進引外資代動朱三角和廣州經濟發展。李副總理選則蘇州這個地區也國家以蘇州代動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得第二步戰略。後來又以北京為中心發展北方經濟最後一步戰略。形成了朱三角經濟帶。長三角經濟帶。北京天津石家莊經濟帶。這個三點一線的經濟戰略。成為今天得國家東部發達地區。髙速發展得帶動今天得西南,西北,西部大發展。以及今天東部向西部工業大轉移'人口大轉移。這是國家經戰略一部分。並非你蘇州人和領導有多大能力和智會。以地區優勢於全國所至。這是蘇州人被當前經濟領先於全國所衝昏了頭腦。自以為天下只蘇州人能創造財富,其它地區以北方和西部都是白吃。沒有經濟頭腦。什麼蘇州高於上海,蘇州高於南京,蘇州應成特大城市,江蘇省會應遷移到蘇州,還有人表示應以蘇州為中心向全國發展的不實言論我認為難道蘇州人要全國十四億人口都圍著蘇州人想法而付岀血和生命得帶架嗎?為了蘇州得經濟全國十四億人口都到蘇州來打工和祖房子過著漂流的生活。一心一意為蘇州人無私的付出嗎?讓蘇州人過著人上人得生活其它十四億人口都過生活不穩定,孩子子女上著高價學校,小寶寶上著私立高價託兒所,蘇州本地子女和小寶寶過著低人一等的生活呢。我認為這是新時期地主資本家思想。我們應該清清頭腦,不要被這壞思想所謎失方向,應該有讓全國十四億人口過著好得生活,走全民共富強的道路。


王鵬171201850


由於地理位置的優越和環境氣候宜人,自古魚米之鄉。所以建國後也是政策傾斜,這個符合發展規律,國家的定位就是讓蘇北建設蘇南,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再帶動另外的人,資源傾斜是符合邏輯的事情,目前來看,其實全國各地都在人口遷移,東西南北互相換,低位的人肯定會往高處走,符合人性。但是芸芸眾生也只是趴在井口看一眼而已,對於人的幸福感,那是句笑話。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這根現在有幾人能找到和做到守住,不分貧窮和富裕的地區,能有幾人,所以接受變化是對自己最大的寬容。有時候傳統文化也是害人啊


滄海一粟一笑


蘇州自古人傑地靈,富庶東南,人文薈萃,物產豐富。當年中新工業園區選址,蘇州以其雄厚的實力和人文背景,戰勝南北一眾競爭者。從此走上騰飛之路。

毋庸諱言,蘇州的發展是依靠發達的製造業,特別是外資企業的輸出。但隨著激烈競爭,蘇州也在積極開拓轉型,憑藉深厚的人文歷史,以及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蘇州正發展成中國最宜居的城市。

回到原題,納尼?蘇州什麼時候獲得“舉全省之力”過?全省之力給了大蘇徽省首府,給了自號“小上海”的無錫。看看機場設立和建設之爭,以當年GDP全國前五的城市竟然沒有自己的機場。

蘇州是最包容的城市,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在蘇州找到自己的熱土。


蘇州旅遊達人


只有蘇州區域內說自己是蘇州,什麼張家港啊,江陰啊,常熟啊,都不認自己是蘇州,我就納悶了,都是省管縣的市,控制權都不在蘇州,為什麼GDP都算到蘇州身上~詭異


了不起的人哦


已經舉全省之力發展了30幾年,可惜,付不起的阿斗,除了流水線外資工廠,什麼都沒有。蘇南幫也灰飛煙滅了,還想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