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东渡入晋,其过程备受阻挠

阎锡山奉蒋介石命令派队过河窜扰

阎锡山为防止红军东渡,除作了上述军政措施外,1935年冬季,还曾奉蒋介石命令,派遗正太略护路司令孙楚,以陕北剿匪前敌总指挥的名义,进驻离石柳林镇,指挥孟宪吉、淘振武、方克猷、陈长捷、马延守5个旅的兵力,由离石县的军渡过河,窜入映北。

红军东渡入晋,其过程备受阻挠

黄河


孟旅驻吴堡、陶旅驻螅蜊峪,方旅驻宋家川,陈旅驻义合镇,马旅随孙楚暂驻柳林,以便随同战况的进展,随时过河策应。妄图以这样的布置,与国民党西安“剿琵”副总司令张学良部互相策应,消灭红军。在此期间,张学良曾由西安乘坐飞机到离石县,下机后和孙楚晰面,商订过河作战计划。

红军东渡入晋,其过程备受阻挠

东渡黄河


当时离石县筑有飞机场,阎锡山有道格拉斯飞机一架,经常飞窜映北红区,进行侦察。各旅渡河后,未敢轻进,除在驻地附近构筑碉堡,防止红军突袭外,仅不断派遺小股部队进行游击,和红军发生局部战斗,但每次接触,均遭失败。孟宪吉旅的曲有诚团长,就在泰家园战役中被红军击魏,陶振武、方克猷两旅也受到重创。驻在柳林镇的马延守旅长大有不惭,要求亲率该旅古文蔚过河,包打红军。不料过河后,在宋家川附近与红军一经接触,却郎被打得四分五裂,全军覆没,团附、营长各一入被击光,马延守、吉文蔚仅以身免。经过这一回合,他们才知道红军的厉害。从此渡河部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再不敢轻举妄动。延至1936年春季红军东渡时,倒锡山即令过河各旅全部撒返河东。

阎锡山阻击红军东渡的作战部署

1936年1月间,阎锡山得知红军要东波黄河的消息后,他认为黄河虽然是天险,但河防线甚长,不知红军将从哪里过河,处处防守,处处薄弱,不但需费较多的兵力,减少了集中打击的力量,恐拍也阻当不了红军的渡河。

根据他这科思想、曾在河防会议上驳斥兼“晋西警备司令”杨耀芳说:“你老是请求增加河防部队,如果河防线上摆的队伍过多,對时你顶不住失败下来,咱们的太原城还要不要,你能保险吗?”从此杨耀芳再不敢发言。阎锡山遂决心在汾阳、离石、孝义、中阳山岳地带,集结大量兵力,梦想利用山险地利,实行他所谓“口袋阵”的战法。

红军东渡入晋,其过程备受阻挠

阎锡山


阎在军事会议上又曾说:“咱们有优势的山炮兵和大量的手榴弹,在山岳地带作战,更是相得益彰,红军缺乏此种武器,咱们对他作战可操胜算。”根据他连次的军事会议的决定,任命了第三十四车军长杨爱源为总指挥,把晋绥所有7个师的兵力,编为4个纵队,以六十九师杨澄源所属各旅为第一纵队,以六十六师杨效欧所属各旅附六十八师李俊功旅为第二纵队,以十九军李生达所属七十二师附周原帐(独二旅)为第三纵队,以第七十师王靖国所属各旅附七十三师苗玉田旅和独三旅(旅长傅存怀)为第四纵队一预备纵队。各纵队均附属炮兵1个团,并以炮兵副司令刘撮衡为炮兵总指挥,就这样调集重兵进驻汾阳、孝义、灵石、渐县、县一带山岳地区,总指挥部设在孝义城,准备应战。

(本文作者杨耀芳,文章写于1961年,作者时任山西者人民委员会参事宣参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