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畫得像就一定好嗎?中國畫家創作油畫是否需要結合本國文化特點?

巴人日記


13世紀末期,油畫在剛剛誕生的時候,畫家們創作油畫時,都要先打底稿,打底稿就是先用鉛筆或炭棒畫出素描造型,然後在底稿上才開始創作。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給物象的輪廓製造一個精確的框架,避免造型出現變形的情況。可見,素描稱得上是油畫的骨架,是指導畫家把油畫畫像,畫得真實的必備條件。

也可以說,油畫畫得像是達到及格線的基礎。

(文藝復興時期,提香·奧維拉)

油畫畢竟是在西方成長起來的藝術,是表達西方人文觀念和思想趣味的造型藝術,作為中國畫家,在技巧和技法上可以學習西方畫家的傳統經驗,它們都屬於形式上的東西。但在繪畫內容和觀念上,必須結合中國文化的特點和傳統。畢竟東西方的文化觀念相差很大,兩者無法兼容。

怎麼結合中國文化特點?我覺得主要有三點。

(謝楚餘·綠野)

第一點,從中國畫技巧裡尋求藝術感覺。

寫意性和概括性是中國畫最為顯著的特點,像畫面的留白,虛實結合,以線條造型,平面構成圖式,忽略造型而注重展現神采,等等,這些都可以往油畫中吸收。

像上世紀的油畫家林風眠和吳冠中是這種探索方法的代表畫家,尤其他們的仕女油畫,具有濃烈的古典趣味和獨特性,看起來既像中國畫,又像油畫,把兩種畫的特點完全吸收進去了。

(蘇新·花神)

第二點,從中國式的歷史語境和人文觀念裡尋求變法。

早在20世紀初期,油畫剛剛進入國門後,以徐悲鴻、劉海粟為首的中國油畫家就是以這種方法探索油畫的本土化,他們的做法是,採用“中西結合”的形式,用油畫的繪畫語言來刻畫中國的歷史故事,或自然風景,比如,徐悲鴻的《田橫五百壯士》、《愚公移山》,劉海粟的“黃山系列”,“荷花系列”作品都屬於此類。

(徐悲鴻·田橫五百壯士)

第三點,從中國當代社會意識裡探索油畫本土化。

當代的老百姓喜歡什麼?成天在想著什麼?喜歡做什麼事情?作為當代油藝術家,一定要搞清楚這些,搞清楚後才能畫出當代人喜聞樂見的油畫作品。

在這方面,當代油畫家冷軍,陳丹青,楊飛雲,蘇新,謝楚餘等畫家,堪稱佼佼者,他們大多善於刻畫長著東方面孔的當代時尚女孩,讓人們看後非常有帶入感。

(李自健·童年)

另一方面,那些跟農村生活有關聯的當代油畫家,比如,羅中立,陳逸飛,李自健等人,則把藝術視野投向了廣闊的農村,刻畫中國當代農村的面貌,以及農村百姓的精神風貌,同樣取得了不俗成績。

像陳逸飛的“藏民系列”作品,羅中立的農耕生活系列作品,李自健的童年記憶系列作品,都很具有代表性。


鴻鵠迎罡


油畫藝術起源於西方,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油畫藝術以素描為一切基礎,這是至關重要的,油畫藝術以“色彩”為載體,油畫藝術注重“寫實”,這些都是不可或缺、不可改變的事實,那麼油畫畫得像就一定好嗎?中國畫家創作油畫是否需要結合本國文化特點呢?


油畫畫得像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出“風骨”這才是油畫藝術的追求。

可以這麼認為,油畫創作的過程是先以臨摹模仿為基礎的一個過程,縱觀油畫藝術的發展史,任何一個有成就的藝術家,都是經歷不斷的臨摹模仿優秀的畫作,最終才自成一家畫風,西方“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布格羅前期都在臨摹學習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那些天才藝術家的作品,

在模仿的過程中,首先要先追求畫得像,畫得像不只是簡單的表象很像,也帶些神態的相似,如果畫得不像,可以說是連畫作的主題構圖都模糊不清的了,即使是抽象派油畫所追求的“形不像”也有清晰完整的輪廓,其實這也是畫得像最基本的要求,油畫屬於視覺藝術,所以首先要用完整的形象來滿足人們的視覺效果,之後才去追求畫作的風格、畫面的深度與靈魂,



中國畫家創作油畫是要結合本國的文化特點,

油畫藝術雖然起源於西方,有著很濃重的西方文化屬性,一百年前中國畫家將西方油畫引進中國之後,就毅然決然的採用了“中西結合”的藝術創作理念,時至今日不論中國油畫發展的如何,但至少藝術家們把本土的文化貫穿在油畫藝術作品中,或許“中西結合”可以這樣理解,採用的是西方油畫技法,中國的文化理念,或者是將中國畫和西方油畫的技法相互融合,



但從目前中國油畫的發展來看,所謂的“中西結合”應該是將中國畫和西方油畫的技法相互融合,當然了,意義效果並不是很好,“術有專攻”任何藝術只能遵從它固有的章法,這樣才規範,規範的基礎之外,又要有屬於藝術的文化,文化是藝術的生存土壤,中國油畫必須要結合本國文化特點,只是先要規範中國油畫的基礎,形成真正獨立的中國油畫藝術,再有文化,就是“錦上添花”的作用了。


詩夜城主


是否油畫的“像”就好一點,中國畫家創作是否要結合“中國本土文化特點”進行創作這兩個問題,這是既獨立有有必然聯繫的兩個問題,就油畫是否畫的像就是好的問題,應該說,不一定要“像既逼真”,因為寫實的表現形式不是唯一手段,從古典浪漫主義、洛可可、到後來的寫實注意、印象主義以及後來出現的野獸、表現、抽象的超現實主義等等風格多有很多傳世名作,這裡有畫的像的《蒙娜麗莎》,也有筆觸奔放的《星空》、《向日葵》,有現實主義的《採石工》等,細緻寫實的達芬奇、希施金到奔放抽象解構主義的畢加索、趙無極、吳冠中等等,你會發現油畫作品不單單是追求像,畫家主觀創作再現只要是完整的富於美感的就是好油畫作品。

忘記最早提出“藝術具有民族性就是世界性的”這個論點,我個人比較贊同,藝術創作者是廣泛吸收各家長處,立足一個基本出發點後的創作才有特徵、有特點,才耐人尋味,立足本土文化不是唯一選擇,但是的確絕對是一個有特色有挖掘潛力的課題,值得一個藝術家去深挖、持久挖。


興安土著冰雪畫


在歐洲油畫初期畫的像畫的逼真是一個基本要求,這就好象唱歌一定要聲音宏亮好聽是一個道理,但隨著古典寫實派大師的層出不窮,和畫面的及至表現,人們逐漸開始研究其他風格,這是個必然現象,沒有一個人會在一種畫法上吊死,如果不改變,你難以超越前輩大師,你是沒有出路的,所以在達芬奇、魯本斯等大師之後,出現了塞尚,馬帝斯等等新派畫家。他們畫面不是靠逼真取勝,但同樣具有及強的藝術魅力,同時新派別的出現也更具有藝術研究的價值。用中國話講這就叫百花奇放。這時人們對繪畫的要求已不再是畫的像那麼單一了。油畫傳到中國也是這個步驟,經過幾十年的過程,中國人也在研究把中國元素加入到油畫中,目前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寫意油畫家例如新上任的中國美協主席範迪安,還有王克舉及夫人閆平等都是油畫融入中國元素比較成功的畫家,所以中國油畫到底怎麼走一直是中國油畫界的大課題,當然畫的像也巳經不是唯一標準了。


輕鬆自學畫畫


畫畫的表達藝術,藝術家和藝術生的區別在於擁有獨立的藝術語言,一味取悅他人的是畫匠。藝術不是搞怪,不是無病呻吟,不是炫技,不是……一切忠於自己。看畫的人的審美,心態等不同,他們讀到的信息肯定不同,畫畫要抱有一顆虔誠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