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帶你:深扒果實膨大、增甜、著色、降酸的方法(上)


專家帶你:深扒果實膨大、增甜、著色、降酸的方法(上)


首先咱們說一下植物營養,因為果實的膨大增甜著色降酸的整個過程離不了植物營養的參與,雖然環境對於果實的發育包括成熟密不可分,但人為干預的條件同樣決定了果實的產量與品質。

植物營養分類

1、由根系吸收的無機鹽和水。除了這兩類,被我們所忽視所不認可而且具有很大爭議的小分子有機物被排出其中,根系到底能不能吸收這些小分子有機物,是學術觀點的認知,我們暫且把它歸咎於別的範疇。

2、光合營養。是由葉片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的一個能量製造儲存的過程,是幹物質製造與果實膨大,內容物填充的主要來源。

在這裡,根系吸收的無機鹽和水,經蒸騰拉力與濃度梯度由導管運輸到葉片後同化,經篩管運輸到果實和根系,完成了一個營養循環。果實所需的幹物質積累成就了果實的膨大、增甜與著色。

他還沒涉及到糖酸調節,因為糖酸比是內在生理生化的一個過程。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就此認定:根系對於植物體來說,排除一些激素合成,單就營養提供這一項,根系是不是隻是作為營養的搬運工、而葉片才是營養合成的加工廠呢?

如果說果實所需的幹物質積累佔大部分是光合產物,那麼問題就來了!作為我們農資人包括果農,都把果實的膨大增甜著色這一過程壓寶在無機鹽投入與調整上面,是不是真的偏離了自然的生長髮育規律?在這裡我們不否定無機鹽對植株生長髮育的貢獻,也不否定他對植物體構建不可或缺的地位,但這種捨本逐末的做法正是果實喪失原有特性原有風味品質下降甚至產量低下的根源。

外部因素影響

果實自現蕾到成熟,根據現有的種植習慣與管理技術,需要經歷很多的外部環境條件的影響,這些個影響,決定了植株的樹勢、負載能力和負載量。而這些直接決定了果實的產量和品質。影響樹勢的關鍵因素除了上年的光合積累以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溫度:咱們簡要的說,溫度對果實花色苷合成的影響比較複雜,晝夜溼差對果實糖份積累和色素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決定性的影響。在一定溫度範圍內,白天溫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強,碳水化合物製造越多,而夜間溫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消耗越少,相對碳水化合物積累越多,這樣就為花色素的合成提供了必備的物質前提。

溫度不但影響了根系對礦質元素的吸收,而且也影響到了光合產物的製造運輸與積累,就拿果實膨大來說,光合轉化需要合理的溫度配置。果實膨大期葉片製造的幹物質轉化需要較高的夜溫來提升光合產物轉化和輸出,對於棚室的果實膨大期來說,保持前半夜較高夜溫可以促進幹物質的轉運,從而清空一天光合製造的產物。

後半夜的低溫可以促進光合產物的積累,進入增甜著色期,降低夜溫形成較大的晝夜溫差,有利於果實糖分積累,當轉色結束了再提高夜溫促進呼吸作用加快果酸的分解,這樣就能得到品質一流的果實。

南方的果實含糖量一般不高吃起來不酸就是夜溫高可以降酸的緣故。果實生理性成熟期的溫度脅迫,你比如說低溫,特別是夜溫比較低,有利於果實快速著色。

2、光照:光照是決定植物葉片光合產物形成的第一要素,對於花青素的合成,光是非常重要的。光照不僅可以影響糖、苯丙氨酸等有機物的合成,還能調節花色素合成的有關酶的活性。果實接受光強是自然光強的70%以上時,著色良好。

光照在果實後期可以抑制生長素的濃度促進葉綠素的降解,促進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合成,這就是一般都是受光面先著色的原因,也就是說後期的強光照和日照時長能加快果實增甜著色降酸。

光照也是某些礦物質營養物質的運輸必須條件,比如說鈣。果實的生長髮育所需的主要營養都必須有光的參與合成,合理的光照強度有利於同化物的合成。

在果樹管理技術日益提升的今天,我們所做的一些基本措施,比如說果實採摘後的營養積累,樹形修剪,壓枝,疏花疏果包括花後定果,以及合理的葉果比等等這些,都是圍繞著植株對光的充分合理利用而所做的一些必要的措施。

3、水分:水是所有地表生命之源,無論人或動植物,其體液含水量都與地球表面的水陸比大體一致。水分與花色苷的合成與分解有著密切的關係,並與溫度因子共同作用影響花色苷的含量和穩定性。

轉色期水分過多,由於澆水不當或雨水較多,排水不及時,導致果皮細胞含水量過多,從而降低糖、酸和花色苷的濃度,影響糖分積累,著色緩慢,所以果實著色差。

根際環境的惡化,包括光照強度與時間的變化等等…由於體液循環不暢,嚴重的影響到了果樹的正常生長髮育與果實的產量和品質,體液循環障礙可以說是當前果樹管理的重中之重。

有人說下部葉片因為處於鬱閉與高溼環境等等什麼,其實就是因為體液循壞障礙導致的早衰現象,鬱閉高溼只是誘因而不是主因。鬱閉影響了光合產物的合成,葉片自養能力出現了障礙,導致葉片衰弱,與這個葉片相對應的根系因得不到有機營養的補充而出現根系的衰老與機能下降。

4、肥料:果樹生長髮育離不開礦物營養的供給,礦物營養參與了植物的體構建、代謝和信號傳輸。這是我們對於營養與激素最直接的一個判斷準則,也就是說激素包括調節劑他不參與植物體的構建。激素是內源的,調節劑屬於外源的。與內源激素結構類似或不同、但具有相同作用機理,人工合成或植物提取的一類化合物。

對於果實的生長與發育,無機礦物營養與有機營養一起成就了果實的生物產能和品質。所以,施肥就成為了果樹種植戶農事操作的重點。就目前的施肥狀況 來說,就目前果蔬區的土壤狀況與惡化程度來說,我們的施肥理念肯定出現了問題,要不然土壤調理劑不會這麼流行。在我們都在為果不甜味不香而絞盡腦汁之時,很少有人敢質疑我們的施肥理念啥時候是不是真的有了問題。

岩石在風、光、微生物包括低等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土壤,而我們卻用幾十年的時間把土壤用施肥的方式進行了還原。有利於植物生長到不利於植物生存的這麼一個土壤的狀況。

我們都知道,植物需要的營養大致、目前所認同的有16種元素。其中,除了碳、氫、氧 可以從空氣和水中進行自然獲取外,其它的13種可以從土壤中進行吸收利用。之所以把它們分類成大中微量元素,是本著植物體對於營養元素需求量的一個劃分,這些元素對於植物體的重要性來說沒有主次之分。只有需求量多少之說。

水肥氣熱:土壤肥力的四大要素為水肥氣熱。從肥力表現來劃分可以分為有效肥力和潛在肥力。而從肥力構成來說可以分為化學肥力、物理肥力和生物肥力。正確的選肥配肥和施肥是延緩土壤惡化的根本措施。為什麼是延緩而不是阻止呢?就因為人為種植與自然生長不同,人干預的不平衡造就了土壤的不平衡。土壤是一個大的營養儲備與交換器,若想讓它源源不斷的為果樹提供營養,就要保證土壤的組分完整和協調性的一致性。

影響土壤健康的第一因素-有機質含量。有機質在土壤中涵養了水肥氣熱的可持續供給、化學肥力的協調、物理肥力的構建,生物肥力的支撐。有機質的缺乏就代表了土壤肥力供給的紊亂。這種紊亂直接導致了植物體果實的正常生長及品質的紊亂。有機質為作物提供了適宜的水肥氣熱,為土壤提供了團粒結構的骨架,但也為土壤提供了有機酸,降低了土壤的pH。

第二大因素就是土壤的緩衝能力及酸鹼失衡。土壤的緩衝能力是土壤總體結構的一個表現,良好的團粒結構將土壤中所有的有利及不利於植株生長髮育的因素進行緩釋和屏蔽,使植株根系始終處於健康的環境中進行工作。酸鹼失衡說到底就是土壤緩衝能力下降的一個表現。引起酸鹼失衡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量施用生理酸性肥料。

2、未腐熟的有機物在土壤中過度發酵產生的有機酸、以及根系向土壤釋放佔光碳產物30%的有機酸。

3、酸性條件下代換性鋁離子數量高於氫離子、

4、有機酸被硫化硝化細菌分解為硫酸硝酸、

5、陽離子淋失,氫離子進入土壤膠體取代陽離子、

6、土壤中有機質分解、根系與微生物呼吸產生的無機化合物在水中變為碳酸。土壤的酸鹼度直接影響供肥能力和果樹的健康生長。在中性的土壤中。各種礦物營養在中性條件下有效性最高。酸性土壤中磷酸跟鐵離子結合成不溶物被固定。影響了對磷的吸收,鉀鈣鎂等陽離子被過多的氫離子取代而淋失,土壤有機質含量越低淋失的就越多。在酸性土壤中。銅鋅錳硼等微量元素溶解度增大,再施用這些微量元素就可能對植株造成傷害。在鹼性土壤中。水溶性的磷酸根與鈣結合成為難溶性的磷酸鈣。而磷酸鈣對鐵鋅的固定造成植物發生缺鐵缺鋅等症狀。作物對土壤酸鹼性敏感的原因是由於土壤的ph值影響土壤溶液中的各種離子的濃度以及有效性。

比如,氮在6-8的ph值內的有效性最高,小於6固氮菌活動能力降低,高於8硝化作用受抑制。磷在6.5吸收率最高、小於6.5磷酸根和鐵鋁結合成磷酸鐵鋁被固定,高於7.5磷酸二氫鈣磷亦被固定。鈣鎂在6~8範圍之內有效性最高,鉬酸鹽因不溶於酸而溶於鹼,在酸性土壤中易缺乏。硼鹽在4.7~6.7ph範圍之內有效性最高,高於7有效性下降。

第三大因素:鹽。隨這大量肥料的投入,土壤中全鹽含量就會升高。當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發生鹽漬化現象。多餘的肥料累積在土壤當中必然造成了鹽漬化。超量使用化肥增大使用量根系在土壤當中就等於是醃鹹菜。尤其是含有氯化鈉的動物糞便。不同鹽參考值不同。碳酸鹽就不是太厲害。

第四大因素:微量元素。著名的木桶理論顯示:產量是最缺的那個養分所決定的。也就是說當土壤中某一種必需營養缺乏了其他營養用量再怎麼大產量也不會提高,。微量元素由於吸收消耗和來自其他養分的桔抗等原因,而表現出缺素症。缺素症的形成。要麼是不缺少吸收效率低。要麼土壤中真的缺少,要麼受酸鹼值影響和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影響。裸離子之間互相排斥置換與拮抗。造成缺素症的發生,從而影響到植株的健康成長。

第五大因素:微生物。土壤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大部分微生物對作物的生長髮育是有益的。但也有一些致病微生物。有益微生物可以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有機質的分解和礦質元素的分解包括固氮作用。同時也能夠分解殘留在土壤中的化肥農藥除草劑等淨化土壤環境。比如說磷細菌能分解磷礦物上的磷。鉀細菌能分解鉀礦物上的鉀等。

肥料使用規則

1、合理施肥。在旱地以及秋冬季節,施用硝態氮比銨態氮效果好。大田以及纖維作物喜歡氯化鉀,澱粉、油料及糖度高的植物喜歡硫酸鉀。而硫酸銨對於菸草及蔥蒜類的效果要大於尿素。

硫基肥在鹼性的石灰質土壤中硫酸根與土壤鈣結合造成土壤板結通氣不良,厭氧的反硫化細菌把硫酸根變成硫化氫毒氣,毒害根系而造成根腐,你用殺菌劑能治住嗎?所以在鹼性土壤中施用氯基肥雖然生成氯化鈣,但不會轉化成硫化氫毒氣,正好亦可以降鹼。

2、根據肥料特性。不同工藝和不同純度的單質肥。雜質含量也不同。比如使用遊離酸超標的過磷酸鈣就容易燒苗。又比如尿素中的縮二脲超標燒苗等。 銨態氮帶正電荷,容易被土壤膠體吸附,易溶於水,土壤中移動小,肥效較慢,可通過硝化作用轉化為硝態氮,減輕了鹼性土壤中的揮發,高濃度對植物有毒害,對鉀鈣鎂有抑制作用。

硝態氮帶負電荷不容易被土壤吸附易溶於水,在土壤中移動性大肥效快,對植物沒有毒害作用,而且對鉀鈣鎂吸收沒有抑制作用。銨態氮被動擴散,硝態氮為主動吸收。銨態氮直接同化,硝態氮先還原後同化。銨態氮基本不進行長距離運輸,硝態氮在木質部運輸。

肥料吸收與碳水化合物供應

光照強度低時,地上部對根系的同化物的供應減少,根系會大大降低對氮素的吸收。做為對硝態氮的吸收呈現晝夜變化曲線。中午時吸收速率最大,銨態氮的吸收也有晝夜變化,而且更依賴於碳水化合物的供應。因為作物吸收銨態氮要立即進行同化解毒,這個過程需要不斷的供應有機營養。通氣良好的情況下兩種氮源的吸收都比較快。

土壤當中的有機物必須是小分子才能被根系直接吸收,大的蛋白質什麼都不能直接吸收。而小分子有機物又是土壤微生物的食源,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又把礦物質分解為離子營養後與小分子有機物進行絡合,促進了礦物肥料的吸收和利用,而不易被土壤固定,不拮抗不互相排斥,因為他是0電價。

所以,大量施用化肥而忽視有機肥,所帶來得負面影響應該是建立在互相反應、同性相斥,吸收率低,有效性差的基礎理論之上。那麼土壤惡化也就理所當然了!土壤的不健康就會造成樹體的各種亞健康,大家可以想一下,處於亞健康的果樹又怎麼能長出好的果實呢?

增甜著色的產品之所以成為現如今炙手可熱的一個爆品,也在情理之中。好的果實依賴於良好的樹勢,好的樹勢依賴於健康的土壤,反過來,好的樹勢又增強了光合產物的製造與轉化能力,即可哺根又能養果。大大提高了果樹的負載能力與負載量,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果實膨大

果實膨大是子房細胞分裂後單個細胞生長及內容物填充的那麼一個過程,其實,在我們的認知中,過分強調單個細胞的膨大是有偏見的,對於果實來說,增加細胞數量的膨大對於增加品質的意義來說非常重要,果粒細胞數目的增多,調動光合營養產物的信號物質就多,幹物質積累和果實硬度就會大大提高。

果樹開花之前子房細胞是最多可以分裂19次,但在自然狀態下,無論營養供應再怎麼充足,子房細胞分裂的次數也就在11次左右,做果後的兩次分裂主要是細胞體膨大。人為干預的情況下細胞數量的增加就為以後發育成大果實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