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山區地理課教學落後的成因和對策——校本教材教研成果系列

地理課是義務教育的一門必修的課程,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和愛國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通過地理課的教學,時學生了解地理知識、地理現象及人地關係等知識,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決心和勇氣;但是,貧困山區由於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加之教育體制、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等原因,地理教學一直以來得不到相應提高。

目前地理教學現狀及分析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多種原因,各地發展不均衡,貧困山區大多屬於經濟薄弱、交通不便、基礎設施滯後、信息閉塞、文化落後,人們的思想觀念陳舊、保守等地區。按理來說,越是落後的地方,越是需要人才,但實際情況往往相悖,越是邊遠山區,越是排斥人才。這既有教育體制方面的原因,又有人文環境思想觀念等原因。邊遠山區的教師負擔過重,加之一些鄉鎮教育管理幹部的短視,常常不準教師外出培訓、進修,導致一些教師的教學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除以上原由外,貧困區的地理教學還存以下問題,現分析如下:

1、地理教師隊伍總體水平不高,結構不合理。在邊遠貧困山區,有許多學校沒有或很少有地理專業的教師,地理課只能由非專業的教師頂崗任教,或由其他科目的教師兼任,大大影響了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

2教學方法落後。重理論知識的傳授,不注重聯繫實際,注重現成結論講授,不注重學生的探索與研究教學,使得學生不能學以致用,形成高分低能。

3、教學目的的狹隘。教學僅注重應試教學,師生缺乏教學互動性,學生以背誦條文為主,不注重理解及運用,更不注重野外考察及分析,使得學生學習死板,分析能力得不到應有提高。

4、教師知識更新能力差。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理論上有許多創新,但由於教師終日置於學校,缺乏深入社會、瞭解社會和進修提高的機會,因而知識老化,結構陳舊等問題比較突出,從而也阻礙了地理教學成績的提高。

5、缺乏教育科研意識。儘管各個鄉鎮中心校成立了教研室,但也僅是起到“傳達室”的作用,平時,很少真正把教法、教學技巧、教學技能進行研究,只是把上面的要求及精神進行傳達一下,對教研工作卻很難落實。

6、缺乏現代教學設備。由於沒有雄厚的經濟做後盾,教學手段單一,缺乏現代多媒體教學,使地理教學枯燥無味,導致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從而阻礙了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

7、由於教育體制的因素。在升學指揮棒的指導下,地理課的課時一再壓縮,由於被定為“負”科,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加之教學掛圖少,教學資料少等原因,使學生喪失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因而也影響了地理教學成績的提高。

解決貧困山區地理課存在問題的措施

1、大力調整貧困山區產業結構,實現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辦學條件及教學水平。教育的發展基礎取決於經濟的發展,經濟一旦發展,將促進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提高,從而有利於地理教學的提高。

2、與時俱進,切實轉變教學思想,更新觀念。搞好貧困山區的地理教學,關鍵在於教育觀念的轉變;人口、環境、資源已成為人類共同關心的三大問題,而地理教學是以三大問題為核心,因此,應宣傳應試教育的弊端與危害,使人們逐步樹立環境保護的新思想和新觀念,以新的思想和觀念指導教育發展,為提高貧困山區的地理教學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3、加強學校、教師間的合作,狠抓教研工作。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為了博採眾人之長,補己之短,要廣泛開展校與校,師與師之間的“縱向革新,橫行交流,”大力吸收和借鑑先進的教法與手段,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的提高和優化。

4、加強地理學與相關學科的聯繫。教學如同砍柴,把刀口下得寬一些,柴易斷,反之,則需較長時間方可砍斷。在地理教學中,需將地理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相聯繫。除了擁有紮實的地理知識,還應擁有豐富的政治、歷史、語文、化學知識及敏捷的數學思維,這樣,使自己的教法靈活多變,以便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成績。

5、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現在的地理課本中除了內容外,還設置了活動課。動腦筋,想一想等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內容,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實際能力,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成績。

總之,解決貧困山區地理教學所面臨的許多問題與矛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一項長期而複雜的系統工程,除了上述之外,更需要每一位地理教師博學多才,不斷鑽研與探索教學方法,使自已的教法得心應手,學生學得有方,真正實現教與學的統一,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合格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