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跳槽與個信掛鉤?是不是“惡意”由誰說了算?

频繁跳槽与个信挂钩?是不是“恶意”由谁说了算?

個人頻繁辭職和就業,信用將成問題。

近日,浙江省人社廳副廳長的上述發言,引起了外界的廣泛討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浙江省人社廳回應,正常的跳槽肯定不會影響信用,針對的是惡意頻繁的跳槽行為,相關細則尚在研究中(4月7日《南方都市報》)。

“相關細則尚在研究中”意味著什麼樣的跳槽行為會怎樣影響信用這一問題,或許會有一套標準來衡量,如果標準化的衡量體系會出臺,這其中“何為惡意頻繁的跳槽行為”是必須要界定的。這對一些真正惡意跳槽的個人會有一定約束作用,然而,以一套客觀的標準來推測主觀動機,並非易事。不同地區、不同單位、不同背景原因、不同個體,是否都能用這套客觀標準準確推測出其為“惡意”?不好說。這是公眾擔心之一。

频繁跳槽与个信挂钩?是不是“恶意”由谁说了算?

據瞭解,相關負責人將個人跳槽與信用聯繫起來的言論,來自一場小型的企業座談會,幾位企業代表在會上針對招工難、員工流動頻繁的問題“大吐苦水”。在人力市場上,企業和員工是勞動關係的雙方,如果僅聽一方的聲音,對於一個決策的作出,至少從全面、科學、民主、平衡等角度看,是不夠全面的。這是公眾擔心之二。

員工的聲音,作為就業市場一方重要主體的聲音,同樣應該傾聽。對此,南都NDX實驗室發起投票,兩天內共有3017人參與投票,其中81%的網友表示反對。這個數字,實際上對“個人老是頻繁地辭職和就業的話,那肯定他的信用成問題了”這一判斷及由此推出要用信用來約束跳槽的辦法提出了質疑。

一項舉措的推出,應該基於充分的調研,調研應覆蓋決策涉及到的利益各方的情況,比如對員工頻繁跳槽的原因的考察,對多個典型個案的持續跟蹤,以便在全面掌握事實的基礎上,作出一個準確(起碼不失大體)的判斷,基於這樣一個判斷將要採取的舉措,應經過專家論證、試點規範等程序,方能保證實效。既然已經進入“細則研究”階段,上述決策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都能保證嗎?這是公眾擔心之三。

我們知道,衡量個人信用水平,失信是主要因素,包括主觀和客觀原因下的失信,在之前承諾條款的視角下,來評價是否存在失信行為。頻繁跳槽是人力市場下的一種個人選擇行為,這一行為上有勞動合同法方面的約束,下有個人生存發展聲譽等問題的約束,是否需要個人信用的再次約束,需要聽取多方面聲音。目前司法層面對“職場碰瓷”行為已作出否定性評價,如果“職場碰瓷”仍處於失控狀態,有必要進一步給予約束,如果已然可控,還有必要再加砝碼嗎?一定要加,個人信用適不適合?對個人影響必須進行評估。這是公眾擔心之四。

惡意頻繁跳槽與個信掛鉤,的確需要完成一些前提性工作,方能稱得上一個合法、正當的決策過程,公眾的這四個擔心,需要一一化解。

文字:王心禾

監製:宿廣田

你可能喜歡的文章:

內蒙古致5死槍擊案嫌犯及槍支販賣者被批捕

正當防衛!弟弟持柴刀傷害哥哥一家遭反殺,檢察機關對哥哥不批捕!

65套房產、30個車位,涉案5800餘萬……江蘇“房叔”郗同福獲刑12年

檢察官揭情感詐騙圖鑑:支教女孩、賣茶女孩、性感空姐……

檢察官解婚戀“殺豬局”:“真命天子”引路,單身女子6天被騙1660萬元

4月15日起,騎電動車要上牌還要考駕照?真相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