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池大能量,被外企控制11年,如今重回“自由身”

关于电池大家应该都再熟悉不过了,日常生活中的电视遥控器、孩子的玩具都离不开电池。说到电池,相信大家脑海里都会想起“一节更比六节强”这句广告语,没错他就是——南孚电池。


小电池大能量,被外企控制11年,如今重回“自由身”


南孚电池的前身

1954年,来自福建一个小村庄的陈来茂与其他6人一起创立了南平电池厂,电池厂成立最初技术很落后,地理位置也很偏僻,非常不利于电池厂的发展。于是,陈来茂找到了北京、上海两家电池厂合作,用这两家大电池厂家的牌子生产电池,然后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销售,这样的做法确实对南平电池厂的发展有效果。可是这样一来,电池厂只能跟在其他的大电池厂后面,没有自己独立发挥的空间。到了1986年,上海、北京的两家电池厂不愿意再与南平电池厂继续合作,此时的陈来茂意识到,要想要在电池行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那便需要抛掉之前的固有模式,创建一个新的属于南平电池厂的运营方式。于是他不断努力,几经波折,在1988年创办了中外合资的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小电池大能量,被外企控制11年,如今重回“自由身”


南孚电池成为国家骄傲

南孚电池成立后,公司发展的速度非常惊人,在后期迅速成为了在中国电池行业数一数二的电池企业。到了2003年,南孚公司在中国电池行业中遥遥领先,电池总销量超过了7亿枚,产值达到了7亿6千万。这个时候的南孚电池已经发展成为在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前五的碱性电池生产厂商。不过好景不长,一路发展的还算顺利的南孚电池遇到了大问题。


小电池大能量,被外企控制11年,如今重回“自由身”


南孚电池被外企控制11年

在1999年的时候,为了响应“引入外资”的号召,进行了大规模的国企改革,南孚电池也没有得到幸免。最开始是把南孚电池49%的股权让给了外企,后面外企方在南孚的股份从49%升到了72%。可是后来外企公司跑路了,在跑路之前将手里72%的南孚股份卖给了美国吉列公司,从中获益了5800万美元。2003年8月,南孚电池被美国吉列公司正式收购。

美国吉列公司虽然收购了南孚电池,但是并没有认真的想要好好发展南孚。吉列公司旗下有属于自己的电池产品,他的目的只是想让南孚公司作为代工厂来为自己的品牌加工电池。于是南孚电池就沦为了一个代工厂,从2003年到2005年仅两年时间,南孚公司不仅业绩暴跌,还失去了中国第一的头衔。到了2005年,吉列公司又把南孚电池卖给了宝洁公司。对于南孚公司来说,从吉列公司转到保洁公司,几乎算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不过依靠南孚自身庞大的消费者拥护,坚持到了2014年还能保持住大概国内50%的份额,还算是可以勉强自保。


小电池大能量,被外企控制11年,如今重回“自由身”


结束长达11年的控制恢复“自由身”

比较有纪念意义的时间是2014年,国内的资产投资机构鼎晖投资,把南孚电池从宝洁公司手中买了回来,共计花费了大概6亿多美元。当初的南孚电池以1亿美元的价格被卖给了外资公司,虽然现在收回的价格比当初高出了好几倍,但是现在南孚电池也总算是熬出了头,被外资控制了长达11年,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南孚电池总资产为14.87亿元,同样他的财务数据也非常亮眼。2015年,南孚电池营业收入为21亿元,净利润达到了4.3亿元;在2016年时营收达到了21.9亿元,净利润为4.6亿元。所以从公司的盈利状况来看,南孚电池想要登陆A股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可是南孚电池却避开了A股,选择了借壳亚锦科技在新三板上市。


小电池大能量,被外企控制11年,如今重回“自由身”


南孚电池的经营究竟值多少钱

2016年初,在南孚电池借壳亚锦科技上市后,其公司的控股大股东鼎辉投资公司发起了11亿股的定增案,从行业内集资了27.63亿元,其中17亿元要用在购买南孚剩余的40%股权。在此次的定增收购案中,鼎晖投资公司按照平均5亿利润/年,20倍的市场盈率进行估值,大概可以达到100亿元。虽然现在电池产业的爆发期已经过去了,很多曾经需要用到电池的小型家电现在已经不在被大众使用,但是还是出现了很多电动玩具、家电遥控器等可以用到电池的地方。而且电池毕竟还是消耗品,市场的需求一直存在,所以南孚电池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都比较稳定。


小电池大能量,被外企控制11年,如今重回“自由身”


一路风风雨雨走过那么多年,如今的南孚电池仍然是电池行业的佼佼者。你的家里在用南孚电池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