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的行書水平能否超越趙孟頫?

書法影響力


董其昌是明代萬曆年後期出現的一位著名的書畫家,在書法史和繪畫史上都留下了重要的一筆。而趙孟頫是元代中國書畫的巨匠,他幾乎以一人之力,開啟了書畫的復古之風,他的山水畫為後世的文人山水畫,打開了一扇大門。後人對趙孟頫的評價是“前後五百年,無出其右者”所以不論是歷史地位還是書畫水平,或者是其他方面,董其昌都一直在模仿卻始終未超越。

趙孟頫《秋興賦》

董其昌(與趙孟頫)並列為“趙董”,清代的皇帝除了趙孟頫就是最喜歡董其昌了,董其昌的書法地位還是非常高的。董其昌年輕時寫字並不好,甚至因為書法不好耽誤了科舉考試。但董其昌是非常有天賦的人,當他下定決心要練書法之後,用了三年時間,他就自我感覺已經超越了文徵明和祝枝山了。

後來始終以超越趙孟頫為目標,他曾經拿自己跟趙孟頫做比較雲:

“行間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趙。若臨仿歷代,趙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趙書因熟得俗態,吾書因生得秀色。趙書無弗作意,吾書往往率意。當吾作意,趙書亦輸一籌。”

看來董其昌還是對自己超級自信和自戀的。但是追了一輩子趙孟頫,也拿趙孟頫比較了一生,到了晚年,董其昌終於為年輕時對趙孟頫的輕視而懺悔了,他晚年回憶雲:

餘年十八歲學晉人書,得其形模,便目無吳興(趙孟頫),今老矣,始知吳興書法之妙。

所以關於董其昌的行書水平能否超越趙孟頫這個問題,董其昌自己就給出了真正的答案。


翰墨今香


如果真如題主所言,董其昌早就取代了趙孟頫的位置,躋身四大家的行列了。

董其昌的字曾經很受推崇,尤其是大清的幾位皇帝老兒,更是喜愛的不得了。康熙帝每每踅摸到董其昌的墨寶,都要置於座位之右,以便隨時觀覽賞識。

乾隆這孫子幾乎完全繼承了爺爺的衣缽,對董其昌依然心摹手追,意深篤之。他的《三希堂》法帖當中,董其昌的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對董作題跋作語也不罕見。

後來由於董其昌自身的原因,家門不幸,一把大火把宅門燒成了灰燼,董某人的名望也一落千丈。順帶的,他的字帖也鮮有提及。

但董其昌卻對趙孟頫大加讚譽,也努力向趙氏書法看齊,留下了很多遺墨。

但是,畢竟是骨力不足,董其昌的字,相較於趙孟頫,兩相對照來看,董字的筋骨明顯纖弱,秀氣有餘而法力不足,只能說是學得了趙氏書法的皮毛,沒有深獲內核,欠些火候。

董其昌的字,曾經沉寂了好一段時間,如今又被人翻箱倒櫃的翻出來惹人眼目,無非是為董其昌鳴冤叫屈,也急著為董某人翻案糾偏,目的並不單純。

趙孟頫儘管也備受詬病,開了秀麗一派的先河,但畢竟躋身了四大家之列,其修為造詣不是董其昌輕而易舉就能超越得了的。






龍吟148119260


董其昌宗法顏書一路,極盡變化,勝在不凡見識;趙子昂尋根溯源,法入魏晉,集古法之大成,勝於天縱奇悟。


董其昌苛求技法的脫俗,追求散淡疏逸的憚味,有“取巧”之嫌;趙孟頫書畫則茂密流麗,渾然天成,以大俗至大雅。



董其昌書得帝王賞識,上好下必盛焉,以宗師面目立於世;趙孟頫受世人追捧,舉有元一朝文化復興之重鼎,名重朝野。


小子臨董書餘年,終難以親近;然習趙數載,割捨愈難。品評古人先賢,技法流於小道,境界為要。以此視角,似乎趙孟頫格局上更勝一籌!

[臨池管窺]謝謝閱覽!


臨池管窺


趙孟頫與董其昌,可以說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提起其中一人,必定會想起另一人,二人合稱“趙董”。


二人是“二王”脈系的傑出代表,是歷史上少有的全能書家,趙孟頫被譽為“最接近王羲之的書家”,董其昌則以“以虛取韻”飲譽書壇,二者各有所長,難分伯仲。


但趙孟頫佔有時光的優勢,他處在宋代因尚意而輕技法,導致宋末書法江河日下的特殊時期,撥亂反正,恢復古法,讓他成為了書法史上第三次變革的旗手。而生於明代的董其昌在書法史上的重要性也因此而遜色於趙孟頫。

當然,就技法而論,他並不遜色於趙孟頫。儘管趙也是宗晉的書家,董其昌與他的理想,似乎並無相悖之處,但董能在趙“形似”“復古”的基礎上求“率意”,他追宗“二王”完全是以“取韻”為中心。



很有意思的是,趙董二人,常被一些人認為是平庸、流俗的典型。這得“歸功"於清代的兩位皇帝,康熙喜歡董字,乾隆喜歡趙字,祖孫倆學字不精,直接搞出個“館閣體”,這怎麼能怪老趙和老董呢?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暫剛從評論中找了兩貼,做初評論。

趙孟頫的字功力略強於董其昌。單就這兩副字貼,

趙孟頫還是字功力略強,但有楷字的必然呆板(是相對董其昌此貼,絕沒有不神品之意),體現在變化上。

董其昌此貼搖曳天豐,但靈變差了點,可不是一點的差距(還是那句話,與趙孟頫此圖一比較的),趙孟頫的字功力略強於董其昌。單就這兩副字貼,

趙孟頫還是字功力略強,但有楷字的必然呆板(是相對董其昌此貼,絕沒有不神品之意),體現在變化上。

董其昌此貼搖曳天豐,但靈變差了點,可不是一點的差距(還是那句話,與趙孟頫此圖一比較的),

好了,再講字的大小,趙孟頫的字要小許多,但心神清靈,變化又多,

董其昌此貼字有補筆,結體有部分不佳之處。

趙孟頫勝董其昌,單就此兩貼比較。哈!海京齊慎眼力留心。




海京齊慎六戒驢


中國自古就有以人廢書的傳統,趙孟頫以宋室後裔的身份仕元,自然觸動古代文人的底線,所以有些後人對趙孟頫書法頗有微言也在情理之中。如同時期的趙孟堅、董其昌、傅山等。

當然董其昌在做人上也沒留下什麼好的名聲,欺男霸女的事也是做過的。他在早期瞧不上趙孟頫書法也不是因為趙孟頫貳臣的事蹟,而是因為他這個人性格的狂傲。



據記載董其昌早年書法極差,曾經因此在鄉試中將本來第一名的董其昌列為第二,將第一名定為董其昌堂兄。此事對董其昌觸動很大,開始發奮練字,三年的時間,便不將祝允明、文徵明放在眼裡,祝、文在書法史上那也是響噹噹,這是有多狂?當然董其昌後期書法藝術水準和影響力也是超過祝、文的。再後來,說:“趙書因熟而俗媚,吾書因生得秀色”,這是不將趙孟頫書法放在眼裡。但是到董其昌老年也曾經反思,認識到自己的驕傲,認為自己不如趙孟頫。



古風書法


董其昌和趙孟頫都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對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影響深遠,但他們書法又有很鮮明的特點。

董其昌書法以軟性美為特徵,用筆輕鬆,線條細長、婉轉、流暢,字體靈秀華美,表達一種自然天真,素淡雅緻的趣味。但筆劃缺乏提按、疾緩的變化,使得筆力浮滑。

趙孟頫書法點畫華潤遒勁,結體寬綽秀美。外似柔潤而內實堅強,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結構方正謹嚴,橫直相安、撇捺舒展、重點安穩。但筆劃和字體變化過少,顯得刻板拘謹。

他們都是那個朝代的書法翹楚,文無第一,不能簡單地比高下,個人更喜歡董其昌的風格。


臨風閣知書


趙孟頫是多體皆精的大家,是被大家所公認的。也是以書畫藝術為生的閒官。可以說,趙孟頫是元朝皇帝養的文人學士。而董其昌則是熱衷於官位的官僚,書畫只是他的副業,或者說書畫只是他標榜自己性格的外衣。

二人做官的出發點不同,所以結果也不同。趙孟頫只能為文為藝,而董其昌卻是以做官為主。所以以二人的職業特點來說,趙孟頫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藝術創作。

以二人的行書來說,趙孟頫的行書類似於唐代的陸柬之,而陸柬之類似於王羲之。也就是說,趙孟頫是書法藝術的繼承者,行書變化偏少或是其不足。而董其昌行書最大的特點是流麗無骨,給人一種軟弱的感覺。

在我看來,趙孟頫可稱作一代宗師,而董其昌只是一個文人藝術家,遠遠不及趙孟頫的成就。董其昌在整個明代,董其昌只是一個普通的書法家,相較於江南四大才子的水平有差距,他與趙孟頫是遠遠無法相比的。


傳藝樓


董其昌和趙孟頫都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對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影響深遠,但他們書法又有很鮮明的特點。

這個問題問的就不妥。歷史上的人物書法各有千秋,個有所長,我只能從兩個人的書法特點談一個人的見解。

董其昌書法以軟性美為特徵,用筆輕鬆,線條細長、婉轉、流暢,字體靈秀華美,表達一種自然天真,素淡雅緻的趣味。但筆劃缺乏提按、疾緩的變化,使得筆力浮滑。

趙孟頫書法點畫華潤遒勁,結體寬綽秀美。外似柔潤而內實堅強,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結構方正謹嚴,橫直相安、撇捺舒展、重點安穩。但筆劃和字體變化過少,顯得刻板拘謹。

總之他們都是那個朝代的書法翹楚,文無第一,不能簡單地比高下,我的答案都好!


禪心吳雲


趙孟頫是書畫全才,書法方面,真草隸篆皆精,楷書四大家之一;繪畫方面,山水人物花鳥都很出色,包括鞍馬,甚至還能畫羊。董其昌只能畫山水,書法只能寫楷書行草。趙孟頫的行書圓熟遒媚,功力深厚,卻有甜俗之嫌;董其昌的行書秀美飄逸,功力稍遜,常患羸弱之失。董其昌年輕的時候曾說:“趙書因熟而生俗,董書因生而生秀”,但在董其昌晚年,卻說到:“餘年十八學晉人書,便已目無趙吳興;今老矣,始知吳興之不可及也。”直到年老,才明白趙孟頫的書法成就不可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