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書法落款蓋兩個印章?

小帥32711627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先從為何要用印章和印章的分類說起:

一 為何要用印章:

印章最初為信物,起到印證的作用,宋元時期,書畫昌盛,更注重書畫題跋和署名款項,書法家們就業嘉獎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不僅讓書法作品靈動,而且也起到補救佈局的不足,在書法作品上蓋章,表示鄭重,防止偽造,因此,歷來書家們都非常重視用印,這樣就可以讓自己的印章、書法、書印有機結合起來,產生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 印章常用的款式

1 姓名章:

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有連在一起的,有分開的,一般均以為方形最好,圓形也可;

一般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小相宜,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號章;

2 閒章:

閒章也稱為佈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攔腰章

1 引首章

一般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不宜為方形,以半通、長方、圓形為最好;

2 攔邊章:

蓋在書法作品一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

3 壓角章

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右上的稱為“迎首”,兩下角的稱為“押角”

4 攔腰章:

參乎書法作品如條幅若僅在右上方蓋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如加蓋攔腰章,其內容多為書者的籍貫;

5 鑑藏章

是鑑賞收藏者用章,唐宋後開始盛行,個別鑑藏者為了自己流芳千古,沒有注意畫面的協調美,這是需要禁止的行為;

三 蓋章注意事項:

書法作品的印章不是隨意蓋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否則會弄巧成拙,引發旁人恥笑;

1 大小適合

印章大小要和作品的大小相呼應,避免頭重腳輕;

2 數量不要多

印章數量不要多,過多容易雜亂,甚至影響作品本身的表達;

3 位置要恰當

書法作品最講究虛實疏密,印章的作品最好在其本身佈局基礎上能夠錦上添花;

4 輕重適宜

朱文印章份量輕,白文印章份量重,需結合作品形式淡雅相趣;

5 風格一致

印章風格應該和書法作品風格一致,不可突兀影響作品整體表現;


國風新色


其實無論什麼作品,落款的鈐印都是講究用名章不用閒章。

名章就是姓名章,題款署名用章,其中包括姓氏章、名章、字號章,一般分為陽文和陰文兩種,寫完作品後題款,以蓋一名章一字章,或一姓氏章一名章最為正宗。

而蓋兩個印章是最為正宗的鈐印方法,但是並不代表全部。

比如說趙孟頫的《後赤壁賦》中,落款處他就只蓋了一枚印章。

放大落款處。

我用箭頭標註的那枚印章是趙孟頫的名章,趙氏子昂,然而其餘的都不是作者本人蓋的。


通常蓋姓名章,都是在落款的下方,一枚或兩枚,朱文白文都可以。題主你問為什麼要蓋兩枚,其實在書畫方面沒有一定要蓋兩個印章的要求。


印章在中國傳統書畫上的使用,有很多作品,比如表示著作權、收藏鑑賞、還有就是起到畫龍點睛。


在傳統的書法作品和水墨畫中,顏色都不算很豔麗,而印泥配合印章的使用能夠調整和完善整幅畫面的構圖。


在隋唐之前,紙的運用並不廣泛,所以那時候很少有在作品上鈐印的,然而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鈐蓋於紙帛,直至到文人畫全盛時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寫,印工攜刻的印章已詩文書畫合為一體。


宋元之後,書畫家開始用印章來給書畫作品加印。所以你看到的很多有印章的作品,大多數都是這個時期出現的。


△ 陳繼儒《小窗幽記》落款處印章




東家APP


沒有成規說書法作品都要蓋兩個章。

常見書法印章一般有引首印章和落款印章。引首常用閒印,內容豐富,有齋號、座右銘、勵志短語、閒情逸致等,不一而足,印章形制限制也比較寬鬆,有隨形章、異性章、長條形印章等,但一般不用以姓名為為內容的方章。

作品落款之後的印章,一般為名章,也有少數使用齋號印章進行鈴印。如果印章內容包括全部姓名,那麼一枚印章即可,如果姓和名分別刻制,一般是一個陰文、一個陽文,鈐印時一般將陰文印章在上,陽文印章在下。印章形制一般為方章,原則上不使用隨形印章進行落款。

印章落款還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印章內容與書法作品字體大小的協調。印章過大則突兀,有喧賓奪主之嫌;印章過小則失之於協調。

當代部分書家為吸引眼球,也有在作品中大量使用印章的現象,有譁眾取寵之嫌,不足為取。


三悟軒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清楚在書法上鈐印是從何時開始的,又因為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瑰寶不僅是書法,還有她的姐妹藝術繪畫,這兩種國粹均需要落款和鈐印,故在答題時一併加以敘述。在書畫上鈐印,總的趨勢是經歷了一個由無到有,由少到多,由簡單到複雜,由平淡到精彩的過程。

王珣《伯遠帖》

晉代王珣,系王羲之之侄,他書《伯遠貼》未鈐印章。唐代顏真卿書《多寶塔碑》未鈐印章。宋代米芾書《研山銘》也未鈐印章。在繪畫方面,隋展子虔《遊春圖》、唐代韓幹《牧馬圖》、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均既無款識,也無印章。但是到了元代,發現趙孟頫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均鈐有印章。在書法落款處鈐印,雖不是趙孟頫首創,但說明在元代已比較普遍。尤其是元代王冕首創用葉臘石制印,使書畫用印的使用更方便,更普及,也更有韻味。

左邊圖為“南京解元”;右上圖為“唐伯虎”;右下圖為“唐寅私印”

到了明代的唐伯虎,他就有“唐寅私印”、“唐伯虎”、“六如居士”、“南京解元”等印章。到了清代的鄭板橋,他的書畫用印就比唐伯虎多了許多。鄭板橋除了姓名、字號印外,閒文章就有“青藤門下牛馬走”、“七品官耳”、“借書傳畫”、“吃飯穿衣”、“風塵俗吏”等。

左圖為“揚州興化人”;右圖為“吃飯穿衣”

唐寅和鄭板橋在落款處一般鈐印一方或二方。至於他們在鈐用兩方印時使用哪兩方沒有固定模式,充滿隨意性。到了近代的張大千、溥心畬在書畫作品中鈐印時,尚有規律可尋。張大千有很多書畫作品在落款處只鈐兩方印,印文一為字號印,在上,一為姓名印,在下。溥心畬亦然,他常將“心畬”印在上,“溥儒”印在下。而且他們二人的兩方印均為一陽刻,一陰刻。到乾隆年間,書畫用印形成了“浙派”和“皖派”,再後來又形成了“海派”。“海派”代表人物趙之謙、吳昌碩均非常注重印章的金石趣味。

綜上所述,書畫落款和用印,本無特定模式,鈐幾方印、鈐印位置、印章大小、印章風格、白文朱文、印泥顏色等,均取決於作者的審美和喜好。


文物鑑定專家邢捷


未必蓋2個章。看章法佈局需要。

印章一定要精品,忌俗印。

樓主貼圖印章即俗,不好。



員嶠山人


書法作品蓋章可以有單款也可以有雙款,單款一般的就是指在最後蓋一個名章。雙款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把姓和名分開,各是一個章子,也有的落一個姓名章一個字號章。另一種情況分上款和下款,上款起首一般用閒章,下款一般落姓名章。


水墨蘭亭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印章在書畫中起的是一個畫面的平衡作用,然後是防偽作用。所以,沒有落款需要蓋兩個印章之說。

假如落款處蓋兩章,通常來講畫面就需要第三個遊印章(閒章),在反方向的對角方位出現來保持畫面平衡了,而單印的話就不存在以上問題了。

可能的話,除了自己的二方姓名印,最好備三方大小不一的遊印(閒章)。

圖為榜書作品的用章供參考,目的只有一個,為了畫面的平衡與飽滿。


呂永亮


作品蓋章的個數,應該沒有具體的限制。當然也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了容易喧賓奪主,反而不好。一般情況下有蓋一個章的,比如趙孟頫的作品,一般都是一個章“趙氏子昂”。也有蓋兩個章的,一般是一個“姓氏章”,一個“名章”。

但是,章的大小是有規定的,一般是大字作品用大一點的章,小字作品用小章。裡面的字體一般是篆書,有陰文也有陽文。只要作品寫的好,不必在印章上太糾結了。


雲中揮毫


一篇書法作品的字印款成為其不可或缺的三要素。印有朱文(陽文印章)、陰刻(陰文印章)和閒章之分,至於其落款處蓋兩方印我是這樣理解的:大家有沒有發現落款處所蓋的兩方印章一般都是一陰一陽,陰文一般是是書者的名章,陽文一般是書者的號章,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樣兩方印章蓋下才顯得整幅作品的穩重和完美,僅此而已。


冀之筆


兩個印章,一般是名章,一個是姓氏,一個是名字,如田英章,兩個章就是田氏,英章。

兩個印章的好處,在於可以調節章法佈局,兩個棋子總比一個要好用。

其實書法進入當代,印章兩個都算少的,加上閒章,至少三個,也有蓋成滿臉花的。

如果說一開始印章只是驗明正身的作用,後來則逐漸發展成為裝飾品、修飾品,印章蓋得越多,其實越會奪走書法本身的魅力。所以有些人書法寫的不好,正好藉助印章來彌補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