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花逝恋夕


看血常规化验单,除了要抓住一些重点指标,主要还是要结合我们日常常患疾病来注意辨别。

下面我教大家具体怎么来看血常规化验单:

现先附上一张标准的血常规报告单(我画了重点,颜色相同可以归为一类一起判断)!

第一,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主要看绿色部分指标)

细菌性感染: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会明显升高,但有些严重细菌感染可能会出现白细胞总数降低。

病毒性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但淋巴细胞百分比会增加;如是EB等特殊病毒感染,白细胞可能也会升高。

第二,是否贫血?属于哪一类的贫血?(主要看红色部分指标)

记住一点:血红蛋白降低就说明贫血。接着区分贫血类型:

大细胞性贫血(包括有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和吸收障碍):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升高,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包括有慢性炎症以及尿毒症引起):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降低,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包括缺铁性、维生素B6缺乏、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慢性失血等):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都降低。

第三,可能过敏的提示(主要看黄色部分指标)

正常情况下,过敏性疾病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但注意:不是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就不一定能明确诊断过敏性疾病,像寄生虫感染、风湿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也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第四,血小板是否异常,不可小觑(主要看蓝色部分指标)

血小板增多:常见急性感染、失血、溶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减少:常见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加如血小板减少症、脾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医学小侦探


医院里面的检查很多,其实最基本的就是三大常规,血常规就是三大常规最重要的一个,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可以从最基本的血常规里面发现并诊断许多重大的疾病,做为普通人来说,知道一些血常规的知识意义非常大的,

今天来说说血常规怎么看,血常规到底正常不,上面有参考值,看向上,向下的箭头就可以知道了。


不过有些指标很重要,有些就没有那么正常了。

红细胞参数,整体来看,大于正常值临床意义比较分散,主要造成原因有:红细胞增多症,、先天心脏病人、脱水,高海拔人民(红细胞参数要高于低海拔人民)等,需要与其他检测手段一起来看。

红细胞参数低于正常值表示贫血、失血等,根据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将贫血分级,轻度贫血者,血红蛋白(Hb)>90克/升;中度贫血者,Hb60 90克/升;重度贫血者,Hb<60克/升,

如果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体积可以基本判断是哪一种贫血,比如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就是低血红蛋白小体积的贫血,VitB12缺乏可以引起巨细胞贫血,等等。

这个病人是个急性失血的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体积都是正常的。


白细胞参数,白细胞增多,表示你身体免疫系统处在活跃期,指示你最近可能受到细菌、炎症反应,创伤应激等,白细胞是增多的。

白细胞显著下降,指示造血功能出现小障碍,白细胞降低,发热,一般见于病毒感染。如果白细胞超显著的变化,不排除白血病等,这个病人是创伤后,白细胞也是升高的。

血小板,血小板主要参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增加,指示凝血功能亢进,可能出现在感染、出血、手术之后,

也可能是由于一些疾病,比如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表示可能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者血栓形成,或者自身免疫病引起,脾功能亢进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大于正常值,表示血小板体积大小悬殊不均衡,表示血小板功能出现问题,可能有血液疾病,小于正常值,诊断意义不大。


怎么样?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的话请不要忘记点击“关注”二字再“点赞”一下呀,也可以多转发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我是专业的神经外科从事介入的医生,会有更多的脑血管疾病健康知识,干货“奉献”给你的。谢谢。


神经介入戴医生


血常规是最基本、最一般的血液检查,也是医院就诊最常见的检查项目,特别是住院病人必查血常规。那么拿到手里的血常规化验单应该怎样看?各项目的临床意义又是什么?对于不懂医学的人还是有很大困难的,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下简单了解。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共同组成,血常规检查主要是看血液里面的血细胞数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临床主要看的检查项目有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红细胞(R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

其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WBC) (单位:10^9/L)正常值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白细胞数量升高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多提示有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多见于百日咳、病毒感染、寄生虫病;白细胞计数减少常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疟疾、严重败血症、药物和射线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等;嗜酸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

红细胞计数(RBC) (单位:10^12/L)正常值是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严重脱水和缺氧可使红细胞计数升高,如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见于贫血、出血。血红蛋白浓度(HGB) (单位:g/L) 正常值是:男:120-160 g/L,女110-150 g/L,新生儿 170-200 g/L。血红蛋白浓度减少临床可诊断为贫血。

血小板计数(PLT) (单位:10^9/L)正常值是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新生儿100-300×10^9/L。临床上血小板计数减少较血小板计数增高临床意义大,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等。


疾控工作者


血常规可以检查哪些疾病?这也是平时普通大众常常问起的疾病。首先说血常规可能提示的疾病很多,可以主要分为三大类,也就是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的疾病。今天,张大夫以最常见的一些疾病作为例子,给大家说一说。

1、感染

平时普通人都有感受,如果是感冒发烧了,到了医院一般医生会建议患者查血常规。这种情况下,查血常规的目的是明确感染的性质,比如说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如果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升高了,这多数是因为存在细菌感染;而如果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不高,同时淋巴细胞升高了,这可能提示是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

2、贫血

血常规中有一部分指标是提示红细胞相关信息的,比如说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等等,这一部分化验数值最常用来诊断贫血。比如说贫血是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等。总之,看贫血要看这一部分。

3、血小板疾病

剩下的最后一般分是血小板,血小板的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的数量、比积、分布宽度等等。一般这一部分指标是来初步筛查血小板疾病的,比如说血小板减少或者增多的相关疾病。

以上说到的血常规可能提示的疾病,只是很多疾病中几种常见的疾病,以点带面,让大家对于血常规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张之瀛大夫


新的一天又来啦,小木匠又来回答医学问题了,喜欢小木匠的话,请关注我吧

进医院90%以上的患者只要涉及到抽血检查,一般医生是必开血常规检查的,然而大部分疾病都不能只靠血常规来诊断,我们心中不禁会产生疑问,虽说血常规只要十几块钱,科室究竟血常规结果能告诉我们什么,医生这么喜欢开这个检查,到底值不值这个钱?

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查,是住院三大常规中必须要有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血液是由液体(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组成,血常规是就是从人体静脉血中抽取一定的血液标本(单做血常规就需要消耗2ml左右),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具体的血常规能提示何种疾病呢?

血常规三大块:分别是白细胞、红细胞(含血红蛋白)、血小板

上图中白细胞计数以下到红细胞计数之前都是白细胞的相关分类和计数。

首先看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白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接下来就是白细胞分类(这个分类一般只有医生才能分得清)

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2)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嗜碱性粒细胞(B):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急慢性血液病、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2)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L):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2)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 X 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单核细胞(M):增多: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2)减少:无临床意义。

再看红细胞这一块(含血红蛋白)

增多:(1)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均可导致红细胞增多(这个主要是水分丢失多了,相对的红细胞没丢失,其在血液浓度就上升了)(2)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没有丢失水分的情况下的增多);(3)代偿性增多:缺氧。

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贫血主要看这个)

最后看血小板

血小板是有凝血功能的,血小板增多和减少都有一定的意义

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尤其是在外科:血小板低了手术是无法进行的,一切开皮肤就会猛冒血,出血性休克会危及病人生命的

所以可以看到血常规能提示很多情况的疾病,是一项基本检查,但是只是提示疾病的方向,真的要明确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补充一些常见的知识。

大部分感冒发热的去医院就诊,医生必开血常规,主要是医生能够在血常规上区分是细菌性的还是病毒性引起的,可以针对性的用药,尤其是现在抗生素管理愈来愈严格,对广谱抗生素会逐渐限制(因为会造成耐药细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超级细菌)。如果是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药,如果是病毒感染的可以用抗病毒药(不过病毒性流感有自愈倾向,一般医生是看症状轻重才决定是否需要用抗病毒药物)。

而住院病人都需要做血常规,因为患者一旦能够达到住院的病情的话,就需要做个系统筛查,而血常规能够提示这么多问题,可以有效的排除某些和提示医师的一个疾病诊断思维,提示医师缩小疾病范围,而进行针对性确诊性的检查,所以说小小血常规蕴含大学问。而不是盲目所有的检查都做一遍,我大概估算了一下,医院所有的检查项目费用加起来全部做完的话不低于十万。所以简单的血常规,实际上是给病人省钱的,给医生诊断提示的。

另外,大部分内科疾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都会伴随消瘦,贫血等,需要做血常规评估贫血程度,需不需要药物干预,一些化疗病人会造成白细胞降低,更需要不断复查白细胞,来评估化疗安全性。而外科病人血常规检查更加重要了,医院早已规定,无血常规结果,手术不予安排手术,因为外科手术会涉及感染、创伤、血小板凝血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血常规能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这十几块的血常规还是很值的。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交流,我将逐条回复,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骨科木匠刘医生


几乎每个病人来医院看病都会做一个血常规检查,医生拿到血常规就看了一眼就知道有没有问题了。因此,很多人疑惑医生到底认真看了没有。可以肯定地说,当然认真看了啊。

血常规虽然有很多项目,如果我们把血常规分类来看,就一目了然了。如图把血常规分为三大类来看,即白血病类、红细胞类、血小板类。

一、白细胞类

白血病升高代表有感染,降低代表有免疫抑制或严重感染。白细胞里还有两个重要项,即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升高代表有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升高代表细菌性感染。

二、红细胞类

红细胞主要与缺血与否相关,失血过多的人会红细胞可能会减少。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可以帮助判断具体的缺血程度。


红细胞平均体积可以判断是缺铁,还是缺维生素B12和叶酸。

三、血小板类

主要与凝血相关,如果血小板偏低,则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血;如果血小板过高,则血呈高凝状态,容易发生阻塞。
至于其他的项目,单独出现变化时,一般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主要是起辅助诊断的作用。怎么样,是不是很简单就学会了?


普外三角针


这是我之前写的一个文章,如何简单快速的看懂血常规报告。

这是一张常见的血常规报告单,上面有纷繁复杂的好多项指标

是不是感觉眼花缭乱

那么多项目,对的起那十几块钱了!

所以现在大街小巷很多身穿白大褂的大忽悠

“大妈,过来啊,免费给您进行血液检查,我们的这个检查可以测几十项项目呢!”

进入正题,血常规单首先可以分三个大的部分

然后我们再划掉一些大家看不懂,实际生活中也不需要理解的项目,让这个检查单简单一点

对了,血型和RH血型在血常规中是不包含的。

好,其他的就别看了。

掌握这几项就可以了。

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所有的检查都是服务于临床的,所有的检查报告一定要结合临床的症状和体征来分析。这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作为病人,了解个大概和常见的情况就可以了。

第一,我们先看红细胞部分:

这一项在临床中主要用来判断你的血量!

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贫血,红细胞数量下降,血红蛋白数量下降!

导致贫血的原因就很多了,比如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等等。

红细胞数量增加的情况有造血异常,脱水等。

第二,看白细胞

在临床中用得最多的是看你有没有感染,比如你喉咙痛,发烧了,去医院。医生就要给你做一个血常规,看看白细胞的变化情况。

如果细菌感染,白细胞的数量会上升,

而且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会明显上升,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时候

如果是病毒感染,白细胞上升的不会太明显,但是淋巴细胞的比例会明显上升,比如流感。

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细胞的比例会上升

白细胞过分的上升了,那还有可能是韩剧三宝白血病,不过发生的概率非常低,免得有人要瞎想

白细胞下降,有可能是严重的感染,造血系统疾病等

还要进行进一步检查

第三,血小板

血小板是用来止血的,因此一些紫癜的病人,血小板会下降。

一般人去医院,也就关注这几个点就可以了。


人体探索者


如何看懂儿童血常规化验单?其实主要看的是以下几项,可以初步判断下宝宝是否感染或者是否存在贫血等。


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比率(L%)

对于小孩来说,4岁以前他的这些数据和成人是相反的

4岁以前的孩子:淋巴细胞比例是高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是低的

6岁以后的孩子:这些数据才和正常人一样,淋巴细胞30%~40%,中性粒细胞为40%~60%

如果说白细胞总数在4000~10000这是一个正常的值。


血红蛋白总数(Hb)

世界卫生组织贫血诊断标准:

0-1月:Hb<145g/L

1-4月:Hb<90g/L

4-6月:Hb<100g/L

6月-6岁:Hb<110g/L

6岁以上:Hb<120g/L.

一旦确定贫血,一定要早期治疗,因为长期贫血会造成孩子生长发育迟缓、认知障碍、烦躁、异食癖、反甲等。


血小板总数(PLT)

血小板是反映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100-300)×1012/L。如果血小板明显减少,考虑凝血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


儿科医生鲍秀兰


我们到医院的体检中心做体检,最常见最常规的检查就是血常规。血常规中可以检查出许多疾病,到底哪些疾病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出来呢?番茄医生就带大家全面了解血常规。

既然叫血常规,一定很血液方面疾病有关。血液是由什么组成?大量的有形细胞与液体。因此,血常规所检查的主要就是血液中的细胞,它们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三种类型。血常规诊断血液病,只要通过这些细胞指标是否超出正常范围就可以知道。

再生性障碍贫血

哪些病可以通过血常规查出来?

首先,血常规检查非常全面,可以查出的疾病种类也很多。比如败血症、白血病、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贫血等一系列血液疾病,此外还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造血功能是否健全。

当发现其中一项处在正常范围之外,也不可以单凭一项指标偏高或者偏低就确诊。例如,白细胞异常怀疑白血病还要做骨髓检查才可以确诊。因此,血常规检查更多是一种指示性、提示性检查,当出现某一项指标超出正常范围较多时,可以提醒体检者检查相关疾病,这样就可以早发现一些隐性疾病病变,这就是为什么体检少不了检查血常规的原因。

番茄医生提醒大家,无论身体是否健康,每年最好做一次体检,体检最好都查一次血常规。


番茄医生


如何从血常规里看出贫血?




我们可以直接看血红蛋白浓度一栏(Hb)。对于不同人群,血红蛋白低于一定水平才能诊断为贫血。

具体标准为:6月~6岁儿童Hb<110g/L;6~14岁儿童Hb<120g/L;成年男性Hb<130g/L;成年女性Hb<120g/L;孕妇Hb<100g/L。但是在小范围内波动是没有关系的。

什么情况下是严重贫血呢?如果低于标准下限,但Hb>90g/L,就是轻微贫血;Hb在60~90g/L范围内就是中度贫血;Hb在30~50g/L之间就是重度贫血;Hb低于30g/L就是极重度贫血。


从血常规看出感染


血常规中白细胞是临床中评估感染的最简便指标。

大多数细菌感染的患者都会出现白细胞增高血象,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白细胞就像卫士一样维护我们的免疫系统,所以,面对细菌感染,白细胞当然会迅速增加来清除致病菌。

有时候病毒感染也会导致白细胞升高,比如乙脑风疹/EB病毒。有些免疫力很差的患者,比如艾滋病患者,可能发生严重感染后也不会出现白细胞升高,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失灵”了。

如果血常规不太容易判断是否感染,但患者症状确实有感染可能,也可以检查CRP(C反应蛋白)和PCT(降钙素原),辅助诊断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