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天哲:用金華方言解開千年文字公案 ——"寧馨兒"本義考

毛天哲:用金華方言解開千年文字公案  ——

"寧馨兒",典出《晉書》。源於山濤(晉時"竹林七賢"之一)在王衍兒時來訪時對其所說的一句話:"何物老媼,生寧馨兒!",我們今天才有這一詞彙。

《晉書•王衍傳》:"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風姿詳雅。總角嘗造山濤,濤嗟嘆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媼,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後人轉取字面為義,意為美好的孩子,用做讚美孩子的話。

現在,在很多小孩子滿月或滿歲的生日宴上,大人們會用"寧馨兒"這個詞來誇獎小孩子。單從字面看,"寧馨兒"毫無疑問是一個褒義詞,"寧"多為"平安,安定,康健"之義,而"馨"是"芳香,好聲譽"的意思。可見"寧馨兒"寄託了大人們對這個孩子康健以及美好未來的祝願。

果是讚美語否,哲以為不然。由《辭源》可先查到"寧馨"一詞的解釋,它是這樣說的:"晉宋時俗語,'這樣'的意思。"那麼"寧馨兒"的意思也不過是"這樣的孩子"而已。為何人們會錯誤地誤用為"佳兒"的代言詞呢,其實始作俑者得歸結於《晉書》這個記載。

"寧馨兒"之所以衍生出"漂亮美妙"的意思來,多少因為王衍本人就是一個美男子。東晉畫家顧愷之曾言:"夷甫天形環特,論者以為巖巖清峙,壁立千仞。"其中的"論者"乃王衍的從兄,難免有自賣自誇之嫌。但當時有"玉山"之稱的裴楷也說過:"(王)雙眸閃閃若巖下電";《世說新語》中亦有"王夷甫,容貌整麗,妙於玄談,恆捉白玉柄麈尾,與手都無分別"的描寫;可見王衍是美男子,大致不虛。

但哲以為,判斷"寧馨兒"一詞為晉宋時俗語是沒有錯的,關鍵是字義在唐宋時就已經被錯用了,導致了千年之下幾乎沒人對此字義能說個清楚。寫者糊里糊塗地在用,讀者也在糊里糊塗地意會,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

最早能覺察到這一錯誤的當歸於宋人洪邁,他在《容齋筆記》裡專門談到"寧馨兒"一詞,認為"今遂以寧馨兒為佳兒,殊不然也。"可見這個硬傷,也傷得有些個年頭了。在宋•洪邁《容齋隨筆五集》卷四中有"寧馨阿堵"條:

寧馨阿堵,晉宋間人語助耳。後人但見王衍指錢雲:"舉阿堵物卻。"又山濤見衍曰:"何物老媼生寧馨兒。"今遂以阿堵為錢,寧馨兒為佳兒,殊不然也。前輩詩"語言少味無阿堵,冰雪相看有此君",又"家無阿堵物,門有寧馨兒",其意亦如此。宋廢帝之母王太后疾篤,帝不往視,後怒謂侍者:"取刀來剖我腹,那得生寧馨兒!"觀此豈得為佳!顧長康畫人物,不點目精,曰"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猶言此處也。劉真長譏殷淵源曰:"田舍兒強學人作爾馨語!"又謂桓溫曰:"使君,如馨地寧可鬥戰求勝。"王導與何充語曰:"正自爾馨。"王恬撥王胡之手曰:"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至今吳中人語言,尚多用寧馨字為問,猶言若何也。劉夢得詩:"為問中華學道者,幾人雄猛得寧馨。"蓋得其義。以寧字作平聲讀。

自宋洪邁始疑"寧馨兒"一詞後,元明清以降乃至於今日,學人筆記撰述中解"寧馨"者甚多,然皆不能明備。更有清代一些學者將"寧馨"二字拆而分解,皆謂其為"語助詞",其實是錯上嫁錯。

如王若虛《滹南遺老集•謬誤雜辨》引城陽居士《桑榆雜錄》:"寧,猶如也;馨,語助也。"

又清•劉淇《助字辯略》考釋:"此'寧'字本作去聲,與'恁'同。俗雲:如此也。"

又元•方回《聽航船歌》:"五千斤蠟三千漆,寧馨時年欲夜行。"章荑蓀注:"寧馨,晉宋流傳下來的俗語。'寧'當'如此'、'這般'解;'馨'語助詞。"

又《正字通•香部》:"馨,晉人以為語助。"舉唐·劉禹錫《贈日本僧智藏》:"為問中華學道者,幾人雄猛得寧馨。"為例。

又清•成瓘《篛園日札》卷六《讀群書隨筆》"親屬相沿之呼"條:

今譽人之子,多雲寧馨兒,以寧馨兩字近佳耳,而非佳也。《晉書》:"山濤見王戎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兒!'世謂佳兒,蓋本諸此。然《宋書》:"廢帝無道,太后怒曰:'將刀來破我腹,那得生寧馨兒!'"此豈佳稱呼?《癸辛雜識》載徐淵小詞雲:"它年青史總無名,我也能亨,你也能亨。"按能亨即寧馨。馬永卿雲:"寧去聲,馨音亨。"是也。古或單言馨,如《世說新語》:"冷如鬼手馨。"又或加爾字,雲:"強學人作爾馨語。"又或加如字,雲:"如馨地豈可鬥戰求勝。"皆音亨字。

蓋清人成瓘所言,沿襲洪邁說,了無新意,甚至連錯誤也一併襲承,也足為瞠目。正因為擅長考據的清代學人也解不開"寧馨兒"一詞的本義,後世糊塗著用著這詞的人還是有很多的。

如巴金《家》六:"看見他的人都說他日後會有很大的成就,便是他的父母也在暗中慶幸有了這樣的一個'寧馨兒'。"

上世紀三十年代,"寧馨兒"又被徐志摩用來稱呼自己的情人陸小曼。這倒是別出心裁的狠,誰叫這"寧馨兒"一詞看上去這麼有詩意呢!

延續到21世紀,又有趙忠祥先生為抒發激情,"信手拈來"一個"寧馨"形容氛圍,賦詩"九州得意革新路,四野寧馨綻笑容。"此"寧馨"又引來兩個企圖"騙取幾個可憐的稿費"的老師對名人出版的一本發行量達一百多萬冊的《××隨想》的"奚落"。

為回應這種"奚落",趙名人又出版了一本同樣銷售業績不菲的《××情緣》,特在前言中表白使用"寧馨"的正確性,為"寧馨"正名伸冤。趙名人認為詞義這東西"太可見仁見智",自己"到現在沒有發現它("寧馨"——筆者注)是錯的"。趙名人教導讀者:"認為'寧馨'二字只能當'那樣的'解的,敬請理解為'四野那樣地開心地笑著'。以為可以舊詞賦新義的,與我一樣當成祥和、幸福、安寧亦可。"哈哈哈,看來趙名人大有將"寧馨"繼續下去的況味。

如此看來,"寧馨兒"一詞從古至今連累人多矣,哲今日要來個溯本清源,了結這一千年公案。或有人說,現在的詞典上也是這麼解的呀。但哲以為,"寧馨兒"一詞,從一千多年前就被錯用了詞義。新版《現代漢語詞典》仍沿襲舊義,依然把它原本收錄,實有缺乏考究之嫌。

我們中華民族的很多詞語都是師出有門的,對事物、道理的描述、闡明也是很形象很貼切的,"寧馨兒"一詞本來就有詞意在先,奈何就無法考據出來呢?哲以為,都是未能聽從主席的"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這一教導的結果。

綜上所述可知,自唐宋以來,寧馨一詞已成歧義。哲觀洪邁隨筆中言,可知其對此亦有所知覺,但並未能通曉本義。"寧馨"詞義一為譽,一為貶,南轅北轍,相距甚遠。然則何為真義爾?

哲以為,洪邁獨具慧眼,始疑有功,然後所釋者,簡且陋,所言非其事也。猶其以為"至今吳中人語言,尚多用寧馨字為問,猶言若何也。"更為誤解也。

哲以為,"寧馨,若何"兩語各為其意,今吳越俗語中依舊尚存。"寧馨"的本字應為"獰形",意謂心術不正之人,與人相貌無關,就是帥哥美女亦可冠之。"若何"猶如吳越方言中的"哪吭",意思是咋樣。現金華方言中尚有"獰形盜相"的說辭,意思是形容這個人長的不像好人。

毛天哲:用金華方言解開千年文字公案  ——

王力先生說:"魏晉的文章和口語距離不遠。自從南北朝駢文盛行以後,書面語和口語才分了家。在這時期中,只有《世說新語》、《顏氏家訓》等少數散文作品是接近口語的。"此言甚是,如在《世說新語》中,魏晉時期的俗語、世族間流行的口語充斥全書,正因為語言的通俗化使《世說新語》成為一部清新可愛、明晰易讀的佳作,也經常被正史所引用。

哲以為魏晉以降,在書面語和口語分家的過程中,某些口語方言已經逐漸找不到確切的文言本字來表述,某些文人匠作就隨意用同音詞語代替,這才造成了諸如"寧馨"之類語辭的詞根本意的丟失。"寧馨"的本字就是吳越方言中的"獰形"。《晉書》編撰者以"寧馨"代口語"獰形",後人望文覺義,以至將"寧馨兒"誤作"佳兒"解。

古人曾說過:"北不識盱眙,南不識盩厔。"這是南北文化差異造成的。"寧馨兒"的誤用也有點類似。但哲以為文化的斷層更是可怕,現如今,人們對古文已相當陌生了,估計"寧馨兒"一詞被誤用還會延續。哲觀今網上諸女,多有將"寧馨兒"做網名者,且洋洋乎自喜,如其知曉"寧馨兒"的本意,豈非汗下。雖有古人誤導在先,但也是自身不求甚解之禍也。

共和60年己丑秋九月三十日

毛家小子天哲識於金華

毛天哲:用金華方言解開千年文字公案  ——

毛天哲:用金華方言解開千年文字公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