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可琪:上興趣班越早越好嗎?談談關於興趣培養的6個偽命題

對於孩子的興趣培養,很多家長都有著一些定勢認同,然而,這些關於孩子興趣培養的定勢認同其實在邏輯是與孩子的健康自由成長相悖的,根據我女兒興趣的發展以及對周邊孩子的成長觀察,我總結出以下孩子興趣培養中的六大偽命題。

蘭可琪:上興趣班越早越好嗎?談談關於興趣培養的6個偽命題


一、興趣培養越早越好

女兒小學畢業後,她跟我提出想學習書法。我覺得她挺可愛的,一般的孩子學習書法都是從小學一年級或是更早的時候開始,而且針對小升初的政策,書法好的同學還可以走藝體生這條升學路,上了初中很多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增大,都停了書法,女兒這個時候卻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支持了她的想法,從她11歲起,開始了零基礎的書法學習。而且這一學就風雨無阻地堅持到現在。平時哪怕學業再重,她都堅持練習毛筆字,揮毫寫兩句自已喜歡的詩詞時,內心是極其寧靜的,那種感覺好極了。

記得去年,書法老師讓她參加書法比賽,開始我還以為是那種天天都在朋友圈吆喝著讓大家幫投票的比賽,加上孩子也沒學多久,我本想放棄,但老師說她的字很有進步,完全可以去試一試,而且這是全國一個很正式的比賽,沒有網絡投票,結果她參加後獲得了銅牌,反而一些比她練得早的幾個孩子還敗北了。

通過我女兒的例子我想跟大家分享是:興趣愛好不一定是越早學越好,真的是要根據孩子的成長節奏來,當孩子沒有表現出對某方面的一點喜歡時,我們沒有必要非要把孩子送去培養。如果我在孩子很小時,在她想玩“芭比”時,強行把她拽到書法教室,回來盯著練字。我想,孩子肯定早就對毛筆恨之入骨,她完全感受不到書法的樂趣。


蘭可琪:上興趣班越早越好嗎?談談關於興趣培養的6個偽命題

二、好動不專注的孩子,

應該送去培養下棋,書畫,鋼琴......

聽到很多家長提起:“我的孩子老是上課坐不住,還走神,真的應該送他去練習書畫,這下才能讓他靜心。”很多家長也是說到做到,所以,在書法班我總是聽到有一些坐不住的孩子發出:“好無聊呀......”的聲音。

家長們認為凡是需要孩子坐在那裡的興趣愛好,就是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和靜,比如書畫,棋類,樂器。需要動起來的興趣愛好就不能引起孩子的專注嗎?

我有個好朋友也是這樣的認同,他的兒子喜歡街舞,但是她認為,孩子上課都夠調皮了,再去學街舞,那不是更支持他“動起來了?”所以,她的兒子被送到了“鋼琴室”。結果大家可想而知,當我的朋友訴說著“琴童”學了鋼琴也不靜心,讓她種種苦惱時,我問她:“孩子在教室‘坐不住’,那麼是不是在跳街舞時,你的兒子也是左鄰右舍地打著招呼?”她說:“不是,跳舞時這個小子是相當地專注。”我又問她:“如果孩子在跳街舞時內心很浮躁,他可以在節奏如此快的音樂中正好踩到拍子上,跳出帥氣的舞步嗎?”“當然不可能,感覺他渾然忘我地沉浸在音樂中,感受得到,當時孩子的內心是很和諧的,不是浮燥的。”“是的,一個人在做事時能達到“渾然忘我”的境界,當下,他就是很‘安寧專注’”。

經我這麼分析,朋友立馬停掉了孩子的鋼琴課,送孩子去了他喜歡的街舞表演,娘倆的學藝分歧就此結束。孩子不僅得到了身心合一的鍛鍊,還構建了溫暖的親子關係。

蘭可琪:上興趣班越早越好嗎?談談關於興趣培養的6個偽命題


三、學習興趣應該找嚴格的老師

女兒的羽毛球還是有點小天份的,動作上手很快。羽毛球教練的孩子與我女兒及幾個小朋友一起練習。每次送女兒去時,都看到教練在訓他的孩子,孩子也在一旁默默地抽泣,顯然他們來得比較早,已練了一段時間。

參加羽毛球訓練沒多久,在出門時孩子總是各種拖延,感覺女兒由原來的興趣盎然慢慢變得不是很想去。有一次我就提前去接孩子,體驗到羽毛球教練確實很嚴苛,發現孩子有失誤都會破口大罵,而且還懲罰。他看到我來觀摩訓練,在休息時很得意走過來對我說:“我是一個對孩子要求很嚴格的教練,因為我還是想出點成果。”我終於知道喜歡羽毛球的女兒為什麼近段時間上課時都不願意按時去,“教練”把他們當成自已成果的展示品,而沒有帶著孩子們去體會羽毛球這項運動本身的魅力,享受打球的樂趣。她的“拖延”是她的潛意識在對抗著不尊重他們的教練。

就此我們的羽毛球就暫停了,我知道雖然沒有繼續羽毛球的練習,但是其意義大於繼續,至少當孩子再拿起球拍學習羽毛球時,她的腦海裡沒有恐怖的回憶。


四、學習興趣是為了長大後如果空虛和遇到困難時,

內心有所寄託。

有一天,我在群裡看到一個媽媽發言:“我們讓孩子學習鋼琴也不是讓他非要彈出名。只是為了以後他長大了,如果不開心,可以彈彈曲子平復一下心情。”

彈一首“獻給愛麗絲”,確實可以給人美的享受,可以讓人安寧。但是,如果孩子一開始就不喜歡鋼琴呢?難道“彈不了琴的孩子只能抑鬱”?如果孩子本來對鋼琴學習就有熾熱的興趣,那麼學習鋼琴不需要任何原因,所有非要找個原因的興趣培養都是家長在為自已找一個更好的藉口來掩蓋自已的攀比和虛榮心。如果不喜歡鋼琴的孩子是為了可以讓以後的鋼琴曲去撫平自已受傷的心靈,從而從小到大“痛苦”地練琴,我想,當他長大後他撫平受傷心靈的行為不是去彈一首曲子,而是用一把大椅子砸向鋼琴。

蘭可琪:上興趣班越早越好嗎?談談關於興趣培養的6個偽命題


五、學習興趣後就不能放棄

我有個朋友的女兒在學古箏,但是學了一段時間孩子就想放棄了,朋友非常生氣地說道:“當初,學古箏是我們與她商量的,並不是逼著她去學,她看到有些女孩穿著漢服彈著古箏很好看,就嚷著要學,這學了半年就開始找各種藉口不去學。”

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不去學,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是孩子在尋找自己內心最愛的一個必經的過程,我們又怎麼不可以讓孩子去選擇和決定呢?但是很多家長的觀念是,如果中途放棄會讓孩子養成遇事有始無終的習慣,針對這樣的觀念我想說的是,興趣愛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與他自身天賦的相遇,這需要時間和緣份,更需要各種的找尋和確認。當然,一見終情的良緣的確有,但是,戀愛一談必須要結婚,我想最終的結合是雙方都不滿意。

蘭可琪:上興趣班越早越好嗎?談談關於興趣培養的6個偽命題



六、迎合社會及大眾評判去培養興趣


某一種興趣成為時下的熱門時,對應此興趣的輔導班都會如雨後春筍般滋生,家長們也是奔走相告,趨之若鶩!

當“珠心算”流行時,很多家長最願意做的事就是把孩子送到興趣班,允許“加減乘除”符號讓自己孩子的腦容量飽和。當“奧數”流行時,很多孩子是被迫奔走至少兩個奧數班,以此體驗不同名師的法力。當“國學”流行時,家裡的那個“老子”說什麼不重要了,道德經上的那個“老子”說什麼,孩子們必須錯一罰百地默寫背誦。但是又有幾個家長參透了我們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偉大的主張:“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其中的寬廣和自由。

每一門興趣愛好,對孩子的成長都會有幫助,也都很有意義。但是孩子不是被程序統一設置好的機器人,他們有自己的愛好和天賦,一些孩子的興趣在歷史,考古,服裝設計,烹飪......這些愛好也許不符合“大眾審美”,但是這樣的興趣一樣可以成就孩子。“米其林三星”的大廚中,也許有小時候就是一個喜歡鼓搗醬油瓶的沒有出息的孩子,誰說少有人走的路上風光就不旖旎?

關於孩子興趣培養還有什麼偽命題,歡迎智慧的您一起來蓋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