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哪些食物屬於“發物”?醫生一次性給你列出來

生病不能吃“發物”的觀念由來已久,流傳最廣的恐怕要數當年朱元璋誅殺徐達的故事,謠傳當年明朝的開國大將徐達背部生了一個癰疽,郎中千叮萬囑千萬別吃鴨、鵝肉所謂的“發物”,可朱元璋卻在此時派人給他送來一整隻燒鵝作為“慰問”,並且要求看著徐達親自吃完,徐達無奈下含淚吃完,三天後即發病身亡,至此,許多人多認為,生病期間吃“發物”不但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引發死亡。

而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大病初癒、腫瘤、手術後的病人“發物”禁忌只說更是流行,雞蛋、魚、蝦、羊肉、雞鴨等常見發物之外,連蘑菇、豆腐、醬油、菜油都被納入了發物的行列,如果嚴格按照各地的發物習俗,病人將面對一連串的禁食名單,有人開玩笑說:“估計只能吃白米配開水。”那“發物”之說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闢謠:哪些食物屬於“發物”?醫生一次性給你列出來

什麼是發物?先認識所謂的“發物”理論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何裕民教授表示,“發物”的出現其實多來自於民間經驗的歸納總結,細心留意,你會發現主要引發的都是腸胃疾病或過敏性疾病,主要是指食用某種事物後容易引起某種疾病或者加重某種疾病。

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發熱之物:如香蔥、生薑、花椒、胡椒、鹿肉、公雞、牛肉、羊肉、狗肉等

發風之物:如蝦、蟹、鯉魚、鵝、雞蛋、椿芽、竹筍等。

發溼熱之物:如白酒、飴糖、糯米等。

發冷積之物:如冷飲、柿子等各種生冷食品。

按照這樣的食物名單,乍看之下幾乎什麼都不能吃,對此,專家表示,發物之說往往還跟家庭遺傳、個體差異(體質不同)、季節氣候、膳食搭配、因地制宜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同一種食物,有的人攝入後相安無事,有的人卻會引發身體不適,要因人各異。

闢謠:哪些食物屬於“發物”?醫生一次性給你列出來

手術後能不能吃“發物”?

不少病人甚至醫生護士,都會建議在手術後禁止吃“發物”,理由是“發物”會影響傷口的癒合,實際上,目前沒有任何的科學證據證明,這些被歸納為“發物”的食物會影響傷口的癒合。

尤其是不少“發物”中富含的優質蛋白質的肉類、海鮮恰恰是術後病人所需要的,這是因為術後病人還處於創傷、感染的狀態,蛋白質分解增多,想要傷口加快癒合,對蛋白質的合成需求增加,因此,對優質蛋白質的需求遠高於普通人群。

而禁吃這些“發物”不但限制了病人食物的多樣性,還會導致蛋白質和能量的缺乏,造成病人營養跟不上,不利於術後康復。

闢謠:哪些食物屬於“發物”?醫生一次性給你列出來

腫瘤患者要顧忌所謂的“發物”菜單?

還有一種說法是“發物”對於腫瘤病人來說是禁忌,吃了會導致腫瘤復發,對此,專家表示,從現代病學的角度來看,腫瘤既非過敏性疾病,也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腸胃疾病,與“發物”這個詞本身關聯就不大。

此外,在臨床實踐中,還沒有見過報道因為吃過某種食物而導致腫瘤復發或者轉移的事件出現,在國內外學術論文中也沒有這樣的文章,因此,腫瘤患者不必糾結於能不能吃“發物”。

闢謠:哪些食物屬於“發物”?醫生一次性給你列出來

此外,忌口太多反而對於腫瘤患者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腫瘤患者很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力下降,而還嚴格規定腫瘤患者不能吃什麼,尤其是優質蛋白的攝入會導致腫瘤患者情況更差。

雖然“發物”對腫瘤患者的影響被證實為謠言,但是對於腫瘤患者來說,有些飲食方面要講究,比如少吃油炸食物、忌菸、酒、少吃燒烤、醃製食物,對於辛辣刺激食物最好少吃等等,這些本身對於健康飲食來說,也是不合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