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真是这样吗?

写写画画1111


1.说说我理解的“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所教育的学生,不管什么的人,怎么样的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智力水平上聪明亦或愚笨,道德行为上孝顺亦或不孝,作为教师都要通过自己的教育,尽可能去消除他们的这些差异。老祖宗的这句话,我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是把它当作至理名言来勉励自己。

没错,教是教师的责任,是教师的使命,每一个教师必须尽心尽力去这么做,平等地,公平地对待你的每个学生。否则,你懈怠,有类而教,则有辱教师的使命。但教师不懈怠,全心全意去教一个完全不想学习的学生,是不是就一定会学好呢?这显然不是的。


有了以上的前提,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教育教学效果的差异,出现优良中差之分无法避免,教师则可以坦然面对了。

2.谈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如果把这样一句话作为一把标尺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那就太可笑了!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里面的“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没有一个固定标准的,究其内在所指,是该学生是否比先前的表现有了进步,是否变“好”了。而“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是意在勉励老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教好每一个学生。


这句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说的,这句话必须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和应用,它是作为对教师的激励来说的。可笑的是,有些人很喜欢用这句话来哗众取宠,评价教师,这简直就是无知。

每一个专注一线教育工作的老师都要正确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教师是良心职业,只要不辱教育工作的使命,不愧对自己的师者良心,我们都可以坦然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对老师的苛求了。

对这句话最精彩的评价,莫过于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的话了。

李镇西说:“这句话如果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达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十二万分的鄙夷!”

师云风马牛


当然不可信了,怎么说呢,如果说谁是教师最恨的人,那就是说出这句话的那位专家了。

我讲个事吧,在刚参加工作那一年,学校有个孩子,上课喜欢偷偷溜出去,在学校随便一个犄角旮旯一蹲,由于跑的特别快,老师又要在班里面上课,所以每次都被他得逞。于是他们班就悲惨的出现了这样一幕,语文教师上课,数学老师去找,数学老师上课语文教师去找,如果上的万一是音乐美术的,孩子又溜了,教师来不及通知,没法清点人数,就都不知道了,有一次这个小孩躺在操场上,被校长看见了,哎,两位教师一起接受教育。

为了这个孩子,思想教育天天做,各种法子用尽了,甚至校长,主任都来了,和家长沟通交流了无数遍,没有效果。那时候都不要求成绩了,只求能在班里面坐着不乱跑。在学校的那几年,学校里面看那个老师教育孩子有一套,就把他放在哪个班里。最后也没成功。

当然,这是极端情况。但是真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教育的。


余生缓缓行走


有教无类,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要分两部分,前面的‘有教无类

’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主张,与他提出的‘因材施教’一样著名;后面的‘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则是由近代的一名教育家提出来的,当时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有教无类原意是指人不分富贵贫贱种族,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与当今国家实施的均衡发展教育相一致。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公平机会,任何个人或单位都没有剥夺他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而‘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个观点则颇受争议,特别是乡村教师,班上学生很多,参差不齐,存在极大差异,所以对这一观点极大反感。但我想想,应该提出这个观点的教育家的本意是不是被曲解了,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要看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有的学生语文不行,数学还可以,有的学生动脑不行,动手能力极强,有的学生喜欢画画,有的学生喜欢唱歌,如此种种。这就又回到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上来了,学生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在哪方面有特长,就投其所好,扬长避短。但既然这种观点是对的,那为啥遭到多数教师反对呢,这就要回到现实中了,现在中国的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均衡发展还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是乡下基础薄弱,教师欠缺,面对那么多学生,加上很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杂务,致使多数教师根本没有过多精力把班上几十个学生‘’区别对待‘’,‘投其所好’;其次是教育制度也不允许,现在的绩效考核都是以文化成绩为主要依据,学生喜欢音体美,能欢欢乐乐的学这些固然好,但文化科目考不出成绩来同样挨批挨斗;再有就是教师能力有限,学生需要发挥特长,老师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哪一方面都是专家。

结合以上这些分析,我们暂且把‘’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一观点搁在一边。相信未来的一天,国民综合素质极大提高了,国家教育高速发展了,一定会缩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到那时有充足的条件来‘因材施教’,因为国家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让我们一起期待!





嗨73810061


我赞成“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教,不分高低贵贱。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个观点不敢苟同,而且听到这句话时,心里还隐隐有些气愤:是谁说话这么满?世界上有这么绝对的事情吗?孔子弟子三千,才七十二贤,何况我们?如果老师能这么神乎,社会上还用得着法律和监狱吗?不好的人都送给老师教教就行了。



抬杠没用,咱说说老师与教育。老师这一行有教育家也有一般教书匠,就算是最厉害、最有能耐的老师,恐怕也无法做到教好每一个学生吧。谁能保证让所有人都考好?谁能保证把所有人都教育得品质好?“好”又有着怎样的标准?有人也许会说,360行,行行出状元,他学习不好口才好,教他学口才类技能也算教好。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孔子大教育家也是因材施教的,学生能发展哪方面就发展哪方面。但我认为仍有一些学生哪方面都不专长,也不善学,他可能学无所成,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得以立足社会实在难以预测,这一类学生能算“好"的行列吗?再说啦,遇到智力偏下或弱智的学生就更难教好了。难教归难教,他们要求学,我们不能拒之门外,有教无类,还是能做到的,尽力而为嘛。



我猜想,这句话的来源应是某位老师针对自己教过的一个班级的有感而发。或许这班学生在这位老师的努力下都有好的转变或惊人的转变,说明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这完全可能。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限于这一班里几十个孩子,这是有语言环境的,是有对象范围的,把这句话单摘出来作为经验,作为经典,让它来鞭策所有老师那就极为不妥了,不光老师们只能表示无能无力,也显得我们的教育这一行能力太浮夸了,有吹牛之嫌。



不管这句话是哪级领导提的,还是某个老师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真实感慨,把它单用到谈教育上,我个人认为极不赞成。


海栗花开


有教无类的意思是,不管平穷还是富贵,有权还是有势,都应该收到相同的教育,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下面说下,第二句说的很对,“没有学不好的学生”这句话很对,现在的小朋友都很聪明。下句“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错的太明显了!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家长应该负主要责任,孩子回家我们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要对孩子的成绩充分了解。

对于老师现在一个班级,50几个学生,老师也照应不过来,比如一条题目讲一遍有30人懂,讲两边有40-50人懂,讲三遍基本上都会!

但是老师有时间每条题目都讲三倍吗?肯定是没有的!

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第一节课我们老师说了一句话,很是记忆犹新老师说:“我不能用班上50几种方法来教每个学生,但是我尽量用一种方法让大部分人听懂,还有小部分的学生尽量来适应老师”,“因为同学们每年都会接触新的老师,同学们要学会适应每个老师的教学方式才能取得好成绩!”

最后说下,孩子成绩好坏和父母是有直接关系的!这个锅不能随便丢给老师!

最后回答下,“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真是这样吗?”答案是“不是的!”


大同育儿


这句话应该这么理解:每个人都有他的天赋,有的表现在表演,有的表现在科研,有的表现在绘画,有的表现在领导艺术…也就是人会在不同领域表现出天赋,而不是每个领域都擅长,人在他个人擅长的领域才能提高发展,而不仅仅在学校课堂的学习。一个人可能在校园学习上不是一个强者,但不影响他在其他方面能取得成就。如爱迪生,大发明家,但学习并不出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指的是在他天赋领域学习时,只要指导得当,就会熠熠发光。例如,跨栏名将刘翔,经过训练,在跨栏方面成为运动健将,而不是天天坐在教室,让老师把他培养成科学家。就是在课堂上给刘翔天天开小灶,估计成为科学家的希望也不是很大。这里没有贬低刘翔的意思,只是说他的特长在运动而非科研。因此,不是说学生成绩不行了,就是老师不会教,这是重点。个人愚见,不喜勿喷。



中学化学微课堂


没有做教师之前,我相信教师只要用心教学,针对孩子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所有学生应该都可以被教好,提高成绩。

做了教师之后,我才发现影响学生成绩有很多因素,教师仅仅是其中之一。

影响孩子成绩首要因素是家庭教育。

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方式都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不是有一句“没有家庭教育的成功,就没有学校教育的成功”吗?

想一想,若是孩子家长不喜欢看书,天天在麻将桌上下不来,孩子会用心学习吗?

想一想,若是家长天天对孩子吼来吼去,动辄得咎,孩子在家噤若寒蝉,思维都封闭了,孩子会学习好吗?

影响孩子成绩的第二因素是孩子智力。

大多数人可能不认同这个因素。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你认为一个弱智儿童可以被较好吗?有的人会说,你举的这个例子太极端了!可事实上,每个孩子智力就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就是记忆力很好,理解力很好,可以一点就通,举一反三。有的孩子就是记忆力不行,一篇文章读多少遍,就是记不住。一个知识点教师反复讲,孩子反复学,孩子就是前学后忘。只能说,有些孩子真的不适合读书。就如同我怎么努力也考不上清华北大一样。

所以家长要及时认清孩子智力水平,智力平平,就端正学习态度,多努力,找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也不会差,就怕孩子成绩差,家长还总是认为自己孩子可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功,只要用功,成绩就冲天炮似的,呲的一声,就上去了。“我家孩子可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功”,这句话欺骗了多少家长,同时也让孩子不能认清自己,形成了眼高手低,做事不踏实的习惯。

若是孩子真的不适合读书,可以从其他途径找到孩子的长处,比如舞蹈,书法等等。

读书又不是唯一出路?

最后就是教师的因素。

有的教师用心教书,巧妙的设计知识点引入,从而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精心设计教学教法,帮助学生知识点迁移。有的教师照本学科教学,他学不关心学生听不听,学不学,他都无所谓,他所谓的只要工资照常发放就行!

当然,除了上述的三个主要因素,还要其他许多因素。



清风笑笑生11


“有教无类”最早是孔子提出并践行的,其实就是打破了只有贵族子弟上学读书的传统,开始实行平民教育。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是新生代砖家猎奇的奇谈怪论,看起来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其实是是毒害国家的希望。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连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都说“人的能力有大小”。如果有谁不承认这一点,就是睁着两眼说瞎话!

这两点本来扯不上边,硬拉在一起好像不可思议。


楷书13


是呀,老师们就跟工厂里的师傅,每个人只负责产品的一部分,怎么能保证产品最终的结果?难啊!那些牛逼哄哄的指手划脚的家伙,敢不敢学学郑渊杰,自己孩子自己教,看看容易不?别整天逼逼个没够,多恭下身来,面对自己家的孩子,不回避问题,看看你能不能整明白这个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宝贝……


小丸子的老爸也


放屁,简直是混蛋逻辑,没有不守法的公民,只有中用的公安,没有不富裕的地方只有不会管的政府,没有不和脚的鞋子,只有不会穿的人。这逻辑成立吗。整天拿老师改着玩儿,大兴污蔑之能事。居心不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