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美凯龙、影视小镇纷纷落户莱西,就在这里!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要提高服务水平、营造平安稳定法治环境,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近年来,经济开发区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作,不断招引大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提高项目支撑力。扎实推动园区集聚发展,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园区,防止园区发展趋同化。北部合理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引进青岛物联智能产业园、中科钢研创新产业园、温州置信产业园、中华全国供销总社莱西农产品物流园、青岛海工船舶装备有限公司等高精尖制造项目;中部打造现代服务业示范基地,引进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中影律动影视小镇、温州置信立体公园星罗棋布、莱西市双创中心等服务业项目;南部老城区立足技术升级改造,支持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向中高端迈进,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型企业,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增强企业服务质量,提高政府公信力。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建立项目推进工作小组,落实帮包责任,组织机关干部对120多家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包联,去年以来,先后走访企业270多家,帮助解决问题30多个。问题解决后,继续回访辖区企业,确保企业的诉求没有遗漏,做到“件件有回音”。加强企业走访服务,出台《干部走访服务企业意见》,完善走访台账和专题调度制度,确保企业顺利发展。同时,进一步推行审批权下放工作,目前完成31项权力下放工作,为企业投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力促传统企业升级,提高企业生命力。加快清理“僵尸企业”,通过“腾笼换鸟”为转型升级注入浴火重生的新动力。依托城南医院改造而成的“莱创空间”,建设“创客空间”和“孵化器”两大孵化主体,为创业人员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空间,运用“内生模式”孵化培育科技创新型人才,目前已入驻企业20余家,孵化出创客团队17个。采取租赁、买断等形式,引进硅藻泥环保新材料生产、北航动力实验基地等13个高新产业项目顺利落户,盘活闲置厂房10万多平方米、土地600多亩。

完善产业园区配套,提高园区承载力。完善硬环境,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5600万元对常州路、温州路、济南路、长江路、黄河路、泰山路、嫩江路、衡山路等道路进行了翻修改造,总长度6620米,配套雨污管网3850米,铺设沥青路面74000平方米,全面提升全区道路运输承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